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基乙二胺论文_杨盈,黄少华,冯继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苯基乙二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苯基,乙二胺,氢化,质子,不对称,波谱,溶胶。

二苯基乙二胺论文文献综述

杨盈,黄少华,冯继文[1](2019)在《核磁共振氢谱中二苯基乙二胺衍生物手性识别其结构类似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手性二苯基乙二胺与异氰酸酯的衍生化反应,合成了一种C_2对称的手性主体1.该主体可以手性识别其结构类似物:α-苯乙胺(客体2)、α-对甲氧基苯乙胺(客体9)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客体3~8和10~13).高分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显示了对映体识别中主客体间的氢键作用.结果表明,除含2个NO_2的客体7和12外,主体1可以较易识别含有两个伯胺的脲和酰胺衍生物.研究还发现,主体1对脲衍生物2、9比对酰胺衍生物有更强的氢键作用,此外主体1对(R)和(S)-脲衍生物中的CHCH_3基团也有更高的辨识能力.(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丹霞[2](2018)在《硅胶表面涂覆(1R,2R)-1,2-二苯基乙二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纯的1,2-二苯基乙二胺(DPEN)对映体既是一种重要的手性配体,也是重要的具有C_2轴对称的手性试剂,不同构型的DPEN(1R,2R-和1S,2S-)分子在电化学免疫中对生物大分子具有不同的手性识别作用,因而对不同构型DPEN的获取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子印迹技术(MIT)因其具有优越的预定性、识别性以及实用性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但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存在着结合位点被“包埋”而导致传质速率慢,识别性能低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新型的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与涂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普通硅胶为基质,(1R,2R)-1,2-二苯基乙二胺(R-DPEN)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制备硅胶表面涂覆R-DPEN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SMIPs),并将其作为吸附剂与手性固定相研究其吸附与手性拆分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TGA)对制得的SMIP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涂覆后硅胶表面粗糙,洗脱后的SMIPs相比于纯硅胶的热失重曲线发生了明显的质量损失,失重比达到了38.13%。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图对洗脱前后的SMIPs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以吸附量为目标函数优化了SMIPs制备和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MAA为功能单体、R-DPEN/MAA为1/4(mol/mol)、混合时间为2h的制备条件以及以正己烷/氯仿(6/1,v/v)为吸附溶剂吸附90min、吸附剂用量为30mg、初始浓度为100mg/L、吸附温度为15℃的吸附条件下,SMIPs对DPEN对映体具有最优的吸附性能,对R-DPEN最大吸附量达到了7.97mg/g。相比于以非印迹聚合物(SNIPs)和普通硅胶为吸附剂时的吸附效果(Q_(R-DPEN)=2.67mg/g和Q_(R-DPEN)=1.17mg/g),以SMIPs为吸附剂在吸附量和吸附选择性能上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SMIPs对DPEN对映体的手性拆分性能,优化了流动相种类、流速、柱温以及流动相的配比等色谱条件对SMIPs手性拆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正己烷/氯仿(6/1,v/v)为流动相,流速为0.1 mL/min以及柱温为15℃的色谱条件下,SMIPs对DPEN对映体取得了最优的手性拆分效果,分离因子(α)和分离度(Rs)分别达到了2.52和1.72,成功的实现了DPEN对映体的基线分离。本文还利用平衡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模型对制得的SMIPs的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与热力学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SMIPs的吸附过程更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线性拟合的相关度分别为R~2=0.9903和R~2=0.9896。(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1-01)

郭建强,孙银霞,俞彬,李璟,贾浩然[3](2017)在《二苯基乙二胺衍生物的手性Salan配体的合成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边氢化手性salan配体是一类发展了很久并且具有优秀手性控制能力的配体,它的合成路线相对单一,均由二胺类化合物单边保护,氢化还原,还原胺化,脱保护的方法合成,该方法能得到较高的收率但反应路线过长,步骤复杂,造成时间和试剂的浪费。本文探讨氰基硼氢化钠作还原试剂对salan配体采用质子作为保护基团,经过对反应的酸碱处理可以得到目标产物的产率较高,路线相对较短。(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7年09期)

