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402260)
【中图分类号】R5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294-02
【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需求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2009年4月一2011年4月我院共收治支气管肺炎患者74例,对其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环境护理、体位选择及吸入护理、防感染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护理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收集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数据,并对护理前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一定周期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显效47例,好转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9%(68/74);护理后患者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较护理前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系统、高效、专业化的护理对患者疗效的提高和症状的缓解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护理观察
支气管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该病以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的为主要临床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肺部感染,甚至能够造成患者死亡。现代临床研究证实,对支气管肺炎患者采用系统、高效的专业护理措施对改变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临床对支气管肺炎患者护理的重视程度,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我院对治疗的74例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了系统、高效的专业护理,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整理成文,希望能给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9年4月一2011年4月收治的74例支气管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性别:男42例,女32例;年龄:在22-63岁之间,平均年龄46.8岁;病程在2-5年之间,平均病程2.6年;发病及病情:所有研究对象均急性发病,发病后3日内入院治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颜面苍白、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及烦躁不安及三凹征,部分患者夜间不能平卧入睡。常规检查:听诊:双肺均有不同程度的哮鸣音和或细湿嘿音。胸部X线诊断:可见肺部出现点片状阴影并伴有纹理粗乱。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心电图、X线胸片、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常规检查,对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及其它肺部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入院前患者均未进行药物治疗和系统护理。
1.2护理方法
1.2.1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根据其年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及心理特征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耐地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一定的支气管肺炎的知识,对疾病的原因、发展、转归及注意事项有足够的认识。同时介绍医院的实力、主治医师的能力及成功治疗的病例,消除患者的疑虑,树立起治疗的信心,自主的投入到治疗中。
1.2.2严密观察病情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认真、细致地监测,尤其重视患者的有无休克体征,重视患者的恶心、颈项强直、头痛、呕吐、肢体瘫痪等症状,并根据患者病情,有目的的进行监测。如出现异常及立即采取治疗措施,以免措施最佳的治疗时机。
1.2.3静脉通道的建立
患者进行大抢救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药物、液体及电解质的及时输入,维持体内的基本平衡。确保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建立静脉通道时应遵循血管先细后粗、先远后近的规律。待输液完成后进行热敷。
1.2.4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护理中,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具有重要的意义。患者平卧休息时,颈部需抬高150-200,头部略高于脚部,适时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护理,对鼻塞进行定时的清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进行吸痰护理。叮嘱患者适时更换体位,使肺疲血程度得到缓解,预防肺不张的发生。部分呼吸困难的患者及时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吸氧时应将氧气通过湿化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氧气流量,使患者缺氧症状及肺通气情况得到改善。
1.2.5雾化吸入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要保证患者思想放松,取半卧位,使用适当的气体交换量,以此缓解吸入过程中的不适感觉。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选择高枕卧位,呼吸困难严重者需使用高流量头罩吸氧。雾化吸入过程中一般按照雾量吸入有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并逐步加入稀释的药物。
1.2.6环境护理
对患者病房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湿度应在55%-65%之间,温度应维持在240C左右。定时进行通风,并使用紫外线对病室消毒,每日一次,每次1h;使用1:200浓度的84消毒液对地面、门窗等处进行擦拭。同时病室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1.2.7预防感染
在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均要注意感染的预防,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的器具要严格消毒,如在雾化吸入后,应将所有的导管、分离喷嘴及喷雾器取下,使用0.2%过氧乙酸浸泡30min进行消毒,在使用蒸馏水冲洗后备用。同时给予患者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配合使用乳酶生、B族维生素等,预防菌群失调。
1.2.8饮食护理
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且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并按照流质、半流质、正常饮食的顺序进行更换,并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部分出现高烧患者,应多饮水,退烧后按上述饮食护理进行调理。
1.3评价指标
根据我院多年临床经验及相关资料,制定如下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治疗和护理3日后,患者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精神良好。(2)好转:治疗和护理7d后,患者咳嗽、气喘等临床症及食欲和精神均有显著改善。(3)无效:治疗和护理7d后,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并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一定周期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显效47例,好转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9%(68/74);护理后患者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较护理前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表1。
表1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3讨论
支气管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该病以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的为主要临床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肺部感染,甚至能够造成患者死亡。除了进行常规的治疗,近代临床研究证实,采取正规、系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研究结果及相关研究数据证实,对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系统、高效、专业化的护理对患者疗效的提高和症状的缓解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淑华.支气管肺炎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21).
[2]张大权,刘入源,注射液辅助治厅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J],新疆医学,2006,36(2).
[3]张淑华,支气管肺炎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21).
[4]黄掸梅,支气管肺炎的有效护理-102名支气管肺炎患者护理的实例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