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子突变基因论文-宋根娣

卵子突变基因论文-宋根娣

导读:本文包含了卵子突变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卵子突变基因,基因定位,修饰基因,微卫星标记

卵子突变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宋根娣[1](2014)在《小鼠卵子突变基因功能表达的遗传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鼠是目前生物学研究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模式动物之一,其原因在于小鼠与人类基因组具有高度同源性;且小鼠的类型品系丰富,如近交系、突变系和基因工程小鼠品系等,而其中近交系小鼠携带纯系的遗传背景,更加便于进行生物学研究;加之,小鼠易于管理与饲养,生长周期短等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疾病机理等核心研究领域。小鼠卵子突变基因(Ovum mutant、Om)是一个调控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奇特功能基因,其已被定位在DDK品系小鼠的11号染色体上。研究发现,携带Om基因的DDK小鼠具有特殊的繁殖性状(DDK综合征),即:DDK雌鼠和同亚种内其它近交品系雄鼠交配时,在妊娠3-5天由于胚泡形成障碍导致胚胎死亡,而DDK雄鼠与其它品系间交配繁殖则呈现正常。该繁殖性状的产生已经被证明是由于携带Om基因的DDK雌鼠产生的卵子细胞质物质与其它品系雄鼠相同位点基因产生的精子因子不亲和,导致杂交子代受精卵在胚胎发育早期死亡,使DDK雌鼠几乎不孕。根据精卵不亲和理论,杂合型(Om/+)F1雌鼠与其他品系雄鼠,以及DDK雌鼠与杂合型(Om/+)F1雄鼠的交配组合中,子代的存活率均为正常交配组合子代存活率的50%。然而,赵卫东等人(2000)的研究发现,当将Om基因引入B6小鼠遗传背景中,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多,B6品系遗传背景不断增加,不同回交世代的杂合型(Om/+)雌鼠与B6品系交配,其子代偏离了半数致死率,并呈现致死率不断升高的趋势。因而,推断在B6品系遗传背景中存在卵子突变基因的修饰基因,且该修饰基因仅作用于杂合型(Om/+)雌鼠,而对杂合型(Om/+)雄鼠的繁殖性能没有显着影响。但是,关于B6品系遗传背景中存在的修饰基因个数,以及其所在的染色体位点,目前仍不明确。另外,由Om基因调控的胚胎早期发育死亡现象是在DDK雌鼠与同亚种内其他品系雄鼠交配组合中被发现的。因而,围绕Om基因的研究基本上也都局限在M. m. domesticus亚种内。直到2002年,赵卫东等人首次将Om基因的研究扩展到小鼠亚种间,进行了DDK品系(M. m. domesticus)与MOM品系(M. m. molossinus),以及CASP品系(M. m. castaneus)之间的精卵亲和性研究,证明了DDK品系与MOM及CASP品系间不存在精卵不亲和现象。目前,仅剩M. m. musculus亚种与DDK品系间的精卵亲和性关系还不明了。因而,本实验立足于上述研究基础,一方面,通过QTL基因定位方法证明B6品系遗传背景中存在Om基因的修饰基因,并进一步探明潜在修饰基因的个数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另一方面,引入PWK品系(M. m. musculus)小鼠,探明DDK品系与M. m. musculus亚种间小鼠的精卵亲和性关系,完善DDK品系与各亚种间由Om基因位点主导的精卵亲和性关系图:(一)小鼠卵子突变基因修饰基因的确定及定位分析。本研究采用B6雌鼠与DDK雄鼠交配产生F1代,再与B6回交构建N2雌鼠群体;利用与Om位点紧密连锁的通用微卫星标记D11Mit36和D11Mit66分别对回交产生的N2代雌鼠进行Om位点基因分型,筛选Om位点杂合型的N2雌鼠构建定位群体;参考小鼠微卫星标记库(Mouse Genome Informatics),分别在小鼠19对常染色体上及第9号染色体特定区域内选取候选微卫星标记,并从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定位群体内杂合型N2雌鼠在妊娠12-15天解剖,收集(N2♀×B6♂)子代的存活胎仔数表型数据,并利用R-qtl软件进行基因型和表型的关联性分析。针对表型性状进行Permutation test获得LOD显着性临界值,并进一步估计修饰基因位点的置信区间。研究结果如下:1.定位群体的构建,共筛选获得Om位点杂合型N2雌鼠样本249个,其中用于全基因组扫描样本200个,进一步染色体局部扫描又补充49个有效样本。2.全基因组扫描共筛选出58个在DDK与B6品系间具有多态性的标记,进一步染色体局部扫描又在小鼠第9号染色体上筛选出多态性标记12个。3.全基因组扫描检测杂合型N2样本200个,结果显示,在第9号染色体上存在一个存活胎仔数的主效修饰基因位点,其LOD值为3.16大于临界值,具有显着性,并初步定位在微卫星标记D9Mit273 (49cM)附近;在小鼠第8,15号染色体上检测到的两个位点LOD值分别达到1.0左右,但均小于显着性临界值,估计不存在主效的修饰基因位点。4.第9号染色体局部扫描共检测杂合型N2样本249个,结果显示,当a=0.01时,LOD临界值为2.0,而微卫星标记D9Mit73位点的LOD值为3.37(p<0.004<0.01),具有极显着性,进一步估计该修饰基因位点的置信区间为34.43-45.8 cM。