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色素腺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腺体,色素,陆地棉,棉花,细胞,基因,化学。
色素腺体论文文献综述
胡佳惠,赵天伦,李诚,余静文,陈进红[1](2019)在《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态建成与棉酚代谢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克氏棉(G.bickii Prokh)种子形成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色素腺体形态建成特点、色素腺体与棉酚含量的动态关系及其分子机理进行探究。【方法】以比克氏棉为材料,进行组织切片观察、棉酚含量测定并分析对种子萌发期色素腺体形成及棉酚合成基因的表达谱。【结果】比克氏棉在种胚形成过程中,子叶上形成大量色素腺体原,并在种子萌发后12 h形成腔体结构,转换成成熟的色素腺体;比克氏棉种胚形成过程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均未检测到棉酚,但从种子萌发12 h开始可以检测到较低含量的棉酚。种子萌发期色素腺体形成及棉酚合成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GoPGF基因在比克氏棉种子萌发12 h的子叶上表达量较高,与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成有关;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FPS)基因在种子萌发24 h的子叶上表达量较高,可能与棉酚向子叶色素腺体转运有关;CYP706B1基因在种子萌发0 h较高,HMG1基因在种子萌发0 h、36 h和48 h的子叶上表达量均较高,说明这两个基因与种子萌发后色素腺体腔的形成有关,并参与棉酚的贮运;杜松烯合酶基因(CAD1-A)和HMG2基因与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成无密切关系。【结论】种子萌发后的12 h为比克氏棉子叶色素腺体形态建成的关键时期,且色素腺体的形态建成与棉酚出现的时间具有同步性。GoPGF、FPS、CYP706B1、HMG1参与色素腺体的形成及棉酚的转运。(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玉红,蔡小彦,张振梅,周忠丽,王坤波[2](2018)在《四个栽培棉种叶片色素腺体分布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比较分析了4个栽培棉种共12份材料的叶片色素腺体的分布规律,发现除草棉以外,其它3个栽培棉种叶片的色素腺体密度从植株上部到下部均逐渐降低;同一叶片上不同位置的色素腺体密度也不一致,其中叶尖色素腺体密度最高。棉花的叶片色素腺体密度在不同棉种及同一棉种不同材料之间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有助于棉花遗传改良上的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8年12期)
刘慧,季灵艳,赵天伦,陈进红,祝水金[3](2017)在《陆地棉色素腺体与不同棉酚旋光体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棉花不同器官的色素腺体与棉酚旋光体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6个陆地棉材料中棉所12、中棉所12(无)、珂字棉312、珂字棉312(无)、IF11和冀棉14为对象,精确测定主要器官的色素腺体密度和大小,并采用柱前衍生拆旋方法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其相应的棉酚旋光体含量,然后对色素腺体和棉酚旋光体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低酚棉全株无色素腺体,但在各器官中仍能检测到低于0.02%(质量分数)的少量游离棉酚存在。有酚棉各器官均具有典型的色素腺体,其中棉仁的色素腺体最密,苞叶最稀;色素腺体大小(直径)以铃壳最大,花瓣和棉仁最小。不同器官中,总棉酚含量以棉仁最高,苞叶最小;棉仁和花瓣的右旋棉酚含量大于左旋棉酚,而萼片、铃壳、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的左旋棉酚含量大于右旋棉酚。有酚棉的色素腺体密度与大小之间呈极显着负相关;而总棉酚含量与不同棉酚旋光体含量之间,以及左右旋棉酚含量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色素腺体密度与总棉酚含量以及不同棉酚旋光体含量之间呈极显着的正相关,而色素腺体大小与右旋棉酚含量之间呈显着的负相关。【结论】棉仁与花瓣的总棉酚含量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花瓣的棉酚含量来判断棉仁的棉酚含量。(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钱玉源,张海娜,崔淑芳,刘祎,王广恩[4](2017)在《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解除棉酚对于棉花综合利用的限制,将会大大提高植棉收益,有助于促进棉花产业升级,而培育低酚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棉花色素腺体的形态建成、色素腺体与棉酚的关系和色素腺体的遗传叁个方面对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已有研究成果对于今后色素腺体形成机理研究及棉花新品种培育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刘慧[5](2017)在《外源iaaM基因对陆地棉色素腺体形态建成、棉酚代谢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工程技术已成为作物品种改良的常规技术。