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婷俐:老年人孝道观念中孝道期待对抑郁情绪的影响论文

罗婷俐:老年人孝道观念中孝道期待对抑郁情绪的影响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孝道观念对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及孝道期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双元孝道问卷(DFPS)、老年人孝道期待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湖南省衡东县223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互惠性孝道观念和孝道期待都能够显著负向预测老年人的抑郁情绪,而权威性孝道观念的预测效应不显著;孝道期待在互惠性孝道观念影响老年人抑郁情绪的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老年人的互惠性孝道观念可以有效地降低其自身的抑郁情绪,且这种缓解作用是通过老年人的孝道期待来实现的。

关键词〕互惠性孝道观念;权威性孝道观念;孝道期待;抑郁情绪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内容,“孝道”也被认为是指导家庭生活的行为原则〔1〕。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了孝道带来的影响,如孝道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学业动机〔2〕和自主性发展的影响〔3〕;孝道对个体幸福感和适应性的影响〔4,5〕;孝道对代际关系的影响〔6〕。现有关于孝道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青少年和大学生,较少从父母的角度尤其是老年父母的角度出发,考察他们的孝道观念对自身的影响。抑郁在老年人中有很高的发生率〔7,8〕。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孝道观念可以理解为对于子女孝顺行为的信念,因此可能会影响到其对子女孝顺行为的期望。虽然国外有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孝道期待与子女的孝顺行为没有显著的关系〔9〕,但国内的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孝道期待与他们从子女处获得的支持显著正相关〔10~13〕。由于老年人接受成年子女的支持行为越多,老年人的孤独感体验越少、心理健康状态越好〔12〕;那么老年人的孝道期待越高,他们的抑郁程度可能也越低。本研究将考察老年人的孝道观念对其抑郁情绪的影响及孝道期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23名来自湖南省衡东县的老年人,其中男103人,女120人。年龄60~91岁,平均(68.79±5.977)岁。

下午6点时,尼姑们集中到大殿里默念经文。记者被允许入内。大殿设在三楼,历史悠久,有上百年的老壁画。大殿共有四扇木门,除了两扇开着,其余的都拉上毡幔,午后的阳光透进门口,照射在绛红色的僧袍上,也照射在闭目修心的面庞上,给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周边毫无声响,安静得令人发慌。我小心翼翼地退出大殿来到寺院院子里,院里的花朵们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更为动人。

1.2 测量工具 ①采用双元孝道问卷(DFPS)测量老年人孝道观念,该问卷由Yeh等〔14〕基于双元孝道模型编制、李启明〔15〕修订,适合中国大陆被试使用。包括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两个维度,每个维度都由8个项目组成。量表采取6点计分方式,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算两个维度的平均分,分数为1~6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该维度的水平越高。本研究中互惠性孝道、权威性孝道及总量表的Cronbach α值分别为0.862、0.843、0.863。②利用老年人孝道期待问卷〔11〕测量老年人孝道期待水平。采用 5级计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5 表示非常同意。计算9个项目的平均分,分数为1~5分,得分越高,表明孝道期待水平越高。本研究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7。③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用于测量老年人抑郁状况,该量表由Radloff〔16〕于1977年编制。由 20个项目组成,分别调查 20 项症状,采用4点评定:按过去1 w内出现相应情况或感觉的频度评定,不足1 d者为“没有或基本没有”;1~2 d为“少有”,3~4 d为“常有”,5~7 d为“几乎一直有”。经过负向题重新编码后,计算所有项目的均分,分数为0~3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反应越多。本次研究的信度检验结果显示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0。

