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论文_徐程锦

导读:本文包含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税,贸易,总协定,议定书,对等,最惠国待遇,标准。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论文文献综述

徐程锦[1](2019)在《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电子商务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应用电子商务推动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书提出要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充分保障就业,处理好中国关税与对外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广东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邸建国[2](2017)在《国际贸易组织的流产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下称GATT)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框架下的一项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最初管理并执行该协定的政府间组织是国际贸易组织(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zation,下称ITO)。但是,由于该组织始终未能被美国、英国等国的国会所批准,故其并未真正运行就以失败告终。虽然该组织的纲领性文件《哈瓦那宪章》未能得到各国法律的认可,但是其中关于各国贸易政策协定的法律文本,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却得以保留下来。在美国的支持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体系经过数轮谈判和不断补充,其缔约方不断增加。自从1948年正式生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伴随全球贸易发展长达48年之久,直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成立,GATT才退出历史舞台。可以说GATT体系为全球贸易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聚焦国际贸易组织(ITO)的产生及其被大国放弃的过程,以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产生的影响,并关注各个大国在贸易政策上的抗衡与博弈。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文献综述,回顾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观点。通过对其他学者成果的研究与梳理,总结ITO问题研究的不同方法及主要成果。2.大萧条时期及新政时期美国的贸易政策。回顾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贸易政策及其之后的政策转变。分析贸易政策转变之原因与影响。3.国际贸易组织与《哈瓦那宪章》。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详细叙述了《宪章》的形成过程与内容。重点分析了ITO成员国不同的诉求,和美国、英国等大国之间的博弈。通过多个方面反映了美国在ITO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4.国际贸易组织的流产及原因。本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分析ITO的失败的原因,并得出结论:ITO的失败有其合理性。5.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影响。主要运用经济学方法,对GATT的短期影响及长期影响进行分析。重点分析GATT的长期影响,得出结论:贸易自由化在长期将降低美国的技术优势,相对降低美国的经济优势,美国必然重新走向贸易保护主义之路。本文主要运用历史学方法、及经济学方法,对二战后的《ITO宪章》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宪章》内容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国际贸易组织的流产有其历史必然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5-01)

黄炎[3](2015)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在“稀土案”中的法律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对"美国诉中国稀土案"做出最终裁决,认定中国的稀土出口措施不符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1条第3款的承诺。该案中国败诉的重要原因是,议定书第11条第3款中没有纳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的措辞,导致中国无法援引第20条作为抗辩;即使专家组假设中国有权援引第20条,然而因中国举证不足,专家组裁定稀土出口措施不符合第20条规定的各项条件。中国应吸取该案失败的教训,重视稀土等稀缺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在出口政策中明确环保目的,加强资源安全储备,构建稀缺资源国内外同步保护体系。(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王保伟[4](2014)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最惠国待遇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理论梳理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GATT最惠国待遇的历史、定义、意义、特征和例外进行法律阐释,进而加深对最惠国待遇本质和最惠国条款内容及其实际应用的认识。最惠国待遇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期、欧洲和美洲不同发展路径时期和GATT多边化发展叁个时期。对最惠国最权威的定义是GATT1994第1.1条的规定。最惠国待遇的意义涉及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无条件和多边化、广泛性和普遍性、稳定性和制度化、例外和限制繁多。关于最惠国待遇例外,本文主要介绍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发展中国家例外、GATT第20条一般例外叁种情况。GATT第1.1条最惠国待遇的法律分析部分是本文的主要部分。文章主要借助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围绕GATT第1.1条的适用范围、违反GATT第1.1条的法律要件以及对GATT第1.1条的条文解释叁个方面,对GATT最惠国待遇的内涵进行阐释。(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14-04-01)

贺小勇[5](2012)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20条与“议定书”的法律关系辨析——理性看待“中国原材料案”裁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原材料案"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均裁决中国不得援引GATT第20条作为违反"议定书"第11.3条的抗辩,国内实务界和理论界对此普遍持批评态度和担忧情绪。其实,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关于GATT第20条是否适用"议定书"第11.3条的裁决符合《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所规定的条约解释规则。该案有关GATT第20条不适用"议定书"第11.3条的裁决对将来涉"议定书"争端的负面影响不大,因为除极个别承诺外,"议定书"中绝大部分条款都通过纳入的方式可援引GATT第20条。该案中更应深入思考的法律问题是,假设中国有权援引GATT第20条,中国采取的资源出口限制措施为何不被专家组认定为是"与保护可用竭的自然资源有关"的措施?中国宜以该案败诉为契机,采取既符合WTO规则同时又能真正有效保护国内资源的合理措施。(本文来源于《法学》期刊2012年06期)