IF11为转iaaM基因的棉花种质系,该基因通过产生色氨酸单加氧酶,从而提高胚珠中的IAA含量,最终提高IF11的衣分,改良马克隆值。本实验室研究发现,IF11种质系各器官中的生长素含量都有显着提高,且外源基因导入或IAA含量提高显着地影响了 IF11体内的棉酚代谢,降低了 IF11棉酚的贮存能力。本研究主要以IF11种质系以及其受体材料冀棉14为材料,研究iaaM基因转入受体后对于棉仁、花瓣、萼片、铃壳、苞叶、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等各器官色素腺体大小、密度和棉酚及其旋光体含量的影响,并研究iaaM基因对于色素腺体形成及棉酚合成相关基因在各个器官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利用该种质系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系统地比较了转iaaM基因的IF11种质系与受体亲本冀棉14之间各器官的色素腺体密度和大小、左右旋棉酚含量和总棉酚含量。结果表明,IF11大多数器官的色素腺体较冀棉14稀小,但中部叶除外;IF11大部分器官的总棉酚含量小于冀棉14,IF11的左旋棉酚含量普遍低于冀棉14,但右旋棉酚含量却普遍高于冀棉14。说明IF11色素腺体和棉酚含量的降低与外源iaaM基因的导入和IAA上调密切相关,IAA含量上调可能会影响到色素腺体的形态建成和棉酚的合成。(2)系统地观察了 6份陆地棉各器官的色素腺体表现,并测定其棉酚及其旋光体的含量。结果表明,低酚棉全株无色素腺体,而有酚棉各器官的色素腺体表现有明显差异,其中棉仁色素腺体最密,苞叶最稀;铃壳的色素腺体最大,花瓣和棉仁最小。有酚棉中,棉仁的总棉酚含量最高(0.8823%~1.2371%),左旋棉酚占37.90%~49.68%;苞叶的总棉酚含量最低(0.0271%~0.0335%)。低酚棉各器官中也存在着一定量的棉酚及其旋光体,但其含量显着低于有酚棉,其中棉仁的总棉酚含量仅为0.011%。(3)系统地分析了 6份陆地棉各器官的色素腺体表现与棉酚及其旋光体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酚棉的色素腺体密度与大小之间呈极显着负相关,与总棉酚及其旋光体含量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色素腺体密度与棉酚旋光体含量之间呈极显着的正相关,而色素腺体大小与右旋棉酚含量之间呈显着的负相关,与左旋棉酚含量和总棉酚含量没有显着的相关性。各器官中,棉仁与花瓣的总棉酚含量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花瓣的棉酚含量来判断棉仁的棉酚含量。(4)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系统地分析了色素腺体形成和棉酚合成相关基因在IF11及其受体材料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色素腺体形成基因GoPGF在IF11大部分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大,棉酚合成基因HMG1和和HMG2在IF11根中的相对表达量与冀棉14无显着差异,CYP706B1、GhCPR1和GhCPR2基因在IF11根中的相对表达量与冀棉14差异显着,且较于冀棉14有显着降低。说明iaaM基因的导入并没有影响到色素腺体的形成,但影响到了根部的棉酚合成,从而导致IF11的棉酚含量降低。(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3-01)
渠云芳,段永红,康娜娜,杜海烨,成莎[6](2017)在《色素腺体性状不同棉花近等基因系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RAP标记对色素腺体性状不同棉花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9对SRAP引物组合对2对近等基因系材料共扩增出304条带,每对引物组合可以扩增出5.69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条带比率达到73%;共扩增出57条特异条带,特异条带比例达到18.9%。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W1与Y1遗传相似系数为0.740 3;Y2与W2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63 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GS为0.85处,将参试材料分为2个类群,W1与Y1的遗传相似系数比较大,归为一类;W2与Y2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归为另一类。研究结果可为近等基因系亲缘关系的鉴定以及为腺体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刘宗才,白小玲,焦铸锦[7](2013)在《比克氏棉休眠种子内色素腺体的解剖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半薄切片,研究了比克氏棉休眠种子内色素腺体的分布、发育状态。根据色素腺体的发育状态,分为不具分泌腔的色素腺体即"色素腺体原"以及具有分泌腔的色素腺体2种类型。不具分泌腔的色素腺体主要位于分化程度较低的胚轴、子叶顶端等组织部位。具有分泌腔的色素腺体主要分布在靠近子叶基部分化程度较高的组织部位。该研究验证了比克氏棉休眠种子内子叶和胚轴含有色素腺体,并首次发现子叶内部分色素腺体已发育出分泌腔。(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20期)
