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建设

浅谈高校体育建设

一、浅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肖清文[1](2021)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体育竞赛联盟互动机制构建及协同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郑小凤[2](2021)在《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影响了整个区域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展高等教育,当以人才为本。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理应重视体育人才。以往对于高校体育人才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体育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如今转换一下视角,研究国家和学校能为西部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激励体育教师潜心教学、科学研究,激发教师主动性和敬业精神,真正实现“以教师为本”。而制度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高度相关,制度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方向标”,引导教师价值和行为选择。正是基于此,从制度视角研究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以体育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工作性质,制定有利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职称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以期为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更新和改进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建国后国家及各省颁布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根据制度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建国后我国政治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战略调整等,将制度的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了解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制度,掌握当下的政策热点,预测未来的制度走向,为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2)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呈现的主要特点以及与职业发展有关的潜在联系。具体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3)通过访谈法获得西部地区13所高校的学校制度以及专家观点,具体详细了解每所学校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制度实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如下:(1)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重视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以运动项目为主,大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注重“运动专项化”。制度高度统一化,初步建立了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的培训进修、任职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薪酬制度等。文革结束以后,各体育院系、师范院校采取各种手段,培养体育人才;考核制度进入量化考核阶段;职称晋升制度得到恢复;薪酬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20世纪90年代,高校体育教师进修培训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薪酬制度不断完善;考核制度进入分类探索时期;职称评审权下放,制度改革进入新的时期。(2)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描述性统计结果。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人口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学历、年收入、执教时间,以及学校特征变量学校地理位置、省份、招生体育专业研究生、分类考核、分类职称评定在职业发展某个或某些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某些变量和维度对教学发展、科研发展、职称职务提升、薪资增长产生正向直接影响。探索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学校制度对职业发展的解释力度达到0.346,并探索建立调节效应模型。(3)通过微观研究发现部分高校存在评职称难的问题,各高校职称晋升制度有差别,评定方式也各有特色。通过对13所高校的对比分析发现,职称评审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定评定职称必备条件和任选条件;另一类是量化打分。在职称评定中,多数高校已经进行分类评定,有的高校将学历作为限制条件,影响体育教师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将比赛成绩纳入其中,而各高校的规定各不相同,没有突出体育教师的特殊性。绩效考核突出量化标准,每所学校的年度考核制度不太一样,但都是侧重教学、科研的考核,教学占的比重更大。学校进修与培训制度明确,考核制度不太全面,教学、竞赛训练方面的奖励不足,薪酬制度满意度较低。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高校制度是促进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陈颖[3](2021)在《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综合实力逐步增强,体育的高速发展成为了促进我国综合实力发展的因素之一。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自1986年成立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是曲折的。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建立,不仅扩大了全区大学生的体育活动空间,还推动了全区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与改革,为全区的高校搭建了交流与学习的桥梁。本文以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为研究对象,以非营利组织治理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概况,发展经历,发展的基本状况包括:职能的履行情况、性质的基本特征、规章制度与内部监管制度情况、内部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情况、协会的资源与经费情况、以及协会的宣传方式情况,教师对协会的认知情况及参与情况及协会发挥的作用等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是经过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注册、教育厅主管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职能履行的不够充分,政府参与过多,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机制、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缺少监督管理部门和制度。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内部组织结构及相关部门的设立过于形式主义。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人力资源水平低下,存在工作人员配比不足的问题。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过于依靠政府,经费来源比较单一,致使经费比较匮乏。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方式单一。针对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发展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以下建议,为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需要进一步明确组织宗旨和目标,完善职能并准确定位。政府要转变职能,加大力度为协会提供政策支持,减少直接干预,使协会更大发挥和体现其职能和作用。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要完善组织内的规章制度,建立内部监督体系,提高公信力。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应优化组织结构,增加独立的财务部门、商务部门和宣传部门,负责协会的资金运转、实体运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提高自身造血能力,为协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需要增加工作人员数量,各部门要配齐相应的工作人员,明确部门职责,真正地为高校学生和教师服务。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方式,例如,建立网站、公众号平台,与媒体平台合作对赛事进行直播,提高协会的知名度,让更多地人深入了解协会。

