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暂态电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过电压,风电场,电场,建模,多机,稳定,组合。
暂态电场论文文献综述
吴俊臣,王灵矫,任志华,郭亚勋[1](2019)在《基于真空断路器预击穿特性的海上风电场集电网合闸暂态过电压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风电场中压电缆集电系统真空断路器在闭合空载变压器操作中,真空断路器预击穿会在机端变压器的高压侧产生暂态过电压,该过电压与电缆作用产生高频振荡过电压将对变压器绝缘产生损坏。文中研究真空断路器预击穿产生高频暂态过电压的机理,在PSCAD/EMTDC暂态分析软件上搭建真空断路器预击穿现象的自定义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简化的海上风电场中压电缆集电系统模型,研究合闸初相角、电缆长度和机端变压器位置对暂态过电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机端变压器位于机舱且合闸初相角为15°过电压陡度最大,在机端变压器加装扼流线圈和并联小电容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后,暂态过电压陡度得到了明显的抑制。(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10期)
尚迪[2](2019)在《分散式双馈风电场暂态模型及有源配电线保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分散式风电工程投入,对配电网的稳定与安全带来了挑战。含有换流器、控制器是风电机组的主要特征之一,双馈型感应风力发电机组的复杂拓扑结构以及复杂的控制信息增加了建模的困难,研究针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分析的分散式风电场暂态建模、接入分散式风电场的配电线路保护原理及配置需求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含双馈型感应风力发电机(DFIG)的分散式配电网为研究对象,分析计算DFIG发生故障时,在两种低电压穿越的典型控制方式下输出短路电流,并分析影响不同控制方式下暂态电流特性的因素,得到不同低电压穿越方式下DFIG的短路电流特性差异。然后以DFIG机组故障特征、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研究基于单台DFIG机组端口的故障电压和故障电流特征值(频率、相位、有效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对单台DFIG机组进行暂态简化建模。并以DFIG单台机为例进行了2次叁相故障随机电压跌落及2次两相故障随机过渡电阻值的故障实验。对含多台DFIG机组的分散式风电场,基于转子故障电流影响因素,以故障前一时刻风速、故障时电压跌落程度为输入量,研究了适用于分散式风电场DFIG多机并入配电线路的暂态分群简化建模方法。最后,通过分散式风电场馈出电流的动态特性,研究位于并网点下游线路的电流自适应保护整定原则及改进的保护方案。通过仿真软件以及现场实验数据、故障录波数据对研究结论适用性及可靠性进行说明,同时该方案具有实用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董哲[3](2019)在《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机理及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以中国为首的全球风电行业发展迅猛,大量风力发电机并入电网。在中国,双馈感应式风力发电机(double-fed inductiongenerator,DFIG)作为风电市场主导机型在实际工程中以大规模风电场的形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电网故障情况下,双馈风电场中风机具有不同于同步发电机的暂态运行与调控特性。其中,对于有功暂态行为与控制,我国《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做出相关要求:自事故清除时刻开始,未被切除风电场有功应以10%额定功率/秒或以上的速率恢复至故障前的值。当大规模双馈风电场接入电网后,其故障后有功功率因恢复行为可能在暂态功角首摆过程结束后仍持续改变系统中同步发电机的电磁功率,进而严重影响其转子角运动轨迹,形成复杂的失稳现象。这对现代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开展双馈风电场对暂态稳定影响机理及控制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从我国《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以及风电场实测数据出发,结合双馈风机控制及风电场暂态模型,深入探究系统侧故障清除后期间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下文简称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特别是有功恢复控制对暂态功角失稳的影响,揭示相应的暂态功角失稳模式,并提出两种改善控制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归纳如下:介绍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与暂态特性,详细说明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问题与双馈风机暂态特性的关系。基于此,阐述暂态功角稳定分析中双馈风力发电机建模的两个主要方式(机理建模与非机理建模)以及它们的适用性。最后,给出适合本文暂态功角失稳分析的双馈风力发电机和风电场暂态模型。