QTL效应分析表明,显着性位点纯合型个体存活胎仔数为2.32±0.31,显着低于位点杂合型的个体3.86±0.24,因而本研究在B6品系遗传背景中定位的显着性位点确定为卵子突变基因的修饰基因位点。综合以上结果,下一步的工作一方面可以加大标记的数量,缩小已定位的修饰基因位点的置信区间,并在B6品系遗传背景中定位其他潜在的修饰基因位点;另一方面,结合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在第9号染色体上特定区间内筛选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验证。本研究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小鼠卵子突变基因及其修饰基因的作用研究,为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调控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二)DDK与PWK品系小鼠的精卵亲和性研究。本研究利用DDK和PWK品系小鼠进行正反交配实验,记录各交配组合的受孕率、产仔数等表型数据。引入B6品系作为对照,比较分析各组的繁殖表型数据,确定DDK与PWK品系交配的繁殖率是否正常。随后,运用杂交F1代回交,通过对各回交组合繁殖数据的观察分析,间接判定DDK和PWK品系小鼠的精卵亲和性关系。根据以往研究成果:由于Om位点基因控制产生的卵子细胞质物质与其他精子因子的不亲和性,F1代回交产生的N2后代过程中Om位点的基因传递率会偏离50%:50%。为了充分确定DDK与PWK品系小鼠卵子细胞质物质与精子因子是否亲和,本研究采用Om位点通用微卫星标记对回交获得的N2样本进行Om位点标记基因型的判定,统计N2样本Om位点的基因型比例,直接判定DDK与PWK品系小鼠的精卵亲和性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收集DDK雌鼠与PWK雄鼠正交组合繁殖数据共计28组,F1雄鼠回交组合表型数据95组。通过对比分析各交配组合的繁殖表型数据,确定PWK雄鼠与DDK雌鼠交配的繁殖率为正常。2.利用通用的微卫星标记对F1代雄鼠回交获得的600个N2样本进行Om位点基因型的判定,计算F,代雄鼠Om基因位点的传递率,结果显示N2样本Om位点杂合型与纯合型比例均符合50%:50%,Om基因位点的传递率未发生扭曲,因而确定DDK品系卵子细胞质物质与PWK品系精子因子之间是亲和的。3.收集DDK雄鼠与PWK雌鼠反交组合繁殖数据共计34组,F1雌鼠回交组合的表型数据80组。通过对各交配组合的繁殖表型数据的对比分析,确定PWK雌鼠与DDK雄鼠能够正常交配且繁殖率也正常。4.共收集F,代雌鼠回交所得N2样本593个,经过Om位点基因型判定后,各回交子代样本中(Om/+)与(Om/Om)的比例也为50%:50%,进一步确定了PWK品系卵子细胞质物质与DDK品系精子因子之间是也是亲和的。5.结合正反交配各组合的所有繁殖数据以及Om位点基因传递率结果,本研究最终判定:携带Om基因的DDK品系与PWK品系小鼠卵子细胞质物质与精子因子之间不存在不亲和。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确定了PWK与DDK品系小鼠的精卵亲和性关系,完善了DDK品系与其同亚种品系(B6品系等,Mus musculus domesticus),以及与不同亚种品系(MOM品系,M.m.molossinus;CASP品系,M.m.castaneus;和PWK品系,M.m.musculus)之间由Om基因位点主导的精卵亲和性关系图,进一步扩大了Om基因及DDK品系小鼠的研究领域。(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宋佳晟[2](2011)在《小鼠卵子突变基因修饰基因的精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鼠卵子突变基因(Om)是在DDK品系小鼠中发现的独特的突变基因,携带这一突变基因的DDK小鼠具有一种奇特的繁殖特性(DDK综合症):当DDK雌鼠和同亚种其它近交系雄鼠交配时,由于DDK卵子细胞质物质和其它近交系雄鼠精子因子间的不亲和性导致F1代受精卵在胚胎发育早期死亡,使DDK雌鼠几乎不孕。而DDK品系内交配以及DDK雄鼠与其它品系交配繁殖率表现正常。赵卫东等(2000)发现在C57BL/6(B6)小鼠遗传背景中存在修饰基因,它使得杂合型(Om/+)雌鼠和B6交配时,后代死亡率随着B6遗传背景的不断引入而增加,并将其称为卵子突变基因修饰基因(Ommf)。本研究在实验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B6小鼠第4、9号染色体上存在的修饰基因进行验证并进行初步的精细定位。本研究采用回交一代作为定位群体;利用国际通用的、与Om位点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D11Mit36和D11Mit66分别对回交一代群体进行基因分型,选留Om位点杂合型的N2雌鼠;同时参考MGI(Mouse Genome Informatics)公布的信息,分别在小鼠第4、第9号染色体上选取候选微卫星标记并从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利用统计软件R中的QTL分析包(R/QTL)对N2♀×B6♂后代的存活胎仔数(LF)和胚胎着床数(IM)进行QTL分析,染色体水平显着性阈值的估计通过对性状进行1000次置序测验(permutation test)获得。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回交一代群体,新增51个有效样本。