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论文_黄远程,潘静琳,黄超原,蒋凯林,廖柳

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萎缩性胃炎,胃癌,化生,因子,中医药,基因,疗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黄远程,潘静琳,黄超原,蒋凯林,廖柳[1](2019)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证型、证素演变规律文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证型、证素的演变规律。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CAG及胃癌前病变相关的证型、证素研究文献,文献纳入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0月31日,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将CAG癌变过程依据病理结果划分为CAG、CAG伴肠上皮化生(IM),CAG伴上皮内瘤变(IN)叁个阶段,采集各个阶段证型、证素信息并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3篇CAG证型、证素研究文献,共报道病例数9261例。在CAG癌变过程中,基本证型为脾胃气虚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亏虚证、肝胃不和证、瘀阻胃络证、脾胃阳虚证,且以上证型在CAG癌变的3个阶段中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脾胃气虚证、胃阴亏虚证、肝胃不和证多见于CAG阶段,脾胃湿热证多见于CAG伴IM阶段,瘀阻胃络证、脾胃阳虚证更多见于CAG伴IN阶段。基本病位类证素为胃、脾、肝。基本病性类证素为气虚、气滞、热、阴虚、湿、瘀血、阳虚。其中气虚、气滞证素贯穿疾病3个阶段,而热、阴虚、湿、瘀血、阳虚证素在CAG癌变3个阶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CAG阶段以阴虚证素多见,热、湿证素在CAG、CAG伴IM阶段更为多见,CAG伴IN阶段以瘀血、阳虚证素多见。结论 CAG癌前病变的证型、证素呈现"虚实夹杂、因虚至实、因实致虚"的演变规律。脾胃气虚证为核心证型,气虚、气滞证素贯穿疾病始终。疾病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陈泽慧,魏玥,安静,彭继升,黄大未[2](2019)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把握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造模方法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完善该病的动物模型制备提供有益指导。[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7月31日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实验研究,纳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的140篇文献涉及153种造模方法,造模实验动物以雄性、4~6周龄大鼠为主;造模方法多见于复合因素造模,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为主要造模药物;在造模周期方面,单因素与复合因素造模的平均周期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AG模型的建立具有较长周期、较高死亡率的特点,建立稳定、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仍需更深入地探索。(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杨宏升[3](2019)在《安胃活血汤联合序贯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安胃活血汤联合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3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序贯疗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安胃活血汤,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理积分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EA、糖类抗原水平、TFF-3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胃泌素、游离酸及蛋白酶高于对照组。结论:安胃活血汤联合序贯疗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上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防止癌前病变。(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9年09期)

张丽娟[4](2019)在《叶酸片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采用叶酸片与胃复春片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6年04月~2018年04月选取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有48例,实施单一叶酸片治疗,研究组有48例,予以叶酸片及胃复春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胃泌素水平以及胃动素水平均得到显着改善,且与参照组胃泌素水平以及胃动素水平比较有差异。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 30%),与参照组总有效率(76. 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配合叶酸片联合胃复春片治疗,应用价值优异。(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钱元霞,汤玲珺,钱祯,黄晓凡,高静[5](2019)在《四逆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四逆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的作用,为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NNG造模法复制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模型,以不同浓度四逆散处理大鼠,观察病变大鼠体征、体重、脏器系数、胃黏膜组织的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PGⅠ、PGⅡ、G-17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四逆散高剂量组体重增长最缓,低、中剂量组对大鼠脏器无明显影响,但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在肾脏系数,与模型组相比在胸腺系数上有一定差异;四逆散中、高剂量组能降低PGⅡ、升高PGR,四逆散高剂量组能升高G-17浓度;四逆散能降低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PCNA、Bcl-2的表达,升高Bax的蛋白量。结论:四逆散能抑制或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有关。(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9年08期)