许宏悦[4](2020)在《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研究》文中提出高校体育博物馆作为高校博物馆中的专业博物馆,既构成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完整体系,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高等体育院校的科学研究、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等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知识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促使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越来也明显,国家和社会也广泛关注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本研究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选取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为研究对象,对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内容、特点、实现形式和途径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了解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博物馆开展的教育活动的状况,分析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情况和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实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为更好的实现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提出对策和建议。得出以下结论:1.高校体育博物馆在辅助体育专业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展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具有直观性、互动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2.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是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实现的,主要有参观讲解、博物馆课程教学、专题讲座论坛研讨会、陈列展览和学生志愿者培养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教学、科研和素质教育等方面实现高校体育博物馆的教育功能。3.尽管高校体育博物馆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但仍然存在管理体制的缺失,影响教育功能的实现;资金来源投入不足,场馆设施落后;使用率不高,宣传力度不足;陈列手段和展示内容单一、陈旧;工作队伍不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等问题。4.为更好的实现高校体育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应明确管理部门,规范管理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博物馆建设投入;加强宣传,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创新展陈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

李小芳[5](2020)在《“三生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社团的路径研究》文中指出“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新时代政治思想教育新的理念,在大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成人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自愿的原则主动参加体育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能补充高校体育课程的不足,通过将“三生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当中,实现理念与实践同步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健康人生的形成。因此,本文以“三生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社团的路径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三生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社团的路径进行探索,以攀岩社团、棒球社团、跳绳社团为个案进行分析,将理念运用到实践当中。研究表明:1、大学生对“三生教育”理念的认识不足,且受学校领导组织机制、社团服务支持体系、教师的教育理念等多方面的影响。2、社团自主性、自愿性的特点与“三生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相契合,社团的实践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宣传手段都为“三生教育”理念的融入创造良好的条件。3、运用启发式、领会式、情景式、体验式、讲授式等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激发学生探索有利生存手段,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达到尊重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目标。4、运用生命教育手段、生存教育手段、生活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大学生具备快速识别危险并自救的能力,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三生教育”理念的实现,需要以身体为载体,以社团项目中的极限运动“攀岩”、时尚运动“棒球”、传统运动“跳绳”为例,运用具体运动项目与“三生教育”理念相结合,是“三生教育”理念实现的最优路径。

王晴[6](2020)在《内蒙古本科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SWOT-PEST模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体育舞蹈作为一种集体育、舞蹈、音乐、美学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粉丝。其不仅在改善人体心肺功能、身体素质方面具有很高的运动学和生理学价值,还在完善人格、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心理学和艺术学价值。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其他省市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体系已趋于成熟,但相比之下内蒙古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发展仍然处于起始阶段。为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优化内蒙古高校的体育教育资源与课程结构,本研究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地理特征、教育经济环境,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出发,以促进体育舞蹈课程在内蒙古高校的开设。本研究主要运用了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结合SWOT-PEST模型构建出内蒙古自治区17所本科院校(以下简称为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对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该指标体系中优势因素与机遇因素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831和0.806,二者系数均大于0.8,表明该指标具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劣势因素和挑战因素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782和0.740,二者系数均大于0.7,表明该指标也有较高的可信度;该指标体系的KMO值为0.764,Bartlett值为450.365,p值接近0,表明该指标体系可以作为研究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2)目前,体育舞蹈课程在内蒙古本科高校暂未达到全面性的覆盖,虽然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高校数量趋增,开设此课程的院校也达到了9所,但各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普遍存在教学问题。(3)73.91%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入职再培训和专业化程度对该课程的开设有着巨大影响;除此外,内蒙古高校能否成功开设体育舞蹈课程与国家政策的推动、体育舞蹈行的发展、教育经费和学生可支配资金的增加、体育舞蹈人才市场扩大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等优势因素有直接关系。(4)相关法律法规细化不足、监督管理措施不健全、场馆设施创收低、培训参赛费用过高、发展经费不足、宣传渠道过少、相关资源匮乏、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规范性教学缺失、师资配置缺乏合理性等劣势因素,是限制该课程在内蒙古高校开设的主要因素。(5)教育资源的中西部倾斜、“全民健身”计划的影响、“文化自信”政策的实施、“一带一路”商业链的政治经济效益、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推广和体育训练方法科学化等因素为内蒙古高校设置此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6)场地设施不足严重的影响到该课程在内蒙古高校的开设,82.61%的教师和81.72%的学生认为所在院校的体育舞蹈场地设施不足,且已开设和未开设院校的体育舞蹈场地设施存在着显着性差异(p?0.01)。