2.从小鼠第9条染色体上50个候选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11个在DDK和B6之间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在第4条染色体上25个候选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5个具有多态性的标记。这些新筛选出来的标记将与实验室前期筛出的结果进行综合,从中选出用于染色局部精细扫描的标记。3.在第4、第9条染色体上,分别对胚胎着床数(IM)和存活胎仔数(LF)进行QTL分析和定位。得出第9条染色体存活胎仔数和胚胎着床数的QTL尚未达到显着性阈值。第4条染色体上存在胚胎着床数和存活胎仔数的QTL并具有显着性,进而将存活胎仔数(LF)的QTL精细定位在D4Mit54(66cM)处(P<0.01),其贝叶斯置信区间为51.6cM~71.0cM。以上结果提示我们一方面可以在这一区段内加大标记的数量,进行进一步的定位和分析,另一方面可结合数据库信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这一区间内,尤其是在第4条染色体66cM附近筛选候选基因并进行功能验证。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小鼠卵子突变基因(Om)的作用模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以DDK小鼠为研究材料的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作用通路研究做铺垫。(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华欣欣[3](2010)在《小鼠卵子突变基因修饰基因的QTLs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初,小鼠的遗传学研究从宠物农场进入哈佛大学的实验室只有短短一百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小鼠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高度同源、小鼠基因组改造手段非常成熟以及小鼠近交系、突变系和工具小鼠品系种类繁多,小鼠遗传学已成为发育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疾病机理研究的核心研究领域,小鼠也成为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DDK近交系小鼠,是日本学者从一种属于M.m.domesticus亚种起源的德国小鼠培育而成,其表现出一种被称为“DDK综合症”(DDK syndrome)的奇特繁殖现象:如同品系内交配一样,DDK雄鼠能够使其它近交系雌鼠正常受孕。但是,当DDK雌鼠与同亚种内其它近交系雄鼠交配时,F1受精卵在妊娠3-5日因胚泡形成障碍而死亡,使得DDK雌鼠几乎不孕。后经研究证明这种极性不育的特性是由DDK卵子细胞质物质和其它品系精子因子之间存在不亲和性引起的,它们二者均受到位于小鼠第1l条染色体上的卵子突变(Ovum Mutant或Om)位点的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近年来,赵卫东等发现B6遗传背景中存在着卵子突变基因的修饰基因,这些修饰基因使Om位点杂合型的雌鼠胚胎死亡率随着其B6背景基因频率的增加而升高。同时,也有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先后发现和报道了Om修饰基因的存在,但在修饰基因的数目多少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实验旨在探明B6小鼠品系中存在的Om基因修饰基因的数目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从而为研究修饰基因的作用机理打下基础。在赵卫东前期收集164个样本的基础上,通过叁年来的努力,顺利获得125个样本的表型数据,并完成其中86个样本的全基因组扫描工作。运用winQTLcart软件对86个样本数据进行复合区间作图分析,发现在第4条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胚胎着床数的QTL,其LOD值为3.0;另外,在第1、9、14和17条染色体上也可能存在QTLs,它们的LOD值均达到1.5以上,此结果与赵卫东的定位结果基本吻合。本实验还揭示了小鼠胚泡形成过程中多基因调控的事实,初步了解和认识到卵子突变基因的影响作用及作用规律,为以后开展卵子突变基因的修饰基因(Ommf)的功能表达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准备。(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宋根娣,柴保国,赵卫东,李春丽,郑振宇[4](2009)在《卵子突变基因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卵子突变基因(ovum mutant或Om)是在实验用近交系小鼠中发现的一种能够导致早期发育胚胎致死的等位基因。携带Om基因的DDK品系雌鼠与其它近交系雄鼠交配时则表现出极性不育现象。基于卵子细胞质移(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9-10-10)

