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调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田,油藏,化学,中区,吸水,矿化度,过渡带。
化学调剖论文文献综述
杨承欣,郭晨光[1](2018)在《长庆采四化学调剖控水稳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杨承欣 郭晨光)截至4月9日,长庆油田采油四厂已完成53口井的化学调剖。随着施工有序推进,上百口关联井增油超过千吨,化学调剖技术在改善绥靖油田油藏开发效果和控水稳油方面的作用逐渐显现。采油四厂所辖油藏已开发超过17年,综合含水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18-04-11)
肖博[2](2018)在《北过一条带葡Ⅰ组化学调剖技术及优化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过一条带是大庆油田过渡带地区第一个聚合物驱油工业化区块。由于过渡带油层发育不同于纯油区,原油性质与纯油区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调剖过程中,采油井的动态反映与纯油区有一定的不同;另外,目前过渡带已处于高含水后期,与试验区也有所不同,随着油田含水的不断上升和套损井数的逐年增加,机械细分注水难以完全满足油田调整挖潜的需要,从工业化注聚区块的动态反映看出,在大部分井组已见到显着效果的同时,仍存在部分井组注入压力低、吸水剖面差、含水下降幅度小、增油量少、采聚浓度高、存聚率低等问题。因此亟需对过渡带地区进行调剖方案的优化及对效果的认真评价。本文通过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井壁取芯资料,研究了区块的沉积特征、油层发育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类型,分别从平面上和纵向上研究了目的油层的非均质性。应用水淹解释资料和同位素测试资料,分别分析了区块的水淹程度和油层动用程度以及剩余油分布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注聚区块的总体开发效果,通过收集、分析区块动静态数据,进行了深调剖实验评价及区块调剖方案优化研究等。对区块开发展开深入认识,以此指导生产实践,最大限度提高区块采收率,为过渡带油层在高含水后期的上产提供实践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4-01)
陈小凯[3](2017)在《辽河油田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井化学调剖封窜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辽河油田稠油区块高轮次吞吐井地层压力低、亏空严重、汽窜突出、采油速度低等问题,结合多年研发及现场应用,形成了适用于辽河油田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井化学调剖封窜技术,研制出复合高温调剖剂、高温混相暂堵剂、触变性无机凝胶封窜剂、深部调剖剂、多效稠油助采剂等系列调堵封窜剂。有效地改善了高轮次吞吐井层内间吸汽不均的状况,提高蒸汽波及体积和稠油返排能力,解决了井间汽窜问题,改善了辽河油田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近3年来,现场应用215井次,取得明显增油降水效果。(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进展》期刊2017年06期)
师啸,贺天云[4](2014)在《吐哈油田“量体裁衣”改善稠油水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师啸 通讯员贺天云)截至7月23日,吐哈油田工程院今年在鲁克沁油田已有5口整体深层化学调剖井开始施工。深层化学调剖技术在吐哈稠油生产中的应用力度进一步加大,将为改善油田稠油水驱开发效果和持续稳产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随着鲁克沁油田开发(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14-07-29)
汤爱云[5](2014)在《雁木西油田化学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雁木西第叁系油藏为滨湖滩砂沉积的粉细砂岩和滨湖砾岩,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混合砂岩,孔隙度20.4%,渗透率228.8×10-3μm2,为中孔中渗储层。雁木西油田储层原油性质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低气油比、低凝固点、中等含蜡量的“四低一中”的特点。地层水水型为CaCl2型,总矿化度115500~191800mg/L,为高矿化度CaCl2型原生地层水。第叁系油藏地层温度50.3℃,地温梯度2.5℃/100m,属异常低温度系统;地层压力16.21MPa,饱和压力2.1MPa,压力系数1.0,属正常压力系统。储层平面、剖面矛盾突出,油井见效见水后以单向见水为主,示踪剂测试结果显示,近年来水线推进速度加快,平面矛盾加剧。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先后采取聚合物凝胶和体膨颗粒调剖体系实施调剖,但效果不理想。本次研究从储层着手,评价了储层岩性、物性、敏感性及地层水性质,为调剖体系配方筛选提供地质基础。系统总结、评价以往化学调剖体系的适应性和无效原因,筛选出适合目前油藏开发阶段的化学调剖体系。2012年雁木西第叁系油藏化学调剖取得较为理想效果,实现了油藏在高含水阶段降含水的目的,为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同类高矿化度油藏化学调剖提供了成功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4-06-01)
