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倍体再生植株论文_于云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倍体再生植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倍体,植株,秋水,诱导,细胞,形态学,体细胞。

多倍体再生植株论文文献综述

于云飞[1](2018)在《五味子体细胞胚再生植株生长特性及多倍体诱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五味子优系‘早红’体细胞胚途径获得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探索了五味子组培苗从壮苗到移栽的适宜条件,并研究了五味子组培苗形态及地下横走茎发生的特性,初步开展了地上茎及地下横走茎的茎尖转录组差异研究;探索了组培苗、实生苗和嫁接苗光合能力的差异;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五味子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多倍体诱导,筛选出诱导五味子多倍体适宜的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并诱导出加倍的体细胞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五味子体细胞胚组培苗瓶内壮苗阶段,不同基础培养基、光质及光照时间对组培苗的生长均有显着影响。1/2MS培养基对组培苗的株高、根长和根数生长的促进效果显着优于MS和1/3MS培养基,1/2MS和1/3MS培养基对植株茎粗生长的促进效果显着优于MS培养基;在白色光源下每天光照12 h的组培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和根数均显着优于其它处理。2.五味子体细胞胚组培苗移栽阶段,不同基质、环境湿度及保湿时间对移栽成活率及苗木生长均有显着影响。以草炭土:蛭石=3:1为基质的组培苗的株高和根长生长情况显着优于其它处理,茎粗和根数生长情况与基质为纯草炭土中的组培苗无显着差异,但均显着优于其它处理,移栽成活率与育苗基质块无显着差异,但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环境湿度80%~90%,保湿时间为12 d时对五味子组培苗生长促进效果较好,移栽成活率可达100%。3.五味子体细胞胚途径获得的组培苗与实生苗相比,具有下胚轴短缩、类子叶多数轮状着生、植株基部叶芽着生密集等特性,其地下横走茎的发生与实生苗相比亦具有发生部位低,密度大的特点。对五味子组培苗的地下横走茎及地上茎进行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结果发现:有102个基因(E3泛素蛋白连接酶,细胞色素P450,吲哚-3-乙酸诱导的蛋白ARG7,赤霉素调节蛋白等)在rhizome中特异高表达,有21个基因(异戊二烯化植物蛋白,乙烯反应性转录因子,开花促进因子等)在rhizome中显着差异表达,有16个与根、根毛及侧根的发生相关且显着差异表达的基因。4.以一年生长势相近的五味子组培苗、实生苗和嫁接苗为试材,研究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叁类五味子苗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相同光照强度和相同CO_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由强到弱为组培苗、嫁接苗、实生苗;光补偿点由高到低为嫁接苗、实生苗、组培苗,光饱和点为组培苗、嫁接苗、实生苗;CO_2补偿点由高到低为实生苗、嫁接苗、组培苗,CO_2饱和点为组培苗、嫁接苗、实生苗。5.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五味子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处理,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产生的体细胞胚及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显示:五味子胚性愈伤组织经过200 mg·L~(-1)秋水仙素处理48h和400 mg·L~(-1)秋水仙素处理24 h,可产生加倍的体细胞胚;经过秋水仙素处理的五味子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发生率显着优于对照,但对体细胞胚的后期发育及萌发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施和平,余武,张国鹏,曾宝强,周卓辉[2](2014)在《广藿香毛状根多倍体诱导及其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药用植物广藿香的次生物质广藿香醇含量,采用秋水仙素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技术,进行了广藿香毛状根多倍体诱导及其植株再生、倍性鉴定和挥发油组分广藿香醇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广藿香毛状根多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为0.05%秋水仙素处理36 h,其多倍体诱导率可达40%以上;经秋水仙素加倍的广藿香毛状根在MS+6-BA 0.2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中培养60 d后可获得毛状根多倍体再生植株。与对照(二倍体植株)相比,广藿香毛状根多倍体再生植株根系更发达、茎更粗、节间变短、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均较二倍体明显增大。根尖细胞染色体压片观察证实,所获得的广藿香毛状根多倍体再生植株为四倍体,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约为128;同时,其叶片的气孔保卫细胞体积及其叶绿体数目均约为对照的两倍;但其气孔密度则随着倍性增加而下降,二倍体植株叶片的气孔密度约为四倍体植株叶片的1.67倍。GC-MS测定结果表明,广藿香毛状根多倍体再生植株的广藿香挥发油组分广藿香醇的含量为4.25 mg/g干重,约为二倍体植株的2.30倍。该结果证实毛状根多倍体化可提高药用植物广藿香的广藿香醇含量。(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侯丽丽,施和平,余武,曾宝强,周卓辉[3](2014)在《烟草毛状根多倍体诱导及其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烟草的烟碱含量,采用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进行了烟草毛状根及其多倍体诱导、植株再生及其烟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ATCC15834感染烟草叶片外植体8 d后产生白色毛状根,15 d后所有叶片外植体产生毛状根。毛状根能在无外源激素的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自主生长。PCR扩增结果显示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 B和rol C基因以及冠瘿碱合成酶基因已在烟草毛状根基因组中整合并得到表达。烟草毛状根多倍体诱导的最适条件为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36 h,其多倍体诱导率为64.71%。经秋水仙素加倍的烟草毛状根多倍体植株再生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0.2 mg/L。