宋根娣[5](2009)在《卵子突变基因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携带卵子突变基因(ovum mutant或Om)的DDK雌鼠与其它近交系雄鼠交配时表现出极性不育现象,本试验以杂合致死胚胎(DDK♀x BALB/C♂)为主要研究对象,纯合正常胚胎(DDK♀x DDK♂)为对照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正常交配后植入前期受精卵的采集、观察,发现了杂合胚胎从8细胞期之后开始发生凋亡现象;进一步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比较候选基因在不同交配组合植入前期受精卵中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上探索Om基因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试验一不同交配组合小鼠植入前期受精卵的采集及观察1、试验用交配组合的建立Om基因导致小鼠胚胎致死现象的产生在于交配组合的严格性,(DDK♀x BALB/c♂)在Om基因作用下出现胚胎致死现象,而DDK品系本交交配得到F1小鼠胚胎能够正常发育,未出现任何发育的异常情况。因此,选择纯合作为对照组,其植入前期受精卵的发育情况及候选基因表达情况可作为正常胚胎的对照标准。2、植入前各时期受精卵的采集及观察选取60日龄小鼠,按照超排处理与正常对照将雌鼠分成两组,并分别按照雌雄比例1:1方式合笼交配。根据胚胎发育时间,镜检观察、采集不同时期受精卵。结果表明,超排处理DDK雌鼠产生的胚胎,大量处于2细胞期发育停滞。正常交配方式中杂合胚胎在8细胞期后发生凋亡现象,并确定为死亡细胞。采集形态学上发育正常的2细胞至8细胞期发育阶段胚胎各70-110枚。试验二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候选基因在不同交配组合小鼠植入前期受精卵中的表达1、候选基因的选择目前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表达的功能基因有原癌基因、生长因子、生长发育及凋亡基因、白细胞抑制因子等几大类,其中各个功能基因表达量变化引起不同的影响。因此,试验选取8个功能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其差异表达能够导致胚胎的非正常发育,并且与Om基因引发的胚胎致死现象在胚胎学及生理学上极为相似。所以,杂合胚胎与纯合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候选基因片段的表达差异,可认为是直接导致胚胎死亡的因素。2、半定量RT-PCR检测通过半定量PCR检测比较8个候选基因在杂合胚胎与纯合胚胎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受精卵中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两种交配组合中,候选基因的中部分基因表达量发生差异,H-ras, TGF-α, C-myc基因在4细胞期,8细胞期两种交配组合中表达量相同,而EGF-R,Bcl-2基因在4细胞,8细胞期检测到表达量差异显着;Mcl-1,EGF在叁个时期内表达量差异显着,并且差异表达的候选基因在杂合组合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纯合组合。因此,纯合组合中胚胎细胞早期发育后期出现的致死现象,可能是由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本试验通过对携带Om基因的DDK小鼠杂合胚胎植入前受精卵发育过程的观察及一系列在着床前期影响胚胎正常发育的功能基因表达量差异的研究,分析Om基因引发的胚胎致死过程,揭示了Om基因是通过一类影响胚胎发育的功能基因而间接导致小鼠胚胎致死现象。为进一步阐明卵子突变基因的作用机理,完善小鼠胚泡形成过程中分子调控的相关理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任时好[6](2008)在《小鼠卵子突变基因的修饰基因发现和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初,小鼠的遗传学研究从宠物农场进入哈佛大学的实验室只有短短一百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小鼠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高度同源、小鼠基因组改造手段非常成熟以及小鼠近交系、突变系和工具小鼠品系种类繁多,小鼠遗传学已成为发育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疾病机理研究的核心研究领域,小鼠也成为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近交系小鼠DDK具有一种奇异的、极性不予的繁殖特性,亦称DDK综合症。