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课堂中的“留白”策略

谈英语课堂中的“留白”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留白;策略

作者简介:严彩红,任教于浙江省绍兴市马山镇中学。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变革,即把原先的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单一目标,转变成为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维的目标。面对新教材,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填鸭式的说教方式,大胆适时地“留白”,给孩子一个思维空间,让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

一、英语教学“留白”的必要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上应能够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等的一系列手段或方法调动学生对课业的兴趣。在众多的因素中有一种心理机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持续关注学习,甚至主动地参与,这就是心理学中说的“蔡格尼克效应”。1927年,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了一个实验: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而一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乙组明显优于甲组。这种未完成的不顺畅感深刻的留存于乙组人的记忆中,久搁不下。而那些已完成的人,“完成欲”得到了满足,便轻松地忘记了任务。这个现象心理学称之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利用这个原理适时在教学中“留白”,及时适应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变革,同时也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何乐而不为。

其次,英语作为应用语言学科,在“教”与“学”方面都有其学科特殊性,离不开大量的交际和口头练习。其听、说、读、写的能力不可能完全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更多的要学生去体会。传统的教学法常把语法教学放在首位,课堂上往往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违背了语言教学的目标,同时还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只能是示范、引导、帮助,而学生充分有效地操作练习才是提高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留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势在必行。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留白”的策略

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大体可以分为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能力的训练,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或不同的教学目的来设置相应的“留白”策略。

1.七年级的特定阶段课堂“留白”策略

对于七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小学进入中学阶段更加系统的学习,需要一定时间过渡和适应,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留白,让学生在自主的空间中更主动的、更深刻地去体会教学内容,让学生有个过渡的过程,有时间去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环境。

2.教学重点、难点时需“留白”

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是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讲到重点、难点处时,教师运用熟练的英语进行讲解,固然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引发其学习兴趣,但是,外部信息如果没有经过学生内部的充分消化、吸收,就不能形成深刻记忆。教师有意识地停顿,故意将某些内容留着不讲,造成“缺口”,留给学生思考、消化、吸收的时间,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法反而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内驱力,吊起学生的胃口,调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他们去思考、探索、尝试,去填空、完形、补白,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语法和句型教学。初中阶段包含了英语绝大部分的语法和句型的内容,量多而任务重。如果按照以往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填鸭”式的教学,令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教师教着累,学生学得烦,往往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证明,疑问能激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讲授新课时,巧妙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12:Myfavoritesubjectisscience时,用favorite来谈论自己的喜好是本课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表演对话的形式操练这两个句型:What’syourfavoritesubject?Myfavoritesubjectisscience/math/P.E./Chinese/history.等。稍作评价、纠正、引导后,再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作一次调查,互相询问对方及父母的喜好,What’syour(yourmother’sorfather’s)favorite

color/food/fruit/drink/sport/city/TVshow?继续练习。又如,在学习句型Ittakessb.sometimetodosth.时,教师举例后,应该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例子,力求内化所学知识。教师的举例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真正要实现内化在于学生自己去运用知识,而让学生自己举例子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在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与中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用中文如何表述同样的一件事情,出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状况,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些语句的特点,以及这些语句的不同之处。此时,教师可先让个别学生举例,然后师生共同总结。例如:这个月我每天看书。上个月我每天看书。现在我正在看书。上午9:00我正在看书??学生思考后不难发现,中文句子主要是通过增加时间和程度副词来反映某种变化,以表示动作的状态。此时教师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用英语表达在不同时间、状况下做同样一件事的,并引导学生将中文译成英文,注明每个句子的时态,再分别加以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不难发现,英语句子不仅时间变化了,而且动词的形式也变了。这样,通过教师质问,启发等方式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去填补这些空白。在这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更多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与乐趣,所取得的成效有时甚至是教师也未必能预先知道的。

3.非重难点内容时需“留白”