王大翠[6](2008)在《一九四七年和一九九四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两中文译本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法律语言研究备受人们的关注,并且在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正如潘庆云、陈炯所说,目前中国的法律语言研究还没有像一些传统学术领域那样专着繁多,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例如对法律语言体系化的研究有待深化,法律语言各部门的研究不够平衡等,所以需要法律语言研究者多加探索。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个具体法律文本的研究,总结法律文本英译汉的一些规律和经验技巧。自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众多行业例如农业、纺织业、金融业等都受到了影响。作为WTO成员国,中国不仅要遵守相关规则,而且还应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参与国际社会活动准则的讨论、制定,争取贸易的主动权。但是WTO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对于许多只懂中文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个沟通障碍。此时,翻译,这座架于中外之间的桥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翻译得体,才能使更多的中国人更容易地理解世界贸易规则,从而加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世贸组织的叁大协定之一,既具有WTO文件的语言特殊性,又有法律文本语言的一般共性。本文仅就一九四七年和一九九四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两个中译本做一下对比分析,参照法律语言的特点,找出法律文本英译汉的一些规律和经验技巧,以期为以后的法律翻译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本文大致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简要介绍法律语言学研究现状,并介绍一九四七年和一九九四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了解法律翻译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法律翻译的标准。任何对比都要建立在一定的标准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完成。在简要介绍了几位着名翻译家的翻译理论之后,作者认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可以适用于法律翻译。同时考虑到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及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了以下翻译标准:法律翻译应该同时力求意义对等和风格对等,但当形式相近的翻译文本不能同时达到两种对等时,意义对等应当优先,但也应尽量保持风格对等。第叁部分:就一九四七年和一九九四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两个中译本分别从意义对等和风格对等两方面进行对比。在具体对比过程中,作者运用了语言的层次分析方法。分别从音位文字层、词汇语义层、语法层、语篇层和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层,归纳总结出法律英语英译汉的一些规律和经验技巧,同时,也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希望本文的对比分析能为法律翻译英译汉能提供某些借鉴。本文创新点在于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与法律翻译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法律文本翻译的标准。这一标准不同于奈达理论的一点在于强调指出对于法律文本翻译来说,当形式相近的翻译文本不能同时达到两种对等时,意义对等应当优先,同时也应尽量兼顾风格对等。除此以外,本文在最后一部分在各个语言层次上总结了法律文本翻译英译汉的一些规律和经验技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8-04-07)

段玉娟[7](2008)在《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叁条中“同类产品”的认定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叁条主要规定了成员在国内税和国内规章方面的国民待遇义务,其适用的对象是产品,在该条规定中共出现了两个产品概念,“同类产品”和“直接竞争或替代产品”。本文主要论述了第叁条国民待遇条款中同类产品的认定标准问题。全文分五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主要对同类产品做了一个概述,明确它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了同类产品认定的两大标准,边境税标准和目的与效果标准,它们有着不同的产生背景和分析内容;第叁部分则根据历史演进顺序,在对GATT及WTO中涉及到同类产品认定案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两大标准的适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两大标准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进而在第五部分得出自己的结论,边境税标准已经确立了其在第叁条同类产品认定方面的主导地位。(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08-03-01)

王大翠[8](2007)在《Shall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两中译本中的翻译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了国际贸易中。同时许多学者也认识到了翻译国际法律的重要性。就法律文本英译汉来说,Shal l一词的译法很多,如"必须"、"应当"、"可以"等。它既是法律语言的一大特点,也是法律翻译的一大难点。法律条文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条文和非规范性法律条文,而规范性法律条文又可分为授权性法律条文、命令性法律条文和禁止性法律条文,这一分类使得我们对于shal l的翻译研究有了脉络。这篇文章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两个中文译本为对比文本,具体分析了shal l在上述不同法律条文中的诸多译法,并结合法律文本的特点、中国法律用语的习惯,初步总结出关于shal l的几条翻译规律。(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07年09期)