这种极性不育的特性是由于DDK卵子细胞质物质和其它品系精子因子之间存在的一种不亲和性引起的,它们二者均受到位于小鼠第1l条染色体的卵子突变(Ovum Mutant或Om)位点上的1对等位基因所控制。近年来,赵卫东老师发现B6遗传背景中存在着卵子突变基因的修饰基因,这些修饰基因使Om位点杂合型的雌鼠胚胎死亡率随着其B6背景基因频率的增加而升高。同时,也有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先后发现和报道了Om修饰基因的存在,但在修饰基因的数目多少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研究旨在探明B6小鼠品系中存在的Om修饰基因的数目及其在染色体上的方位,为研究修饰基因的作用方式打下基础。在赵卫东老师前期收集164个样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样本的数量,并在已经存在修饰基因的染色体区段筛选微卫星引物,进行修饰基因的精细定位,为以后的基因克隆以及探明其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打下基础,实验结果如下:1.微卫星引物的筛选:我们分别在第9和14条染色体上各随机挑选50和30对引物,共筛选出有多态性的引物8对,其中第9条染色体上有3对(D9Mit128、D9Mit140、D9Mit318),第14条染色体上有5对(D14Mit14、D14Mit129、D14Mit59、D14Mit35、D14Mit50)。2.连锁分析:我们运用winQTLcart软件对48个样本进行了复合区间作图分析,在第10条染色体上发现胚胎着床数和存活胎仔数的QTLs,其LOD值分别为0.8和3.2。另外,在第5、6、9和14条染色体上也可能存在QTLs,它们的LOD值均达到1.5以上,此结果与赵卫东的定位结果吻合。另外,我们通过增加微卫星引物的方法,将修饰基因9定位在D9Mit27和D9Mit318之间大约16cM。(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郑振宇,武刚,哈斯巴雅尔,李春丽,石川明[7](2007)在《小鼠卵子突变基因功能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交系小鼠DDK具有一种奇异的繁殖特性(DDK综合症).这种特性是由于DDK卵子细胞质物质和其它品系精子因子之间存在的一种不亲合性引起的,它们二者均受到位于小鼠第11条染色体的卵子突变(OvumMutant或Om)位点上的1对等位基因所控制.本文介绍的研究成果包括:1)发现了存在于C57BL/6(B6)品系小鼠遗传背景中新的修饰基因,其使得杂合型(Om/+)雌鼠的胚胎死亡率增加,并提出了运用“等位基因排斥”理论解释修饰基因作用机理的假说;2)论证了DDK品系本身遗传背景中不具有使杂合型(Om/+)雌鼠胚胎死亡率降低的修饰基因;3)证明了小鼠遗传背景中,不存在通过杂合型(Om/+)雄鼠的精子影响DDK(Om/Om)雌鼠胚胎死亡率高低的修饰基因;4)通过不同亚种间近交系小鼠的杂交发现,在欧洲起源的DDK品系(Mus musculus domesticus)和日本起源的MOM品系(M.m.molossinus),以及和菲律宾起源的CASP品系(M.m.castaneus)之间,不存在卵子细胞质物质和精子的不亲合性,但CASP品系的卵子细胞质物质与B6品系的精子间可能存在着不亲合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卵子突变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鼠卵子突变基因(Om)是在DDK品系小鼠中发现的独特的突变基因,携带这一突变基因的DDK小鼠具有一种奇特的繁殖特性(DDK综合症):当DDK雌鼠和同亚种其它近交系雄鼠交配时,由于DDK卵子细胞质物质和其它近交系雄鼠精子因子间的不亲和性导致F1代受精卵在胚胎发育早期死亡,使DDK雌鼠几乎不孕。而DDK品系内交配以及DDK雄鼠与其它品系交配繁殖率表现正常。赵卫东等(2000)发现在C57BL/6(B6)小鼠遗传背景中存在修饰基因,它使得杂合型(Om/+)雌鼠和B6交配时,后代死亡率随着B6遗传背景的不断引入而增加,并将其称为卵子突变基因修饰基因(Ommf)。