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论文和设计-李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该电磁阀包括外壳、具有内部空腔的主料管,所述主料管上设置出料头和进料管,内部空腔内设置控制阀芯,控制阀芯用控制出料头开口的开启与关闭,控制阀芯与主料管之间设置回位弹簧,控制阀芯的一端设置陶瓷堵头,另一端中部设置回流通道,且在外表面设置多道导液槽,导液槽与回流通道之间通过设置通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芯上布置导液槽及回流通道,使其不会因为压力空腔而顶死在尾端不能回弹,阀芯前端嵌入陶瓷堵头,出料头内部嵌入钨钢导向头,两种耐磨材料均能提高阀的使用寿命,且刚性材质的响应速度能达到最快。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该电磁阀包括外壳,具有内部空腔的主料管,所述主料管上设置出料头和进料管,所述的出料头和进料管分别与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的内部空腔内设置控制阀芯,所述控制阀芯用于控制出料头处开口的开启与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芯与主料管之间设置回位弹簧,所述的控制阀芯的一端设置陶瓷堵头,所述的陶瓷堵头可通过控制阀芯的位移使其开启与关闭出料头开口,另一端中部设置回流通道,且在外表面设置多道导液槽,所述的导液槽与回流通道之间通过设置通孔相连通;该电磁阀还包括电磁线圈和调节尾芯,所述的电磁线圈包裹在主料管上,电磁线圈处主料管对应位置的内部是控制阀芯的尾端与调节尾芯的前端,通过电磁线圈通电使其调节尾芯和控制阀芯同时被磁化,在异极相吸的作用下控制阀芯后移并与调节尾芯吸合。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该电磁阀包括外壳,具有内部空腔的主料管,所述主料管上设置出料头和进料管,所述的出料头和进料管分别与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的内部空腔内设置控制阀芯,所述控制阀芯用于控制出料头处开口的开启与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芯与主料管之间设置回位弹簧,所述的控制阀芯的一端设置陶瓷堵头,所述的陶瓷堵头可通过控制阀芯的位移使其开启与关闭出料头开口,另一端中部设置回流通道,且在外表面设置多道导液槽,所述的导液槽与回流通道之间通过设置通孔相连通;该电磁阀还包括电磁线圈和调节尾芯,所述的电磁线圈包裹在主料管上,电磁线圈处主料管对应位置的内部是控制阀芯的尾端与调节尾芯的前端,通过电磁线圈通电使其调节尾芯和控制阀芯同时被磁化,在异极相吸的作用下控制阀芯后移并与调节尾芯吸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尾芯的另一端设置尾芯调节螺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尾芯与主料管之间设置尾芯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头内部嵌入钨钢导向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电磁线圈外部套设有易磁化纯铁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尾端还设有连接电磁线圈的航空插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设置于出料头,进料管的进料口与出料头的开口处呈直角分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

背景技术

现有液体电磁阀大多以铜为阀体,以橡胶为密封件,这导致了阀的响应速度及动作频率不会太快。液体进、出口在同一方向上,使阀的占用空间大,结构不紧凑。线圈圈数多、体积大、发热严重,通径大,不能实现流量的精细控制,承压范围小,最大压力仅1mpa。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该电磁阀包括外壳,具有内部空腔的主料管,所述主料管上设置出料头和进料管,所述的出料头和进料管分别与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的内部空腔内设置控制阀芯,所述控制阀芯用于控制出料头处开口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的控制阀芯与主料管之间设置回位弹簧,所述的控制阀芯的一端设置陶瓷堵头,所述的陶瓷堵头可通过控制阀芯的位移使其开启与关闭出料头开口,另一端中部设置回流通道,且在外表面设置多道导液槽,所述的导液槽与回流通道之间通过设置通孔相连通;该电磁阀还包括电磁线圈和调节尾芯,所述的电磁线圈包裹在主料管上,电磁线圈处主料管对应位置的内部是控制阀芯的尾端与调节尾芯的前端,通过电磁线圈通电使其调节尾芯和控制阀芯同时被磁化,在异极相吸的作用下控制阀芯后移并与调节尾芯吸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节尾芯的另一端设置尾芯调节螺丝。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节尾芯与主料管之间设置尾芯密封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出料头内部嵌入钨钢导向头。

