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布式信源,正交信道,信源信道联合译码,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金立强[1](2019)在《基于极化码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香农信源信道分离理论的指导下,现有的通信系统几乎都是基于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分离设计的。该理论表明,码长趋于无穷时,信源和信道独立编码(separate source-channel coding,SSCC)可以达到联合优化的效果,但无限码长也意味着无限的时延及复杂度。在有限码长下,信源信道联合编码(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JSCC)可以取得比SSCC更优的性能。目前,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自身的发展已经非常逼近信息论的极限性能,更多的增益需要借助JSCC来获得。相比于把最优的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简单级联,JSCC通过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交互操作和联合设计,可以达到系统的整体最优。极化码是近些年来提出的一种能达到香农极限的好码,该码一经发现便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将极化码与JSCC技术相结合并用于设计JSCC系统,能够有效地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鉴于将极化码应用于JSCC的研究,特别是分布式相关信源场景下,处于基本空白的状态,本文针对分布式信源,研究和设计基于极化码的JSCC方案.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如下:1.对于信源信道联合译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极化码的分布式信源信道联合译码方案。这一方案利用分布式信源之间的天然相关性提高译码性能,从而节省发送功率。在迭代译码过程中,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LLR)被信道观察或硬判决值修正,有效地解决了极化码的典型译码器不是软输出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正确译码的概率和系统端到端的性能。该方案适用于多个信源,多进制信源,高阶调制,甚至信源统计信息未知的情况。2.针对接收端己知边信息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问题,提出了该问题下的最优极化编码方案。该方案基于所提出的准均匀系统极化码,可以联合极化带有边信息的信源和传输信道。提出了准均匀分布,通过让系统码的系统位服从准均匀分布,保证了极化变换后随机变量熵的收敛性。为了构造出服从准均匀分布的系统码,提出了比特交换编码和高效的编码算法。通过对极化变换后的比特进行有限次的线性变换,保证了生成矩阵的子矩阵是可逆的,从而保证了该系统码的存在性。对于基于Arikan核的准均匀系统极化码做了扩展,使得一般的二进制极化核也适用。3.针对正交信道下多个信源的分布式信源信道联合编码问题,提出了一个分布式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方案。为了适应不同码率,提出了打孔准均匀系统极化码。该码的打孔图样也服从准均匀分布,从而保证了极化变换后随机变量熵的收敛性。由于准均匀系统极化码和打孔准均匀系统极化码都是最优的,所以基于这两种类极化码构造的分布式信源信道联合编码也是渐进最优的。4.对于分布式信源在多址接入信道下的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能达到CES界的联合编码方案。在该方案中,基于混合单调链式法则的极化编码能够联合极化分布式信源和多址接入信道,通过链构造保证可靠译码,随机近似保证输入信道的码字概率分布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5)
魏春英,郭中华[2](2019)在《基于联合信源信道和迭代解码的LDPC编码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数据压缩的协作通信编码,提出一种联合信源信道的LDPC编码方案,并设计了一种迭代解码的中继框架。首先,源节点借助一个中继节点向目的地节点发送相关内容,并在两个节点处应用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的LDPC编码;然后,基于矩阵运算在源节点处进行LDPC源编码,将LDPC信道编码应用于中继处,通过噪声信道将相应的码字转发到目的地;最后,利用剩余信源相关性和信源-中继相关性,提供对信源序列的最佳估计。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类似中继编码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在误比特率方面具有较大改善,对于中等和较低的错误概率,性能表现稳健,并且当错误概率低于0.05时,所提方案表现出与无错误环境相似的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9年16期)
夏芳[3](2018)在《基于原模图LDPC码的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驱动,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应用背景的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Distributed Joint Source-Channel,DJSC)编码方案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无记忆相关信源和Markov相关信源的DJSC编码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无记忆相关信源编码问题。首先介绍本文研究的DJSC系统,以及该系统的编译码算法。然后,通过分析Tanner图中变量节点的对数似然信息概率密度分布,利用有限长EXIT(Extrinsic Information Transfer)算法分析码型的收敛行为,指导码型设计。通过EXIT分析结果和仿真结果寻找DJSC编码方案中表现较优的码型。仿真结果表明,对于AWGN信道通信,单独进行信道编码时性能优秀的信道码,在本文的DJSC编码方案中性能也较其他码型优秀。针对有记忆的相关信源编码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两个相关Markov信源的DJSC编码,为了利用Markov信源的时间相关性,采用和积译码器(Sum-Product Decoder)级联上一个 BCJR(Bahl-Cocke-Jelinek-Raviv)译码器的结构,提出联合信源信道译码算法。为了进一步改善Markov相关信源分布式编码的误比特率(BitErrorRatio,BER)性能,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首先,针对第二路Markov信源时间相关性被噪声干扰的情况,设计新的相关信源模型,尽可能保留其Markov属性。由于两信源间相互传递信息,所以采用新的信源模型可同时改进两信源的译码性能。另外,为了进一步挖掘信源间相关性所带来的增益,引入全局迭代动态更新信源间的相关性。