与对照(二倍体非转化植株)相比,烟草二倍体毛状根再生植株的顶端优势减弱,腋芽增多,叶片变窄;而烟草毛状根多倍体再生植株茎更粗,节间变短,叶色更深,叶片的宽度和厚度均较对照明显增大。根尖细胞染色体压片观察证实,所获得的烟草毛状根多倍体再生植株为四倍体,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约为4n=96。盆栽实验表明,烟草二倍体毛状根植株和多倍体毛状根再生植株比对照植株延迟约21 d开花。GC-MS检测表明,烟草毛状根多倍体再生植株的烟碱含量比对照及二倍体毛状根再生植株显着提高,分别约为对照及二倍体毛状根再生植株的6.90倍和4.57倍。(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欧巧明,岳春玲,厚毅清,崔文娟,郑秀芳[4](2011)在《基于悬浮细胞培养的半夏多倍体诱导研究:Ⅱ.单细胞水平COLO诱导及多倍体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立了高效的半夏悬浮细胞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悬浮细胞作为靶标材料,以秋水仙素(COLO)为多倍体诱导剂,对COLO诱导多倍体的适宜浓度等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并在获得多倍性细胞后,经诱导分化和再生形成纯合的多倍体植株。结果显示,0.05~0.10mg/ml的COLO处理24h,可获得较好的多倍体细胞诱导效果,多倍性细胞比率约为74.20%,并最终获得11株纯和的半夏多倍体幼苗,根尖细胞染色体为104条,是对照54条的2倍,目测诱变率可达14.07%~46.05%,多倍体诱导率为3.85%~29.76%,嵌合体率为12.88%~17.65%。结果证明通过半夏等植物单细胞水平多倍体诱导获得纯合的多倍体植株是一条可行且高效的多倍体诱导途径。(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王兴翠[5](2011)在《生姜离体叶片植株再生体系及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姜为无性繁殖作物,难以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手段进行种质创新及新品种培育。为此,本文以莱芜大姜和山农1号大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姜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探讨了秋水仙素诱导生姜试管苗多倍体技术及光质对生姜再生苗及根状茎诱导的关系,以期为提高生姜组培快繁效率和创新生姜种质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生姜离体器官(根、叶鞘、叶)愈伤组织诱导,以叶片为最佳,但培养条件显着影响其诱导效果。生姜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以N6培养基较好,MS、MN次之,1/2MS较差;适宜的2,4-D浓度有利于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且2,4-D与6-BA搭配的诱导效果优于2,4-D与KT搭配;暗培养时间也显着影响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适于莱芜大姜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N6+1.0 mg·L-12,4-D+0.5 mg·L-16-BA,在暗培养30 d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77.78%;山农1号大姜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N6培养基附加1.0 mg·L-1 2,4-D、1.0 mg·L-16-BA,经30 d左右的暗培养效果较好,诱导率达78.89%。2.通过对生姜叶片愈伤组织增殖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出,愈伤组织在MS和N6培养基上置于白光下培养,均经历缓慢生长、快速生长和生长平缓叁个阶段,呈现“S”型曲线,且MS培养基较N6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提高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有利于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发生。适于生姜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的培养基为:MS+0.2 mg·L-1 NAA+5.0mg·L-16-BA+30 g·L-1蔗糖+6 g·L-1琼脂:而适于胚性愈伤组织向体细胞胚发生的培养基则为:MS+0.2 mg·L-1 NAA+5.0 mg·L-1 6-BA+50 g·L-1蔗糖+6 g·L-1琼脂。3.较低浓度的NAA和较高浓度的6-BA有利于叶片愈伤组织分化与植株再生,且6-BA促进器官分化的效果优于KT和TDZ。莱芜大姜愈伤组织分化成苗培养基为MS+0.2 mg·L-1 NAA+10.0 mg·L-16-BA,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指数达34.5,分化成苗指数8.5;山农1号大姜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指数虽然能达到34.1,但其分化率较莱芜大姜低11.42%,且成苗指数仅5.9。添加活性炭对愈伤组织分化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且0.5%的活性炭容易导致生姜再生苗玻璃化,不利于其生长。4.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及处理时间,可显着影响生姜试管苗不定芽再生植株的成活率、变异率及加倍率,其中以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时间分别为0.034%~0.187%、4.91~15.62d时,生姜试管苗成活率可望取得达到80%以上;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时间分别为0.116%~0.197%、10.63 d~16.29 d时,生姜试管苗变异率可望取得达到5%以上;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时间分别为0.118%~0.215%、9.04 d-14.48 d时,生姜试管苗加倍率可望取得达到2%以上。生姜试管苗四倍体植株的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减小,气孔增大。愈伤组织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生姜再生植株未发现变异植株。5.通过对不同光质对生姜再生苗继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蓝光处理能得到健壮的生姜试管苗。与白光处理相比,绿光、红光均显着增加了生姜试管苗的株高,但绿光显着降低了其繁殖系数,而蓝光则刚好相反;黄光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较小。绿光、蓝光、红光均可诱导试管苗较早形成微型姜,而黄光则延迟了微型姜的形成;微型姜鲜重以绿光处理较高,较白光处理增加60%以上,其它处理间则无显着差异;但微型姜干物质、淀粉、粗纤维含量均以绿光处理较低,蓝光处理较高;可溶性糖含量以红光、黄光处理较高,绿光、蓝光处理较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呈相反的趋势。生姜试管苗叶片Gs及蒸腾速率则以蓝光、黄光处理较高,红光、绿光处理较低。(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1-05-15)