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为便于统计分析,将部分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重新归类。婚姻状况为配偶健在者归为有配偶一类,其余均归为无配偶一类;自评近1个月来身体状况非常好和好归为一类,非常差和差归为一类,其余为一般,即自评身体状况分为好、一般、差三类。农村老年人的互惠性孝道观念得分显著高于城镇老年人(P<0.01)。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在权威性孝道观念得分上也有显著差异(P<0.05),身体状况差的老年人权威孝道得分显著高于身体状况一般和好的老年人(P<0.05)。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身体状况老年人抑郁情绪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80岁老年人抑郁情绪得分显著高于60~69岁和70~79岁(P<0.01);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和高中及以上(P<0.01);身体状况差的老年人得分显著高于身体状况一般的,身体状况一般的老年人得分显著高于身体状况好的老年人(P<0.001);无配偶的老年人抑郁情绪得分显著高于有配偶的老年人(P<0.05)。见表1。

2结果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及回归分析。

若想有效地提升工程预算的精准度,一定要注重对相关的预算人员的能力进行培训,这样才能够避免后期失误现象的出现。在建筑企业内部可以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同时也可以鼓励企业内部的员工外出学习,这样便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的工程预算进行一定的控制,同时节约企业的成本,保证企业后期的盈利最大化。同时,对进行工程预算的人员的培训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培训,应该注重对建筑企业内部的工程预算的员工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表1不同人口学背景老年人在各变量上的得分情况

组别n互惠性孝道t或F/P值权威性孝道t或F/P值孝道期待t或F/P值抑郁情绪t或F/P值性别 男1035.044±0.6811.144/>0.053.432±0.8810.015/>0.054.282±0.4952.072/>0.050.865±0.4100.782/>0.05 女1205.144±0.5783.621±0.8864.374±0.4130.881±0.473年龄(岁) 60~691515.145±0.6631.626/>0.053.638±0.9263.238/>0.054.340±0.4650.146/>0.050.834±0.4363)5.903/<0.01 70~79585.026±0.5373.321±0.6944.305±0.4520.885±0.3793) ≥80144.884±0.5433.303±0.8874.357±0.3621.250±0.607家庭所在地农村1565.176±0.5880.440/<0.013.570±0.9140.362/>0.054.356±0.4470.028/>0.050.887±0.4510.518/>0.05城镇674.914±0.6833.452±0.8204.275±0.4700.842±0.428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485.155±0.5751.986/>0.053.608±0.8941.757/>0.054.368±0.4361.435/>0.050.951±0.4567.522/<0.01初中525.005±0.7553.344±0.8484.256±0.4760.749±0.3344)高中及以上234.935±0.6123.490±0.8944.935±0.6120.654±0.4644)婚姻状况有配偶1485.077±0.6370.052/>0.053.552±0.9423.318/>0.054.319±0.4440.597/>0.050.826±0.4420.334/<0.05无配偶755.138±0.6123.500±0.7724.312±0.4770.967±0.436身体状况 好485.083±0.6280.832/>0.053.344±0.9321)6.341/<0.054.287±0.5250.537/>0.050.629±0.3592)18.378/<0.001 一般1245.063±0.6153.456±0.7741)4.328±0.4160.862±0.387 差515.196±0.6073.905±1.0064.381±0.4761.131±0.5092) 总体2235.098±0.6283.534±0.8874.331±0.4540.873±0.444

与身体状况差比较:1)P<0.05,与身体状况一般比较:2)P<0.05,与≥80岁比较:3)P<0.05;与小学及以下比较:4)P<0.01

结果表明使用本文的循环边界分析方法得到的程序循环下界“l”不大于程序实际迭代的次数,计算得到的循环上界“u”不小于程序的实际迭代次数。证明使用本文所述的循环边界分析方法得到的(l,u)可以作为有效的边界。从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表2孝道观念、孝道期待和抑郁情绪相关性(r值)

相关变量互惠性孝道观念权威性孝道观念孝道期待抑郁情绪互惠性孝道观念1.000---权威性孝道观念0.3672)1.000--孝道期待0.6232)0.3592)1.000-抑郁情绪-0.3122)0.013-0.1491)1.000

1)P<0.05,2)P<0.01

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以权威性孝道为自变量,抑郁情绪为因变量,控制人口学变量后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权威性孝道观念对老年人的抑郁情绪没有显著预测作用,见表4。