本研究在实验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B6小鼠第4、9号染色体上存在的修饰基因进行验证并进行初步的精细定位。本研究采用回交一代作为定位群体;利用国际通用的、与Om位点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D11Mit36和D11Mit66分别对回交一代群体进行基因分型,选留Om位点杂合型的N2雌鼠;同时参考MGI(Mouse Genome Informatics)公布的信息,分别在小鼠第4、第9号染色体上选取候选微卫星标记并从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利用统计软件R中的QTL分析包(R/QTL)对N2♀×B6♂后代的存活胎仔数(LF)和胚胎着床数(IM)进行QTL分析,染色体水平显着性阈值的估计通过对性状进行1000次置序测验(permutation test)获得。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回交一代群体,新增51个有效样本。2.从小鼠第9条染色体上50个候选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11个在DDK和B6之间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在第4条染色体上25个候选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5个具有多态性的标记。这些新筛选出来的标记将与实验室前期筛出的结果进行综合,从中选出用于染色局部精细扫描的标记。3.在第4、第9条染色体上,分别对胚胎着床数(IM)和存活胎仔数(LF)进行QTL分析和定位。得出第9条染色体存活胎仔数和胚胎着床数的QTL尚未达到显着性阈值。第4条染色体上存在胚胎着床数和存活胎仔数的QTL并具有显着性,进而将存活胎仔数(LF)的QTL精细定位在D4Mit54(66cM)处(P<0.01),其贝叶斯置信区间为51.6cM~71.0cM。以上结果提示我们一方面可以在这一区段内加大标记的数量,进行进一步的定位和分析,另一方面可结合数据库信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这一区间内,尤其是在第4条染色体66cM附近筛选候选基因并进行功能验证。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小鼠卵子突变基因(Om)的作用模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以DDK小鼠为研究材料的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作用通路研究做铺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卵子突变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宋根娣.小鼠卵子突变基因功能表达的遗传学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

[2].宋佳晟.小鼠卵子突变基因修饰基因的精细定位[D].河南农业大学.2011

[3].华欣欣.小鼠卵子突变基因修饰基因的QTLs定位[D].河南农业大学.2010

[4].宋根娣,柴保国,赵卫东,李春丽,郑振宇.卵子突变基因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作用机理研究[C].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

[5].宋根娣.卵子突变基因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作用机理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

[6].任时好.小鼠卵子突变基因的修饰基因发现和定位[D].河南农业大学.2008

[7].郑振宇,武刚,哈斯巴雅尔,李春丽,石川明.小鼠卵子突变基因功能表达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

标签:;  ;  ;  ;  

卵子突变基因论文-宋根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