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及汽车座椅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及汽车座椅,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包括护枕、弹性支撑件、防护带以及粘贴件;护枕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工作部和连接于两个工作部之间的连接部,连接部设于座椅头枕的背部位置,工作部从连接部的端部向头枕前方凸出;弹性支撑件设置于连接部与座椅头枕背部之间;防护带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工作部的前方位置;粘贴件包括设于工作部前端的第一粘贴件和设于防护带端部的第二粘贴件,第一粘贴件和第二粘贴件可拆卸连接且连接位置可调。通过弹性支撑件将护枕固定支撑在头枕上,以及在两个工作部的前方位置设有防护带,为头枕两侧提供侧面防护和正面碰撞的前后防护,以应对汽车在多方向上的撞击。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枕,所述护枕呈U型,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工作部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工作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座椅头枕的背部位置,所述工作部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向头枕前方凸出,两个所述工作部分别为头枕两侧提供侧面防护;弹性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与座椅头枕背部之间,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另一端设有一可拆卸的安装部,用于与座椅头枕的背部固定,所述弹性支撑件能够受力后拉伸且释放后自动复位,以支撑固定所述护枕;防护带,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工作部的前方位置,且与两个所述工作部以及座椅头枕之间形成一容腔,以容纳乘坐者的头部,所述防护带大致设于乘坐者头部的额头区域;粘贴件,用于连接所述防护带与所述护枕,包括设于所述工作部前端的第一粘贴件和设于所述防护带端部的第二粘贴件,所述第一粘贴件和所述第二粘贴件可拆卸连接且连接位置可调。

设计方案

1.一种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枕,所述护枕呈U型,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工作部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工作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座椅头枕的背部位置,所述工作部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向头枕前方凸出,两个所述工作部分别为头枕两侧提供侧面防护;

弹性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与座椅头枕背部之间,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另一端设有一可拆卸的安装部,用于与座椅头枕的背部固定,所述弹性支撑件能够受力后拉伸且释放后自动复位,以支撑固定所述护枕;

防护带,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工作部的前方位置,且与两个所述工作部以及座椅头枕之间形成一容腔,以容纳乘坐者的头部,所述防护带大致设于乘坐者头部的额头区域;

粘贴件,用于连接所述防护带与所述护枕,包括设于所述工作部前端的第一粘贴件和设于所述防护带端部的第二粘贴件,所述第一粘贴件和所述第二粘贴件可拆卸连接且连接位置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为弹簧件,所述弹簧件的一端面固定连接于所述护枕的连接部,另一端面通过所述安装部可拆卸的固定于座椅头枕的背部位置,且垂直支撑在所述护枕与座椅头枕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枕的重力小于所述弹簧件的竖向支撑力,以使所述护枕稳定在座椅头枕上;所述护枕的工作部受到侧向的撞击力时,所述护枕带动所述弹簧件侧向弯曲变形,所述弹簧件缓冲摆动后回复至初始位置;所述防护带受到向前的抵接力时,所述护枕向前挤压所述弹簧件,所述弹簧件压缩缓冲后回复至初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件设有2个、4个、9个或16个,且等距离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枕的工作部靠近所述容腔的侧面设有柔性材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带为布条、橡胶条或塑料条等柔性体,呈长条带状,且所述防护带内部设有多个加强筋条,以为所述防护带提供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贴件和第二粘贴件均为魔术贴,所述第一粘贴件设置于所述工作部上远离所述容腔的一侧,所述第二粘贴件设置于所述防护带两端的内侧面,所述第一粘贴件布设于所述工作部的整个外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枕的工作部以及所述防护带均设有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均嵌设于所述工作部以及所述防护带的内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感器为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所述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具有一电阻应变片,所述电阻应变片的两引脚暴露于所述工作部以及所述防护带的外侧,用于与相配套的电阻应变仪连接。

10.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头部防护装置,所述座椅本体具有一头枕,所述头部防护装置安装在所述头枕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中存在极易被疏忽的安全隐患,在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时针对乘客的应急防护措施,尤其是乘客头部保护技术尚不完善。当汽车侧翻时,乘客的头部侧面容易撞上汽车侧壁或受外界硬物撞击而致乘客伤亡。而且汽车座椅是汽车中与人最密切接触的部分,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行驶状况,在转弯行驶中会对汽车驾驶员以及乘客产生横向力和横向加速度,所以驾驶员和乘客在速度过快地转弯时可能会向侧边倾倒,甚至会引发头部损伤。

