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面颈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颈部,瘢痕,脂肪,烧伤,阻生牙,扩张器,红光。
面颈部论文文献综述
孙静,尚将,孟祥赟,宫坤[1](2019)在《下颌阻生第叁磨牙拔除术致面颈部皮下气肿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颌第叁磨牙拔除术致面颈部皮下气肿的病因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11例下颌阻生第叁磨牙拔除术致面颈部皮下气肿患者,术中采用推拔排气法,术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愈合良好,并且在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的气胸、感染的情况发生。结论运用推拔排气法联合抗生素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有助于减少皮下气肿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陈红波,田佳,李峰永,范金财,刘立强[2](2019)在《预扩张额部轴型皮瓣修复面颈部大面积良性病变切除后创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预扩张额部轴型皮瓣在面颈部大面积良性病变切除后创面的临床应用及其美学修复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8年4月,对收治的43例面颈部大面积良性病变患者,采用预扩张额部轴型皮瓣进行修复。其中面颈部巨痣者38例,血管瘤者4例,反常性痤疮者1例。病变面积为7 cm×6 cm~30 cm×13 cm。一期手术于额肌深面埋置1枚200~400 ml长方形扩张器,常速注水扩张3~6个月;二期手术在切除面颈部病变组织后,以额部轴型扩张皮瓣修复缺损创面。根据病变部位、面积及形状,选择双侧颞浅动脉为蒂、单侧颞浅动脉为蒂或单侧滑车上动脉为蒂;叁期手术在二期手术后3周进行皮瓣断蒂及修整。结果部分患者以单侧颞浅动脉为蒂的额部皮瓣于二期术后出现远端淤紫、肿胀等轻微并发症,经对症处理,未影响手术效果;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供瓣区可直接拉拢缝合,瘢痕不明显。受区转移皮瓣全部成活,且形态较自然、美观。结论采用预扩张额部轴型皮瓣修复大面积面颈部良性病变切除后创面,其疗效可靠,美学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魏大勇,贺光照,刘佳[3](2019)在《软组织扩张器治疗面颈部瘢痕的技术及并发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扩张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现象,人体的皮肤在持续承受压力的情况下,会自然的拉伸以及扩张,从而产生额外的皮肤,这些额外的皮肤便是扩张器重建修复的理论基础。组织扩张技术在人体各个部位的重建手术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尤其在面颈部瘢痕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如下:感染、血肿、血清肿、外露、坏死、移位以及皮瓣回缩等。想要获得良好的美学结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病人的选择、手术的设计以及技术的把控都不可或缺。(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9年11期)
邵明辰,程鹏,崔彦魁[4](2019)在《带双侧颞浅动静脉的额颞部扩张皮瓣在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挛缩修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采用带双侧颞浅动静脉的额颞部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挛缩的临床经验及体会。方法以本院14例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侧颞浅动静脉为蒂,于额部置入1枚400-600ml皮肤扩张器,两颞部分别置入50~100ml皮肤扩张器,3-4个月注水达到扩张器容量的2倍,维持一个月后行皮瓣移植术;预留额部皮瓣供发际线重建,切取皮瓣覆盖与面颈部瘢痕松解后区域,重建颌颈角;术后3~4周后行断蒂及蒂部修整。结果本组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皮瓣扩张时间5~6个月,扩张皮瓣切取面积26cm×9cm~42cm×16cm,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其中2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后发生皮瓣淤血情况。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面部皮肤相近,过渡自然,无明显臃肿。颌颈角约90°,颈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均较前明显改善,后伸接近正常。结论带双侧颞浅动静脉的额颞部扩张皮瓣适用于适用于在邻近局部正常组织扩张后仍无法满足修复的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挛缩者。(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9年10期)
刘潇[5](2019)在《护理干预对头面颈部烧伤患者的心理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头面颈部烧伤患者因担心疾病恢复后外貌受损,常常伴有严重的紧张焦虑情绪,本文探讨护理干预对头面颈部烧伤患者的心理影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3例头面颈部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志军,白承新,李冠一,滕晓雪,杨丽湘[6](2019)在《面颈部分区及其局部结构解剖学:面中区、颊脂肪垫区和蜗轴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面部年轻化和整形美容临床实践中,面中区、颊脂肪垫区和蜗轴区等均是热点和重点部位。此部位实施的手术项目较多,解剖结构多而复杂,年轻化效果的优良率较低,重复率也较低。故本讲重点叙述上述部位的局部解剖学,以供同道参考和批评指正。(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刘飞,陶莉,王岩,杨卫国,秦王驰[7](2019)在《面颈部吸脂结合脂肪移植在面部轮廓塑形中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面颈部的堆积脂肪移植于面部凹陷部位行面部轮廓塑形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对55例求美者采用注射器负压抽吸法抽吸面颈部的堆积脂肪,然后将吸出的脂肪移植于面部凹陷处,并对术后临床效果及求美者的满意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5例求美者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2例吸脂区欠平整,边缘欠平滑,行再次脂肪抽吸后效果满意;27例经2次移植填充;7例经3次移植填充;2例第1次移植后自觉填充效果一般,但未再进行处理;1例移植区扪及结节;3例移植区扪及条索,外观无明显影响;4例均于6~12个月后逐渐消失。