除此外,内蒙古高校开设此课程的困境还与场馆运营与管理不畅、相关配套政策滞后、其他运动项目竞争、体育舞蹈人口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和技术学习难度较大等威胁因素有关。因此,要想优化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就必须从体育舞蹈自身优势、劣势、挑战和挑战等微观因素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宏观因素两层面出发。本研究为促进内蒙古高校开设此程提出以下建议:(1)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为导向,以解决体育舞蹈人才、技术和其他资源需求窘境为突破口,以发展体育舞蹈运动为目标,制定“SO+PEST”成长型发展策略,为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创造有利经济条件。(2)强化自身优势,避免外部挑战,充分利用现有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与技术等资源,制定“ST+PEST”多元化发展策略,在体育舞蹈中融入独特的内蒙民族文化,创造“内蒙特色式”体育舞蹈,为体育舞蹈文化注入新活力。(3)克服劣势阻碍,化解挑战因素,从根源问题入手,制定“WT+PEST”防御型发展策略,可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群体和统一教学教材大纲等措施,来克服自身隐藏问题和降低外部潜在要素对它的威胁。(4)利用发展机遇,弥补潜在短板,制定“WO+PEST”扭转型发展策略。即正视内蒙古高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利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协助解决学校领导不重视、专业教师队伍不健全等问题;另一方面,应增加资金投入、深化课程改革,以促进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5)从具体措施的制定来看应从四个层面出发:即政府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首先,应该加强政府的导向和保障功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监督管理及保障体系;其次,高校应该寻求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教育发展平衡点,协调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制度,避免教育“木桶效应”的出现;再次,应该引导教师不断参加学科教研与各种职后培训,以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素养;最后,要转变学生原有的传统体育观念,帮助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引导学生多参加体育舞蹈运动。

赵玉全[7](2020)在《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文中提出为推进国家《全民健身计划》重大决策的实施和贯彻,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内容,参与体育活动也是直接的健身方式,因此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可以说是全民健身开展情况最直接的反映。而各类体育社团是开展体育活动的主体部分,地区的体育社团总体分成两个部分,即高校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社团。本文就以房山区为例对体育社团的这两个部分的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融合发展的模式试图解决体育社团的发展困境,并使高校和社会这两大体育社团通过融合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房山区高校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社团在发展中遇见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融合发展的内容和带来的收益以及融合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等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本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如下:一、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有良好的融合发展的条件、有近似的发展理念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极高。有共同对体育人才培养和地区体育文化以及对体育资源的需求,可以进行更深入层次的融合。结论二:本研究融合发展的内容包括:相关体育人才的普及、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播、运动技能的交流与提高、体育社团活动开展方式的交流和借鉴、体育赛事的组织和拓展、体育场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维护、体育事业产业的策划与运营、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目前在做的项目有房山区气排球普及和交流比赛,由社会体育社团发起高校和社区参与活动的形式。结论三:在融合发展的诸多途径中(社团成员间的融合交流、组织部门间的融合交流、社团自主交流以及政府主导-高校辅助-社团自融合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涵盖了可行性、安全保障性和医疗保障服务的融合形式,也是本研究中的融合发展模式中重点主张推行的模式,有部分社会体育社团与高校体育社团正在试行该模式。结论四:融合发展的模式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主导、各社会体育社团的积极参与,以及高校体育人才的倾力参与,才能发展为预期中的高校与社会互利共赢的局面,从而为全面健身的普及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结论五:目前融合发展中除活动赛事活动组织一项经实践检验,其他各项如体育人才交流、体育产业的策划、体育文化的传播等项目尚未经实践证实可行,还需要在社团以后的发展中逐项施行。

赵云喜[8](2019)在《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民族传统体育以独特的民族特征和存在方式承载着中国人“集体记忆”的古老游戏文化。如何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深闺”,民族文化自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理论基础上,以调研数据为支撑,系统的分析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情况,试图找出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来增强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从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是本选题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1章是前言,主要对选题依据和选题的意义进行阐述说明;第2章是对文章涉及到的核心词汇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陈述;第3章主要是对文章所涉及的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叙述和说明;第4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对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研究分析,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影响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因素;第5章是文章的结论与建议。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了解程度高于物质、制度文化。(2)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主流意识是积极健康的,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持有积极的态度,愿意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但行为的坚持和参与的程度表现较差。(3)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认同程度低,且主观性比较强。不同性别的云南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存在明显差异。(4)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认同整体呈现认知欠缺的趋势。不同性别和不同经济收入的云南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认同存在明显差异。(5)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认同高于对物质、制度文化的认同,但有0.8%-38.1%的学生态度不明确。不同性别、民族、地域、家庭人均年收入的云南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认同存在明显差异。(6)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受自身因素和所处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知渠道单一、价值取向偏离、主观性比较强。