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与参照组的译码性能对比,在BER为10-6数量级时,信源1的性能有1.9dB左右的增益;信源2的性能约有1.7dB的增益,极大程度的改善了两信源的译码性能。(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王强,杨俊波,冉耀宗,石维[4](2018)在《基于晶格量化异构网络视频联合信源信道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异构网络视频传输质量,提出一种基于晶格量化的异构网络视频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法。首先,利用多描述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的信号源并行信道传输方案,建立高斯视频源传输的多描述独立的并行信道传输框架;其次,采用晶格尺度量化方法分别考虑有或无边信息解码器情形下实现模拟映射带宽的降低,通过带宽扩展来提高异构网络视频传输性能;最后,通过与VPS、FMS和DMUS 3种算法在编码冗余度、编码速率、峰值信噪比、端到端视频帧延迟以及有效损失率指标上的对比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8年04期)
武爱林,周胜源[5](2017)在《基于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LTE网络数据传输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当前LTE数据传输方案中存在的信源-信道匹配效率低、传输抖动严重的不足,提出基于信源-信道联合编码优化机制的LTE网络数据稳定传输算法。构建信源分割映射传输机制,对信源进行分割映射传输,使用快速带宽重定位机制来消除冗余带宽,借助并发码率优先信道排序机制重排信源,采用拉普拉斯编码循环误差消除算法来获取最佳传输子信道。仿真结果表明,与累计误差消除传输算法(adaptive cumulative cancellation algorithm,ACEC)、信道预估传输调制算法(stable modular algorithm for channel estimation,SM-CE)相比,所提算法的数据传输质量与传输带宽更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7年12期)
王海丽,黎勇[6](2017)在《基于QC-LDPC码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欧式几何构造的准循环LDPC码(quasi-cyclic LDPC,QC-LDPC)应用于联合信源信道编码(joint source and channel coding,JSCC)系统中,由于JSCC系统中信源码和信道码存在特殊的边连接关系,致使满足信源码字和信道码字之间特殊连接关系的QC-LDPC码字比较少,但至少QC-LDPC码可以用来作为JSCC系统中的信道码。仿真结果表明,双QC-LDPC码的JSCC系统纠错性能相比双随机LDPC码的JSCC系统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前者的译码迭代次数明显少于后者,从而提升了译码效率。仅使用QC-LDPC码作为信道码的JSCC系统也比双随机LDPC码的JSCC系统有更好的性能,且其迭代次数也更少。(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洪少华,王琳[7](2017)在《基于原模图LDPC码的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原模图低密度奇偶校验(P-LDPC)码的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编译码系统方案。该方案编码端,分布式信源发送部分信息位及校验位以同时实现压缩及纠错功能;译码端,联合迭代信源信道译码的运用进一步发掘信源的相关性以获得额外的编码增益。此外,论文研究了所提方案在译码端未知相关性系数的译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P-LDPC码的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编译码方案在外部迭代次数不大的情况可以获得较大的性能增益,并且相关性系数在译码端已知和未知系统性能基本相当。(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王海丽[8](2017)在《基于QC-LDPC码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数字通信系统架构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传统的信源信道编码分离设计的通信系统难以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优,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设计了联合信源信道编码(Joint Source and Channel Coding,JSCC)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信源的冗余信息和信道的统计特性达到系统性能最优。目前,JSCC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一定的信源压缩格式,另一类是无信源压缩格式。本文针对无信源压缩格式的JSCC系统的信源信道码型和译码算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传统JSCC系统的信源信道码型为随机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码,该类码型编译码结构复杂,且只有在码长较长时才表现出良好的译码性能。本文为改进JSCC系统的信源信道码型,基于欧式几何构造了一类编码结构简单且译码性能优异的准循环LDPC(Quasi-cyclic LPDC,QC-LDPC)码作为JSCC系统的信源信道码型,并通过仿真测试分析了系统的译码性能和译码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基于QC-LDPC码的JSCC系统相比于基于随机LDPC码的JSCC系统,前者的系统性能更优。(2)为进一步提高基于QC-LDPC码的JSCC系统的错误平台性能,本文提出一种译码性能优异的线性规划译码算法进行信道解码,提高信道传输的可靠性,提升整个JSCC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高信噪比下能够改善系统错误平台性能。(3)为进一步改善JSCC系统的瀑布区和错误平台性能,本文针对信道QC-LDPC码字结构中的陷阱集问题,采用两阶段和积译码算法进行信道解码,改善码字的陷阱集问题,降低信道译码器的误码率,从而提高信道译码器和信源译码器之间信息传递的可靠性,提升整个JSCC系统的译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译码解决方案有效的改善了JSCC系统的瀑布区和错误平台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7-04-10)
