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成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气水分布规律,四川盆地
动态成藏论文文献综述
张世华,田军,叶素娟,杨映涛,付菊[1](2019)在《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的动态成藏过程——以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叁迭统须二段气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叁迭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是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但须二段气藏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为了给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的高效勘探提供新思路,以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层水化学特征,结合构造、断层输导体系特征及单井生产动态分析,探讨了SN走向断层对须二段气藏天然气成藏及气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油气高产富集区主要表现为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该类成藏模式具备良好的构造—断层—储层配置条件,含气性好;(2)断层输导型成藏模式的气藏高产富集主控因素为"古今构造高位+断层通源输导+优质储层聚气",构造—断层—储层时空配置是控制气水分布的关键;(3)根据构造—断层—流体—成岩—成藏时空配置的差异性,结合单井生产数据,将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细分为"高产稳产、气水同产""中产稳产、低产水""低产气、高产水"3种气水产出特征;(4)具有"高产稳产、气水同产"生产特征的钻井,表现出"断层、储层在构造高部位相接"的特征,而具有"中产稳产、低产水"生产特征的钻井,普遍具有"断层、储层在构造高部位、低部位均相接"的特征,单井以产气为主,天然气产量稳定,仅产少量低矿化度地层水,可以通过实施水平井钻井来提高单井产量,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9年07期)
王凡顺[2](2018)在《从静动态角度分析我国大气田成藏条件及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田是我国天然气供应的主要来源,也是勘探的主力方向。通过调研国内学者对我国大气田的研究成果,提出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总结大气田形成条件,并基于这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大气田的分布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归纳可以很好地综述研究学者提出的大气田各成藏条件,也可以有效地分析我国大气田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王佳,谭先锋,田景春,罗超,冉天[3](2017)在《富有机质页岩中烃类动态运移对页岩气富集成藏的制约——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气作为一种典型的连续性油气藏,其形成和富集均发生在页岩中,因此页岩中天然气的形成、运移、聚集等过程是页岩气有效富集成藏的关键。以钻井及露头剖面为基础,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相结合,发现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具有优异的地球化学参数和储层微观特征。以PY1井埋藏史为例,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史及龙马溪组页岩中有机质热演化史特征,通过与Barnett页岩对比发现,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埋深相对较深,且后期构造运动导致其保存条件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状态,不利于页岩中游离气的赋存;同时龙马溪组页岩干酪根类型以Ⅰ或Ⅱ型干酪根为主,页岩在前期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烃类主要以石油的形式大范围排出页岩,仅晚期形成的过成熟气和滞留的油裂解气未脱离页岩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页岩气的有效富集成藏。(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7年06期)
吴平[4](2016)在《断块砂岩油藏动态成藏过程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油藏动态成藏规律,开展了原油动态成藏过程中储集层油水渗流能力差异、动力条件对原油富集程度影响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油、水渗流能力在砂岩中存在显着差异,油的渗流能力低于水的渗流能力,造成油在岩心中积累,从而造成渗透介质内油的动态富集;原油的富集程度还受充注动力条件控制,充注动力越强,原油越容易富集,富集程度越高。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适当开启的正断层遮挡油藏符合油藏动态成藏模式,应用动态模型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断层遮挡的有效性、断块油藏复杂原油物性分布、断层遮挡油藏成藏与盆地成烃背景的宏观关系等。(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6年03期)
