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论文和设计-杨丽含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80~98份的PLA原料,0.5~2份的成核剂,0.3‑5份的扩链剂,0.2~5份的抗氧剂,0.3‑3份的增塑剂;其中使用的发泡剂为超临界的二氧化碳和\/或氮气。本发明旨在不破坏PLA的生物降解性的前提下,制备出一种可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简化生产工艺,提高制品质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80~98份的PLA原料,0.5~2份的成核剂,0.3-5份的扩链剂,0.2~5份的抗氧剂,0.3-3份的增塑剂;其中使用的发泡剂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或氮气。

设计方案

1.一种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80~98份的PLA原料,0.5~2份的成核剂,0.3-5份的扩链剂,0.2~5份的抗氧剂,0.3-3份的增塑剂;其中使用的发泡剂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或氮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LA原料包括结晶型PLLA、PDLA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核剂包括纳米有机蒙脱土、食用级滑石粉、纳米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包括聚己内酯、聚羟基脂肪酸或甲壳素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包括三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Joncryl 4370F-BASF中的一种或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包括抗氧化剂1010、1098或者168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7.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80~98份的PLA原料,0.5~2份的成核剂,0.3~5份的扩链剂,0.2~5份的抗氧剂,0.3~3份的增塑剂分别放入失重称中,通过喂料口进入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

2)将步骤1)所得产物注入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通过进行微孔发泡;

3)将挤出的发泡片材冷却定型;

4)将制得发泡片材置于常温空气中8~24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使用的PLA原料是经过干燥处理的,干燥温度为60~80℃,时间为2~12h。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双螺杆挤出机各区段温度为140~170℃,150~180℃,160~200℃,160~200℃,160~200℃,螺杆转速50~100r\/min。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单螺杆挤出机模头温度为160~180℃,挤出压力10~25MPa。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泡材料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PLA微孔 发泡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消除塑料的“白色污染”势头越发劲猛。绿色环保产品受到市场的 青睐。可生物降解PLA发泡材料成为研究热点,原因在于其原料来源丰富 且具有再生性,且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易于生物降解,且降解产物直接回 归自然,对环境零污染。

PLA发泡材料的研究难点在于其结晶性能的控制,易结晶导致的熔体强 度低制约了其发泡性能,且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增加加工成本及工艺难度。 针对这个技术难题,为提高PLA的发泡性能,最广泛应用的技术方案为化 学和共混改性。

另外,相比于传统发泡材料,微孔发泡材料因具有更小的泡孔尺寸和更 高的泡孔密度,力学性能和隔热性能更加卓越。在相同的使用条件要求下, 微孔发泡材料的用量更少,节约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不破坏PLA的生物降解性的前提下,制备出一 种可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简化生产工艺,提高制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80~98 份的PLA原料,0.5~2份的成核剂,0.3~5份的扩链剂,0.2~5份的抗氧剂,0.3~3份的增塑剂;其中使用的发泡剂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或氮气。

优选的,所述PLA原料包括结晶型PLLA、PDLA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 合物。

优选的,所述成核剂包括纳米有机蒙脱土、食用级滑石粉、纳米二氧化 硅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的,所述增塑剂包括聚己内酯、聚羟基脂肪酸或甲壳素类中的一种 或两种以上。

优选的,所述扩链剂包括三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Joncryl 4370F-BASF 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所述抗氧化剂包括抗氧化剂1010、1098或者168中的一种或 两种以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的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

1)80~98份的PLA原料,0.5~2份的成核剂,0.3~5份的扩链剂,0.2~5 份的抗氧剂,0.3~3份的增塑剂分别放入失重称中,通过喂料口进入第一阶 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然后通过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进行微孔发泡;

2)将挤出的发泡片材冷却定型;

3)将制得发泡片材置于常温空气中8~24小时。

优选的,步骤1)使用的PLA原料是经过干燥处理的,干燥温度为60~80 ℃,时间为2~12h。

优选的,步骤1)所述双螺杆挤出机各区段温度为140~170℃,150~180 ℃,160~200℃,160~200℃,160~200℃,螺杆转速50~100r\/min。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 单螺杆挤出机模头温度为160~180℃,挤出压力10~25MPa。

