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界面论文-张岚峰,葛世荣,刘洪涛,郭开今

柄界面论文-张岚峰,葛世荣,刘洪涛,郭开今

导读:本文包含了柄界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合金,髋假体,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柄界面论文文献综述

张岚峰,葛世荣,刘洪涛,郭开今[1](2016)在《初次承重引发骨水泥-柄界面脱粘损伤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骨水泥型人工假体术后松动的主要原因是界面脱粘和骨水泥内部损伤,多数研究认为二者发生于疲劳损伤过程中,却很少研究初次承重会引发骨水泥-柄界面和骨水泥内部的初始损伤。目的:研究骨水泥-柄界面的力学特性和骨水泥内裂纹形成对该界面松动的影响。方法:制作骨水泥-钛合金柄植入体构件,采用压入实验测量骨水泥-柄界面的最大黏结力,通过声发射仪在线监测骨水泥-柄界面脱粘过程中的骨水泥损伤和裂纹,利用叁维表面轮廓仪、超声显微镜、X射线检测仪对金属表面与骨水泥圆筒内层进行无损检测。结果与结论:通过脱粘实验和声发射仪在线监测证实,骨水泥的初始损伤萌生于患者术后初次承重,而非疲劳损伤阶段;骨水泥椁主要因受径向和轴向应力共同形成压力的作用引起裂纹萌生,骨水泥-柄界面剪滞效应无法阻止界面和椁内裂纹自上而下逐渐扩展;骨水泥固化过程中形成缺陷易影响材料力学性能,最终促使晶面断裂和高分子链断裂,形成银纹状裂纹,导致构件失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6年08期)

刘勇,黄伟[2](2015)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在人工肱骨头柄界面的结合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是一种新型的纳米仿生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以及骨传导性,但其植入体内后和骨界面的接合生长如何、临床应用是否安全等尚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在人工肱骨头柄界面的结合能力。方法:将兔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肩关节肱骨头转换,复合材料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肱骨头;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置换后对兔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再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共培养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细胞培养24 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复合材料局部生长情况较好。复合材料组培养1,4 h的细胞黏附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材料组共培养4.5,5.5,6.5 h细胞吸光度值百分率值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置换24周后复合材料组表面骨组织、纤维层的比例变化幅度及覆盖率最高(P<0.05)。结果证实,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植入体柄具有一定的界面骨结合能力,可使界面骨整合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30期)

蔡兵,于沈敏,林文,张鹏翼,王以进[3](2013)在《人工肱骨头假体柄界面剪切应力的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人工肱骨头假体柄界面剪切应力的变化以评价手术的有效性。方法新鲜国人成年肩关节标本6具,根据Neer分型人为造成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后,模仿临床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假体柄以骨水泥填充固定。然后标本截断进行剪切实验(cutting-test),实验前预制1套夹具。标本截断前仔细测量具体的尺寸,并放置在特制的剪切试验装置中进行调整,用带有力传感器的试验机,在杆塞上加载,以测定它的界面剪切应力,直至推出为止。结果假体/骨水泥的界面最先推出来,抗剪切力最小,其界面剪切应力比骨/骨水泥界面低17%,属于易损界面。结论假体、骨、骨水泥界面之间材料弹性模量的差异导致假体/骨水泥界面较骨/骨水泥界面更易于破坏,是导致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朱芳兵,蔡迅梓,严世贵,朱晗晓,李睿[4](2009)在《低频脉冲超声对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柄界面孔隙率和剪切应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低频脉冲超声对载万古霉素丙烯酸骨水泥-假体柄界面孔隙率和剪切应力的影响。方法制备1%质量分数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柄界面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450 mW/cm2超声组和1200 mW/cm2超声组,每组10个样本。对照组于37℃PBS中浸泡30 d,不予超声干预;超声组于37℃PBS中超声辐照7 d后再浸泡23 d,试件空气中风干24 h后万能力学试验机检测界面剪切应力,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Image-Pro Pus 6.0图像处理软件观察和分析界面孔隙分布。每组另取两试样置于37℃PBS和印度墨汁混和溶液中如上行超声辐照和体液浸泡,观察界面墨汁渗透浸染程度。结果450 mW/cm2超声组界面剪切应力和孔隙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1200 mW/cm2组界面剪切应力较对照组下降14%(P<0.05),界面孔隙率较对照组增加9%(P<0.05);1200 mW/cm2组邻近超声探头的试件中上端孔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区域(P<0.05),下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1200 mW/cm2组试件上端墨汁浸染明显多于对照组和450 mW/cm2超声组。结论1200 mW/cm2低频脉冲超声连续辐照一周增加界面孔隙率和体液渗透界面,降低丙烯酸骨水泥-不锈钢假体柄界面初始稳定性,但对界面远期稳定性的影响尚需疲劳试验和长期动物体内试验证实。(本文来源于《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9-10-15)

