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电池成组工装论文和设计-王中玉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成组工装,包括一矩形状的本体,所述本体上端面的左侧与右侧均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板,在本体上端面的前侧与后侧均设有三个第二限位板,且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板之间设有捆扎带定位槽,捆扎带定位槽沿着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捆扎带定位槽的长度与本体的宽度相等;在本体上且位于左侧的两第一限位板之间以及右侧的两第一限位板之间均设有一个避让槽。本实用新型工装制作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转运较为便捷,提升生产效率15%。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软包电池成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矩形状的本体(1),所述本体(1)上端面的左侧与右侧均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板(11),在本体(1)上端面的前侧与后侧均设有三个第二限位板(12),且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板(12)之间设有捆扎带定位槽(13),捆扎带定位槽(13)沿着本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捆扎带定位槽(13)的长度与本体(1)的宽度相等;在本体(1)上且位于左侧的两第一限位板(11)之间以及右侧的两第一限位板(11)之间均设有一个避让槽(14)。

设计方案

1.一种软包电池成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矩形状的本体(1),所述本体(1)上端面的左侧与右侧均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板(11),在本体(1)上端面的前侧与后侧均设有三个第二限位板(12),且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板(12)之间设有捆扎带定位槽(13),捆扎带定位槽(13)沿着本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捆扎带定位槽(13)的长度与本体(1)的宽度相等;

在本体(1)上且位于左侧的两第一限位板(11)之间以及右侧的两第一限位板(11)之间均设有一个避让槽(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成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1)与第二限位板(12)均为矩形状,且垂直固定于本体(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成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1)的宽度方向与本体(1)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第二限位板(12)的宽度方向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成组工装。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成组后比较松散,且不利于周转安装,因此需要一种软包电池成组工装,方便软包电池定位后捆扎成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成组工装。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软包电池成组工装,包括一矩形状的本体,所述本体上端面的左侧与右侧均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板,在本体上端面的前侧与后侧均设有三个第二限位板,且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板之间设有捆扎带定位槽,捆扎带定位槽沿着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捆扎带定位槽的长度与本体的宽度相等;

在本体上且位于左侧的两第一限位板之间以及右侧的两第一限位板之间均设有一个避让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均为矩形状,且垂直固定于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宽度方向与本体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第二限位板的宽度方向与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工装制作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转运较为便捷,提升生产效率1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包电池成组工装,包括一矩形状的本体1,本体1上端面的左侧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板11,本体1上端面的右侧也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板11,在本体1上端面的前侧设有三个第二限位板12,在本体1上端面的后侧也设有三个第二限位板12。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板12之间设有捆扎带定位槽13,捆扎带定位槽13沿着本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捆扎带定位槽13的长度与本体1的宽度相等。

在本体1上且位于左侧的两第一限位板11之间以及右侧的两第一限位板11之间均设有一个避让槽14。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限位板11与第二限位板12均为矩形状,两者高度相等,均垂直固定于本体1上。第一限位板11的宽度方向与本体1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第二限位板12的宽度方向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软包电池成组后比较松散,且不利于周转安装,本实用新型设计定位限高限位板(第一限位板11与第二限位板12),提升生产作业效率15%。

工装开避位槽,方便成组后拿取;开捆扎带定位槽13,方便软包定位后捆扎成组;不用取出模组,直接在工装中进行捆扎而成;

四周及四角限位定形,并制定限高,方便模组定位,同时防呆员工少放或多放电池,工装制作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转运较为便捷,提升生产效率1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软包电池成组工装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2306.9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544426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H01M 2/10

专利分类号:H01M2/10;B65B13/18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南京创源天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京创源天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1200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柘宁东路368号

发明人:王中玉

第一发明人:王中玉

当前权利人:南京创源天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贺翔

代理机构:32237

代理机构编号: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软包电池成组工装论文和设计-王中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