杨良俊,李嘉丽,樊湘珍,郑嘉怡,李思怡[6](2019)在《基于因子分析及关联规则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方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中药处方,分析其核心处方及用药规律,从以方测证角度探讨胃癌前病变的核心病机,为指导此病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检索CNKI中公开发表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文献,筛选其中有效的中药处方,对其进行方药名称规范,借助频数统计、因子分析、关联规则算法对胃癌前病变的核心用药及组方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胃癌前病变文献共356篇,共涉及中药248味,药物出现频率≥20%的中药共17味,出现总频次为2274次;共提取药物组合公因子6个,累计贡献率达55.132%;在支持度为85,置信度为0.9的条件下,经过关联规则分析的核心用药组合为19个,共包含9味中药。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以脾虚夹瘀毒为其核心病机,治疗应以健脾化瘀解毒为法,健脾是化瘀、解毒的基础,同时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配以辛开苦降、濡润通降,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07期)

郑雪,黄艳,李璟[7](2019)在《从基因调控的角度探讨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癌前病变相关肿瘤基因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分别从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3个方面来探讨中医药治疗CAG癌前病变的相关机制,以期为临床上治疗以及预防CAG癌前病变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黎冉冉[8](2019)在《芪莲舒痞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芪莲舒痞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癌前病变(PLG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叁叶因子(TFF)-3、胃泌素(G)-17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CAG伴PLG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莲舒痞汤(1剂/d,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TFF-3、G-17指标值及胃蛋白酶原亚群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FF-3、G-17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芪莲舒痞汤联合西药治疗CAG伴PLGC的疗效显着,能通过上调血清TFF-3、G-17水平实现维持胃黏膜完整性,通过调节胃蛋白酶原亚群平衡保护胃黏膜。(本文来源于《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期刊2019年05期)

魏海瑛,王志飞[9](2019)在《健脾通络解毒方加减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健脾通络解毒方加减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CAG-PLG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年收治的168例CAG-PLG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通络解毒方加减辨治,3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窦小弯、胃角病理组织学变化和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窦小弯、胃角的主要、次要及总变量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CAG-PLGC患者辅以健脾通络解毒方加减辨治可取得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其组织病理形态,且用药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刘又前,沈洪[10](2019)在《沈洪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沈洪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发病的基础,血瘀、邪毒相干为害,为本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关键,进而提出从"虚""瘀""毒"叁个方面论治本病,确立了益气化瘀解毒的基本治疗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03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把握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造模方法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完善该病的动物模型制备提供有益指导。[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7月31日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实验研究,纳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的140篇文献涉及153种造模方法,造模实验动物以雄性、4~6周龄大鼠为主;造模方法多见于复合因素造模,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为主要造模药物;在造模周期方面,单因素与复合因素造模的平均周期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AG模型的建立具有较长周期、较高死亡率的特点,建立稳定、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仍需更深入地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黄远程,潘静琳,黄超原,蒋凯林,廖柳.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证型、证素演变规律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19

[2].陈泽慧,魏玥,安静,彭继升,黄大未.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献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9

[3].杨宏升.安胃活血汤联合序贯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疗效研究[J].陕西中医.2019

[4].张丽娟.叶酸片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

[5].钱元霞,汤玲珺,钱祯,黄晓凡,高静.四逆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陕西中医.2019

[6].杨良俊,李嘉丽,樊湘珍,郑嘉怡,李思怡.基于因子分析及关联规则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方药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7].郑雪,黄艳,李璟.从基因调控的角度探讨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

[8].黎冉冉.芪莲舒痞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疗效[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

[9].魏海瑛,王志飞.健脾通络解毒方加减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10].刘又前,沈洪.沈洪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J].中医药导报.2019

论文知识图

15.证型分布图如图15所示,#~中医药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总显效率比较...中医药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比较(苏木精-伊红...β1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注:免疫...

标签:;  ;  ;  ;  ;  ;  ;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论文_黄远程,潘静琳,黄超原,蒋凯林,廖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