李雨阳[9](2019)在《天津市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体育竞赛是我国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因素。基于我国高校体育竞赛体制和机制改革的需要,丰富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内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使高校体育竞赛的办赛与参赛有机结合。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针对天津市高校体育竞赛从组织结构、办赛模式、参赛方式、竞赛分组、赛事规模等方面进行研究。经对高校教师、学生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多层次、多角度的整理分析,深入研究制约天津市高校赛事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为高校体育竞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出:(1)天津市高校体育竞赛以项目型组织结构为主,组织体系模式为:计划阶段、筹措阶段、筹备阶段、实施比赛采用的本科院校组、高职学院组、高水平组的分组方式。2018年开设了16个参赛项目,竞赛模式单一化。(2)带队参赛的教师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大部分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多数为讲师;在校大学生参加校队或体育社团的占比率不高。(3)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天津市高校体育竞赛的时间安排、场地设施和裁判员的满意度较低。并认为开展高校体育竞赛非常重要,支持度高,但他们对天津市高校体育竞赛的了解程度较少。(4)经费短缺问题、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体制不健全、不顺应实际需求,机制不活和缺失,是制约天津市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的主要因素。大多数带队参赛的教师都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为主要目的;而学生则偏向兴趣爱好,增强自身体魄和结交认识新朋友。(5)竞赛体制亟需改进、完善和提升的方面为:健全竞赛体制、组建多元化体育竞赛模式、合理布局竞赛项目、合理安排比赛时间、完善竞赛激励机制。(6)提升高校体育竞赛的参赛能力,需要加强高校对体育竞赛的重视程度、加大高校体育竞赛宣传工作力度和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和专业技术水平、高校内积极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组建高校体育校队。(7)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高校体育竞赛服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赛事公司办赛经验、文化传媒公司的渠道为高校体育竞赛服务。

周盼[10](2018)在《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建设的缺失和改进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实施平台,对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乃至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为切入点,来建设体育文化未能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现有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缺乏从具体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入手,来分析这一基本校园体育活动中的体育文化建设的状况。本文着眼于体育教学活动,从多个方面分析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在三个维度的建设现状。这对在繁荣社会主义体育文化的背景下改革和完善体育教学活动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文化、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教学的概念界定。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分布在湖南省的12所普通高等院校实施的体育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其中的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为研究样本。接着,本研究梳理相关的理论基础,在第二章中具体分析了体育文化建设对高校体育教学在五个方面的作用:1.营造良好教学氛围;2.培养学生主体意识;3.充实教学内容和形式;4.更新教学理念5.稳定教学组织。从而得出需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体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然后,根据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在第三章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分析了湖南省高校体育教学在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以及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在第四章具体分析了湖南省高校体育教学在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以及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缺失,具体表现在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方面:1.只注重大规模物质文化建设;2.忽视对运动器材的认知;3.图书、音像资料以及多媒体工具的使用率低;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方面:1.重技能培养、轻文化素养;2.重技术知识、轻理论知识;3.重体育课堂,轻其他体育教学形式;4.缺乏创新精神;在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存在只注重对体育教学中监管制度的建设,缺乏激励制度的问题。接着,本研究分析带来以上缺失的原因是:1.过于强调体育技能培养、忽视了文化素养;2.过于强调课堂、忽视了其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3.过于强调规范、忽视了创新创造;4.过于强调课余学生自治、忽视了自主创新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等因素。第五章结合己有理论和研究基础,通过与当代大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并掌握大学生群体的最新思想动态,创新性地提出了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建设的改善路径。在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上:1.加强体育设施的教育导向和文化传播功能;2.创新体育教学中空间和设备的利用;3.强化设计体育人文景观。在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上:1.统一体育教学和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2.建设特色体育文化;3.延伸体育教学活动的平台作用。在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上:1.加强师生的互动机制建设;2.提升体育领导者在体育教学中的管理能力;3.优化体育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制度。以上研究成果对未来的体育科研和教学实践工作皆具指导意义。体育文化建设不仅应该注重体育物质文化件建设、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以及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的内部整合,同时还应大力发展体育教育教学与体育文化建设的融合,让体育教学成为体育文化落地的平台,体育文化为体育教学创造灵魂。

二、浅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2)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宏观制度相继出台
        1.1.2 西部大开发重新受到重视
        1.1.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不可或缺
        1.1.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成长
        1.1.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新旧问题叠加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论文的创新点
    1.7 论文的局限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2.1.1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划分
        2.1.2 有关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2.2 国内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2.2.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2.3 职业发展及其相关变量测量的研究综述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比较研究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基本理论与研究假设
        3.3.1 基本概念
        3.3.2 基本理论
        3.3.3 研究假设
    3.4 相关量表的修订与测量
        3.4.1 量表修订
        3.4.2 变量测量
        3.4.3 量表评价
4 建国后基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梳理