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详细讲解,非重难点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和了解,以免让师生过度疲劳,课堂“过度饱和”。现在各类英语新教材的词汇量很大,但课程标准要求的词汇量却没有这么多,新教材冗余词汇很多。教师在处理词汇时,可以只讲解其中的表述性词汇,而接受性词汇(只需会发音、了解词义的词汇)由学生自学,教师最后检查自学情况即可。所有词汇都一视同仁、详细讲解的话会造成学生不了解知识的重难点所在,而且内容太多容易造成疲劳,使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不妨利用“留白”的策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例如,我们可以把词汇教学留白于单词的拼读规则中,学生知道了ar读/a:/的规则后,在教授arm,art,party,dark,start,far,card等词时,我们可以把ar划线,仅提醒学生ar的发音,留给学生自己解决读音的空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拼写记忆单词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利用前后缀分析留白,例如:学习run,runner后,告诉学生er是一个后缀及它的作用,当教材中出现teacher时,教师可让学生给出teacher的动词形式。学生不仅能给出正确形式,也能掌握它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抛出worker,player,writer等词,学生就会争着回答,他们的积极性就激发出来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也产生了。

4.课堂提问需“留白”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教师在向学生个人提问时,要留出两个重要的等待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所谓‘第一等待时间’,指刚开始问一个问题后教师让学生考虑回答的时间。‘第二等待时间’指在一个学生开始回答之后直到教师或其他学生评判他的回答正确与否的这段时间。罗的报告显示,不少教师往往平均只给学生1秒钟的时间即要求回答,或在学生未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前就打断他,这些做法十分欠妥。”(加里?D?鲍里奇)这些教师行为在我们的英语课堂里比比皆是。根源在于教师对学生认知心理认识的缺乏和赶进度的心理。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学生对提问产生慌乱心理,对学生自信心造成打击,而教师也了解不到学生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达不到提问本应具有的效果。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这样做能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减少卡壳现象;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等。学生有了充分思考的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罗建议说,对低层次的问题,等待时间3-4秒。对高层次的问题,等待时间应该增加到15秒。”(加里?D?鲍里奇)例如,新目标GoForit八年级上Unit1:Howoftendoyouexercise?在读Katrina给笔友的信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①Howoftendoessheexercise?②Howoftendoesshedrinkmilk?③Doessheeatjunkfoodeveryday?④Doyouthinkshehasahealthylifestyle?Whyorwhynot?⑤Isherlifestylethesameasyoursordifferent?Whatarethedifferences?这5个小问题中,前4个小问题比较简单,属于低层次的问题,教师给学生3—4秒时间思考然后要求作答;后一个小问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做一定的思考,属于高层次的问题,教师需留出至少15秒的时让学生充分思考、表达及自我修正,然后再对学生的答案做评价,不要过早打断学生。

5.课业评价需“留白”

明朝教育家王阳明曾这样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给与学生成就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对保持其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在课堂上针对某些基础较差学生不理想的回答时,笔者就说:“某某同学已经能够答到一点了,不简单,还有同学要补充吗?”或者说:“某某同学已经说出他的想法了,其他同学的想法呢,可不可以也像他一样说出来呢?”在学生回答的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参与评价,而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进行考虑,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补充和讨论,自己修正答案。这样,不仅使答错的学生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而且还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所以,学生此时在得到教师外在肯定的同时,也学会了内在的自我肯定,培养了自信心。

三、英语教学“留白”的原则

首先,“留白”不宜太长。有些英语教师一味追求突出学生自主,留出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探讨与交流。但是,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留白”的技巧,让“留白”时间太长,那会让英语课堂教学因为“留白”太长而失去应有的连贯性。其次,“留白”不宜放任自流。“留白”要有的放矢,切不可放任而留,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科学地准备“留白”,才能做到“留而不流”。再次,“留白”不宜袖手旁观。有些英语教师一味追求突出学生“自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认为这样才不会阻碍学生思维,其实这恰恰对“留白”的一种误解。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必须给与学生必要恰当的指导,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学习。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变换教学活动形式,增加学生的新鲜感,教学留白留出的时间不一定非要整块的,可以是分散到整节课中,甚至贯穿课前、课后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地运用“留白艺术”,既可以使教师从讲解中解放出来,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可淡化教育的痕迹,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但课堂留白的运用必须巧妙,我们不能为留白而留白,留白必须要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服务,为我们的英语教学生成无限精彩。如何做到有目的、有效率、适度的“留白”,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姜桂玲.“留白”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英语,2010(6).

[2]籍莉.蔡格尼克效应与课堂教学中的留白[J].基础教育,2008(3).

[3][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马山镇中学邮编:312085

标签:;  ;  ;  

谈英语课堂中的“留白”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