陈聪[5](2016)在《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动态耦合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湾坳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产油区,勘探开发程度已较高,需要寻找潜在的勘探新区域,因此加强油气成藏研究是必要的,成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多个成藏要素的时空配置关系,目前对辽东湾坳陷成藏要素的空间配置关系已有较深入的认识,但对动态耦合过程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本文通过对典型油气藏成藏特征研究,认识到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是烃源、断裂、圈闭、温压系统等,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烃动力学、盆地模拟、油气地球化学、沉积构造分析等方法,研究辽东湾坳陷烃源岩热演化过程、生排烃过程、圈闭演化过程、断裂系统演化过程、油气充注等过程的耦合关系,恢复辽东湾坳陷的成藏动态过程,论文取得的成果如下。(1)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表现在,烃源岩演化决定了烃类流体性质的差异;优质烃源岩分布控制了油气富集区的展布;断裂系统控制了储层分布与质量、油气的运移与保存;异常高压既为烃源岩提供排烃动力又为下伏油气提供遮挡;有效圈闭形成时间定了油气聚集的成败。(2)利用Easy%Ro动力学模型进行的单井、二维、叁维模拟结果表明,在东营组叁段沉积末(距今30.3Ma)沙河街组叁、四段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叁段烃源岩均未进入生烃门限。东营组一段沉积末期(距今23.3Ma)沙河街组叁、四段烃源岩达到生油气高峰阶段,沙河街组一段和东营组叁段下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现今,主力烃源岩均处于大量生烃阶段。北段比中段南段成熟度高,南段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时间最晚。(3)借鉴构造演化阶段,结合辽东湾各期构造应力场及断裂剖面演化图,根据大量地震解释剖面上断层断点断距和上下盘厚度差恢复了辽东湾坳陷断裂系统在各沉积时期的活动性,距今65-38Ma主干断裂多为初始发育期,活动速率小于30m/Ma。距今38-32.8Ma,活动速率开始增大,活动速率集中在30-60m/Ma。距今约32.8-24.6Ma北段辽西3号、辽中1号、辽东2号均有一定的活动性,活动速率集中在30-90m/Ma之间。距今24.6-12.0Ma各断层多处于静止状态。仅北段辽中2号北段有一定活动性,活动速率为6.23m/Ma。(4)辽中坳陷北段深层超压幅度最大,压力系数可达1.60~1.80。辽中凹陷及辽西凸起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东营组二段下至沙河街组一段和沙河街组叁段。通对JZ25-1沙河街组油气包裹体捕获压力系数的计算值集中在1.20~1.40之间,推断在辽东湾坳陷北段油气大规模充注时期,地层已普遍发育超压。(5)恢复了辽东湾坳陷北段辽西凸起区、辽中凹陷区、辽东凸起区,中段辽西凸起区和辽中凹陷区以及南段的辽中凹陷区成藏耦合动态过程,通过对比已发现的大型油气田成藏耦合过程,预测辽东凸起北段JZ23构造带为有利勘探区域,JZ23构造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且成藏主控因素之间具有较好的动态耦合关系,勘探潜力较大。(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朱建辉[6](2014)在《长岭断陷烃源岩评价与天然气动态成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从烃源岩地球化学入手,结合钻井、地震及野外调查等资料,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对长岭断陷层烃源岩品质及展布规律进行预测分析。通过烃源岩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从组分、碳同位素等特征方面分析天然气成因,从饱和烃、芳烃以及轻烃等地化特征开展气源对比、天然气运聚示踪分析等研究。依据TSM盆地模拟技术,揭示断陷层烃源岩热生烃史动态演化过程,模拟天然气在断陷层构造演化格架下的不同时期运聚趋势,结合储层发育特征和天然气成藏期次,综合分析长岭断陷层天然气成藏条件与成藏规律,评价天然气资源前景。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长岭断陷层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火石岭、沙河子及营城组。沙河子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最高,其次为火石岭组和营城组。丰度较高的烃源岩均分布于各次凹的深洼部位。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热解生烃潜力、总烃等资料表明,火石岭组、沙河子组以及营城组分别发育有机质丰度为中等-较好、较好-中等以及中等的烃源岩。各构造带不同层位源岩差异明显,查干花次凹沙河子组、营城组有机质丰度较高,横向变化各向异性较大;东岭构造带上火石岭组烃源岩和部分营城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依据周边钻井推测,长岭牧场次凹深洼部位存在有机质丰度较高的烃源岩。2)有机质类型总体以Ⅱ-Ⅲ为主,少量Ⅰ型,东岭地区火石岭组、营城组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稍好。综合全岩显微组分鉴定、C-H-O元素分析、热解资料以及干酪根碳同位素测试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表现出多样性特征。总体以Ⅱ1-Ⅱ2型、Ⅲ型为主,少量Ⅰ型。东岭构造带火石岭组、营城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好,以Ⅱ1-Ⅱ2型为主;查干花次凹沙河子组、营城组烃源岩类型相对较差,为Ⅲ型主。