赵宇坤,曹阳,贺利容,刘盛蜀,刘大清[4](2016)在《二苯基乙二胺衍生的手性salen配体的合成与结构变化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边氢化手性salen配体是一类发展了很久具有优秀手性控制能力的配体,它的合成路线相对单一,均由二胺类化合物单边保护脱保护的方法合成,该方法能得到较高的收率但反应路线过长,步骤复杂,造成时间和试剂的浪费,从反应机理出发通过探讨利用质子作为保护试剂对单边氢化salen配体的合成进行研究,经过对反应体系的酸碱处理得到目标产物产率较高,路线较短.(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付强,郭放[5](2016)在《机械化学和溶液法的互补合成:1,2-二苯基乙二胺和黄芩素的混合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态机械化学合成是指通过人工研磨或在球磨机中进行的化学反应~1,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成功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超分子复合材料、超分子聚合物、金属药物和金属有机框架。~2我们通过液体辅助研磨的方法研究和筛选了不同比例的黄芩素和1,2-乙二胺的混合物。结果表明,只有黄芩素和1,2-乙二胺在1:1研磨时,形成了共晶。相反,黄芩素与1,2-乙二胺在溶液法时,出乎意料的生成了脱水产物,然而,共晶很难通过溶液法获得。(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叁分会:绿色化学》期刊2016-07-01)

齐雪飞[6](2016)在《(1R,2R)-(+)-(1,2)-二苯基乙二胺的固载化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是自然界中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手性现象和人类息息相关,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具有重大特殊的意义。近年来在手性合成领域中,有机小分子催化合成以其具有合成步骤简单化和较高的原子经济性能,成为手性合成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部分。Michael加成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碳-碳键的构建反应,也是手性催化合成的热点研究目标,目前已经有许多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已经被报道出来。该类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大多为均相催化剂,存在着反应后处理复杂,催化剂的回收套用不易,或是催化剂的普适性较差等各种问题,且这些催化剂还存在着针对于丙酮的催化活性一般。针对于此,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来改善解决以上不足。本文的研究是以(1R,2R)-(+)-(1,2)-二苯基乙二胺((1R,2R)-(+)-(1,2)-DPEN)作为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核心的,我们通过选取一系列的树脂型载体(Wang resin,D380,D382等),再通过选择一系列的连接基团(叁嗪环等),从而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把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固载到相应的载体上,这样来实现均相催化到非均相催化的转变。对此,我们选择了丙酮和β-硝基苯乙烯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作为评价催化剂的模板反应,最后得到的固载化的非均相催化剂表现出了令人满意的催化活性和对应选择性。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改进该固载型催化剂,选择出均苯叁甲酰氯作为固载型催化剂的连接基团,并得到了催化效果更优的新型固载化催化剂。我们对于上述的固载型手性催化剂进行了热重分析,FT-IR,元素分析,以及XPS等表征测试,结果显示催化剂含有酰胺基团,酯基,氨基等特征官能团的存在,并且有相当量的(1R,2R)-(+)-(1,2)-DPEN被成功固载到树脂表面。此外,本文还对该类固载型的催化剂催化丙酮和β-硝基苯乙烯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进行了反应参数的优化,最后确定的最优反应条件下硝基苯乙烯的转化率为76.1%,产物的ee值可达93.8%。我们结合一系列的表征分析以及反应测试结果,对其催化机理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其催化机理。除此之外,我们还对该类催化剂的普适性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表明该类非均相催化剂拥有该类反应的普适性。本文还对该固载型催化剂进行连续化催化反应的模拟测试,使得反应的后处理以及催化剂的回收套用只需要过滤即可完成分离,为将来的工业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赵乾坤[7](2016)在《手性二苯基乙二胺—钌催化剂的不对称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醇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内,尤其在农药、医药和精细化工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通过对相应的潜手性酮进行不对称催化还原是获得这类手性化合物的有效途径。相比于加分子氢气还原,不对称氢转移催化还原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和氢源廉价等优点,因而发展迅猛。在合成含有多个立体中心的手性化合物时,拆分是一种尤为重要的方法。由于传统的动力学拆分过程中最大产率仅为50%,动态动力学拆分逐渐被发现并引起了化学家的重视。采用动态动力学拆分方法,所有外消旋底物理论上都能转化成单一的某种对映体,其理论产率为100%,且能获得较高的ee值及dr值。动态动力学拆分技术自出现以来,研究人员将此技术应用于各种手性物质的拆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双路径可调控性合成手性α-醇酰亚胺或者手性α-醇酯的不对称催化研究:在温和条件下,我们以α-酮酰亚胺为底物,以两种不同的手性钌催化剂为催化核心,通过调整不同反应条件并经过不对称氢转移催化过程而选择性得到手性α-醇酰亚胺或者手性α-醇酯产物。经过各种条件优化和底物拓展后,我们均得到一个相对良好的结果。其中路径1(手性α-醇酰亚胺产物)中产率可达95%,ee值达到95%;路径2(手性α-醇酯产物)中产率达到95%,ee值达到96%。2动态动力学拆分-不对称氢转移合成3,4-二氢-2H-吡喃类化合物的反应研究:我们以查尔酮衍生物与丙二腈的加成物作为催化底物,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动态动力学拆分-不对称氢转移反应,最终得到3,4-二氢-2H-吡喃类化合物。经过各种条件优化和底物拓展,我们得到了一个相对良好的结果。其产物的产率范围是72-84%,主产物的ee值在89%-99%之间,dr值在80:20-98:2之间。(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张浩[8](2013)在《1,2-二苯基乙二胺配位金属钌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二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转移氢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1R,2R)-1,2-二苯基乙二胺(1R,2R-DPEN)为手性配体,通过氨基磺酰胺化及与金属钌的配位反应,制备了手性金属钌催化剂(Ru-DPEN-Ts)。以Ru-DPEN-Ts为催化剂研究了不对称1,2-二苯基乙二酮类化合物的转移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探究了溶剂、Et3N/HCO2H摩尔比、温度、S/C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筛选和优化了催化反应条件。在最佳催化反应条件(无溶剂、Et3N/HCO2H摩尔比=1/2、T=40℃、S/C=1/100)下,1-(3’-甲氧基)-2-苯基乙二酮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可得到94.2%的产率、98.8%的ee(syn)值与29:1的dr (syn/anti)值。并研究了不同取代基和取代基位置(o,m,p-position)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对18种不同类型不对称1,2-二苯基乙二酮类化合物进行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可得到15-97%的产率、87.3-99%的ee(syn)值与1.31:1-47.7:1的dr值,最终发现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催化效果影响较小,而位阻作用对催化效果影响较大。本文还对反应的机理做了进一步探索,研究了1-(3’-甲氧基苯基)-2-苯基乙二酮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得出了初步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3-05-10)