李学锋,牛锡林,张振明,田建儒[6](2014)在《化学调剖选井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62口井调剖效果,分析了影响调剖增油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据此建立了调剖选井模型,此模型中给出了四个因素取值范围,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4年04期)
李明[7](2013)在《深度化学调剖技术的优化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海外河油田存在的油水粘度比大、油层多、渗透率差异大导致油层动用不均的难题,在普通调剖适应性变差的情况下,通过在海外河油田开始试验实施深度调剖技术,通过与油井堵水、水井分注相结合,及施工工艺的优化和选层调剖技术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3年08期)
何佳,李景,王文卓,高明[8](2012)在《化学调剖定量化的分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调剖效果的主要体现是注水井吸水剖面得到改善,吸水剖面的改善程度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要吸水层与差油层间相对吸水量差异变小,二是差油层吸水层数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青海石油》期刊2012年04期)
王庆辉[9](2012)在《化学调剖盘活水淹区》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12兆帕,累计注入量840立方米……” 11月2日,在注聚泵均匀有节奏的和声下,最后一罐顶替液缓缓注入高含水油层。这标志着江苏油田试采一厂在沙23-19井组成功实施化学调剖施工。 此项工艺将有效改善该区块(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2-12-03)
徐浩,尹玉川,张立东[10](2012)在《鲁克沁中区水驱稠油油藏化学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鲁克沁中区稠油油藏由于普遍采用超破压注水开发,导致水井端存在微裂缝,虽然油藏注水时间较晚,但是由于平面矛盾日益突出,注入水突进越来越严重,见到注入水油井数不断增多,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水驱动用程度低以及产量递减幅度大。针对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平面和剖面矛盾突出、油井注水见效时间差异大,注水突进严重和含水上升速度加快等特定,进行了化学驱酚醛树脂冻胶和高强度复合有机交联冻胶调剖技术的理论和配方研究,研制出了试验配方,并对鲁克沁中区的鲁2-5开展了稠油油藏化学调剖现场试验并取得了显着效果。生产实践证明,调剖调驱技术可以作为稠油注水开发稳油控水措施。(本文来源于《钻采工艺》期刊2012年05期)
化学调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过一条带是大庆油田过渡带地区第一个聚合物驱油工业化区块。由于过渡带油层发育不同于纯油区,原油性质与纯油区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调剖过程中,采油井的动态反映与纯油区有一定的不同;另外,目前过渡带已处于高含水后期,与试验区也有所不同,随着油田含水的不断上升和套损井数的逐年增加,机械细分注水难以完全满足油田调整挖潜的需要,从工业化注聚区块的动态反映看出,在大部分井组已见到显着效果的同时,仍存在部分井组注入压力低、吸水剖面差、含水下降幅度小、增油量少、采聚浓度高、存聚率低等问题。因此亟需对过渡带地区进行调剖方案的优化及对效果的认真评价。本文通过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井壁取芯资料,研究了区块的沉积特征、油层发育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类型,分别从平面上和纵向上研究了目的油层的非均质性。应用水淹解释资料和同位素测试资料,分别分析了区块的水淹程度和油层动用程度以及剩余油分布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注聚区块的总体开发效果,通过收集、分析区块动静态数据,进行了深调剖实验评价及区块调剖方案优化研究等。对区块开发展开深入认识,以此指导生产实践,最大限度提高区块采收率,为过渡带油层在高含水后期的上产提供实践依据和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调剖论文参考文献
[1].杨承欣,郭晨光.长庆采四化学调剖控水稳油[N].中国石油报.2018
[2].肖博.北过一条带葡Ⅰ组化学调剖技术及优化方案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3].陈小凯.辽河油田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井化学调剖封窜技术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7
[4].师啸,贺天云.吐哈油田“量体裁衣”改善稠油水驱[N].中国石油报.2014
[5].汤爱云.雁木西油田化学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6].李学锋,牛锡林,张振明,田建儒.化学调剖选井模型的建立[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
[7].李明.深度化学调剖技术的优化实施[J].化工管理.2013
[8].何佳,李景,王文卓,高明.化学调剖定量化的分析与应用[J].青海石油.2012
[9].王庆辉.化学调剖盘活水淹区[N].中国石化报.2012
[10].徐浩,尹玉川,张立东.鲁克沁中区水驱稠油油藏化学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J].钻采工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