2.2 孝道观念、孝道期待与抑郁情绪的相关 互惠性孝道得分与抑郁情绪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互惠性孝道得分、权威性孝道得分均与孝道期待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孝道期待得分和抑郁情绪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见表2。

2.3 孝道期待在孝道观念影响抑郁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考察孝道期待在互惠性孝道观念和权威性孝道观念影响抑郁过程中的作用。首先以互惠性孝道为自变量,抑郁情绪为因变量,第一步加入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自评身体状况,第二步加入自变量(互惠性孝道),第三步加入中介变量(孝道期待)。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之后,互惠性孝道对老年人的抑郁情绪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1)。加入孝道期待后,互惠性孝道对抑郁情绪的预测作用变为不显著,且孝道期待对抑郁情绪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01)。说明老年人互惠性孝道观念对抑郁情绪的直接作用显著,但间接作用不显著,即孝道期待在中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见表3。

表3互惠性孝道观念、孝道期待对抑郁情绪的层级回归结果

预测变量第一层(抑郁情绪)βSEt值第二层(孝顺期望)βSEt值第三层(抑郁情绪)βSEt值性别-0.0630.056-1.005-0.0470.055-0.760-0.0430.052-0.741年龄0.1590.0452.5921)0.1560.0442.5831)0.1120.0431.935家庭所在地0.0790.0661.1610.0700.0651.0410.0180.0620.286受教育程度-0.1830.047-2.5621)-0.1920.046-2.7522)-0.1930.044-2.9132)婚姻状况-0.1000.060-1.564-0.1020.059-1.629-0.1160.056-1.945身体状况-0.3400.042-5.4313)0.3480.041-5.6573)-0.3480.039-5.9703)互惠性孝道-0.1850.058-3.0862)0.0380.0710.529孝道期待-0.3670.052-4.9653)R20.2140.2480.325F值9.8133)10.1043)12.8943)

1)P<0.05,2)P<0.01,3)P<0.001;下表同

表4权威性孝道观念对抑郁情绪的回归结果

预测变量第一层βSEt值第二层βSEt值性别-0.0630.056-1.005-0.0590.056-0.939年龄0.1590.0452.5921)0.1530.0462.4561)家庭所在地0.0790.0661.1610.0780.0661.142受教育程度-0.1830.047-2.5621)-0.1830.047-2.5711)婚姻状况-0.1000.060-1.564-0.0990.060-1.542身体状况-0.3400.042-5.4313)-0.3480.043-5.4413)权威性孝道-0.4000.032-0.629R20.2140.216F值9.8133)8.4443)

3讨论

本研究中,农村老年人互惠性孝道观念得分显著高于城镇老年人,其原因可能在于农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家人不能经常见面,他们会思念彼此并且产生更强烈的情感联系〔17〕。身体状况差的老年人权威性孝道观念得分显著高于身体状况好和一般的老年人,可能是因为身体状况差的老年人更需要子女的照顾。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的发现一致〔18〕。

本研究发现与以往的研究〔19,20〕结论基本一致,即互惠性孝道强调亲子在互动关系中具有相互对等的地位,具有积极效应;而权威性孝道强调子女奉养父母的义务和亲子间的权力不对等,具有消极效应。同时互惠性孝道、权威性孝道均与孝道期待呈正相关,可见老年人孝道观念越强,越期望子女提供孝道支持。老年人孝道期待水平越高,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越高〔21〕。本研究表明孝道期待水平越高则抑郁水平越低,间接验证了主观幸福感和抑郁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指标〔22〕。

本研究发现互惠性孝道并不能直接负向预测抑郁情绪,而是通过孝道期待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老年人对孝道的重视转变为对子女孝顺的期待,子女感受到父母的期待后,通过各种方式满足父母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从而提升老年父母的生活质量,减少抑郁情绪。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家庭结构的急剧变化,人们对互惠性孝道的认可已经高于权威性孝道〔23〕。老年人所持有的传统孝道观念可能不会被子女接纳,两者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带来亲子冲突和负面情绪。因此从家庭和谐和自身健康的角度出发,老年人也应该调整自己的孝道观念,摒弃传统的权威性孝道。