侯紫娟[9](2007)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历史进程(1947-1994)》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对关贸总协定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探讨它与经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从中分析关贸总协定作为全球治理机制的作用和缺陷。本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叁章。第一章“关贸总协定的起源”。关贸总协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二战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世界经济危机使得各国认识到在处理经济贸易问题时,不能自行其是,只能依靠国际经济合作才能获得长久的稳定与发展;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变化,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却相对衰弱,为了恢复战后世界经济,美国决心建立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制;战后出现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得各资本主义国家互相依赖加深,这是关贸总协定成立的根本性原因。第二章“关贸总协定的发展”。自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在其存在的近50年时间里共成功举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一轮谈判称为一个回合。关贸总协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上:从单一的谈判回合发展为多议题谈判回合再到综合性谈判回合。议题的一再拓展反映了关贸总协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逐步走向成熟。第叁章“作为全球治理机制的关贸总协定”。以关贸总协定等超国家制度安排为基础的全球治理机制的形成使得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自由和扩展的年代,经济全球化在此基础上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是关贸总协定并不是解决所有国际贸易问题的万灵药,原因在于国家本位的当代世界还很难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机制,同时关贸总协定本身的缺陷也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赵品容[10](2007)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中环保例外条款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WTO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众多条款中,GATT第20条是其中总则性的规定环境保护免责事由的条款。自GATT成立以来,该环保例外条款的适用主要依据GATT(WTO)DSB作出的解释,因而详细充分考察DSB运用该条款的判例实践,对准确理解这一条款至为重要。先例外后前言的审查步骤日益在DSB的审查实践中占了上风,体现出WTO对各成员环保例外权的考虑。(本文来源于《时代经贸(中旬刊)》期刊2007年S2期)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下称GATT)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框架下的一项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最初管理并执行该协定的政府间组织是国际贸易组织(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zation,下称ITO)。但是,由于该组织始终未能被美国、英国等国的国会所批准,故其并未真正运行就以失败告终。虽然该组织的纲领性文件《哈瓦那宪章》未能得到各国法律的认可,但是其中关于各国贸易政策协定的法律文本,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却得以保留下来。在美国的支持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体系经过数轮谈判和不断补充,其缔约方不断增加。自从1948年正式生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伴随全球贸易发展长达48年之久,直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成立,GATT才退出历史舞台。可以说GATT体系为全球贸易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聚焦国际贸易组织(ITO)的产生及其被大国放弃的过程,以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产生的影响,并关注各个大国在贸易政策上的抗衡与博弈。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文献综述,回顾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观点。通过对其他学者成果的研究与梳理,总结ITO问题研究的不同方法及主要成果。2.大萧条时期及新政时期美国的贸易政策。回顾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贸易政策及其之后的政策转变。分析贸易政策转变之原因与影响。3.国际贸易组织与《哈瓦那宪章》。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详细叙述了《宪章》的形成过程与内容。重点分析了ITO成员国不同的诉求,和美国、英国等大国之间的博弈。通过多个方面反映了美国在ITO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4.国际贸易组织的流产及原因。本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分析ITO的失败的原因,并得出结论:ITO的失败有其合理性。5.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影响。主要运用经济学方法,对GATT的短期影响及长期影响进行分析。重点分析GATT的长期影响,得出结论:贸易自由化在长期将降低美国的技术优势,相对降低美国的经济优势,美国必然重新走向贸易保护主义之路。本文主要运用历史学方法、及经济学方法,对二战后的《ITO宪章》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宪章》内容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国际贸易组织的流产有其历史必然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论文参考文献

[1].徐程锦.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

[2].邸建国.国际贸易组织的流产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辽宁大学.2017

[3].黄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在“稀土案”中的法律适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4].王保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最惠国待遇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5].贺小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20条与“议定书”的法律关系辨析——理性看待“中国原材料案”裁决[J].法学.2012

[6].王大翠.一九四七年和一九九四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两中文译本的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08

[7].段玉娟.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叁条中“同类产品”的认定标准[D].中国政法大学.2008

[8].王大翠.Shall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两中译本中的翻译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

[9].侯紫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历史进程(1947-1994)[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0].赵品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中环保例外条款浅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

论文知识图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一 综合性专题1980年和1981年世界贸易概况...一 综合性专题1980年和1981年世界贸易概况...一 综合性专题1980年和1981年世界贸易概况...一 综合性专题1980年和1981年世界贸易概况...一 综合性专题1980年和1981年世界贸易概况...

标签:;  ;  ;  ;  ;  ;  ;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论文_徐程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