作为进一步改进,电磁线圈外部套设有易磁化纯铁外壳。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尾端还设有连接电磁线圈的航空插头;使控制线路连接方便快捷。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料管设置于出料头,进料管的进料口与出料头的开口处呈直角分布。进料口90°方向布置在出料头的头部,液体流通通道短,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控制阀芯上布置导液槽及回流通道,使其不会因为压力空腔而顶死在尾端不能回弹。

2、阀芯前端嵌入陶瓷堵头,出料头内部嵌入钨钢导向头,两种耐磨材料均能提高阀的使用寿命,且刚性材质的响应速度能达到最快。

3、刚度适中的不锈钢弹簧保证阀芯在失电时迅速回弹,阻止液体流通。

4、进料口90°方向布置在出料头的头部,液体流通通道短,结构紧凑。

5、调节尾芯兼有精确调节和锁紧的功能,外壳上设计转角示意标志。

6、线圈外部套有易磁化纯铁外壳,可保护线圈,同时能增强磁场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该电磁阀包括外壳13、连接电磁线圈10的航空插头14具有内部空腔的主料管11,所述主料管 11的上设置出料头2和进料管12,所述的出料头2和进料管12分别与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的内部空腔内设置控制阀芯5,所述控制阀芯5用于控制出料头2开口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的控制阀芯5与主料管11之间设置回位弹簧4,所述的控制阀芯5的一端设置陶瓷堵头3,所述的陶瓷堵头3可通过控制阀芯5的位移使其开启与关闭出料头2开口,另一端中部设置回流通道16,且在外表面设置多道导液槽17,所述的导液槽17与回流通道16之间通过设置通孔相连通,当液体进入主料管空腔时,液体通过通孔进入回流通道16流向靠近调节尾芯7处的空腔,通过导液槽17流向出料头,维持空腔的前后端压力接近相同,当线电磁线圈10断电时励磁磁场消失,控制阀芯5在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使其不会因为压力空腔而顶死在尾端不能回弹。

该电磁阀还包括电磁线圈10和调节尾芯7,所述的电磁线圈10包裹在主料管11上,主料管11对应位置内部是控制阀芯5的尾端与调节尾芯7的前端,通过电磁线圈10通电使其调节尾芯7和控制阀芯5同时被磁化,在异极相吸的作用下控制阀芯5后移并与调节尾芯7吸合。所述的调节尾芯7的另一端设置尾芯调节螺丝8;所述的调节尾芯7与主料管11之间设置尾芯密封圈9。

进料管12的进料口与出料头2的开口处呈直角分布;进料口 90°方向布置在出料头的头部,液体流通通道短,结构紧凑,节约材料成本以及减少了进料管占用的空间。

所述的出料头2内部嵌入钨钢导向头1。电磁线圈10外部套设有易磁化纯铁外壳6。

工作原理:液体从进料管进入主料管空腔,阀芯在弹簧的作用下顶紧在出料头的嵌件上,出口被封闭,液体不能流通。当线圈通电时,产生励磁磁场,调节尾芯和阀芯同时被磁化,在异极相吸的作用下阀芯后移并与尾芯吸合,此时出料头与陶瓷堵头分离,液体从中间间隙中向外流通。当线圈失电时,励磁磁场消失,阀芯在弹簧的推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电磁阀关闭。可通过调节尾芯螺丝来控制初始位置时控制阀芯与调节尾芯的间隙,从而调节电磁阀开度。

设计图

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8372.0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370477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F16K 1/00

专利分类号:F16K1/00;F16K1/36;F16K31/06;F16K37/00

范畴分类:27F;

申请人:李杰

第一申请人:李杰

申请人地址:213022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汉江路376号

发明人:李杰;艾志勇

第一发明人:李杰

当前权利人:李杰

代理人:冯子玲

代理机构:31253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用于液体控制的电磁阀论文和设计-李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