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安合剂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的临床研究

益肾安合剂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的临床研究

刘秀艳1刘翠豹2

1遵化市人民医院(河北遵化064200)2宁晋县中医药结合医院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12-32-02

慢性肾衰竭(CRF)是各种原因引起肾脏弥漫性疾病的晚期表现[1],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行性发展的最终结局。随着透析、移植等治疗手段的发展,CRF的疗效已显著提高,但仍不能用于早、中期CRF,因此,如何对CRF进行早期预防,延缓CRF病程的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2]。中医中药正日益显现出独特优势,已被临床及实验证实能改善肾功能,延缓CRF病程的发展。我院自2009年以来,应用自拟益肾安合剂协定方,治疗各种慢性肾疾病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CRF患者60例,全部来源于河北省遵化市人民医院2009—2011年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3~62岁,平均44.50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3.5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糖尿病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2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63岁,平均45.52岁;病程3.5个月~13年,平均3.6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6例,高血压肾病3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按照全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治疗及疗效标准和专座谈会制定的“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及分期”的标准诊断。

1.2.1纳入标准:两组CRF患者血肌酐限制在177~442umol/L。

1.2.2病例排除标准:

1.2.2.1年龄在14岁以下;

1.2.2.2治疗前及治疗中采用透析疗法者;

1.2.2.3未满规定观察期限而中断治疗者;

1.2.2.4资料不全者。

1.3临床观察方法: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予益肾安合剂,每次200ml,每日2次,6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予包醛氧淀粉,每次10

g,每日3次,冲服,6周为一个疗程。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根据病情结合利尿、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纠正贫血、补钙等对症处理,合并感染者使用抗生素。

1.4药物益肾安合剂组成:人参10g,大黄10g,黄芪25g,当归12g,益母草30g,水蛭10g,炒白术20g,茯苓12g,陈皮10g,附子10g,锁阳12g。200ml/瓶。每次200ml,每日2

次,6周为一个疗程。

1.5临床观察指标:

1.5.1临床症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参照1986年长春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第三次老年医学研究协作会议通过标准,划定程度确定分值:水肿(颜面、下肢各计4分;全身浮肿计10分);恶心呕吐2分;、纳差腹胀2分;疲乏2分;腰痛2分;面色〖HT5”,6”〗日〖KG-*2]光〖HT5”〗白2分;四肢抽搐2分;尿少1000ml/d,每减少200ml/d计2分;血压以舒张压12Kpa为基础,每升高1Kpa计4分;出血倾向计4分,(一处计4分,多处加4分);畏寒2分,舌淡胖计4分;舌暗计4分;脉涩3分;定期填写临床观察记录。1.5.2肾功能各项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及血浆白蛋白变化。

1.5.3血脂检查。

1.6统计学处理:结果以X[TX-]+s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尿毒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订的标准执行。

2.1显效:

2.1.1症状减轻或消失;

2.1.2Ccr增高≥30%;

2.1.3Scr降低≥30%;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Ccr增高≥20%,Scr降低≥20%;无效:不符合有效和显效标准.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说明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3.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浆白蛋白变化(X[T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Scr、BUN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

且两组治疗后Ccr、ALb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改善更显著。

4.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X[TX-]±s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组TC、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全部临床病例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CRF是各种慢性原因引起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西医一般采用治疗基础疾病、纠正可逆因素、积极处理并发症等治疗,延缓CRF的进展速度。中医中药审病问因,辨证分型治疗可以提高治疗CRF的疗效,延缓血液透析的时间[3,4]。中医学认为CRF属“关格”、“水肿”、“虚劳”、“肾风”、“腰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慢性肾衰竭是脏腑升降失常,清浊逆乱结果,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前期多病在脾肾,由于脾阳气虚衰,气化不及,升清降浊的功能受到破坏,不能及疏导、转输、运化水液及毒物,因此造成湿浊、湿毒、瘀和尿毒潴留,形成因虚致实,虚中夹实的复杂局面,这夹杂的病邪,虽然源于正虚,但一旦留滞停蓄,又会反来阻碍正气的升降,虚实寒热之间也呈动态变化,而往有时邪实突出,因实致虚,故临床常见到非独肾虚为且水湿、浊毒、瘀血也为其主要病因。因此,治疗从补活血为主,祛湿降逆入手。益肾安合剂中大黄通腑泄荡涤溺毒,人参健脾益气,一泻一补,互利互用,共为药;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二经,具补气升阳、利水消之功;当归、益母草、水蛭活血化瘀,疏通肾络;炒白术、苓健脾利湿;陈皮理气降逆,助诸药吸收;附子、锁阳补肾阳,引火归元。全方寒热、补泄兼施并用,共奏健脾肾、通腑泄浊、平衡阴阳之效。

本研究中,益肾安合剂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益肾安合剂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疗效较佳,尤其是治疗后Cr、BUN、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85.

[2]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17.

[3]聂莉芳.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治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0,1(1):49-52.

[4]郭彦聪.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药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3):179.

标签:;  ;  ;  

益肾安合剂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