四川省2012年起将在全省列入规划治理名录的325条中小河流上,建设3133个水文监测站点,编制325条河流的洪水预警预报方案,建设一个省级水文应急机动监测队,并用两年时间初步建立全面覆盖这些中小河流的水文监测体系。届时,这些中小河流的水情、雨情信息可以在10分钟内到达当地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和省水文信息中心,从而为防洪抗旱减灾提供决策依据。据了解,四川省在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中将全面提高水文自动化水平。其中,雨量站、水位站按“无人值守,有人看管”的无人自动站标准建设,全部实现雨量和水位信息自记、固态存储及远传。

4参考文献

1 Kipnis A.Filial piety:practice and discourse in contemporary East Asia,by Charlotte Ikels〔J〕.China J,2005;53(53):211-3.

2 Chen WW,Wong YL.What my parents make me believe in learning:The role of filial piety in Hong Kong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J〕.Int J Psychol J Int De Psychol,2014;49(4):249.

3 Yeh KH.Filial piety and autonomous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s in the Taiwanese family〔M〕.Berlin Germany:Springer Netherlands,2014:29-38.

4金灿灿,邹泓,余益兵.中学生孝道信念的特点及其与亲子依恋和人际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7(6):619-24.

5 Leung NM,Wong SF,Wong WY,etal.Filial piety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in Hong Kong Chinese early adolescents〔J〕.J Early Adolesc,2010;30(5):651-67.

6李启明,陈志霞,徐海燕.双元孝道、祖孙关系与老人刻板印象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4):444-52.

7戴静,刘协和,马渝根,等.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246-8.

8彭华茂,尹述飞.城乡空巢老人的亲子支持及其与抑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6):627-33.

9 Lee GR,Netzer JK,Coward RT.Filial responsibility expectations and patterns of intergenerational assistance〔J〕.J Marriage Family,1994;56(3):559-65.

10 Laidlaw K.Older people′s belief of filial piety in China:expectation and non-expectation〔J〕.Clin Gerontol,2009;33(1):21-38.

11王大华,申继亮,佟雁,等.老年人孝顺期待与亲子间的社会支持〔J〕.心理科学,2003;26(3):400-2.

12申继亮,周丽清,佟雁,等.亲子支持和孝顺期待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67-9.

13刘靓,徐慧兰,宋爽.老年人孤独感与亲子支持、孝顺期待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5):636-8.

14 Yeh KH,Bedford O.A test of the dual filial piety model〔J〕.Asian J Soc Psychol,2003;6(3):215-28.

15李启明.孝道的代际传递及其对老人的积极效应〔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4.

16 Radloff LS.The CES-D scale a self-report depression scale for researc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ppl Psychol Measurement,1977;1(3):385-401.

17阎云翔,杨雯琦.社会自我主义:中国式亲密关系——中国北方农村的代际亲密关系与下行式家庭主义〔J〕.探索与争鸣,2017;(7):4-15.

18崔向军,魏志霞,李丽娜,等.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536-8.

19叶光辉.华人孝道双元模型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本土心理学研究,2009;(32):101-8.

20曹惟纯,叶光辉.高龄化下的代间关系——台湾民众孝道信念变迁趋势分析(1994-2011)〔J〕.社会学研究,2014;(2):116-44.

21陈晓惠,方明.孝顺期待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亲子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980-1.

22梅锦荣.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2):85-7.

23韦宏耀,钟涨宝.双元孝道、家庭价值观与子女赡养行为——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方人口,2015;30(5):52-63.

〔中图分类号〕B8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9)07-1750-04;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9.07.073

基金项目:孔学堂2016年研究课题(KXTXT201604)

通信作者:胡军生(1975-),男,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心理学及应用心理学研究。

第一作者:罗婷俐(1994-),女,硕士,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

〔2018-09-17修回〕

(编辑 杜娟)

标签:;  ;  ;  ;  ;  ;  ;  ;  ;  ;  ;  ;  

罗婷俐:老年人孝道观念中孝道期待对抑郁情绪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