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前期固结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压力,力学,自重,岩石,名义,曲率,土层。
前期固结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林,鲁晓兵,王淑云[1](2019)在《确定前期固结压力的一个简单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期固结压力是判断土应力历史的最常用指标。为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前期固结压力,首先将超固结土压缩线上曲率最大时所对应的竖向应力引入到单对数坐标中,建立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统一的一维压缩线方程。然后,基于该方程严格推导出前期固结压力的计算式。该计算式是一个显式函数,无需采用编程计算,且只需土的压缩指数C_c及一维压缩线的渐进线在单对数坐标中的纵轴截距N两个常见参数,便于工程师应用。最后,通过两个算例验证所提数学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刘俊新,廖杰森,袁玉松,朱宝龙,刘育田[2](2018)在《泥页岩前期名义固结压力的层理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盖层封闭性过程中发现,仅针对盖层当前的封闭性是不够的,还应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盖层的演化特征。在盖层封闭性动态演化研究中,对抬升剥蚀改造阶段可采用OCR(over consolidation ratio,超固结比)法进行定量恢复。在确定OCR值过程中,关键的是获取其前期名义固结压力;同时泥页岩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因此其封闭性表现出较强的层理效应。以龙马溪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厚壁钢质套筒约束试样横向变形来模拟单轴应变试验,获取了不同层理角度下泥页岩的前期名义固结压力及侧压系数,并分析其层理效应,探讨层理对泥页岩的脆–延转化的临界围压的影响。研究表明:(1)单轴应变试验曲线大致呈叁段变化,剪应力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2)前期名义固结压力随层理角度的增大呈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3)前、中侧压系数均表现出明显的层理效应,而层理面对后侧压系数影响不大;(4)不管对于何种角度的泥页岩,前、中侧压系数均小于1,而后侧压系数均大于1;(5)泥页岩发生脆–延转化的临界围压除了与前期名义固结压力有关外,还受层理面的影响。该研究为评价不同层理角度盖层的封闭性能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建立盖层封闭性的静–动评价模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孟颂颂,李德营,李仕波,汪洋[3](2016)在《不同前期固结压力下粉砂类滑带土抗剪强度环剪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带土残余强度的确定对于复活型滑坡稳定性及滑坡运动分析极其重要。黏性土滑带土环剪试验研究成果较多,但对于粉砂类滑带土这种特性不规则的土体则研究较少,粉砂类土常表现出复杂的剪切特性。本文利用环形剪切仪对粉砂类滑带土在不同前期固结压力下的抗剪强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研究不同超固结比对粉砂类滑带土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尤其是前期固结压力对滑带土残余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滑带土分别施加600、500、400kPa的前期固结压力,并与正常固结的样品对比研究,发现在相同正应力(50、100、200kPa)下剪切,前期固结压力对粉砂类滑带土峰值强度影响明显,峰值强度随着超固结比呈现线性增加;不同应力历史对粉砂类滑带土的残余强度影响并不显着,其残余强度与超固结比无关。(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0-13)
刘俊新,杨春和,刘伟,霍亮,冒海军[4](2015)在《泥质岩盖层前期名义固结压力及封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油气勘探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仅仅研究盖层当前封闭性能是不够的,还要研究盖层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特征及应力状态与脆性–延性匹配关系,从而为盖层封闭的有效性做出评价。以鄂西–渝东地区的不同地质历史及成岩演化程度的泥质岩盖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厚壁钢制容器对试样的径向进行约束来模拟单轴应变试验,根据厚壁圆筒理论建立侧向压力和竖向压力之间的关系,获得其前期名义固结压力;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前期名义固结压力与单轴抗压强度、声波波速、孔隙率以及黏土矿物含量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侧压系数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泥质岩脆性–延性转化特征及相应封闭临界条件,并对几类泥质岩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封闭能力给出评级。研究对评价不同演化程度泥质岩盖层的封闭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下一步建立盖层动–静封闭评价模型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高学峰[5](2014)在《基于BP神经网络法求解土的前期固结压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提出基BP神经网络求解前期固结压力的模型。在MATLAB7.12.0平台上编程实现BP模型,并通过实例求解,预测结果比较好,说明BP人工神经网络求解前期固结压力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4年03期)
