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监护论文_侯姗姗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功能监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能,心力衰竭,超声,心理,药学,药师,重症。

心功能监护论文文献综述

侯姗姗[1](2019)在《循证护理对心电监护仪监测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心电监护仪监测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30.24±3.85)分vs(59.97±4.66)分]、[(41.64±3.22)分vs (59.15±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56.12±2.54)%vs (47.54±2.63)%],LVEDD和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45.38±1.67)mm vs (50.24±2.16)mm]、[(37.53±2.14)mm vs(47.21±2.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心电监护仪监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转归,效果高于传统护理。(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19期)

黄中坚[2](2019)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6例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都有所下降,但是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氧分压)都上升,PaCO2都下降,但是实验组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病房当中采用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对急性心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提高PaOO降低PaCO2,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7期)

王全宏,蔡宇星,徐辉[3](2019)在《心脏超声在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压力和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脏超声在重症监护室(ICU)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肺血管压力及右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ICU内疑似存在右心功能障碍31例并发PAH(观察组)患者和35例非PAH(对照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胸骨旁大动脉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做重点观察。对比两组肺动脉主干直径、右肺动脉直径、肺动脉收缩压(PAPS)、肺动脉舒张压(RADP)、肺动脉平均值(PAPm)、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叁尖瓣环收缩期移位(TAPSE)、右心室心肌功能Tei指数(RV Tei)及E/A心脏超声检测结果。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亚组患者肺动脉主干直径、右肺动脉直径、PAPs、RADP、PAPm、RVEF、RVFAC、RV Tei指数及E/A值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KN-q检验显示,观察组轻度亚组患者肺动脉主干直径、右肺动脉直径、PAPs、RADP、PAPm、RV Tei指数及E/A值大于对照组,中度亚组显着大于轻度亚组,重度亚组显着高于中度亚组(P<0.05);而观察组RVEF、RVFAC超声诊断值小于对照组,中度亚组显着小于轻度亚组,重度亚组显着小于中度亚组(P<0.05)。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观察组总体肺动脉主干直径、右肺动脉直径、PAPs、RADP、PAPm、RV Tei指数及E/A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RVEF、RVFAC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TAPSE超声测定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心脏超声检查可实时客观的反应PAH患者肺血管压及右心功能状态,为临床PAH的临床筛查及治疗提供有效信息。(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赵君,张茜,姚瑶,孙婷婷[4](2018)在《心理评量技术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理评量技术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确诊为心力衰竭且具备手术指征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监护,实验组在抢救监护的基础上采用心理评量技术。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脏功能指标的差异性,评估其心理状态,然后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两组出院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肌酸激酶(CK)低于入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排血量高于入院时;而实验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CK减小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排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P<0.05)。两组出院时NYHA I级较入院时增加,而出院时,实验组NYHA II、III级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焦虑量表评分(SAS)和抑郁量表评分(SDS)出院时较入院时减小,而出院时,实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P<0.05)。结论针对ICU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理评量技术干预可显着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且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聂娟[5](2018)在《对1例心功能不全合并房颤患者实施分级药学监护的经验与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规范化流程。方法以1例心功能不全合并房颤患者为例,临床药师按照分级标准和要求,从抗凝指标监测、洋地黄中毒监测、医嘱干预及用药指导等方面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实施药学监护。结果患者心衰症状明显改善,不良反应有效控制,INR值稳定达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开展标准化的分级药学监护,可促进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升患者满意率,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8年04期)

刘秀梅,贺含珍,张一,刘平[6](2018)在《临床药师对心功能不全合并地高辛中毒患者的药学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心功能不全合并地高辛中毒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探讨问题和对策,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心功能不全合并地高辛中毒患者的治疗及药学监护过程。结果:地高辛中毒可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明确诊断,临床药师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协助临床医师制订和完善了治疗方案,给予患者停药、对症处理等措施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地高辛治疗窗窄且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血清浓度影响因素复杂,故应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应加强对血药浓度、肾功能及电解质的监测,降低地高辛中毒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8年02期)

范娟,陈志颖,陈芃螈,陈昌辉[7](2016)在《超声心输出量监护仪在重症肺炎患儿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便携式超声心输出量监护仪(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在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USCOM分别测量29例重症肺炎患儿(观察组)及43例轻症肺炎患儿(对照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心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速度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速度峰值、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USCOM可快速、简便、准确、动态了解重症肺炎患儿的心功能状态及患儿整体循环状态,为诊断、治疗及评估病情提供依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吴倩,张亚同,史爱欣[8](2016)在《1例心功能不全终末期伴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的药学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力衰竭合并腹腔积液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心力衰竭合并腹腔积液患者的全部治疗过程。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运用药学知识为医生提供建议,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提供用药教育。结果:医生采纳药师建议,经过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缓解,腹腔积液减少,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可以协助医生完善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常耀斌,徐青青,方若洁,张志鹏,许利群[9](2015)在《心功能远程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专业的心血管医院合作,设计并实现了心功能远程监护系统:利用可穿戴设备,引入分级服务机制,为出院患者提供心血管疾病专项贴身医疗和健康管理的个性化服务。通过使用该系统,在患者的配合下,医生和健康助理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能进行有效的远程管理,在降低医疗资源消耗的同时,达到了降低再入院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天地》期刊2015年09期)

张瑞[10](2015)在《心功能不全患者骨折术后使用地高辛的药学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心功能不全患者骨折术后使用地高辛后实施药学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心功能不全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临床药师实施药学监护并干预,观察组患者常规用药,观察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肝肾功能损伤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8.0%,心衰患者5例(20.0%),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心衰患者1例(4.0%)。结论临床药师对心功能不全患者骨折术后使用地高辛后实施药学监护并干预,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地高辛中毒症状,降低药物副作用对机体的损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5年02期)

心功能监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6例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都有所下降,但是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氧分压)都上升,PaCO2都下降,但是实验组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病房当中采用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对急性心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提高PaOO降低PaCO2,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功能监护论文参考文献

[1].侯姗姗.循证护理对心电监护仪监测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9

[2].黄中坚.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王全宏,蔡宇星,徐辉.心脏超声在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压力和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9

[4].赵君,张茜,姚瑶,孙婷婷.心理评量技术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西部医学.2018

[5].聂娟.对1例心功能不全合并房颤患者实施分级药学监护的经验与体会[J].中南药学.2018

[6].刘秀梅,贺含珍,张一,刘平.临床药师对心功能不全合并地高辛中毒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

[7].范娟,陈志颖,陈芃螈,陈昌辉.超声心输出量监护仪在重症肺炎患儿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

[8].吴倩,张亚同,史爱欣.1例心功能不全终末期伴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的药学监护[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

[9].常耀斌,徐青青,方若洁,张志鹏,许利群.心功能远程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J].互联网天地.2015

[10].张瑞.心功能不全患者骨折术后使用地高辛的药学监护[J].中国处方药.2015

论文知识图

嵌入式Web服务器功能结构一n型心血管功能检诊仪外貌多功能遥测心电监护盒固定套正面(左)及...多功能遥测心电监护盒固定套正面(左)及...监护系统结构图10心电信号监测结果3讨论

标签:;  ;  ;  ;  ;  ;  ;  

心功能监护论文_侯姗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