所述PLA微孔发泡片材的密度为80-200kg\/cm3<\/sup>,平均泡孔尺寸均在10- 100μm之间,泡孔密度10 10<\/sup>~1016<\/sup>个\/cm3<\/sup>。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具有 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PLA微孔发泡材料,采用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和\/或 氮气作为发泡剂,泡孔结构均匀且达到微孔级,力学性能良好,适用于吸塑 成型工艺及热压工艺等,制品的尺寸稳定性良好,不易变形。

(2)本发明所述的PLA微孔发泡材料,加工过程及使用过程均符合国 家的绿色环保要求,降解周期短且无降解残留,环境友好。

(3)本发明所述的PLA微孔发泡材料,加工成本较低,加工工艺简单 操作方便,产品合格率较高。

(4)本发明所述的PLA微孔发泡材料,具有良好的耐温隔热性能,常 温和高温下均无有毒害物质分解释放,产品对人体无伤害,安全健康,在食 品包装、环保餐盒、儿童用品等领域具有较大竞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泡孔SEM图;

图2为实施例3泡孔SEM图;

图3为实施例6泡孔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 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试剂,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常规生化试剂;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原料:PLA原料97.4kg,熔指5g\/min,其中PDLA与PLLA质量 比为0.35:5,食用级滑石粉0.5kg,纳米有机蒙脱土0.5kg,Joncryl 4370F- BASF为0.3kg,抗氧剂1010为0.8kg,聚己内酯0.5kg;

制备方法:

首先,将PLA原料放入真空干燥箱在80℃下干燥24h;

待PLA原料冷却后,将各组分物料加入失重称中,一起加入料斗;

然后于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双螺杆挤出机各区段温度为 160℃,170℃,190℃,190℃,190℃,螺杆转速80r\/min。

后经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发泡,发泡剂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单螺杆挤出 机模头温度为175℃,挤出压力15MPa。

最后,将挤出片材冷却定型,经常温24h置换,得到可降解PLA微孔发 泡片材,平均泡孔直径86μm,泡孔密度2.56×10 10<\/sup>个\/cm3<\/sup>,自然条件下,降 解周期为6-8个月。

实施例2:可生物降解PLA发泡片材

称取原料:PLA原料97kg,其中PDLA与PLLA质量比为0.3:5,食 用级滑石粉0.7kg,纳米有机蒙脱土0.5kg,三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0.6kg, 抗氧剂1098为0.7kg,聚己内酯0.5kg;

首先,将PLA原料放入真空干燥箱在80℃下干燥24h;

待PLA原料冷却后,将各组分物料加入失重称中,一起加入料斗;

然后于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双螺杆挤出机各区段温度为 160℃,170℃,190℃,195℃,195℃,螺杆转速80r\/min。

后经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发泡,发泡剂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单螺杆挤出 机模头温度为170℃,挤出压力17MPa。

最后,将挤出片材冷却定型,经常温24h置换,得到可降解PLA微孔发 泡片材,平均泡孔直径79μm,泡孔密度8.38×10 12<\/sup>个\/cm3<\/sup>,自然条件下,降 解周期为6-8个月。

实施例3:可生物降解PLA发泡片材

称取原料:PLA原料96.2kg,其中PDLA与PLLA质量比为0.3:5, 食用级滑石粉0.5kg,纳米二氧化硅0.7kg,三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0.7kg, 抗氧剂1010为0.5kg,抗氧剂168为0.8kg,甲壳素类0.6kg;

首先,将PLA原料放入真空干燥箱在80℃下干燥24h;

待PLA原料冷却后,将各组分物料加入失重称中,一起加入料斗;

然后于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双螺杆挤出机各区段温度为 160℃,170℃,190℃,195℃,195℃,螺杆转速80r\/min。

后经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发泡,发泡剂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单螺杆挤出 机模头温度为168℃,挤出压力18MPa。