同时,为后续研究中双馈风电场利用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揭示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对暂态功角前两摆失稳影响机理。利用扩展等面积定则与双馈风电场暂态模型,构建适合分析含双馈风电多机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等值单机无穷大(one machine infinite bus,OMIB)系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双馈风电场与两台同步机互联的简化系统进行分析,揭示故障后风电场有功出力低会增加第二摆失稳可能性;进一步分析风电并网系统中功角第二摆失稳与首摆失稳的关系,从整体上揭示风电场有功恢复速率变慢会使原本只有可能出现首摆失稳的系统有可能发生首摆不失稳而第二摆失稳的现象,并最终导致系统整体稳定性下降的影响机理;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机理分析进行验证。所做研究拓展了当前风电并网后只关注首摆失稳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方法。进一步拓展失稳问题研究,揭示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系统暂态功角全过程失稳影响机理。基于各摆次失稳现象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系统暂态功角首摆以及多摆失稳的影响。研究表明,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加剧了首摆与奇数多摆的失稳可能性,同时削弱了偶数多摆的失稳可能性。进一步分析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速率对系统暂态功角失稳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暂态功角失稳模式。当大规模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速率因不同控制策略被设置为从快到慢等不同速率值时(假设在每种控制策略下恢复速率恒定),在相应顺序场景下,系统会出现叁种失稳模式(其临界失稳分别为首摆失稳、奇数多摆失稳以及第二摆失稳)。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所揭示机理进行验证。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了风电并网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范围,为制定考虑系统暂态功角全过程失稳的风电场暂稳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针对风电并网系统暂态功角失稳新问题,提出改善系统暂态功角全过程稳定性的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策略。利用双馈风电场对暂态功角失稳影响机理,提出改善系统暂态功角全过程稳定性的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原则。控制周期被设计为3个阶段,风电场有功恢复速率建议在第1阶段尽量大,在第2阶段尽量小。此外,在第3阶段中,应调整其大小以维持系统故障后稳定状态。为满足实际工程应用需求,采用“在线预算”和“实时匹配”方案,提出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策略,对控制策略步骤和详细参数计算进行说明。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全面性。所提原则能为制定双馈风电场暂稳控制策略提供更直接清晰的指导和参考,所提策略具有良好的实际工程应用潜力。进一步优化暂稳控制方案,通过协调控制同步机切机和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功率,提出可以提高暂态功角稳定性与控制成本经济效益的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分析各协调控制量对系统暂态功角各摆次稳定性的作用,提出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稳定协调控制原则。双馈风电场控制周期被设计为6个阶段,给出每个阶段故障后有功功率建议值,以改善系统前五摆稳定性以及维持故障后稳定状态。为了减少同步机切机量,仅当风电场控制效果不足时,同步机才会切机以避免失稳。为满足实际工程应用需求,采用“在线预算”和“实时匹配”方案,提出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对控制策略步骤和详细参数计算进行说明。最后在叁种不同故障严重条件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与传统双馈风电场控制或同步机切机控制相比,协调控制具有更好的功角稳定性改善效果和更低的控制成本(更少的同步机切机量)。所提原则能为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暂稳控制策略提供更直接清晰的指导和参考,所提策略具有良好的实际工程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6-01)