杜雨[9](2013)在《一类(1R,2R)-1,2-二苯基乙二胺悬挂型有机膦酸锆负载钌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转移氢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1R,2R)-1,2-二苯基乙二胺为起始原料,通过氨基的选择性磺酰胺化、游离基加成和水解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臂长的有机磷酸5a-c(n=2,4,6);有机膦酸5a-c与ZrOC12在不同溶剂中反应制备不同表面形貌的有机膦酸锆载体6a-H,M,A,I,F,O和6b,c-F;利用载体中氨基与金属的配位作用,将[RuCl2(p-cymene)]2负载于6a-c载体上制备了系列负载金属钌催化剂6a-H,M,A,I,F,O-Ru和6b,c-F-Ru。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I-IR)、热重分析(TG)、N2吸附—脱附比表面分析、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表征手段对该类悬挂型有机膦酸锆载体及其负载钌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的表征。以1-(3’-甲氧基苯基)-2-苯基乙二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的催化反应为模板反应,探索了负载钌催化剂类型、用量、反应介质、酸碱比例、温度等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佳的催化反应条件:6a-F-Ru, S/C=120, VHCOOH/VEt3N=1:2,0.3mL CH3CN,50℃,40h。在最佳的催化反应条件,考察了二苯基乙二酮及其衍生物的不对称转移氢化的催化活性:收率61.1-88.5%,63.2-99.2%ee,dr (syn/anti)=1.1:1-25.4:1。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酸乙酯,离心实现催化剂的分离,重复使用叁次,其转化率和选择性有小幅度降低。(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3-05-10)

李蕊[10](2013)在《基于环己二胺和1,2-二苯基乙二胺手性两亲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环己二胺衍生物和1,2-二苯基乙二胺衍生物为模板来制备的钛、钽、钒、硅以及导电高分子纳米材料在电子工业、光功能性材料、手性分离、先进催化剂和隐形涂层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因而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本工作中,首先依据文献分别合成了环己二胺阴离子衍生物和1,2-二苯基乙二胺阴离子衍生物,并利用圆二色谱(CD)和扫描电镜对其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其次,以1,2-二苯基乙二胺阴离子衍生物自组装体为模板,3-氨基丙基(叁乙氧基)硅(APTMS)为结构助剂,通过溶胶-凝胶转录的方法,合成了放射状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并研究了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受浓度、反应温度、pH值和溶剂配比等条件的影响。发现条件的改变使二氧化硅由放射状的结构形貌变成了不规则的实心球。尤其是pH值的改变使得到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中心由空心的管状结构变成了空心的球,直到最后放射刺完全消失,变成实心球。最后,以环己二胺阴离子衍生物为模板,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得到了导电高分子聚吡咯纳米材料。其结构受溶剂配比、反应温度和浓度的影响,可以从纳米球到中空纳米纤维。同时,纳米材料的长度和直径也得到了调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3-05-01)

