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宜章县中医医院湖南宜章4242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效果。方法将7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模式的预防作用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22.8%),比较有差异(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52.82±5.21)d,明显短于对照组(88.64±9.57)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m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一种严重威胁机体健康的疾患,且90%,的肺栓塞源于DVT栓子脱落,严重时可致命[1]。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老龄、创伤、制动、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肥胖、瘫痪、术中应用止血带等目。老年人常合并生理性蜕变或器质性病变,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及治疗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的特殊性,深静脉血栓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内凝结而阻塞血管,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引发为肺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严重影响其健康。深静脉血栓是患者严重的并发症,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极为重要的,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疗效显著,能预防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将我院7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在60-80岁,平均(57.8±7.2)岁,股骨颈骨折21例,粗隆问骨折1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在62-79岁,平均(58.3±7.1)岁,股骨颈骨折21例,粗隆间骨折1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询问患者病史,对其术后全面评估,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加强饮食及健康指导等常规护理。
1.2.2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术前护理:①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易产生焦虑、担忧等不良心理情绪,相关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向其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以消除其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从而使其对治疗树立信心。②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告知其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饮水,注意粗细搭配,有利于防止便秘。(2)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一般DVT发生高峰期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4d,应该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肢体状况等,特别是小腿DVT,其症状、体征不明显。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患肢突然肿胀,则应严密观察患者体温、皮肤色泽及患肢肿胀程度的变化。具体实施方法为:与健侧比较大腿中下1/3处,小腿下1/3处的周径,1次/h。同时,密切注意是否有肺栓塞症状,临床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烦躁不安等,特别是此时出现血压进行性下降,应立即处理日。②体位护理:为了预防术后患者关节内收、外旋、切口张力增大、假体脱出,患者应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③疼痛护理:剧烈的术后疼痛,一方面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适,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机体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表现为免疫功能下降,凝血功能异常,肌张力升高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可减少疼痛,例如,听音乐、看报、聊天等。必要时可适当使用镇痛剂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④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可促进运动器官功能恢复。麻醉作用一旦消失,便鼓励并督促患者对患侧趾、踝、膝等关节做早期屈伸活动。以后可做股四头肌、腓肠肌的向心性按摩和肌肉等长收缩运动,10次/2h。此外,鼓励其深呼吸、咳嗽10次/h,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增加肢体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行肌力锻炼。⑤机械预防:麻醉清醒后,即在双侧使用下肢静脉泵,该法能有效地加速血流,减少血流淤滞,降低DVT的发生。术后第一天连续使用24h,以后每天保证4h,分次使用,均使用下肢静脉泵至术后14d,无论是否已能下床活动。(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食一些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高纤维素食物,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劝说患者尽量戒烟、酒。能进食者鼓励多饮水,禁水者静脉补液,防止血容量不足,叮嘱患者保持大便通畅[3]。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当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护理后,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22.8%),比较有差异(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可继发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被认为是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老年人常患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髋部手术后更易发生DVT。虽然DVT发生率高,然而临床上并不能对所有髋部手术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客观检查以确定DVT的存在,因此,在DVT发生之前的亚临床阶段将其阻断是骨科护理的重点[4]。深静脉血栓是骨折术后极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由静脉血管内血液出现异常高凝状态所致。外科手术是髋部骨折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缩短其卧床时间,降低死亡率的优势,但外科手术后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下肢功能丧失,甚至死亡。由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术后活动量减少,使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极易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早期护理干预能及早预防和诊断患者深静脉血栓,从而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具有重大作用[5]。
早期护理干预通过术前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能消除患者焦虑、担忧等不良晴绪,能树立其对疾病的治疗信心,对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能加强其自身免疫力,促进其健康。对心血管疾病等患者进行严密评估,采用抗凝药物治疗,能预防血栓的发生。通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早期功能锻炼能防止静脉回流障碍,通过对下肢肌肉进行按摩,能促进其血液循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22.8%),比较有差异(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疗效显著,研究结果与狄亚丹结果一致,能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其早日康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狄亚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1):118-119.
[2]冯玉新.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3):226-227.
[3]熊明燕.护理干预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03):373-374.
[4]狄亚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1):118-119.
[5]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