最后,将挤出片材冷却定型,经常温24h置换,得到可降解PLA微孔发 泡片材,平均泡孔直径71μm,泡孔密度5.10×10 13<\/sup>个\/cm3<\/sup>,自然条件下,降 解周期为6-8个月。

实施例4:可生物降解PLA发泡片材

称取原料:PLA原料96kg,其中PDLA与PLLA质量比为0.25:5, 食用级滑石粉0.8kg,纳米二氧化硅0.5kg,三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0.8kg, 抗氧剂1098为0.5kg,抗氧剂168为0.8kg,甲壳素类0.6kg;

首先,将PLA原料放入真空干燥箱在80℃下干燥24h;

待PLA原料冷却后,将各组分物料加入失重称中,一起加入料斗;

然后于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双螺杆挤出机各区段温度为 160℃,170℃,190℃,190℃,190℃,螺杆转速80r\/min。

后经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发泡,发泡剂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单螺杆挤出 机模头温度为165℃,挤出压力20MPa。

最后,将挤出片材冷却定型,经常温24h置换,得到可降解PLA微孔发 泡片材,平均泡孔直径63μm,泡孔密度2.35×10 14<\/sup>个\/cm3<\/sup>,自然条件下,降 解周期为6-8个月。

实施例5:可生物降解PLA发泡片材

称取原料:PLA原料95.7kg,其中PDLA与PLLA质量比为0.25:5, 食用级滑石粉0.8kg,纳米二氧化硅0.8kg,三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0.8kg, 抗氧剂1098为0.5kg,抗氧剂168为0.8kg,甲壳素类0.6kg;

首先,将PLA原料放入真空干燥箱在80℃下干燥24h;

待PLA原料冷却后,将各组分物料加入失重称中,一起加入料斗;

然后于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双螺杆挤出机各区段温度为 160℃,170℃,190℃,190℃,185℃,螺杆转速90r\/min。

后经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发泡,发泡剂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单螺杆挤出 机模头温度为165℃,挤出压力22MPa。

最后,将挤出片材冷却定型,经常温24h置换,得到可降解PLA微孔发 泡片材,平均泡孔直径55μm,泡孔密度4.85×10 14<\/sup>个\/cm3<\/sup>,自然条件下,降 解周期为6-8个月。

实施例6:可生物降解PLA发泡片材

称取原料:PLA原料95.8kg,其中PDLA与PLLA质量比为0.2:5, 食用级滑石粉0.7kg,纳米二氧化硅0.7kg,三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0.8kg, 抗氧剂1010为0.5kg,抗氧剂168为0.8kg,甲壳素类0.7kg;

首先,将PLA原料放入真空干燥箱在80℃下干燥24h;

待PLA原料冷却后,将各组分物料加入失重称中,一起加入料斗;

然后于第一阶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双螺杆挤出机各区段温度为 160℃,170℃,190℃,190℃,185℃,螺杆转速80r\/min。

后经第二阶单螺杆挤出机发泡,发泡剂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单螺杆挤出 机模头温度为163℃,挤出压力25MPa。

最后,将挤出片材冷却定型,经常温24h置换,得到可降解PLA微孔发 泡片材,平均泡孔直径45μm,泡孔密度1.35×10 15<\/sup>个\/cm3<\/sup>,自然条件下,降 解周期为6-8个月。

以上实施例1-6,PLA微孔发泡片材的平均泡孔尺寸均在10-100μm之 间,泡孔密度10 10<\/sup>-1016<\/sup>个\/cm3<\/sup>,产品加工性能良好,降解周期短,具有较高 的市场应用价值。

各实施例的相关实验参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 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10551355.2

申请日:2019-06-24

公开号:CN110615976A

公开日:2019-12-27

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授权时间:主分类号:C08L67/04

专利分类号:C08L67/04;C08K13/02;C08K13/06;C08K3/34;C08J9/12

范畴分类:17F;

申请人:天津市大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天津市大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00462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区西区新业五街18号

发明人:杨丽含;刘亚鹏;闫达;冷栋梁

第一发明人:杨丽含

当前权利人:天津市大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莹

代理机构:12211

代理机构编号: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  

一种可生物降解PLA微孔发泡材料论文和设计-杨丽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