    4.1 初创与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 年)
        4.1.1 初创阶段
        4.1.2 曲折发展阶段
    4.2 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1)
        4.2.1 进修培训制度
        4.2.2 考核制度
        4.2.3 职称晋升制度
        4.2.4 薪酬制度
        4.2.5 聘任制度
    4.3 探索改革阶段(1992—2019)
        4.3.1 宏观制度分析
        4.3.2 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3.3 有关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4 结果分析
        4.4.1 前两个阶段制度呈现的特点
        4.4.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4.3 影响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模型构建
    5.1 数据质量评价
        5.1.1 正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5.1.2 验证性因子分析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人口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5.4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分析
    5.5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模型构建
    5.6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假设验证
    5.7 调节效应模型构建
    5.8 分析讨论
        5.8.1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5.8.2 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
        5.8.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分析
        5.8.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分析
        5.8.5 人口特征变量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评价
        5.8.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关系验证
        5.8.7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微观探析
    6.1 职称晋升制度比较
        6.1.1 职称情况
        6.1.2 学术成果
        6.1.3 职称晋升人数比较
        6.1.4 职称晋升方式比较
    6.2 绩效考核制度比较
    6.3 培训与进修制度比较
    6.4 奖励制度比较
    6.5 薪酬制度比较
    6.6 结果分析
        6.6.1 职称晋升制度各不相同
        6.6.2 职称晋升受限
        6.6.3 绩效考核方式多样化
        6.6.4 体育教师工作量量化不足
        6.6.5 高校支持进修与培训
        6.6.6 明确的奖励制度
        6.6.7 奖励“一刀切”
        6.6.8 薪酬偏低
7 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7.1.1 国家给与西部地区政策支持
        7.1.2 国家制度突出“以教师为本”
        7.1.3 国家进行有效的监督
    7.2 学校制度是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
        7.2.1 激励高校制度创新
        7.2.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7.2.3 制定合理的晋升制度
        7.2.4 合理运用激励制度
        7.2.5 完善薪酬制度
        7.2.6 突出体育学科的学科差异
        7.2.7 注重制度公平
    7.3 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7.3.1 正视体育教学与科研的问题
        7.3.2 积极引导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初始量表
附录2:调查问卷
附录3:正式量表
附录4:访谈提纲
附录5:项目分析
附录6:H大学职称评审分值表
附录7: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高校体育协会是推动建设体育强国的有效途径
        1.1.2 高校体育协会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1.1.3 高校体育协会是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体育精神的载体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协会
        2.1.2 学生体育协会
        2.1.3 高校体育协会
        2.1.4 内蒙古学生体育协会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非营利组织治理理论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内蒙古学生体育协会概况
    4.2 内蒙古学生体育协会发展历史价值
    4.3 内蒙古学生体育协会的发展简述
    4.4 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发展基本状况
        4.4.1 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职能研究
        4.4.2 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性质的基本特征
        4.4.3 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规章制度与内部监管制度
        4.4.4 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内部组织结构
        4.4.5 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人力资源情况
        4.4.6 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资源与经费情况
        4.4.7 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宣传方式情况
    4.5 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作用
    4.6 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7 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的发展对策
        4.7.1 调整组织目标,健全职能并准确定位
        4.7.2 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内部监管体系
        4.7.3 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明确相应部门的职责和权利
        4.7.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增加工作人员数量
        4.7.5 增加经费来源方式,提高自身造血能力
        4.7.6 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对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负责人访谈提纲
附录 2 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高校体育教师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博物馆
        1.3.2 高校博物馆
        1.3.3 体育博物馆
        1.3.4 教育功能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地考察法
        2.2.4 访谈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3.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2 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高校体育博物馆基本概况
        4.1.1 中国武术博物馆
        4.1.2 乒乓球联合博物馆
        4.1.3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
        4.1.4 中国红色体育博物馆
    4.2 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内容
        4.2.1 辅助体育专业教学
        4.2.2 进行科学研究探索
        4.2.3 开展素质教育
    4.3 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的特点
        4.3.1 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的直观性
        4.3.2 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的互动性
        4.3.3 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的非强制性
    4.4 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实现形式和途径