吴中营[6](2010)在《极早熟梨植株再生及多倍体诱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极早熟梨栽培品种六月酥和甘梨早-6梨为试验材料,建立了这两个品种的茎段增殖体系。以六月酥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对影响叶片再生的若干因素的研究,建立了六月酥梨叶片高效再生体系。利用秋水仙素溶液进行离体诱导六月酥和甘梨早-6梨的多倍体,通过形态学鉴定等初步表明获得了六月酥的多倍体植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六月酥和甘梨早-6梨离体快繁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六月酥梨茎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NN69+BA 1.0mg/L+IBA 0.1 mg/L,适宜甘梨早六梨离体增殖的最适培养基是MS+BA 0.5mg/L+IBA 0.3mg/L.将六月酥和甘梨早-6梨茎段接种在在1/2MS+IBA0.5 mg/L+蔗糖20g/L+琼脂7g/L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分别为53.3%和60%;发现暗培养5天,能明显提高梨茎段生根效果。2.六月酥梨叶片再生体系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糖类、叶片放置方式、暗培养时间和硝酸银处理等因子对六月酥梨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六月酥梨叶片再生的适宜组合为NN69+BA 5.0 mg/L+IBA 0.3 mg/L+山梨醇40 g/L+琼脂7g,叶片远轴面向下,暗培养30天。在最佳条件下,六月酥梨叶片再生频率高达83.3%,平均再生芽数为2.84。不同碳源种类和浓度对六月酥梨叶片再生有不同的影响,其中40g/L山梨醇对叶片不定芽诱导效果显着。硝酸银浓度在0.1-1.0 mg/L时六月酥梨叶片再生频率高于对照,但没有显着差异;当硝酸银浓度为2.0 mg/L时,显着降低了叶片再生频率。叶片再生苗在生根培养基1/2MS+IBA 0.5 mg/L+蔗糖20g/L+琼脂6.5 g/L,暗培养5天,生根率为50%,平均生根数为3.33。3.六月酥和甘梨早-6梨多倍体诱导多倍体诱导过程中,诱变效果因诱变材料、秋水仙素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方式和时间不同而不同。本试验中,浸渍法处理六月酥和甘梨早-6试管苗茎尖,以0.05%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3天效果较好,变异率分别为4.4%和9.1%。混培法处理六月酥叶片愈伤组织,秋水仙度浓度为50mg/L效果较好,变异率为5.7%。在此浓度上,甘梨早六带腋芽茎段的变异率为16.7%。对六月酥和甘梨早-6变异植株和正常形态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发现变异株与正常株形态差异明显,并对六月酥变异植株根尖染色体进行鉴定,获得了多倍体植株。(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0-05-01)