郑一鸣[4](2019)在《电压深度跌落故障下双馈风机风电场暂态等值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网中风电渗透率不断上升,风电机组在电力系统中的大规模接入已经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风电场的暂态模型研究愈发得到重视。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作为风电场主要机型,具有非线性、多变量与高耦合的特点。受Crowbar电阻影响,双馈风电机组在电压深度跌落故障期间的暂态输出电流包含多种衰减序分量,端口暂态电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使得大型风电场的暂态建模变得复杂。本文从风电场内机组故障表现的同调性出发,提取反映机组暂态特性的指标,采用机组聚合的方法对风电场进行暂态等值。本文研究了双馈风力发电机各部分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双馈风力发电机定子端口在电压深度跌落故障下输出电流的表达式,并分析了故障期间投入Crowbar电阻的阻值对故障电流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了用定子端口故障电流代替机组故障输出电流的可行性;从机电一体化角度,分析了DFIG定子端口暂态电压变化的影响因素。提取转子转速轨迹作为双馈风电机组同调性分析指标,并研究了转子转速轨迹的度量方法,分析了动态时间弯曲距离算法(Dynamic Time Warping,DTW)在轨迹度量时的优缺点。从轨迹形态特征的角度出发,考虑时间序列导数在形状描述方面的作用,从而在DTW算法中加入轮廓因子对其进行路径匹配选择优化,并引入层次凝聚算法对时间序列样本进行分类。本文对风电场的机组参数与集电线路的等值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功率与输入风速之间的关系特性,提出了不同工作风速下针对输入风速和控制参数聚合的改进容量加权法。基于损耗不变原则,提出了适用于风电场内任意位置DFIG聚合的集电网络变换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计算与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中电压深度跌落故障下风电场暂态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雪珊[5](2019)在《直流合成电场环境下人体暂态电击模拟实验与建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提升,各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能源和负荷的分布并不均匀,为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建设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通道以连接能源中心与负荷中心。但受限于土地资源,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已经无可避免的会靠近人口密集地区,由此产生的电磁环境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所关注的问题是人体在高压直流线路附近的合成电场中活动时产生的暂态电击现象。为了获得直流合成电场环境中暂态电击的特性,本文在实验室内搭建暂态电击平台进行特性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电路仿真模型并对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介绍了暂态电击机理和人体接触线下物体的等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思了实验内容并设计了实验模型,通过在实验室内架设导线并使用高压直流电压源对其充电建立了直流合成电场环境,搭建了暂态电击实验平台及测量系统,并对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和设备参数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次,本文利用所搭建的暂态电击实验平台,在电晕实验室内的直流合成电场环境中进行了暂态电击特性实验,对单极高压直流导线产生的合成电场强度进行了测量,同时收集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暂态电击的放电电流、线下物体的充电电位变化等数据,通过大量重复实验和对比试验,获得了实验室内直流合成电场环境中暂态电击的特性。最后,本文在前文暂态电击特性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暂态电击电路仿真计算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暂态电击仿真模型的有效性。然后,针对直流输电线路下合成电场环境中的人体接触金属物体并发生暂态电击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并对人体所受电击的水平进行了评价。(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傅旭,赵娟,张更贺,张祥成,张鹏宇[6](2019)在《风电场接入对送端电网暂态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实际电网为例,研究大型风电场对送端电网暂态稳定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由于风电机组本身不存在功角同步的问题,在送电通道功率不变的情况下,风电接入后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有所改善,但导致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变差。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有利于提高送端电网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和暂态电压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分布式能源》期刊2019年01期)