        4.4.1 参观讲解
        4.4.2 博物馆课程教学
        4.4.3 专题讲座、论坛、研讨会
        4.4.4 陈列展览
        4.4.5 培养学生志愿者讲解员
    4.5 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具体实现
        4.5.1 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在专业教学中的实现情况
        4.5.2 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在科研中的实现情况
        4.5.3 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的实现情况
    4.6 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实现存在的问题
        4.6.1 管理体制的缺失,影响了教育功能的实现
        4.6.2 资金来源投入不足,影响教育功能的实现
        4.6.3 使用率和宣传力度不足,影响教育功能的实现
        4.6.4 陈列和展示内容单一陈旧,影响教育功能的实现
        4.6.5 工作队伍不完善,影响教育功能的实现
    4.7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对策建议
        4.7.1 明确管理部门,规范管理方式
        4.7.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博物馆建设投入
        4.7.3 加强宣传,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
        4.7.4 创新展览和陈列方式
        4.7.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7.6 加快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致谢

(5)“三生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社团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概述
        2.1.1 三生教育
        2.1.2 社团
    2.2 国外研究综述
        2.2.1 “三生教育”理念相关研究综述
        2.2.2 体育社团的相关研究综述
    2.3 国内研究综述
        2.3.1 “三生教育”理念相关研究综述
        2.3.2 体育社团的相关研究综述
        2.3.3 “三生教育”理念与体育活动的相关研究综述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三生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社团成员对“三生教育”理念的认识
        4.1.2 “三生教育”理念融入体育社团遇到的问题
    4.2 “三生教育”理念与高校体育社团的关联分析
        4.2.1 “三生教育”理念与高校体育社团的内在共同点
        4.2.2 “三生教育”理念与高校体育社团的互促意义
    4.3 “三生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社团的路径探索
        4.3.1 树立社团管理者主导性的“三生教育”理念
        4.3.2 建立社团成员“三生教育”观念的五级管理体制
        4.3.3 整合优化“三生教育”理念的内容
        4.3.4 探索多元、有效的“三生教育”理念的教育手段
        4.3.5 个案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致谢

(6)内蒙古本科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SWOT-PEST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是实现国家政策的必要保障
        1.1.2 内蒙古高校的体育课程结构存在问题
        1.1.3 体育舞蹈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课程价值
        1.1.4 SWOT-PEST分析法的独特研究视角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3.1 研究难点
        1.3.2 研究创新点
        1.3.2.1 研究观点创新
        1.3.2.2 研究方法创新
    1.4 研究不足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5.2.1 文献资料法
        1.5.2.2 实地调查法
        1.5.2.3 问卷调查法
        1.5.2.3 数理统计法
        1.5.2.5 专家访谈法
        1.5.2.6 SWOT-PEST分析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舞蹈
        2.1.2 高校体育舞蹈课程
        2.1.3 SWOT-PEST分析法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体育舞蹈的历程研究
        2.2.1.1 体育舞蹈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研究
        2.2.1.2 体育舞蹈课程的起源与发展研究
        2.2.2 体育舞蹈价值的研究
        2.2.2.1 体育舞蹈的运动学价值研究
        2.2.2.2 体育舞蹈的生理学价值研究
        2.2.2.3 体育舞蹈的心理学价值研究
        2.2.2.4 体育舞蹈的艺术学价值研究
        2.2.3 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研究
        2.2.3.1 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价值研究
        2.2.3.2 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趋势研究
        2.2.3.3 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开展研究
        2.2.4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研究
        2.2.4.1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现状研究
        2.2.4.2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2.2.4.3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对策研究
        2.2.5 SWOT-PEST分析模型应用于体育运动项目的研究
        2.2.5.1 体育教学中SWOT-PEST分析模型的应用研究
        2.2.5.2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SWOT-PEST分析模型的应用研究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SWOT-PEST分析的环境界定、模型确立及指标体系构建
        3.1.1 环境界定
        3.1.2 模型确立
        3.1.3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3.2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优势因素分析
        3.2.1 政治优势
        3.2.1.1 体育相关政策法规对推广体育舞蹈的支持
        3.2.1.2 内蒙古高校对实施“体育强国”战略的响应
        3.2.2 经济优势
        3.2.2.1 内蒙大学生注重对体质健康投资
        3.2.2.2 内蒙古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
        3.2.3 社会优势
        3.2.3.1 近年来体育舞蹈快速发展
        3.2.3.2 内蒙体育舞蹈人才市场巨大
        3.2.3.3 内蒙举办体育舞蹈赛事增多
        3.2.3.4 内蒙古高校学生需求层次提高
        3.2.4 技术优势
        3.2.4.1 教师队伍专业化有助于技术专业化发展
        3.2.4.2 现代传媒技术有益于体育舞蹈技术的创新发展
        3.2.4.3 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体育舞蹈技术多元化发展
    3.3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劣势因素分析
        3.3.1 政治劣势
        3.3.1.1 体育相关法律法规细化不足
        3.3.1.2 监督管理措施、体系不健全
        3.3.1.3 高校领导对体育舞蹈不重视
        3.3.1.4 内蒙地区体育舞蹈宣传不足
        3.3.2 经济劣势
        3.3.2.1 体育舞蹈相关场馆设施浪费、创收低
        3.3.2.2 体育舞蹈培训、参赛等相关费用较高
        3.3.2.3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经费占比过少
        3.3.3 社会劣势
        3.3.3.1 内蒙地区体育舞蹈资源匮乏
        3.3.3.2 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3.3.4 技术劣势
        3.3.4.1 内蒙古高校师资配备缺乏合理性
        3.3.4.2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缺少规范性
        3.3.4.3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忽视竞技性
    3.4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机遇因素分析
        3.4.1 政治机遇
        3.4.1.1 “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影响