杨晓明[7](2007)在《葡萄体胚发生、遗传稳定性及其多倍体植株再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是世界极为重要的果树作物,遗传背景复杂、育种周期长,因而使得常规育种在葡萄品种改良上受到极大限制。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体胚进行无性系变异育种和遗传转化为葡萄品种的定向改良以及种质快繁提供了可能。通过体细胞、组织、器官等外植体建立稳定高频的葡萄体胚再生体系是利用体胚进行葡萄品种改良的先决条件。目前有关葡萄体胚再生体系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普遍存在再生效率低、周期长等问题,缺乏对体胚发生影响因素以及发育形态学、组织学等方面系统的认识;有关葡萄体胚发生过程中遗传稳定性分析和利用体胚诱导无性系变异育种方面的报道更是鲜见。为此,建立稳定高频的葡萄体胚再生体系,揭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规律,利用体胚诱导多倍体育种对于葡萄遗传改良、离体快繁和种质保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体胚发生、影响因子、生理生化变化、胚性基因表达、嵌合体的发生、无性系变异以及遗传稳定性分析的分子标记等方面,对葡萄体胚发生和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讨论。针对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叁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以葡萄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在建立高频体胚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对葡萄体胚发育形态学、组织学、细胞超微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染色体、DAN含量和分子水平,对体胚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诱导处理体胚,对体胚再生多倍体植株从染色体和气孔特性方面作了鉴定。这些研究将为进一步利用体胚进行无性系变异育种、遗传转化、人工种子研制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体胚再生体系建立及其体胚发生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1.1以酿酒葡萄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光照、温度等因素的控制,研究了葡萄体胚发生、保存及植株再生。结果表明:以NN为基本培养基,诱导胚性愈伤组织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平是1.0mg/L 2,4-D,诱导率65.8~85.4%;诱导体胚的生长调节剂水平是1.0mg/L NAA+0.5mg/L BA,诱导率10.5~37.5%;体胚成熟及植株再生的生长调节剂水平是0.05mg/L NAA+0.5mg/L BA,成苗率为15.5~42.1%。温度5℃微光(500Lx)条件有利于体胚的保存。1.2体胚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葡萄未成熟合子胚诱导可形成胚性和非胚性两类不同的愈伤组织,前者胞壁规则、核大、胞质浓缩、质膜紧贴细胞壁,胚体内细胞间存在胞间连丝,富含淀粉粒;体胚经胚性愈伤组织产生,起源于愈伤组织表层单细胞。1.3体胚发生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表明:葡萄体胚的形成经历了多细胞原胚、球形胚、梨形胚、心形胚和子叶胚5个典型的发育阶段,并发育成正常植株。与此同时,有些体胚发育过程中出现连体胚、芽端畸形胚、超度含水状胚等畸形胚。1.4体胚转化和再生植株研究表明:体胚成熟的标志是叶绿素和子叶的形成;过大过小的体胚都不能很好地再生成苗;即使转接发育进程基本一致的体胚,在随后的培养过程中体胚发育进度也不同步,甚至产生次生体胚。这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体胚再生体系条件还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体胚再生率和避免畸形体胚的发生。2体胚再生体系遗传稳定性分析2.1选择来自于同一未成熟合子胚诱导的体胚再生的植株,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体胚再生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与供体母株一致,未检测到其它倍性细胞。2.2采用细胞流式仪自动测定的DAN含量分布情况分析表明,通过体胚形成的再生植株DNA含量与供体母株一致,正常二倍体细胞分别占细胞总数的78.8%和83.5%;四倍体细胞与二倍体细胞DNA含量的比值分别为1.960和1.963,约等与2。虽然二者均存在DNA含量加倍的细胞,分别占检测细胞总数的12.9%和16.5%,这里染色体加倍细胞的存在不能归咎于遗传变异,而与细胞分裂周期有关。2.3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筛选随机引物,应用38条引物,对14个再生植株进行RAPD检测。结果有8条引物呈现良好的多态性和稳定性,每条引物扩增出的片段数在3~7条之间,平为5.8条,所得的片段大小介于150~1200bp之间,8条引物产生的46条可读带,与供体母株带型一致。叁方面的结果充分说明通过该体系再生植株遗传特性稳定,无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当然,本研究仅从染色体数、核DNA含量和分子水平来判断遗传稳定性是不够的,还需从表型、生理、生化等方面进一步研究。3利用二倍体体胚诱导多倍体植株研究多倍体葡萄因其高产、抗病、粒大、核少的优点受到育种家的重视。其育种手段长期以来主要采用在组织或器官水平上诱导染色体加倍,但存在问题是嵌合体多,效率低。本研究在建立体胚再生体系的基础上,以幼小体胚为外植体,研究了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体胚生长发育和诱导染色体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体胚发育迟缓,体胚存活率和植株再生率显着下降,但诱导染色体加倍效应增加。随机选取诱导处理获得的29株再生植株,利用染色体计数和细胞流式仪进行倍性分析表明,5株为同质四倍体,染色体数为76,DNA含量也较其对照加倍。诱导体胚染色体加倍最佳的处理浓度是20mg/L,处理1~3d,均可诱导四倍体,诱导率2.7%。以浓度10mg/L处理3d的诱导率为0.7%。对获得的四倍体植株从叶片气孔特性方面研究表明,四倍体植株较二倍体孔径增大,密度降低。植株倍性水平和气孔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气孔特性可作为诱变植株倍性水平的早期鉴定。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建立高频稳定的葡萄体胚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基础上,证实了体胚发生过程中形成的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在细胞超微结构上有显着的区别,体胚起源于愈伤组织表皮单细胞,其发育阶段具有合子胚形成特点;从染色体、DNA含量和RAPD分子标记方面证实体胚再生植株遗传稳定;充分利用葡萄体胚诱导染色体加倍以获得多倍体植株是可行的。该研究将为进一步开展以体胚为基础的葡萄遗传转化及种质改良等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技术平台。(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7-05-01)