张健,安洪,周爱国[5](2008)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人工肱骨头柄界面成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的人工肱骨头柄界面结合能力。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行nHA/PA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3、6、12、24周分别处死动物。标本进行X线,组织学及计算机图象分析。结果:X线观察可见各期假体柄表面周围界面模糊,密度随时间增加,各周肱骨头假体无碎裂。组织学观察术后3周,围绕假体形成的界膜组织中可见成骨细胞呈镶边状排列,大量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浸润;随着时间的延长,界膜中纤维组织逐渐由类骨质代替。骨组织结合率:3周组<6周组<12周组<24周组(P<0.05),其中12周组和24周组更高达91%、97%。结论:nHA/PA植入体柄具有一定的界面骨结合能力。(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张健,安洪,周爱国[6](2007)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人工肱骨头柄界面顶出力学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复合材料的人工肱骨头柄界面力学能力。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行nHA/PA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3、6、12、24周分别处死动物,标本进行力学测试。结果不同时间组比较:3周组<6周组<12周组<24周组,经方差分析得P值<0.05。结论nHA/PA植入体柄具有一定的界面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俞学中,郭乙木,金爱东[7](2006)在《人工髋关节假体柄界面应力分布与形状设计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柄界面应力的分布。方法:髋关节置换术后,将假体股骨柄与股骨看成一个完全结合的同心圆柱体,建立了界面应力的力学模型。结果:界面最人剪应力发生在Z=0处,即股骨颈的截骨面上,随着Z的增加,界面剪应力呈幂指数减小。当Z>0.1m时,剪应力非常小,即:股骨假体柄的远端剪应力小。为使股骨假体柄长度(本文来源于《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6-10-01)

张波,权毅,廖冬发,潘显明,马泽辉[8](2006)在《体外冲击波对兔骨-人工股骨柄界面生物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体外冲击波(ESW)对骨-内植物界面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4只日本大白兔的双侧股骨随机分成叁组:松动组、对照组、冲击组。麻醉下将预先制好的人工股骨柄插入股骨上段骨髓腔内,术后6周对松动组及冲击组的人工股骨柄进行机械松动,冲击组的人工股骨柄在松动后1周开始接受冲击波治疗。各组均于最后一次手术后8周处死,取出股骨标本,进行力学测试。结果无论最大拔出力,还是最大扭转力,冲击组与松动组均有显着差异(冲击组大于松动组)。最大扭转力冲击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最大拔出力冲击组大于对照组。结论ESW治疗有使松动的人工股骨柄再稳定的倾向。(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俞学中,金爱东[9](2005)在《人工髋关节假体柄界面应力分布与形状设计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柄界面应力的分布。方法髓关节置换术后,将假体股骨柄与股骨看成一个完全结合的同心圆柱体,建立了界面应力的力学模型。结果界面最大剪应力发生在Z=0处,即股骨颈的截骨面上,随着z的增加,界面剪应力星幂指数减小。当Z>0.1m时,剪应力非常小,即:股骨假体柄的远端剪应力小。为使股骨假体柄长度方向与股骨之间界面应力沿长度保持为一定常数且与施加于假体柄Z=0处的压力相平衡,以避免股(本文来源于《2005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5-10-01)

柄界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是一种新型的纳米仿生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以及骨传导性,但其植入体内后和骨界面的接合生长如何、临床应用是否安全等尚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在人工肱骨头柄界面的结合能力。方法:将兔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肩关节肱骨头转换,复合材料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肱骨头;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置换后对兔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再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共培养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细胞培养24 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复合材料局部生长情况较好。复合材料组培养1,4 h的细胞黏附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材料组共培养4.5,5.5,6.5 h细胞吸光度值百分率值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置换24周后复合材料组表面骨组织、纤维层的比例变化幅度及覆盖率最高(P<0.05)。结果证实,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植入体柄具有一定的界面骨结合能力,可使界面骨整合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柄界面论文参考文献

[1].张岚峰,葛世荣,刘洪涛,郭开今.初次承重引发骨水泥-柄界面脱粘损伤的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

[2].刘勇,黄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在人工肱骨头柄界面的结合能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3].蔡兵,于沈敏,林文,张鹏翼,王以进.人工肱骨头假体柄界面剪切应力的生物力学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3

[4].朱芳兵,蔡迅梓,严世贵,朱晗晓,李睿.低频脉冲超声对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柄界面孔隙率和剪切应力的影响[C].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9

[5].张健,安洪,周爱国.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人工肱骨头柄界面成骨的实验研究[J].激光杂志.2008

[6].张健,安洪,周爱国.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人工肱骨头柄界面顶出力学实验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07

[7].俞学中,郭乙木,金爱东.人工髋关节假体柄界面应力分布与形状设计相关性的研究[C].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8].张波,权毅,廖冬发,潘显明,马泽辉.体外冲击波对兔骨-人工股骨柄界面生物力学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

[9].俞学中,金爱东.人工髋关节假体柄界面应力分布与形状设计相关性的研究[C].2005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

标签:;  ;  ;  ;  

柄界面论文-张岚峰,葛世荣,刘洪涛,郭开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