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道义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义,正义,德性,巴顿,玛丽,儒家,目的论。
道义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龚群[1](2019)在《德性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道义论、功利论伦理学的根本区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性伦理学以行为者为中心,而道义论和功利论伦理学以行为为中心。以行为者为中心,不能不涉及人的道德心理(动机、欲望、情感、品格等),并且将德性作为其理论的基本概念;以行为为中心,以康德为代表的道义论将普遍法则和义务置于其中心,功利论将功利置于其中心。道义论与功利论也有其德性论,但在其理论中都处于从属性地位,康德道义论的德性论体现的是履行义务的力量,而密尔的德性论既上承边沁,也受到斯多亚派和基督教道德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鑫[2](2019)在《论《玛丽·巴顿》中的道义论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康德道义论思想探究英国19世纪女作家盖斯凯尔的道德小说《玛丽·巴顿》,分析女主人公玛丽·巴顿理性自律的性格特点,解读老卡逊内心向善的转变过程,宣扬多维利亚时期仁爱至善的道德教化作用。(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期刊2019年06期)
魏传光[3](2019)在《混合道义论的马克思正义理论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恩、杰拉斯和佩弗等西方学者在"塔克尔-伍德命题"的争论中把马克思归类于混合道义论,并形成了理解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叁项共识:正义中心论、自然权利正当论、正义原则普适论,期望以此把马克思带回正义命题。但在马克思看来,分配正义从属于生产正义,离开了生产方式批判资本主义是舍本逐末;自然权利是市民社会的产物,不能用自然权利去奠基正义基础,反而需要经常对其保持意识形态的警惕;反对致力于建立一个以自然权利为基础的普遍适用的正义理论体系,而是应该给予正义观念以历史主义的理解。混合道义论"把马克思主义带回正义命题"的尝试虽然对于建构马克思正义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偏离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核心范畴,降低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阶位,需要给予批判。(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陈星先[4](2019)在《道德与权力共建——从功利论向道义论的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与权力的和谐统一历来是政治建设及文化建设追求的理想状态,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冲突,但更多时候双方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互相包容汲取的趋势;同时,良性道德体系与合理权力体制的构建为二者相互作用最终为权力道德的形成提供条件,整个共建过程体现功利主义的弱化与道义精神的强化。(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01期)
孙晓春[5](2018)在《先秦儒家道义论的内涵及其逻辑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政治哲学中的"道义"与希腊哲学家所说的"正义"有着相同的意义。道义观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商末周初,到了春秋时期,道义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主题。先秦儒家在承袭春秋时期人们的道义观念的基础上,对道义问题做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先秦儒家的道义论体现了思想家对于优良的社会政治生活的追求。先秦儒家把道义原则理解为社会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法则和价值判断的标准,强调道义原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优先性,认为只有符合道义的政治才是好的政治。由于形而上学素养的相对不足,先秦儒家主要通过经验性的历史过程来理解道义原则,在很长的时间里,他们把"道"等同于"先王之道"。先秦儒家试图通过先王来说明道义原则是至高无上的,但却无法在普遍必然性的层面上实现对"道"的理解;同时,也使得儒家政治思想带有了浓重的复古情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魏以后的儒家。(本文来源于《政治学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孙亚君[6](2018)在《论个体主义环境伦理学的根本分歧——功利论、权利论与道义论的“道德考量性”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伦理学的"悲剧"在于不同学派对于环境管理实践的互不妥协的争端。但是,解决争端的关键不在于实践原则的折衷,而在于作为伦理学之实践基础的"道德考量性"的协调。以此,本文考察了环境伦理学中以彼得·辛格为代表的功利论、以汤姆·里根为代表的权利论与以保罗·泰勒为代表的道义论对于"道德考量性"的各自表述。进而,本文剖析了这些表述之间可能的兼容性与这种兼容性的涵义。结论指出,各家的"道德考量性"都具有个体自身的"善"与"目的"的维度,并体现为个体的"利益"。这一共同的形上原点为不同学派间的深入对话与互相理解赋予了可能。(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张彦,顾青青[7](2018)在《混合道义论的马克思道德理论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中,许多西方学者倾向于运用规范伦理学的研究范式来解读和重建马克思的道德理论,道义论便是其中一种路径。英美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科亨、杰拉斯与佩弗都将平等主义的分配即分配正义问题视为马克思道德理论的核心,并将正义原则的正当性基础归因于自然权利,按照对马克思道德理论建构的自觉程度区分,叁人被认为是不同程度上的混合道义论者。混合道义论在一定程度上阐明并发展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但从本质上看仍然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8年02期)
赖井洋[8](2018)在《王夫之公天下思想的道义论价值图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夫之公天下思想是特定历史条件的思想结晶,凸显出其"公天下之权""均天下之田""任天下之责"的价值主张。王夫之公天下思想是对"天下一家""王者无外"的"天下大同"思想的赓续与创发,体现他对民主政治的呼唤、生民利益的注重及敢任天下之责的精神追求,具有明显的道义论价值特质。(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宋伟冰[9](2017)在《道义论正义观与目的论正义观的当代合流》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义观念在当代的兴起是对近代价值中立的反叛,它使人重新认识价值的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同正义观念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无法调和。就西方正义观念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道义论和目的论的争论。然而,这两种思维方式不仅在当代的西方理论学界,还在中国的理论界产生了合流的趋向。这种趋势主要表现为对人及其生活意义论题的关注上面,这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如世界观、人生意义的终极询问和探讨等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马卿誉,李志强[10](2016)在《格林实验视角下重审康德道义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以"绝对命令"为核心构建了道义论的道德哲学体系,认为对于道德情境的判断完全是经过理性的推理产生的。但是格林以自身的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为基础,认为人们在面对"切身"和"非切身"两种不同的道德情景时会相应做出符合道义论和结果论不同的判断,从而对康德的道义论观点进行了反驳。但是朱菁列举了在"非切身"的情况下人们会做出道义论的判断从而表明格林对康德的反驳是不全面的。本文认为无论是格林对康德的反驳还是朱菁对格林的批判都是存在问题的,格林以认知科学为基础的理论并没有对康德的道义论构成威胁,而朱菁对格林观点的批判实际上也难以成立。(本文来源于《南方论刊》期刊2016年09期)
道义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康德道义论思想探究英国19世纪女作家盖斯凯尔的道德小说《玛丽·巴顿》,分析女主人公玛丽·巴顿理性自律的性格特点,解读老卡逊内心向善的转变过程,宣扬多维利亚时期仁爱至善的道德教化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义论论文参考文献
[1].龚群.德性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道义论、功利论伦理学的根本区别[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
[2].杨鑫.论《玛丽·巴顿》中的道义论思想[J].鸭绿江(下半月).2019
[3].魏传光.混合道义论的马克思正义理论批判[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陈星先.道德与权力共建——从功利论向道义论的回归[J].青年与社会.2019
[5].孙晓春.先秦儒家道义论的内涵及其逻辑进路[J].政治学研究.2018
[6].孙亚君.论个体主义环境伦理学的根本分歧——功利论、权利论与道义论的“道德考量性”辨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
[7].张彦,顾青青.混合道义论的马克思道德理论辨析[J].哲学动态.2018
[8].赖井洋.王夫之公天下思想的道义论价值图景[J].船山学刊.2018
[9].宋伟冰.道义论正义观与目的论正义观的当代合流[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10].马卿誉,李志强.格林实验视角下重审康德道义论[J].南方论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