        3.4.1.2 我国推行教育资源中西部倾斜的政策
        3.4.1.3 内蒙对“文化自信”政策号召积极响应
        3.4.2 经济机遇
        3.4.2.1 “一带一路”商业链的政治经济效益
        3.4.2.2 体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反哺体育舞蹈
        3.4.2.3 体育产业成为内蒙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3.4.3 社会机遇
        3.4.3.1 内蒙群众观念的不断发展和更新
        3.4.3.2 内蒙古高校周边体育舞蹈机构增多
        3.4.4 技术机遇
        3.4.4.1 5G时代打造体育舞蹈虚拟现实技术使用
        3.4.4.2 训练方法科学化助力体育舞蹈技术发展
        3.4.4.3 “东西合璧”使体育蹈展现东方魅力
    3.5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挑战因素分析
        3.5.1 政治挑战
        3.5.1.1 我国对高校开设体育舞蹈的配套政策相对滞后
        3.5.1.2 内蒙部分高校对开设体育舞蹈扶持政策不完善
        3.5.1.3 内蒙对其他运动项目政策支持力度的消极影响
        3.5.2 经济挑战
        3.5.2.1 内蒙各体育项目资金投入不平衡
        3.5.2.2 内蒙古高校的教育经费配置不均衡
        3.5.3 社会挑战
        3.5.3.1 内蒙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负影响作用
        3.5.3.2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场地设施不足
        3.5.4 技术挑战
        3.5.4.1 体育舞蹈自身运动技术难度比较大
        3.5.4.2 内蒙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配备不合理
        3.5.4.3 内蒙高水平的体育舞蹈赛事较缺乏
    3.6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策略与思考分析
        3.6.1 “SO+PEST”成长型发展策略: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遇
        3.6.2 “ST+PEST”多元化发展策略:强化自身优势、避免外部挑战
        3.6.3 “WT+PEST”防御型发展策略:克服劣势阻碍、化解挑战因素
        3.6.4 “WO+PEST”扭转型发展策略:利用发展机遇、弥补潜在短板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全民健身策略的要求
        1.1.2 高校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社团发展的需要
        1.1.3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1.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2 国内关于融合发展研究现状
        1.4.3 国外关于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融合发展理论
        1.5.2 全民健身理论
        1.5.3 终身体育理论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实地考察法
        2.2.6 案例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的关系分析
        3.1.1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概念关系
        3.1.2 高校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社团的发展关系
        3.1.3 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的从属关系
    3.2 高校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社团对融合发展的需求分析
        3.2.1 高校体育社团对融合发展的需求
        3.2.2 社会体育社团对融合发展的需求
        3.2.3 高校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社团对融合发展的共同需求
    3.3 高校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社团发展中主要问题分析
        3.3.1 高校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
        3.3.2 社会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
    3.4 影响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的因素分析
        3.4.1 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参与融合发展的因素
        3.4.2 影响社会体育社团参与融合发展的因素
        3.4.3 社团负责人态度对融合发展的因素
    3.5 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的内容分析
        3.5.1 体育相关人才的培养
        3.5.2 体育理论知识的普及
        3.5.3 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提高
        3.5.4 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方式交流和借鉴
        3.5.5 体育赛事的组织和各项保障服务的建立
        3.5.6 体育场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维护
        3.5.7 体育产业的策划和运营
        3.5.8 体育文化的融合与传播
    3.6 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3.6.1 社团成员间的交流融合
        3.6.2 组织部门之间的交流融合
        3.6.3 各社团根据自身需要有机融合
        3.6.4 “政府主导-高校辅助-社团自主”模式
    3.7 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的方法分析
        3.7.1 全面融合发展
        3.7.2 部分融合发展
        3.7.3 试点先行法
    3.8 体育社团融合发展中体育赛事组织活动的案例分析
        3.8.1 案例体育赛事活动背景简介
        3.8.2 案例体育赛事活动的各层次反馈
        3.8.3 案例体育赛事活动小结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8)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
        1.1.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1.1.3 加强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情感的需要
        1.1.4 云南独特的地域风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概念
        2.1.2 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2.1.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
        2.1.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概念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2.1 国内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危机的研究
    2.3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3.1 国外关于文化认同的研究
        2.3.2 国外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结果和分析
    4.1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基本情况分析
        4.1.1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4.1.2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了解程度分析
        4.1.3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情况分析
    4.2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了解程度的分析
        4.2.1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了解情况分析
        4.2.2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了解程度分析
        4.2.3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了解程度分析
    4.3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研究分析
        4.3.1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认同分析
        4.3.2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认同分析
        4.3.3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认同分析