3)烃源岩成熟度整体为高-过成熟阶段,北部地区的要高于南部地区,南部东岭构造带火石岭组、营城组烃源岩为成熟-高成熟阶段。整体而言,东岭周边地区Ro分布在0.5~2.5%左右,老英台-腰英台-查干花地区Ro分布在0.7~3.5%左右。同层系烃源岩成熟度对比看,查干花次凹北部火石岭组Ro最高可达>2.5-3.5%,而南部地区Ro最高在1.5-1.8%左右;营城组北部地区最高可达3%左右,南部最高在2.0%左右;而沙河子组烃源岩南北地区的热成熟度差异不大,Ro最高在2.5%左右。4)长岭断陷天然气成因为高-过成熟煤型气和油型气的混合成因。依据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的测试分析结果,腰英台构造、达尔罕构造带营城组天然气主要为过成熟的煤型气,东岭构造带天然气则主要是高成熟干酪根裂解气、腐泥-腐殖型原油伴生气混合,查干花次凹主体为煤型气为主,北部的东斜坡分布有油型气。5)气源的生标化合物、轻烃指纹等指标对比表明,长岭断陷层天然气主要来自沙河子组、营城组的煤系烃源岩,其次是断陷层原油裂解气和伴生气,该气源主要来自火石岭组、营城组母质类型较好的烃源岩。各次凹烃源岩发育和演化差异导致不同构造带天然气成因的差异。腰英台构造带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查干花次凹的沙河子组、营城组烃源岩,推测有前神子次凹烃源岩贡献;东岭构造带的天然气除自身构造带上火石岭组、营城组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伴生气外,轻烃指纹表明可能还有来源于查干花次凹沙河子组、营城组煤系烃源岩的天然气充注。6)TSM盆地模拟表明,断陷层烃源岩从营城组末到青山口组末持续生烃,不同时期主力烃源岩层系不同。总体上以沙河子组煤系烃源岩为天然气主要源岩,火石岭组、营城组源岩类型较好的地区在成熟度适中的条件下以生油为主。动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断陷层各烃源岩分别在沙河子组沉积末期、营城组沉积末期、泉头组沉积末期进入生油门限,现今在各次凹内烃源岩均处于高-过成熟阶段,青山口沉积末期之后均以生气为主;生气强度中心位于长岭牧场、查干花以及前神子次凹的深洼部位。断陷层烃源岩累计生烃量为19.04×1012m3,沙河子组烃源岩生烃量最大,长岭牧场次凹中沙河子组生气强度达到120-140×108m3/km2。东岭构造带高部位烃源岩由于断陷后期一直处于抬升状态,青山口沉积末期进入生油窗,直到现今一直处于主生油阶段。7)油气运聚模拟表明,多期构造演化导致油气运聚方向不同,长期油气运移、聚集指向区是有利勘探区带,如腰英台、达尔罕、东岭以及前七号等。晚期天然气运聚指向与勘探成果吻合,说明晚期成藏是关键因素之一。查干花、前神子以及长岭牧场等次凹的天然气主要运聚指向为腰英台、前神子、达尔罕、北正镇以及东岭等构造带。断陷期的油气聚集是以围绕次凹深部的“凹中隆”运聚成藏,坳陷期则进一步向断陷层构造高部位运移聚集。以沙河子组为主要气源岩的天然气纵向上主要聚集层位为营城组、登娄库组,如腰英台构造带营城组天然气资源丰度为0.7296×108m3/km2;其次为沙河子组、火石岭组。8)长岭断陷油气成藏具有“多期生烃、多凹供烃、近灶聚集、晚期为主”规律。断陷层烃源岩生烃演化与储层包裹体揭示的成藏期次相匹配,断陷晚期和早白垩世末期是断陷层成烃的两个主要时期,多个次凹中厚层烃源岩分别为其周缘有利圈闭供气,天然气近源运移聚集,长期运移指向区是有利的成藏区域。早白垩世后期(泉头组沉积时期)是深层构造格局定型期,同时也是深层有利生储盖形成时期,因而,晚白垩世早期是深层天然气成藏的关键时刻。围绕长岭牧场、查干花、前神子等叁个主力次凹的构造高部位,在控凹断裂、致密储层(火山岩、碎屑岩)以及不整合面等控制下,形成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带。(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4-10-01)
卓勤功,赵孟军,李勇,王媛[7](2014)在《膏盐岩盖层封闭性动态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以库车前陆盆地冲断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岩石力学特征及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膏盐岩层也会产生断裂和裂缝,大规模油气可穿盐盖层运移。膏盐岩叁轴加温加压应力应变实验表明,膏盐岩具有"浅埋低温脆变、深埋高温塑变、强挤压破坏形变"的岩石力学特征,膏盐岩脆-塑转换的关键地层温度约为100℃。结合库车前陆冲断带成藏期古地温参数,确定3 000 m是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膏盐岩脆-塑转换的关键埋深,塑性膏盐岩盖层挤压流动不易破裂,已有断层因岩盐的流动而弥合、焊接,野外盐构造特征及盐岩流体包裹体显微特征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库车前陆冲断带膏盐岩盖层封闭性地质历史时期是演化的、且空间上具有一定分布规律,从而控制着冲断带油气成藏过程及差异。(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刘震,朱文奇,夏鲁,潘高峰,吴迅达[8](2013)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段岩性油藏动态成藏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定量方法对西峰油田地层埋藏史、热史、生排烃史、成岩史、孔隙度演化史、油气充注期、圈闭形成史及成藏动力窗口演化史分别进行了模拟,并对成藏关键条件的时空匹配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从早白垩世开始,区域构造沉降及伴随的大规模盆地热事件引发了烃源岩的生排烃,为油气成藏创造了优越油源条件;成藏之前,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长8段储层的物性,从而奠定了油气成藏所需的空间基础;随时空演化,源储压差的持续增大使油气充注进入储层成为了可能;从成藏期开始,成藏动力窗口和岩性圈闭窗口的持续发育,不但保障了油气的高效充注,而且使已形成的油藏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成藏关键条件的时空匹配关系表明,西峰地区长8段储层油气成藏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成藏期储层物性良好,成藏后在压实和胶结作用下储层逐渐致密。(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3年04期)