黄婷婷[9](2017)在《基于机器学习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媒体编码与传输系统中,信源编码对信号压缩提高编码有效性和信道编码通过添加冗余来提高可靠性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二者的最优算法相结合未必能获得系统的整体最优。因此,如果能够针对不同的信道环境和使用场景,充分利用联合信源信道编码在信源和信道编码之间合理分配资源的优势,将可以获得更高的系统性能。本文将聚类算法应用于信道环境快速分类,并结合高效率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HEVC)输出的码流结构特性,研究压缩视频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问题。首先,本文深入研究了联合信源信道编码(Joint Source Channel Coding, JSCC)的多种应用策略,分析各种无线信道影响因素并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不同信道环境进行聚类。在传统联合信源信道编码引入前向信道反馈获取最优系统编码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聚类结果与最小端到端失真原则结合的方式,在降低系统迭代计算端到端失真复杂度的同时,能够自适应地获得最佳比特分配方案。其次,本文选用HEVC作为信源编码。通过对HEVC的码流结构进行分析,针对其时域分级的特点,采用不等差错保护(Unequal Error Protection,UEP)的方式进行不同的信道保护。对码流中重要部分提供较多信道保护,如含有大部分共用语法元素的参数集信息;而对不重要的部分,则提供较少信道保护,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最后,对本文提出的基于机器学习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对比采用统一编码速率的方案,本文提出的结合信道环境聚类和码率分配的JSCC方案有效地提高了重建视频的质量;同时结合不等差错保护技术,可以使重建视频质量达到更优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3-07)
丁婵娟[10](2016)在《深空探测图像的信源信道编码及码率联合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深空探测中,图像信息能够直观、准确的反映未知深空特点,因此其高效而准确的回传是深空通信的核心任务之一。深空通信具有上下行链路资源非对称、通信链路实时多变、链路误码率极高等特点,因此对探测图像传输系统的设计提出了高要求,本文的研究重点即对图像传输系统的核心环节——信源压缩编码和信道编码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从现行的信源压缩编码模块与信道编码模块分离设计系统出发,分别考察、分析并对比了各模块代表性的编码方式,结合深空通信特点给出了优选建议;二是在此基础上,以尽可能提高图像的回传质量为目标,从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的思想出发,研究了基于信源压缩码率和信道编码码率联合优化分配的传输方案。具体包括如下工作:简要介绍和分析了现行深空图像传输系统中信源压缩编码方式。之后对目前图像传输系统中常用的几种信源压缩编码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仿真进行性能对比,选择具有较低复杂度和高质量图像恢复能力的多级树集合分裂(Set Partitioning in Hierarchical Trees,SPIHT)编码算法作为深空图像传输系统中信源压缩编码方式。之后对传统深空信道编码技术中的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码和Arikan E于2009年提出的Polar码进行研究,通过仿真对比了二者的性能,选择理论上能达到香农限的Polar码作为深空图像传输系统中信道编码方式。传统深空通信图像传输系统采用信源信道分离编码传输方式,在系统总的传输码率一定的前提下,信源压缩编码码率和信道编码码率固定,不能随深空时变信道进行自适应调整,图像传输质量难以达到最优。本文从联合信源信道编码(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JSCC)的思想出发,创新性提出将信源压缩码率和信道编码码率联合优化分配、且能根据信道条件动态自适应调整码率的传输方法。更进一步,考虑到图像压缩输出码流的渐进伸缩性,所提方法中还设计了基于不等差错保护(Unequal Error Protect,UEP)的分段组合码率分配机制。以深空探测采集的标准图像作为传输对象,在同等条件下,分别对传统分离编码传输方案、基于UEP的传输方案、无UEP的码率联合分配传输方案和有UEP的码率联合分配方案进行了图像传输性能仿真与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信道条件下,本文所提出的码率联合分配传输方案能取得更好的传输性能,其中有UEP的码率联合分配方案性能最优,相较传统分离编码传输系统在图像质量恢复上平均有3 dB-5dB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12-01)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数据压缩的协作通信编码,提出一种联合信源信道的LDPC编码方案,并设计了一种迭代解码的中继框架。首先,源节点借助一个中继节点向目的地节点发送相关内容,并在两个节点处应用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的LDPC编码;然后,基于矩阵运算在源节点处进行LDPC源编码,将LDPC信道编码应用于中继处,通过噪声信道将相应的码字转发到目的地;最后,利用剩余信源相关性和信源-中继相关性,提供对信源序列的最佳估计。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类似中继编码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在误比特率方面具有较大改善,对于中等和较低的错误概率,性能表现稳健,并且当错误概率低于0.05时,所提方案表现出与无错误环境相似的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金立强.基于极化码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魏春英,郭中华.基于联合信源信道和迭代解码的LDPC编码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
[3].夏芳.基于原模图LDPC码的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研究[D].厦门大学.2018
[4].王强,杨俊波,冉耀宗,石维.基于晶格量化异构网络视频联合信源信道编码[J].电子技术应用.2018
[5].武爱林,周胜源.基于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LTE网络数据传输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7
[6].王海丽,黎勇.基于QC-LDPC码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洪少华,王琳.基于原模图LDPC码的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编码[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7
[8].王海丽.基于QC-LDPC码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案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7
[9].黄婷婷.基于机器学习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10].丁婵娟.深空探测图像的信源信道编码及码率联合分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