周永,史群飞[6](2012)在《关于土的前期固结压力试验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比较简捷而准确地在e—logp曲线上求取最小曲率半径Rmin点O,以求取土的前期固结压力pc值的方法,并提出影响试验成果的几个重要因素,以指导实践中准确判断土层的压密状态。(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2年26期)
马永刚,孟令福[7](2011)在《浅析天津滨海地区浅层软土的前期固结压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介绍软土的前期固结压力对于软土地基上各种建构筑物的工程意义、通过室内试验确定软土前期固结压力的方法、室内确定前期固结压力的影响因素和试验注意事项,并综合运用软土前期固结压力和其他相关土工试验指标分析天津滨海地区软土层的应力历史,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港工技术》期刊2011年06期)
李熙云[8](2010)在《利用关联度理论分析土的前期固结压力与其它物理力学指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天津地区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为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土的前期固结压力与其他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揭示各指标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科技》期刊2010年24期)
吴俊阳,耿慧辉[9](2009)在《结构连结对红粘土前期固结压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红粘土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但是按照常规力学观点对其前期固结压力进行分析,并不能完全与之相吻合,本文以贵州某工程实际为例,阐述了红粘土的结构连接对其前期固结压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09年17期)
杨秀娟,贾永刚,刘红军[10](2009)在《黄河叁角洲粉质土前期固结压力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黄河叁角洲海港地区粉质土的室内实验,从物质组成、结构形态和沉积环境的角度阐述了黄河叁角洲粉质土前期固结压力的特性,并探讨其含义.通过试验发现,作为一种性质较为特殊的区域性土,黄河叁角洲地区广泛存在的粉质土的前期固结压力所表现出的规律与传统的土力学理论并不相符.经分析认为,黄河叁角洲粉质土的前期固结压力主要受土的成因、结构和成分的制约,上覆压力的影响甚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前期固结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研究盖层封闭性过程中发现,仅针对盖层当前的封闭性是不够的,还应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盖层的演化特征。在盖层封闭性动态演化研究中,对抬升剥蚀改造阶段可采用OCR(over consolidation ratio,超固结比)法进行定量恢复。在确定OCR值过程中,关键的是获取其前期名义固结压力;同时泥页岩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因此其封闭性表现出较强的层理效应。以龙马溪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厚壁钢质套筒约束试样横向变形来模拟单轴应变试验,获取了不同层理角度下泥页岩的前期名义固结压力及侧压系数,并分析其层理效应,探讨层理对泥页岩的脆–延转化的临界围压的影响。研究表明:(1)单轴应变试验曲线大致呈叁段变化,剪应力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2)前期名义固结压力随层理角度的增大呈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3)前、中侧压系数均表现出明显的层理效应,而层理面对后侧压系数影响不大;(4)不管对于何种角度的泥页岩,前、中侧压系数均小于1,而后侧压系数均大于1;(5)泥页岩发生脆–延转化的临界围压除了与前期名义固结压力有关外,还受层理面的影响。该研究为评价不同层理角度盖层的封闭性能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建立盖层封闭性的静–动评价模型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期固结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刘林,鲁晓兵,王淑云.确定前期固结压力的一个简单数学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19
[2].刘俊新,廖杰森,袁玉松,朱宝龙,刘育田.泥页岩前期名义固结压力的层理效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3].孟颂颂,李德营,李仕波,汪洋.不同前期固结压力下粉砂类滑带土抗剪强度环剪试验研究[C].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4].刘俊新,杨春和,刘伟,霍亮,冒海军.泥质岩盖层前期名义固结压力及封闭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
[5].高学峰.基于BP神经网络法求解土的前期固结压力[J].地下水.2014
[6].周永,史群飞.关于土的前期固结压力试验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2
[7].马永刚,孟令福.浅析天津滨海地区浅层软土的前期固结压力[J].港工技术.2011
[8].李熙云.利用关联度理论分析土的前期固结压力与其它物理力学指标的关系[J].中国西部科技.2010
[9].吴俊阳,耿慧辉.结构连结对红粘土前期固结压力的影响[J].科技风.2009
[10].杨秀娟,贾永刚,刘红军.黄河叁角洲粉质土前期固结压力的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