马玉杰,卓勤功,杨宪彰,方世虎,唐雁刚[9](2013)在《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油气动态成藏过程及其勘探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运用多种成熟度参数以及岩石显微观察、储层沥青测试、颗粒荧光分析等技术,剖析了克拉苏构造带油气热演化程度和油气动态成藏过程。研究认为,克拉苏构造带的原油由成熟和高成熟油组成,油气充注过程为"早期成熟油、晚期高成熟油和高—过成熟气",早期形成的盐下古油藏受新近纪晚期断裂的破坏和高—过成熟油气的驱替,部分原油向上进入盐上浅层背斜圈闭汇聚成藏。随着膏盐岩盖层塑性增强,穿盐断裂消失,盐下圈闭再次聚集高—过成熟的油和气。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同时应重视浅层背斜油藏的勘探。因此厘定油气的成熟度和油气动态成藏过程对查明盆地油气构成和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3年03期)
白振华,姜振学,宋岩,赵孟军,方世虎[10](2013)在《准南前陆盆地玛纳斯背斜油气动态成藏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玛纳斯背斜是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的典型含油气构造,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复杂的油气特征及来源问题使其成藏过程亟待准确剖析。为此,应用流体包裹体、储层沥青显微观察、储层定量颗粒荧光测试等技术手段,结合多种油气地化参数分析资料,剖析了该区油气成藏期次与动态成藏过程。结果表明:①玛纳斯背斜主要存在2期成藏,第一期成藏时间在距今11Ma左右,以源自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湖相烃源岩的中低成熟原油充注为主,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第二期成藏时间在距今3Ma左右,以源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天然气充注为主,伴随下白垩统较高成熟度原油充注;②后期大量高成熟天然气的注入导致原古油藏发生"气侵分馏"作用,并逐渐改造形成现今的凝析油气藏,与此同时,伴随"气侵分馏"作用的进行,古油水界面在保持古油藏布局的基础上经过后期的逐渐向上调整,形成了现今的气水界面。结论认为:玛纳斯背斜油气藏经历了2期成藏,表现出"早油古藏,晚期气侵"、改造调整的动态演化特征。(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3年04期)
动态成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气田是我国天然气供应的主要来源,也是勘探的主力方向。通过调研国内学者对我国大气田的研究成果,提出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总结大气田形成条件,并基于这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大气田的分布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归纳可以很好地综述研究学者提出的大气田各成藏条件,也可以有效地分析我国大气田分布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成藏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世华,田军,叶素娟,杨映涛,付菊.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的动态成藏过程——以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叁迭统须二段气藏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9
[2].王凡顺.从静动态角度分析我国大气田成藏条件及分布特征[J].内江科技.2018
[3].王佳,谭先锋,田景春,罗超,冉天.富有机质页岩中烃类动态运移对页岩气富集成藏的制约——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7
[4].吴平.断块砂岩油藏动态成藏过程模拟实验[J].新疆石油地质.2016
[5].陈聪.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动态耦合过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6].朱建辉.长岭断陷烃源岩评价与天然气动态成藏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
[7].卓勤功,赵孟军,李勇,王媛.膏盐岩盖层封闭性动态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以库车前陆盆地冲断带为例[J].石油学报.2014
[8].刘震,朱文奇,夏鲁,潘高峰,吴迅达.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段岩性油藏动态成藏过程[J].现代地质.2013
[9].马玉杰,卓勤功,杨宪彰,方世虎,唐雁刚.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油气动态成藏过程及其勘探启示[J].石油实验地质.2013
[10].白振华,姜振学,宋岩,赵孟军,方世虎.准南前陆盆地玛纳斯背斜油气动态成藏过程[J].天然气工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