二苯基乙二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学纯的1,2-二苯基乙二胺(DPEN)对映体既是一种重要的手性配体,也是重要的具有C_2轴对称的手性试剂,不同构型的DPEN(1R,2R-和1S,2S-)分子在电化学免疫中对生物大分子具有不同的手性识别作用,因而对不同构型DPEN的获取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子印迹技术(MIT)因其具有优越的预定性、识别性以及实用性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但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存在着结合位点被“包埋”而导致传质速率慢,识别性能低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新型的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与涂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普通硅胶为基质,(1R,2R)-1,2-二苯基乙二胺(R-DPEN)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制备硅胶表面涂覆R-DPEN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SMIPs),并将其作为吸附剂与手性固定相研究其吸附与手性拆分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TGA)对制得的SMIP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涂覆后硅胶表面粗糙,洗脱后的SMIPs相比于纯硅胶的热失重曲线发生了明显的质量损失,失重比达到了38.13%。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图对洗脱前后的SMIPs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以吸附量为目标函数优化了SMIPs制备和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MAA为功能单体、R-DPEN/MAA为1/4(mol/mol)、混合时间为2h的制备条件以及以正己烷/氯仿(6/1,v/v)为吸附溶剂吸附90min、吸附剂用量为30mg、初始浓度为100mg/L、吸附温度为15℃的吸附条件下,SMIPs对DPEN对映体具有最优的吸附性能,对R-DPEN最大吸附量达到了7.97mg/g。相比于以非印迹聚合物(SNIPs)和普通硅胶为吸附剂时的吸附效果(Q_(R-DPEN)=2.67mg/g和Q_(R-DPEN)=1.17mg/g),以SMIPs为吸附剂在吸附量和吸附选择性能上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SMIPs对DPEN对映体的手性拆分性能,优化了流动相种类、流速、柱温以及流动相的配比等色谱条件对SMIPs手性拆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正己烷/氯仿(6/1,v/v)为流动相,流速为0.1 mL/min以及柱温为15℃的色谱条件下,SMIPs对DPEN对映体取得了最优的手性拆分效果,分离因子(α)和分离度(Rs)分别达到了2.52和1.72,成功的实现了DPEN对映体的基线分离。本文还利用平衡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模型对制得的SMIPs的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与热力学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SMIPs的吸附过程更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线性拟合的相关度分别为R~2=0.9903和R~2=0.989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苯基乙二胺论文参考文献

[1].杨盈,黄少华,冯继文.核磁共振氢谱中二苯基乙二胺衍生物手性识别其结构类似物(英文)[J].波谱学杂志.2019

[2].张丹霞.硅胶表面涂覆(1R,2R)-1,2-二苯基乙二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3].郭建强,孙银霞,俞彬,李璟,贾浩然.二苯基乙二胺衍生物的手性Salan配体的合成的新方法[J].广州化工.2017

[4].赵宇坤,曹阳,贺利容,刘盛蜀,刘大清.二苯基乙二胺衍生的手性salen配体的合成与结构变化新方法[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6

[5].付强,郭放.机械化学和溶液法的互补合成:1,2-二苯基乙二胺和黄芩素的混合物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叁分会:绿色化学.2016

[6].齐雪飞.(1R,2R)-(+)-(1,2)-二苯基乙二胺的固载化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

[7].赵乾坤.手性二苯基乙二胺—钌催化剂的不对称催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8].张浩.1,2-二苯基乙二胺配位金属钌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二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转移氢化[D].西南大学.2013

[9].杜雨.一类(1R,2R)-1,2-二苯基乙二胺悬挂型有机膦酸锆负载钌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转移氢化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3

[10].李蕊.基于环己二胺和1,2-二苯基乙二胺手性两亲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催化剂I-1、I-2结构多氢键给体协同活化策略杯[4]芳烃5与(1S,2S)-1,2-二苯杯[4]芳烃5与(1S,2S)-1,2-二苯一5(15,25)/(IR,2R卜(一卜N一(对甲基...以DPEN对映体修饰的免疫电极的制备流...

标签:;  ;  ;  ;  ;  ;  ;  

二苯基乙二胺论文_杨盈,黄少华,冯继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