现阶段,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高档车型装有侧面安全气囊或气帘,用于保护驾乘人员的侧面(特别是头部)的安全,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子系统。但是汽车侧面安全气囊或气帘成本较高,只有在较为昂贵的车型才有安装,不能有效普及推广。一般的汽车由于成本、操作等问题没有安装侧面安全气囊或气帘,造成行车安全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及汽车座椅,结构简单,易于加装且方便拆卸,能够为头枕两侧提供侧面防护,以应对汽车的侧面撞击,保护乘坐者的头部。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包括:

护枕,所述护枕呈U型,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工作部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工作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座椅头枕的背部位置,所述工作部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向头枕前方凸出,两个所述工作部分别为头枕两侧提供侧面防护;

弹性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与座椅头枕背部之间,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另一端设有一可拆卸的安装部,用于与座椅头枕的背部固定,所述弹性支撑件能够受力后拉伸且释放后自动复位,以支撑固定所述护枕;

防护带,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工作部的前方位置,且与两个所述工作部以及座椅头枕之间形成一容腔,以容纳乘坐者的头部,所述防护带大致设于乘坐者头部的额头区域;

粘贴件,用于连接所述防护带与所述护枕,包括设于所述工作部前端的第一粘贴件和设于所述防护带端部的第二粘贴件,所述第一粘贴件和所述第二粘贴件可拆卸连接且连接位置可调。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支撑件为弹簧件,所述弹簧件的一端面固定连接于所述护枕的连接部,另一端面通过所述安装部可拆卸的固定于座椅头枕的背部位置,且垂直支撑在所述护枕与座椅头枕之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护枕的重力小于所述弹簧件的竖向支撑力,以使所述护枕稳定在座椅头枕上;所述护枕的工作部受到侧向的撞击力时,所述护枕带动所述弹簧件侧向弯曲变形,所述弹簧件缓冲摆动后回复至初始位置;所述防护带受到向前的抵接力时,所述护枕向前挤压所述弹簧件,所述弹簧件压缩缓冲后回复至初始位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件设有2个、4个、9个或16个,且等距离布设。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护枕的工作部靠近所述容腔的侧面设有柔性材料层。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带为布条、橡胶条或塑料条等柔性物体,呈长条带状,且所述布条内部设有多个加强筋条,以为所述防护带提供支撑。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粘贴件和第二粘贴件均为魔术贴,所述第一粘贴件设置于所述工作部上远离所述容腔的一侧,所述第二粘贴件设置于所述防护带两端的内侧面,所述第一粘贴件布设于所述工作部的整个外侧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护枕的工作部以及所述防护带均设有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均嵌设于所述工作部以及所述防护带的内部位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力传感器为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所述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具有一电阻应变片,所述电阻应变片的两引脚暴露于所述工作部以及所述防护带的外侧,用于与相配套的电阻应变仪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所述的头部防护装置,所述座椅本体具有一头枕,所述头部防护装置安装在所述头枕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及座椅,通过弹性支撑件将护枕固定支撑在头枕上,使得护枕的工作部从连接部的端部位置向头枕前方凸出,为头枕两侧提供侧面防护,以应对汽车的侧面撞击,保护乘坐者的头部。在两个工作部的前方位置设有防护带,防护带的位置大致在乘坐者头部的额头区域,通过用于连接防护带和护枕的粘贴件,使得防护带在护枕上可拆卸连接且连接位置可调,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乘坐者。且弹性支撑件设置于连接部与座椅头枕背部之间,弹性支撑件受侧向力或按压力变形,释放后弹性支撑件自动复位,以支撑护枕且起到减震缓冲作用。通过在弹性支撑件的一端设置可拆卸的安装部,方便了头部防护装置的临时加装以及拆卸维护。相较于现有的侧面安全气囊或气帘等装置,本申请的头部防护装置易于加装、方便拆卸,且成本显著降低,适合全面普及推广。