王锐,郭东杰,申戬林,程乐[7](2019)在《STATCOM附加阻尼控制的DFIG风电场暂态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陆上风电场的地理位置通常远离负荷中心,新建风电场多配置STATCOM保持站内母线电压稳定。STATCOM应用恒电压控制模式时,基本没有提高电网阻尼的作用。为了研究STATCOM附加电压阻尼控制增强风电场并网系统阻尼特性的作用,建立了某DFIG风电场并网系统模型,STATCOM阻尼控制器模型,通过时域仿真分析,表明STATCOM在恒电压控制模式下对风电场并网系统的阻尼提升有限;STATCOM附加阻尼控制,能有效抑制风电场由集电线路的故障而导致的系统振荡,为风电场STATCOM控制策略的优化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于群,武传健,王玉彬,王仲耀,曹娜[8](2018)在《风电场区外故障时CT暂态饱和导致线路差动保护误动的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风电场输电线路发生区外故障的研究发现,故障电流中的大量直流分量易引起电流互感器(CT)的暂态饱和,进而导致差动保护误动。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递推快速叁点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风电场输电线路的差动保护中。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抗饱和能力强的特点,可以解决风电场送出线路发生区外故障时的CT暂态饱和导致保护误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8年07期)
晁璞璞[9](2018)在《双馈型风电场的机电暂态等值建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风力发电以其清洁、灵活、可持续等优点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大型风电场群已经形成,机组台数多且运行工况差异大,如果对每台机组都单独建模,不仅会大大增加仿真运算规模,延长仿真运算时间,还会使其有效性和准确性面临极大挑战。建立能够兼顾计算量和准确度的风电场等值模型是目前风电并网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以双馈型风电场为例,研究了风电机组对称电压跌落下的机电暂态特性,通过实际测试、理论推导和仿真计算,对风电机组的建模、集电网络的等值、风电场的多机和单机聚合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由于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并网标准的日益完善,现有模型难以刻画当前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过程的动态特性,尤其是对故障清除后的恢复过程考虑的不够完善。论文通过大量实测数据,解析了实际风电机组的故障穿越过程,给出了风电机组的通用低电压穿越功率曲线。依次对故障前、故障持续期间及故障清除后的恢复和稳态过程进行了建模,据此设计了相应的转子侧和网侧控制器,通过自动更新控制器参考值的方式,实现了对实际风电机组故障穿越全过程的模拟与跟踪,形成了风电机组故障穿越全过程的建模方法,采用实际测试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及对全功率型新能源机组的可推广性。风电场通过其内部的集电网络将风电机组联结在一起,因此如何计算集电网络的动态等值参数,是风电场等值建模的一项重要工作。论文以两排两列的简单风电场为基础,以等值前后的节点注入功率和注入电流不变为原则进行等效,提出了集电网络动态等值参数的快速解析计算方法,并推广至具备复杂网络拓扑的任意风电场。通过与两种经典的集电网络等值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集电网络等值参数解析计算方法的有效性。风电场内机组的运行工况具有时变性和差异性,如何对风电机组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群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论文以某一实际风电场为例,通过研究风电机组在不同风速下的低电压穿越特性,发现其功率特性具有聚合特征,据此提出将最大功率跟踪区的起点和终点作为分群指标,将风电机组聚合成叁群,建立了风电场的叁机等值模型;随后,通过分析风电场在典型风速分布下的叁机等值效果,发现工作于最大功率跟踪区的风电机组,需以其单机等值风速为分割点,再分为两群,进而提出了风电场的实用四机等值策略,解决了目前方法面临的机组分群计算复杂和等值机台数不固定的难题。仿真验证发现,所提出的四机等值方法对风速数据和电压跌落程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为进一步简化风电场等值计算的复杂度,论文探讨并论证了单机等值方法对风电场高精度表征的可行性。传统单机等值方法,计算简单,但无法表征场内风电机组动态响应特性的差异。论文通过多组实测风速数据,仿真发现工作于不同风速的风电机组,在低电压穿越期间的稳态功率不同,而且故障清除后虽均按一定的有功增长速率恢复至正常状态,但所需的恢复时间不同。以两机简单风电场为例,推导出了风电场故障穿越全过程动态行为的解析表达式,探明了传统单机等值模型的误差恰好来源于故障期间的稳态功率差异和故障清除后的功率恢复速率差异。随后推广至复杂多机风电场,提出了基于故障穿越全过程动态行为校正的解析单机等值方法。进一步,从电压参量的获取和功率恢复速率的校正两个方面,给出了实用的简化策略,并设计了相应的实现方案。