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利(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目的探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康复新液纱条填塞瘘管切口,对照组40例采用甲硝唑纱条填塞瘘管切口,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分泌物量、肛门功能、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术后伤口疼痛、分泌物等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肛瘘术后应用康复新液能加速创面上皮细胞修复,缩短肛瘘术后创面修复时间。
【关键词】康复新液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
【中图分类号】R65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040-02
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其发病率高,在我国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国外约为8%-25%,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5-6:1。肛瘘手术创面一般不予缝合,因而术后创面愈合缓慢,病程长。术后创面瘢痕形成易致肛门变形、移位、渗液失禁等并发症,给广大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因而如何加速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愈合质量,是目前肛肠科研究的重要课题。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我科应用康复新液纱条外用于肛瘘术后开放性创面,通过与甲硝唑纱条相比较,证实其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2008年1月—2011年2月住院病例,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术后回顾诊断均符合高位复杂性肛瘘。
1.2判断标准
1.2.1诊断标准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均以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准。
1.2.2入选标准
①年龄≥18周岁,≤65周岁,男女不限,住院患者;②符合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
1.2.3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齐,影响疗效判断者;②特殊类型的肛瘘(如结核、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肛瘘);③严重肝、肾、心脏、造血系统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④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⑤对康复新液过敏的患者。
本次研究共观察病例8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18-65岁,病程为1个月-10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创面类型以创面纵径测量,用尺子测量每例患者创面的纵径,根据创面纵径大小分为Ⅰ类(2㎝以下)、Ⅱ类(2㎝—5㎝)、Ⅲ(5㎝以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创面类型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用药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5-7天,告知患者术后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治疗组:术后第一天用痔科洗剂熏洗坐浴,每次10分钟,然后生理盐水冲洗,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20530)纱条填塞瘘管切口,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对照组:术后第一天用痔科洗剂熏洗坐浴,每次10分钟,然后生理盐水冲洗,甲硝唑纱条填塞瘘管切口,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2.2观察内容与方法
2.2.1创口边缘水肿情况的评价
创缘光滑无水肿,记0分;创缘轻度水肿,肉芽平整,记1分;创缘轻度水肿,创面肉芽不平整,计2分;创缘水肿明显,创面不平整,计3分;创缘严重水肿,并伴有血栓形成,计4分。
2.2.2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10分作判断:以患者主诉为统计指标,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可以忍受,6分以上为重度疼痛、难以忍受。
2.2.3创面分泌物情况
12小时局部渗出浸湿1块敷料(一块敷料为7×7㎝四层)为少量,12小时局部渗出浸湿2快敷料为中量,12小时局部渗出浸湿3块及以上为大量,12小时局部渗出多,需用棉垫(一块棉垫为10㎝×10㎝,厚度为3㎝)为超大量。
2.2.4创面愈合后瘢痕情况积分
创面痊愈后三个月,患者复查时观察创面愈合后瘢痕情况,并根据路氏瘢痕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外观瘢痕不明显,局部组织弹性良好计3分;外观可见少量瘢痕,局部弹性欠佳计2分;外观瘢痕组织多,局部弹性差,甚至导致肛门局部畸形计1分。
2.2.5创面愈合时间
从术后第1天起,统计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愈合标准为:创面肉眼组织完全被皮肤覆盖,疤痕形成,无桥型愈合等不良愈合。患者无不适症状,可停止换药治疗。
2.2.6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用药四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2.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3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年,无一例复发,结果见表。
表1两组患者术后创缘水肿、分泌物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创缘水肿、创面分泌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患者术后第1、4、9、14天创口疼痛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4、9天创口疼痛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14天创口疼痛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3创面愈合后瘢痕评分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3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后瘢痕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
表4创面愈合时间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4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
表5两组患者术后总体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5可以看出,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平均愈合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讨论
肛瘘一般情况下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将瘘管以及周围的瘢痕组织一并切除,由于肛瘘部位的特殊性和肛门生理功能,一般创面多为开放性创面,其创面的深度往往在皮下层,甚至到达肌层,愈合时创面有基底向上逐渐愈合。肛瘘创面因切口不缝合,靠肉芽组织生长填充切口而愈合,病程较长,一般病程28天左右,且术后易出现疼痛、创缘水肿、渗液多、肉芽生长不良等并发症。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延迟的原因包括感染、疼痛、缺血等。术后患者抵抗力减弱,创口引流不畅,易引起继发性感染。一起术后疼痛的病理学基础首先是手术切割时组织和神经的损伤,继而是组织损伤后释放分炎症介质,即“致痛因子”,而致痛因子引起的疼痛是术后疼痛的主要病理学基础。还可因术后排便、换药及炎症等刺激,在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敏感化的条件下,产生持续性疼痛。肛瘘术后开放性创面缺血的原因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局部微循环紊乱。另外,白细胞自血管游出,在损伤区大量吞噬坏死组织,氧耗量显著增加,造成创口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创口周围组织内充血、水肿,压迫血管是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创面修复是机体应答皮肤损伤所表现的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现代医学认为肛瘘伤口愈合是经过伤口收缩和肉芽组织增生达到Ⅱ期愈合,瘢痕组织较多。愈合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炎症反应阶段。手术后数小时内局部即有炎症反应,由于充血和渗出物使局部肿胀,因组织内压力增高和缓解钛等引起疼痛,手术后48-72小时可达高峰,以后逐渐消退;这些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在创口富于凝血激酶的环境中,迅速凝固成凝块或痂皮,对伤口加以保护。还迅速出现血管的扩张充血和创伤表皮细胞变性。②肉芽组织增生和表皮移行阶段。肉芽组织由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新生血管等共同构成。约在致伤3天以后,创口内的肉芽组织增生和表皮移行成为主要所见。③组织重建阶段。在这一阶段,会出现皮下改变;胶原纤维交联度增加,强度增高;胶原酶或其他蛋白酶降解多余的胶原纤维;过剩的毛细血管网消退;伤口的粘蛋白和水分减少,最终使肉芽组织转变为正常的结缔组织,使功能完全恢复。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虫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有效成分为多元醇类和肽类。能促进表皮细胞生长和肉芽组织增生;促进黏膜毛细血管增生,加速创面修复;其成分黏糖氨酸能活化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增加巨噬细胞和NK细胞对病原物质的直接吞噬作用;分泌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物质,迅速消除炎症水肿,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鉴于此,笔者应用康复新液纱条换药,既抑制了炎症和肛缘水肿,减轻疼痛,又促进创面坏死组织脱落及切口肉芽组织快速生长,缩短了病程,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治愈率明显优于甲硝唑纱条换药组,疗效满意,而且费用较低,且无毒副作用,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永恒.实用肛肠外科手册.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2004,1: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T001.1—001.9-2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4]宁泽璞,宋杰.实用中医药浴疗法.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1:15.
[5]陈宝安.肛肠病术后疼痛机理及治疗现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4):384-385.
[6]易文,陈继武,姚宇宙.复方生肌膏促进肛瘘术后开放性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7,25(2):90.
[7]徐志伟.复方生肌玉红膏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53.
[8]瞿丽,陈辉,叶金明.康复新在老年慢性溃疡病患者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杂志,2004,19(6):483.
[9]武和平,李萍,郑昱.康复新治疗112例糜烂型胃炎的疗效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