进一步地,弹性支撑件垂直支撑在护枕与座椅之间,且护枕的重力小于弹簧件的竖向支撑力。弹簧件设有2个、4个、9个或16个,且等距离布设,以保证弹性支撑件的有效稳固支撑。当护枕的工作部受到侧向的撞击力时,护枕带动弹簧件侧向弯曲变形,弹簧件缓冲摆动后回复至初始位置;防护带受到向前的抵接力时,护枕向前挤压弹簧件,弹簧件压缩缓冲后回复至初始位置。实现对护枕的支撑固定的同时,且起到减震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粘贴件包括设于工作部前端的第一粘贴件和设于防护带端部的第二粘贴件,第一粘贴件布设于工作部的整个外侧面,防护带通过第二粘贴件与第一粘贴件紧密贴合,可拆卸连接且位置可调的设置在头枕的前部,适应于不同高度乘坐者的头部额头区域的防护,急刹车或发生碰撞时,乘坐者的头部由惯性作用向前冲,在防护带的限位以及弹性支撑件的挤压缓冲作用下,提供乘坐者的头部前后的撞击防护。

进一步地,工作部以及防护带上均设有力传感器,力传感器为电阻应变式,嵌设于工作部和防护带的内部位置,且暴露出电阻应变片的两引脚在外侧,用以与相配套的电阻应变仪连接,检测分析工作部和防护带所受的应力变化,对应力变化进行汇总,方便进一步地防护分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在俯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在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的弹性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支撑件的个数为优选状态。

图标:1-护枕;11-工作部;12-连接部;2-弹性支撑件;21-安装部; 3-防护带;4-粘贴件;41-第一粘贴件;42-第二粘贴件;A-容腔;2A-弹簧件;2B-弹簧件;2C-弹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

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包括护枕1、弹性支撑件2、防护带3以及粘贴件4。

护枕1呈U型,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工作部11和连接于两个工作部11 之间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设于座椅头枕的背部位置,工作部11从连接部12的端部向头枕前方凸出,两个工作部11分别为头枕两侧提供侧面防护。在本实施例中,护枕1呈U型且工作部11相对于连接部12隆起设置,隆起的工作部11凸出设置在头枕两侧位置,工作部11的侧面呈护板状,可阻挡乘坐者头部侧面的大部分面积,实现工作部11有效的侧面防护。

弹性支撑件2设置于连接部12与座椅头枕背部之间,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部12,另一端设有一可拆卸的安装部21,用于与座椅头枕的背部固定。弹性支撑件2能够受力后拉伸且释放后自动复位,以支撑固定护枕1。通过弹性支撑件2将护枕固定支撑在头枕上,使得护枕1的工作部11从连接部 12的端部位置向头枕前方凸出,为头枕两侧提供侧面防护,以应对汽车的侧面撞击,保护乘坐者的头部。

防护带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工作部11的前方位置,且与两个工作部11以及座椅头枕之间形成一容腔A,以容纳乘坐者的头部。防护带3大致设于乘坐者头部的额头区域,在行车过程中防护带3不会对乘坐者的前方视野造成干涉,同时在急刹车或发生碰撞事故时,防护带3挡住乘坐者的额头区域,对头部前后进行撞击防护。

粘贴件4用于连接防护带3与护枕1,包括设于工作部11前端的第一粘贴件41和设于防护带3端部的第二粘贴件42。第一粘贴件和第二粘贴件可拆卸连接且连接位置可调。在两个工作部11的前方位置设有防护带3,通过用于连接防护带3和护枕1的粘贴件4,使得防护带3在护枕1上可拆卸连接且连接位置可调,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乘坐者。

进一步地,弹性支撑件2设置于连接部12与座椅头枕背部之间,弹性支撑件2受侧向力或按压力变形,释放后弹性支撑件2自动复位,以支撑护枕1且起到减震缓冲作用。通过在弹性支撑件2的一端设置可拆卸的安装部21,方便了头部防护装置的临时加装以及拆卸维护。相较于现有的侧面安全气囊或气帘等装置,本申请的头部防护装置易于加装、方便拆卸,且成本显著降低,适合全面普及推广。

请参阅图4,优选地,弹性支撑件2为弹簧件。弹簧件的一端面固定连接于护枕1的连接部11,另一端面通过安装部21可拆卸的固定于座椅头枕的背部位置,且垂直支撑在护枕1与座椅头枕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1可选用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面与弹簧件固定连接。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用以穿设螺钉等紧固件,将连接板固定在头枕背部位置,通过对紧固件的拴紧或者旋开,实现将弹簧件的一端面可拆卸的固定,方便了头部防护装置的拆装。可以理解的是,弹簧件与连接部12相固定的一端面,可以是嵌入固定于连接部12内部或者是强力黏贴固定在连接部12上。安装时,将弹簧件的一端面与安装部21相固定,再将安装部21与头枕背部通过紧固件拴紧,最后再将弹簧件的另一端面通过嵌入固定于连接部12内部或者是强力黏贴固定在连接部12上,实现弹簧件的固定安装。