    4.4 影响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因素分析
        4.4.1 社会层面的因素影响
        4.4.2 学校层面的因素影响
        4.4.3 家庭层面的因素影响
        4.4.4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自身因素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政府部门应从制度和行为实践层面来加强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教育
        5.2.2 高校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校园文化建设来提高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
        5.2.3 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来培养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意识
        5.2.4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和参与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活动
        5.2.5 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建设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天津市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高校体育赛事的研究价值
    2.3 高校体育竞赛的历史沿革
        2.3.1 国内高校体育竞赛的历史沿革
        2.3.2 国外高校体育竞赛的历史沿革
    2.4 体育竞赛研究现状
        2.4.1 国内体育竞赛的研究现状
        2.4.2 国外体育竞赛的研究现状
    2.5 高校体育竞赛的研究现状
        2.5.1 国内高校体育竞赛的研究现状
        2.5.2 国外高校体育竞赛的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对比分析法
        3.2.6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4.1 天津市高校体育竞赛的开展现状分析
        4.1.1 组织结构
        4.1.2 办赛模式
        4.1.3 参赛方式
        4.1.4 竞赛分组
        4.1.5 赛事规模
    4.2 天津市高校体育竞赛参赛主体与相关评价的分析
        4.2.1 高校体育竞赛参赛队伍的现状分析
        4.2.2 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的满意度分析
        4.2.3 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的态度分析
    4.3 天津市高校体育竞赛的影响因素
        4.3.1 参赛目的对高校体育竞赛的影响
        4.3.2 制约因素对参加高校体育竞赛的影响
        4.3.3 社会功能对参加高校体育竞赛的影响
        4.3.4 选拔方式对参加高校体育竞赛的影响
    4.4 天津市高校开展体育竞赛的对策研究
        4.4.1 完善高校体育竞赛体制
        4.4.2 提升高校体育竞赛的参赛能力
        4.4.3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高校体育竞赛服务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建设的缺失和改进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
        一、概念界定
        二、相关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体育文化建设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
    第一节 营造高校体育教学的良好氛围
    第二节 培养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第三节 充实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第四节 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文化理念的更新
    第五节 保障高校体育教学组织的稳定性
第三章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第一节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对体育场馆使用的调查分析
        二、对运动器材使用的调查分析
        三、对图书、音像资料以及多媒体工具使用的调查分析
    第二节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价值认知的调查分析
        二、学生在对体育教学中知识获取的调查分析
        三、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四、其他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的调查分析
        五、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促进体育文化建设的调查分析
    第三节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现行体育制度概况的调查分析
        二、针对体育教师的制度建设的调查分析
        三、针对体育教学的制度建设的调查分析
第四章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建设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建设的缺失
        一、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缺失
        二、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缺失
        三、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的缺失
    第二节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建设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强调技能,忽视文化素养
        二、强调课堂,忽视其他体育教学形式
        三、强调规范,忽视创新
        四、强调课余自治,忽视教师指导
第五章 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建设的改进路径
    第一节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改进路径
        一、加强体育设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导向和文化传播功能
        二、强化设计体育人文景观,提升体育物质文化品味
        三、创新体育教学中对空间和设备的利用
    第二节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改进路径
        一、强化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二、强化体育教学中对特色体育文化的建设
        三、延伸体育教学为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的平台
    第三节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改进路径
        一、加强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机制建设
        二、提升体育领导者在体育教学中的管理能力
        三、优化体育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四、浅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体育竞赛联盟互动机制构建及协同发展研究[D]. 肖清文.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 郑小凤.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3]内蒙古学生(高校)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 陈颖.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高校体育博物馆教育功能研究[D]. 许宏悦. 苏州大学, 2020(03)
  • [5]“三生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社团的路径研究[D]. 李小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2)
  • [6]内蒙古本科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SWOT-PEST模型分析[D]. 王晴.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D]. 赵玉全.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8]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研究[D]. 赵云喜.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9]天津市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李雨阳.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建设的缺失和改进路径[D]. 周盼.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浅谈高校体育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