采用实际风电场及多组风速数据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提出的解析单机等值方法的有效性及对全功率型新能源场站的可推广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杜翰文[10](2018)在《800kV GIS中陡波过电压及隔离开关暂态电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六氟化硫作为绝缘介质的封闭式绝缘组合电器(GIS,gas insulated switchgears),因优异的灭弧能力而广泛应用于超高压和特高压电能传输领域。GIS内部除了灭弧性能强的SF6绝缘介质以外,还有起支撑作用的绝缘子等固体绝缘介质。这些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在高频过电压下体现出不同的介电特性。因此对作用于GIS中的过电压进行精确建模仿真,是精确分析GIS绝缘性能的关键。本文首先以800kV GIS为研究对象,通过ATP-EMTP针对特定的运行方式建立仿真模型。在过电压仿真过程中,不仅考虑到进线端母线及架空线路对雷电波的影响,同时还考虑到落雷位置的不同对GIS内各设备雷电侵入波波形的影响,旨在找出对设备危害最严重的雷击情况以及落雷点。其次,考虑到电弧模型对特快波前过电压(VFTO)的影响,根据Mayr-Schwarz电弧方程建立电弧模型,在ATP中对800kV GIS内由于合闸空载母线而产生的暂态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电弧电阻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电弧重燃的物理过程,对比GIS内部不同关键位置上的特快波前过电压波形,分析不同位置上特快波前过电压频率、幅值的变化规律。同时,依据计算所得到的工频过电压和雷击过电压数值,仿真得到隔离开关触头间的电场分布,比较最大场强数值以及所在位置。进一步分析陡波前过电压下隔离开关触头沿面和屏蔽罩沿面的电场分布,比较沿面切向场强和法向场强值,找到绝缘的薄弱点,为降低沿面放电的几率提供数据基础。最后,针对特快波前过电压频率丰富的特点,讨论当不同频率分量作用于绝缘介质时,绝缘介质的介电常数会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数学推导计算出介质的介电常数与击穿场强。计算不同频率分量下电场强度的分布,分析不同频率下最大场强的变化规律,为特高压电力设备的绝缘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暂态电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越来越多的分散式风电工程投入,对配电网的稳定与安全带来了挑战。含有换流器、控制器是风电机组的主要特征之一,双馈型感应风力发电机组的复杂拓扑结构以及复杂的控制信息增加了建模的困难,研究针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分析的分散式风电场暂态建模、接入分散式风电场的配电线路保护原理及配置需求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含双馈型感应风力发电机(DFIG)的分散式配电网为研究对象,分析计算DFIG发生故障时,在两种低电压穿越的典型控制方式下输出短路电流,并分析影响不同控制方式下暂态电流特性的因素,得到不同低电压穿越方式下DFIG的短路电流特性差异。然后以DFIG机组故障特征、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研究基于单台DFIG机组端口的故障电压和故障电流特征值(频率、相位、有效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对单台DFIG机组进行暂态简化建模。并以DFIG单台机为例进行了2次叁相故障随机电压跌落及2次两相故障随机过渡电阻值的故障实验。对含多台DFIG机组的分散式风电场,基于转子故障电流影响因素,以故障前一时刻风速、故障时电压跌落程度为输入量,研究了适用于分散式风电场DFIG多机并入配电线路的暂态分群简化建模方法。最后,通过分散式风电场馈出电流的动态特性,研究位于并网点下游线路的电流自适应保护整定原则及改进的保护方案。通过仿真软件以及现场实验数据、故障录波数据对研究结论适用性及可靠性进行说明,同时该方案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暂态电场论文参考文献
[1].吴俊臣,王灵矫,任志华,郭亚勋.基于真空断路器预击穿特性的海上风电场集电网合闸暂态过电压仿真研究[J].高压电器.2019
[2].尚迪.分散式双馈风电场暂态模型及有源配电线保护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3].董哲.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机理及控制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4].郑一鸣.电压深度跌落故障下双馈风机风电场暂态等值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5].李雪珊.直流合成电场环境下人体暂态电击模拟实验与建模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6].傅旭,赵娟,张更贺,张祥成,张鹏宇.风电场接入对送端电网暂态特性的影响研究[J].分布式能源.2019
[7].王锐,郭东杰,申戬林,程乐.STATCOM附加阻尼控制的DFIG风电场暂态稳定性分析[J].自动化应用.2019
[8].于群,武传健,王玉彬,王仲耀,曹娜.风电场区外故障时CT暂态饱和导致线路差动保护误动的分析及对策[J].可再生能源.2018
[9].晁璞璞.双馈型风电场的机电暂态等值建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10].杜翰文.800kVGIS中陡波过电压及隔离开关暂态电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