郑双双[8](2013)在《陆地棉色素腺体H_2O_2细胞化学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H202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一种,是细胞有氧代谢的产物。发育信号、激素、细胞内信号分子和环境胁迫刺激都可以诱导细胞内H2O2的产生和积累。高浓度H2O2是毒性分子,损伤生物大分子,产生细胞毒害,低浓度的H202则作为普遍存在的信号分子起作用,能诱导细胞防御基因的表达和引起适应性反应以及调节生长发育过程。最近的研究表明,H202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陆地棉色素腺体的发育过程已被证实是一个PCD事件,我们以陆地棉叶片、子叶和胚轴为实验材料,采用DAB染色技术,DCFH2-DA荧光标记和CeCl3亚细胞化学定位技术对其色素腺体发育过程中H2O2的积累的时空动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陆地棉色素腺体的发育过程中有H202的产生,色素腺体发育停止H202也随之消失。色素腺体发育的不同阶段,H202产生的量和位点也在发生变化。腺体发育早期,少量H202积累于液泡膜上;腺体发育成熟过程中,液泡膜和质体上积累大量H202,细胞壁上开始出现少量H202;成熟或衰老的腺体细胞中,大量H202主要集中于细胞壁上。H202积累位点与腺体细胞发生PCD过程相一致,随着腺体发育程度而有所改变。从发育初期的液泡到中期的质体到发育成熟时的细胞壁,由有内而外扩展开来,这正与色素腺体发育过程中的PCD事件相符合,腺体细胞发生PCD也是由细胞内膜系统先降解直到最后细胞壁的降解。由此可推出H202可能对棉花色素腺体细胞的PCD过程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另外,色素腺体的发育和H2O2的产生与光照无关,色素腺体的分泌物中不含H2O2。(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3-04-01)
刘宗才,焦铸锦,白小玲[9](2011)在《组织化学方法定位陆地棉色素腺体中的多酚羟基萘醌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组织化学方法探测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色素腺体内所含的主要次生代谢物质,FastBlue BB验证了色素腺体内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FeCl3检测证实色素腺体不仅是萘醌类物质的积累场所也是产生场所,醋酸铅检测证实萘醌类物质在色素腺体的分泌细胞内产生、在色素腺体的腔内积累.其中,醋酸铅检测方法为亚显微研究色素腺体内次生代谢物质的产生和转运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邱志坚,刘文哲[10](2008)在《棉花色素腺体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棉花色素腺体的分布、发生方式、遗传学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棉花色素腺体对植株抗性的影响及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指出了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色素腺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4个栽培棉种共12份材料的叶片色素腺体的分布规律,发现除草棉以外,其它3个栽培棉种叶片的色素腺体密度从植株上部到下部均逐渐降低;同一叶片上不同位置的色素腺体密度也不一致,其中叶尖色素腺体密度最高。棉花的叶片色素腺体密度在不同棉种及同一棉种不同材料之间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有助于棉花遗传改良上的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色素腺体论文参考文献
[1].胡佳惠,赵天伦,李诚,余静文,陈进红.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态建成与棉酚代谢特性的研究[J].棉花学报.2019
[2].王玉红,蔡小彦,张振梅,周忠丽,王坤波.四个栽培棉种叶片色素腺体分布比较[J].中国棉花.2018
[3].刘慧,季灵艳,赵天伦,陈进红,祝水金.陆地棉色素腺体与不同棉酚旋光体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棉花学报.2017
[4].钱玉源,张海娜,崔淑芳,刘祎,王广恩.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7
[5].刘慧.外源iaaM基因对陆地棉色素腺体形态建成、棉酚代谢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7
[6].渠云芳,段永红,康娜娜,杜海烨,成莎.色素腺体性状不同棉花近等基因系的遗传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7
[7].刘宗才,白小玲,焦铸锦.比克氏棉休眠种子内色素腺体的解剖学观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3
[8].郑双双.陆地棉色素腺体H_2O_2细胞化学定位[D].西北大学.2013
[9].刘宗才,焦铸锦,白小玲.组织化学方法定位陆地棉色素腺体中的多酚羟基萘醌类化合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邱志坚,刘文哲.棉花色素腺体研究进展[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