多倍体再生植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药用植物广藿香的次生物质广藿香醇含量,采用秋水仙素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技术,进行了广藿香毛状根多倍体诱导及其植株再生、倍性鉴定和挥发油组分广藿香醇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广藿香毛状根多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为0.05%秋水仙素处理36 h,其多倍体诱导率可达40%以上;经秋水仙素加倍的广藿香毛状根在MS+6-BA 0.2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中培养60 d后可获得毛状根多倍体再生植株。与对照(二倍体植株)相比,广藿香毛状根多倍体再生植株根系更发达、茎更粗、节间变短、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均较二倍体明显增大。根尖细胞染色体压片观察证实,所获得的广藿香毛状根多倍体再生植株为四倍体,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约为128;同时,其叶片的气孔保卫细胞体积及其叶绿体数目均约为对照的两倍;但其气孔密度则随着倍性增加而下降,二倍体植株叶片的气孔密度约为四倍体植株叶片的1.67倍。GC-MS测定结果表明,广藿香毛状根多倍体再生植株的广藿香挥发油组分广藿香醇的含量为4.25 mg/g干重,约为二倍体植株的2.30倍。该结果证实毛状根多倍体化可提高药用植物广藿香的广藿香醇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倍体再生植株论文参考文献

[1].于云飞.五味子体细胞胚再生植株生长特性及多倍体诱导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2].施和平,余武,张国鹏,曾宝强,周卓辉.广藿香毛状根多倍体诱导及其植株再生[J].生物工程学报.2014

[3].侯丽丽,施和平,余武,曾宝强,周卓辉.烟草毛状根多倍体诱导及其植株再生[J].生物工程学报.2014

[4].欧巧明,岳春玲,厚毅清,崔文娟,郑秀芳.基于悬浮细胞培养的半夏多倍体诱导研究:Ⅱ.单细胞水平COLO诱导及多倍体植株再生[J].核农学报.2011

[5].王兴翠.生姜离体叶片植株再生体系及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

[6].吴中营.极早熟梨植株再生及多倍体诱导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7].杨晓明.葡萄体胚发生、遗传稳定性及其多倍体植株再生研究[D].兰州大学.2007

论文知识图

3Col22不同倍性的植株以及叶片比较...秋水仙素处理后再生植株融合亲本及部分后代的相对DNA含量结构图弗米耐劳柠檬畸形胚分化科普活动衡阳市第二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获...高等林业教育高等林业院校科学研究工作(2)

标签:;  ;  ;  ;  ;  ;  ;  

多倍体再生植株论文_于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