结论采用面颈部脂肪抽吸结合脂肪移植改善面部轮廓,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较快,在面部轮廓塑形中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方明星,吴祖煌,陈建崇[8](2019)在《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创面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创面的效果,为面颈部瘢痕患者的瘢痕修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五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治疗的45例面颈部瘢痕修复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传统皮瓣修复术修复面颈部瘢痕,观察组患者采用胸叁角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部位血运优良率、皮瓣存活率、皮瓣扩张时间、皮瓣即时回缩率、皮肤扩张率、新生瘢痕生成率、后期再次手术率以及患者对外观满意度。并测定移植区羟脯氨酸(OHP)含量,计算移植区Ⅰ/Ⅲ型胶原比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运优良率和皮瓣存活率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和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新生瘢痕生成率和再次手术率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和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瓣扩张时间和即时回缩率分别为(33.17±5.08) d、(23.96±4.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19±6.41) d、(37.39±6.12)%,皮肤扩张率为(139.96±10.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7±13.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移植区Ⅰ/Ⅲ型胶原比值为(2.01±0.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移植区羟脯氨酸水平为(3.84±0.32) g/m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2±0.43) 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对外观满意评分为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瘢痕创伤患者可有效缩短扩张时间,提高皮瓣成活率、减少供区的植皮、减少瘢痕再次挛缩率,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19期)
张立生,尚颜[9](2019)在《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较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局部切开引流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措施。本文总结了临床上对切开引流不恰当的一些做法,并结合作者的经验和体会,对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7期)
赵国青[10](2019)在《红光联合点阵激光治疗浅表性面颈部瘢痕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红光联合点阵激光治疗浅表性面颈部瘢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9-01间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面颈部浅表性瘢痕患者,均给予红光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的皮肤分级评分均显着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6.3%。其中治疗2个疗程的总有效率均高于1个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联合点阵激光治疗浅表性面颈部瘢痕,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皮肤分级评分,其中2个疗程的效果优于1个疗程。(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面颈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预扩张额部轴型皮瓣在面颈部大面积良性病变切除后创面的临床应用及其美学修复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8年4月,对收治的43例面颈部大面积良性病变患者,采用预扩张额部轴型皮瓣进行修复。其中面颈部巨痣者38例,血管瘤者4例,反常性痤疮者1例。病变面积为7 cm×6 cm~30 cm×13 cm。一期手术于额肌深面埋置1枚200~400 ml长方形扩张器,常速注水扩张3~6个月;二期手术在切除面颈部病变组织后,以额部轴型扩张皮瓣修复缺损创面。根据病变部位、面积及形状,选择双侧颞浅动脉为蒂、单侧颞浅动脉为蒂或单侧滑车上动脉为蒂;叁期手术在二期手术后3周进行皮瓣断蒂及修整。结果部分患者以单侧颞浅动脉为蒂的额部皮瓣于二期术后出现远端淤紫、肿胀等轻微并发症,经对症处理,未影响手术效果;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供瓣区可直接拉拢缝合,瘢痕不明显。受区转移皮瓣全部成活,且形态较自然、美观。结论采用预扩张额部轴型皮瓣修复大面积面颈部良性病变切除后创面,其疗效可靠,美学效果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颈部论文参考文献
[1].孙静,尚将,孟祥赟,宫坤.下颌阻生第叁磨牙拔除术致面颈部皮下气肿的护理体会[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2].陈红波,田佳,李峰永,范金财,刘立强.预扩张额部轴型皮瓣修复面颈部大面积良性病变切除后创面[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
[3].魏大勇,贺光照,刘佳.软组织扩张器治疗面颈部瘢痕的技术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9
[4].邵明辰,程鹏,崔彦魁.带双侧颞浅动静脉的额颞部扩张皮瓣在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挛缩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9
[5].刘潇.护理干预对头面颈部烧伤患者的心理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
[6].王志军,白承新,李冠一,滕晓雪,杨丽湘.面颈部分区及其局部结构解剖学:面中区、颊脂肪垫区和蜗轴区[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
[7].刘飞,陶莉,王岩,杨卫国,秦王驰.面颈部吸脂结合脂肪移植在面部轮廓塑形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
[8].方明星,吴祖煌,陈建崇.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创面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9
[9].张立生,尚颜.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10].赵国青.红光联合点阵激光治疗浅表性面颈部瘢痕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