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关系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关系分析

顾捷1白慧茹1孙文娟1崔春霞2(1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2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检测256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对其结果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做统计学检验。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BG)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于高血糖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降低血糖浓度及监测血糖浓度的变化能控制及延缓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血糖的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只反映当时的身体状况,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可反映2~3个月的平均血糖浓度,且不受采血时间是否空腹、应用药物等影响。本文通过检测256名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水平,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256名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年龄30~89岁,平均年龄56.3岁,男性156人,女性100人。

1.2方法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以EDTA-K2抗凝,空腹血糖(FPG)以肝素钠抗凝,立即送检测定。然后服75g葡萄糖,于服后2小时后再采血用肝素钠抗凝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2hPG)。

1.3仪器与试剂深圳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糖(氧速率法),美国BIO-RAD公司生产的DIaSTAT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HbA1c(免疫比浊法),仪器在实验前皆做室内质量控制。

2结果

2.1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测定结果见表1。

表1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测定结果

2.2HbAc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相关性r1=0.425,P<0.05;r2=0.476,P<0.05。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之间均呈正向相关。

3讨论

人体内的HbA1c比例取决于血糖浓度、血糖与血红蛋白的接触时间和红细胞存活时间。血糖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HbA1c的比例就越高。HbA1c在红细胞的生命周期内较稳定,它能够反映过去的1-2个月间平均血糖值。早在1976年,Koenig等就证实HbAlc水平与FPG浓度呈正相关,1982年证实了HbAlc水平在红细胞生命周期120d动态变化,GHb的形成速率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本文中HbA1c和血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国内某些报道的糖尿病患者中HbA1c与FBG呈显著直线相关[1]相符合。本研究HbA1c和餐后2h血糖存在平行升高趋势,此结果也证实了餐后高血糖是引起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主要原因[2]。

HbA1c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FPG和餐后2h血糖浓度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但是测定结果只能反映即时血糖浓度,不能反映过去血糖浓度,对糖尿病诊治有一定影响因素,而HbAlc主要与血液葡萄糖结合,检测时生物学变异小、分析前性质稳定、无须空腹或限时标本、相对受血糖水平急性变化干扰小(压力或疾病状态),能反映过去1~2个月血糖浓度,其结果可作为糖尿病管理和治疗监测的标志物,亦可作为筛查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指标。(2)目前,如何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成为治疗糖尿病的重点,选择良好的检测指标来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检测HbAlc含量是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有效指标,研究显示当HbAlc>8%以上发生并发症危险性增高,当HbAlc每降低1%,糖尿病微细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降低35%,故HbAlc含量可作为糖尿病的发展状况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观测指标。

总而言之,HbA1c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很有临床参考价值[3,4]。

参考文献

[1]田浩明.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0,21(2):197.

[2]王尚农.餐后高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及尿白蛋白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04,18(3):221.

[3]李影林.中华医学检验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倪宗瓒,曹素华,潘晓平,等.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标签:;  ;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关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