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它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体,四大逻辑相互作用形成的巨大历史合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要掌握其来龙去脉,厘清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并且还要在实践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民族复兴;逻辑理路;人民中心思想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谓新时代,即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程已处在一个不同以往历史发展阶段的新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义无反顾的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本文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行文起点。
除凯利板业外,总投资达32亿元的荆门万华生态家居有限公司一期投资8亿元引进了德国生态秸秆板生产线设备。该生产线是全球最大零甲醛秸秆板连续压机生产线,“首板”已于8月成功下线,可年产25万立方米秸秆生态板。二期投资2亿元建设的年产800万平方米贴面板生产线将于年底完成。目前,这两家板材企业已成为东宝区绿色建材家居产业的龙头企业。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理论指导下,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的产物。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贯穿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发展的始终。深入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必须追根溯源,梳理理论线索,并应用于实际。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理论逻辑
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终极目的。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即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为本民族和本国人民的利益奋斗;二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2]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是两个阶段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因此,中国共产党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具体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在中国的具体化,是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关键一环。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根据时代变化进行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理论探索。
而多个大股东的作用是正反两种效应均衡的结果。存在共谋和监督两种情形,在共谋情形下,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共享控制权收益;在监督情形下,其他大股东可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
“共产党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阶级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3]共产党人的直接利益、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能够代表无产阶级并为其利益奋斗终身;无产阶级不分地域和民族,历史使命的实现也不是哪一个民族的事。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马克思的系列经典著作中不断被论证,从而走向理论化。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形成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莱茵报》当编辑期间,由无产阶级所处的历史地位发现无产阶级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则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具体化的最好例证。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实践逻辑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趋完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中国的现实发展表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社会各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清明、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新变化,如今中国共产党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靠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历史方位发生新变化,中华民族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全方位、开放性的历史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从2013年到2017年经济增速保持在7.1%,国内生产总值稳居第二,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0%,基础设施规模成倍数扩大,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连续14年增收,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超级计算机、大飞机等相继问世。
阿根廷龙前后散开,彼此之间偶尔用低沉的叫声相互交流一下,然后继续埋头吞咽食物。专心进食的阿根廷龙并没有发现,不远处几棵大树的树荫下,有一只马普龙正趴在地上睡午觉,阿根廷龙沉重的脚步声和树枝的折断声吵醒了它。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
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完成历史使命,近代各阶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义无反顾的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党的引领下,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经济迅速腾飞,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历史逻辑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无产阶级带领中国人民找到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近代中国国门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天朝的荣光逐渐消失,中国出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鉴于此,各个阶级的仁人志士开始探索民族出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不可能探索出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无产阶级作为先进阶级肩负起了引领民族前进的历史任务。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文艺繁荣。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逐渐增强,6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低到4%以下,中西部教育明显改善,就业率提高。
其中, n和W为文档集中文档总数和所有特征词项目权值总和,nI为I在文档集中出现的频度,wI为I在文档集中的项集权值总和,k为I的长度,∈(0,1)为插值系数.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现实逻辑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李大钊、陈独秀是中国大地上最早举起学习和传播马列主义大旗的早期共产主义者。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使马克思主义者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政治和思想条件。在洋务运动兴办的企业中产生的无产阶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虽然无产阶级力量较为薄弱,但自从马列主义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开始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作为革命对象,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具有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过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现阶段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顺应巴黎工人起义、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产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延伸,是无产阶级历史任务在中国的深化。
2.2.5 稳定性试验 按照“2.2.1”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6、8、12、24 h进样,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 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葛根素的峰面积。结果平均峰面积为7 592 098.7,RSD值为0.25%,表明样品在24 h内稳定。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改革涉及领域广、项目数量多,自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推出1500多项改革措施,涉及供给侧机构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干部考核评价体制改革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从近代170多年艰苦的道路探索、近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40年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无论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还是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民族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都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指导下,在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发展经验上,结合自身国情不断探索而成,所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保持严密的一致性。
19世纪60年代无产阶级兴起,无产阶级所处的历史地位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先进性、彻底性、革命性。十月革命,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为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紧接着无产阶级联合自己最广大的同盟军——农民阶级,经历28年的艰苦奋斗,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实践证明,无产阶级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带领人民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除此之外,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资源节约有效推进,能源资源强度大幅下降。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干部440人,厅局级干部 8900 余人,县处级干部 6.3万人,处分基层党员干部 27.8万人,追回外逃人员3453名,“百名红通人员”有51人落网。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已经具备实现伟大历史使命的实力和条件,所以现阶段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现实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逻辑理路证明,在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具体实践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三个基本要求。
(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运用。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无产阶级奋斗目标的民族化、具体化。无产阶级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不懈奋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产生、发展与完成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人民的美好生活,如今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关乎民族未来,关乎国家希望,关乎人民利益,要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实现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可以发现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坚持党的领导是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就的保障。如果没有第一国际的领导,巴黎工人起义难以顺利进行;没有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十月革命难以成功;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难以取得胜利,更别说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贯穿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发展的始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实现必须始终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课前扎实认真备课,将物理学科的知识前后做一个联系,讲到前面知识的时候学会为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学生学到后面就不会有陌生和唐突的感觉,讲到后面的知识时,也可适当提问前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做好巩固工作。如在讲解电场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将高一阶段所学的受力分析,做直线、曲线的条件、重力场的特点等复习一下,为电场方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演进的主线。其内在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均围绕“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上承国际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下启国内广大贫苦群众的切身利益。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深入分析了中国各阶级的情况,指出“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约二百万人。中国因经济落后,故现代无产阶级人数不多。”[4]“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5]可以看出,无产阶级不占中国总人口的多数,但是中国最先进的阶级,代表绝大多数贫苦人民的利益。无产阶级能够推进历史使命向前发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建设和发展思想,把人民的利益当作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所以才获得了包括农民阶级在内的其他阶级的鼎力支持,创立统一战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提供了条件。由此可见,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2017-10-28.
[2]刘靖北.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需要厘清的若干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2):16-1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4][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8.
作者简介:张元圆,重庆文理学院助教,硕士(邮政编码 402160)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9)03-0013-0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认同研究”(14XKS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胡爱敏)
标签:中国共产党论文; 无产阶级论文; 历史使命论文; 新时代论文; 逻辑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论文;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3期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认同研究”(14XKS011)论文; 重庆文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