进一步地,弹簧件垂直支撑在护枕1与座椅之间,且护枕1的重力小于弹簧件的竖向支撑力,使得通过弹簧件横向固定支撑护枕1,将护枕1固定在头枕上且处于稳定状态。弹簧件设有2个、4个、9个或16个,且等距离布设,以保证弹性支撑件2对护枕1的有效稳固支撑。当护枕1的工作部11受到侧向的撞击力时,护枕1带动弹簧件2侧向弯曲变形,弹簧件 2缓冲摆动后回复至初始位置。防护带3受到向前的抵接力时,护枕1向前挤压弹簧件2,弹簧件2压缩缓冲后回复至初始位置。实现对护枕1的支撑固定的同时,且起到减震缓冲作用。

请参阅图5,较为优选地,弹簧件设有16个,且呈正方形等距离布设。左侧的弹簧件为2A,右侧的弹簧件为2B,其余的弹簧件为2C。弹簧件之间距离相同,构成一完整的弹性支撑件2。弹簧件2A和2B的外径相同且小于弹簧件2C的外径,使得两侧的弹簧件2A、2B的按压系数以及侧向弯折系数大于中间区域的弹簧件2C。发生侧向弯曲变形时,两侧的弹簧件2A和 2B提供较小的侧向回摆力,使得护枕1的摆动较为轻缓,侧面撞击后更为舒适减震。优选地,弹簧件可以是Z或V字型弹簧片,弹簧片的两端分别支撑固定于护枕1与座椅头枕之间,以弹性支撑护枕1。

进一步地,护枕1的工作部11靠近容腔A的侧面设有柔性材料层。柔性材料层为乳胶材质,保证了护枕1更为柔软舒适,为乘坐者头部更好的防护。

进一步地,防护带3为布条、橡胶条或塑料条等柔性体,呈长条带状,且防护带3内部设有多个加强筋条(图未示),用以为防护带提供支撑,避免阻挡乘坐者的视野,且不会垂落影响乘坐的舒适性。加强筋条例如可以是被包覆在防护带3内部的细铁丝条,细铁丝条质量轻,且可弯折调整,使得内部布设细铁丝条的防护带可塑性增强。加强筋条提供支撑的同时可按需求微调形状。

优选地,第一粘贴件41和第二粘贴件42均为魔术贴。第一粘贴件41 设置于工作部11上远离容腔A的一侧,第二粘贴件42设置于防护带3两端的内侧面,第一粘贴件41布设于工作部11的整个外侧面。防护带3通过第二粘贴件42与第一粘贴件41紧密贴合,可拆卸连接且位置可调的设置在头枕的前部,适应于不同高度乘坐者的头部额头区域的防护,急刹车或发生碰撞时,乘坐者的头部由惯性作用向前冲,在防护带3的限位以及弹性支撑件2的挤压缓冲作用下,提供乘坐者的头部前后的撞击防护。

进一步地,护枕1的工作部11以及防护带3均设有力传感器(图未示),力传感器均嵌设于工作部以及防护带的内部位置。优选地,力传感器为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具有一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片的两引脚暴露于工作部以及防护带的外侧,用于与相配套的电阻应变仪连接,检测分析工作部11和防护带3所受的应力变化,对应力变化进行汇总,方便进一步地防护分析。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

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头部防护装置和座椅本体。座椅本体具有一头枕,头部防护装置安装在头枕上。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及汽车座椅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1204.5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2(厦门)

授权编号:CN209833436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B60N2/885

专利分类号:B60N2/885;B60N2/888

范畴分类:32G;

申请人:厦门理工学院

第一申请人:厦门理工学院

申请人地址:361024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理工路600号

发明人:方遒;黄红武;宋广进;唐友名;王方;彭倩;韩勇

第一发明人:方遒

当前权利人:厦门理工学院

代理人:杨玉芳

代理机构:35222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安装于汽车座椅头枕的头部防护装置及汽车座椅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