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女排论文-苏丽,唐天龙,赵静,杨爽

中国青年女排论文-苏丽,唐天龙,赵静,杨爽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青年女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年女排,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

中国青年女排论文文献综述

苏丽,唐天龙,赵静,杨爽[1](2019)在《动态视角下中国青年女排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素质指标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选取参加2011-2019年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集训的青年女排运动员,统计分析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等测试数据,纵向研究九年来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素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女子排球运动员选材和教练员训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用SPSS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中国青年女排运动形态指标分析1.1本研究中国青年女排运动员共1793人,18个代表队,每年度人数在160人-280人之间,年龄分布13-19岁,其中16岁、17岁、18岁运动员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4%、21.6%、17.7%。1.2身高是排球运动员取得网上优势的必要条件,近年来观察世界强队,队员高大化成为趋势。统计发现中国青年女排运动员身高≥185cm百分比为34.0%,解放军队所占比例最高为72.2%,山西队最低为6.5%,其他各队基本在30%左右。各年度运动员身高≥185cm的人数百分比以2017年较高,为43.1%,2019年较低,仅占23.0%,高大型队员的比例有下降趋势,提示在选材上既要女排运动员有身高优势,又要兼顾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平衡点。1.3克莱托指数作为体重与身高的派生指标,反映出身体肌肉的质量和肌力的优劣。青年女排队员克莱托指数≥400所占百分比为27.60%,各关键词代表队比例在7.5%-39.6%之间,各年度比例呈曲线形下降趋势。1.4.手足间距间接反映了运动员网上高度的实力水平,较大的手足间距能提高网上击球点的高度。本研究中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手足间≥成年女子网高(224cm)的人数百分比为61.8%,且随年度变化曲线相对稳定。结合身高和手足间的选材效果相对较好,基本在50%左右。1.5指间距反映运动员拦网范围,较大的指间距能增大拦网范围。指间距≥身高的人数百分比为35.86%,2016年最低,近两年来比例逐年增加,说明广大教练员在选材时不仅仅考虑身高因素,而是综合选拔。2中国青年女排运动员素质指标分析2.130米跑是测验排球运动员的移动速度,而移动速度是排球运动员的重要素质之一。依据《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13-15岁为少年乙组,16-17岁为少年甲组。少年乙组30米跑100分(4.30sec以内)队员只占5.7%,36.2%的队员60分以下(4.81sec以上)。少年甲组30米跑100分(4.10sec以内)队员仅占0.9%,而60分以下(4.52sec以上)却占63.0%,提示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短时移动速度需要提高。2.2半米字移动是移动速度和反应速度的集中表现。各年龄均值在16.39-18.36sec,各代表队均值在16.21-17.82sec,各年度均值在16.90-17.61sec,相对稳定。2.3助跑摸高是运动高度和弹跳高度的结合,是高度和力量的外在表现,是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的表现。研究发现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助跑摸高100分的比例不足10%,少年乙组(高度≥305cm)和少年甲组(高度≥315m)分别为5.4%和1.9%,低于60分的队员(少年乙组高度≤305cm,少年甲组高度≤315cm)分别占56.4%和78.5%。在具有身高优势的情况下,提示我们在选材中注意运动员的弹跳能力,在运动训练中要用科学的手段提高少年运动员的下肢力量。2.4立定跳远是运动员腰腹力量和下肢力量的表现,研究发现八年来青年女排运动员立定跳远均值在226.65cm-251.35cm之间,曲线稳定。16-19岁年龄组立定跳远均值相对较高,提示青年女排运动员的力量素质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5仅2019年增加掷实心球和800米测试数据,不做动态对比。研究结论:1.高水平后备人才储备量直接影响成年队员的数量和质量,应继续保持稳定的后备人才储备,特别是排球基础相对好的地市,更要做好人才储备。2.身材高大不再是唯一标准,应注意结合身体素质进行科学选材,在重视身体素质训练,改进训练方法,提高我国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速度素质与力量素质。3.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短时移动速度和下肢力量需要加强,提示教练员在科学选材的基础上,注意科学训练,尤其是青年排球比赛成为全运会项目后,青年运动员出在生长发育期,结合生理结构和生长的特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发挥潜质,使每一个有天赋的少年排球运动员顺利成材。4.建议国家进行高水平人才集训时,对测试指标的选择应坚持系统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2011-2018年测试指标相对稳定,2019年增加掷实心球(3公斤)和800米跑,却删减了立定跳远。查阅相关文献显示2004-2008年掷实心球是2公斤,且2011-2018年无掷实心球和800米测试。测试指标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对研究青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建议从科学选材的角度,结合项目特点对选材指标进行调整。(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辛沂[2](2002)在《希望在这里闪现——中国青年女排第十一届亚青赛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第11届亚洲青年女排锦标赛于9月1日至8日在越南的胡志明市举行,经过激烈地争夺,中国青年女排获得冠军,泰国、中国台北、韩国、日本和越南队分列二至六名。 为了着眼于2008年奥运会,此次参赛的中国青年女排由后备人才训练营中身体条件较好、有培养前途的12名队员组成。其中,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级别和规模的比赛。队员个人的技战术水平和彼此间的配合都亟待加强。因此,赛前重点安排整体配合和对抗性训练,抓了主动得分技术和各轮次战术打法。 参加本次比赛的共有12支队伍,分二组,我队与日本、泰国、哈萨克斯坦、新西兰和印度尼西亚队同在B组,小组进行单循环赛,前两名进入半决赛。半决赛进行交叉赛,两支胜队进行冠亚军决赛,两支负队决叁、四名。应该说,我队小组赛的形势不容乐观,日本、泰国都是强队,而其它各队也都有一定的实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排球》期刊2002年06期)

文斌[3](1998)在《为新世纪雕琢璞玉──世界青少年运动会中国青年女排夺冠追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7月19日,莫斯科。中国代表团团长吴寿章起了一个大早。紧张、忙碌了一个多礼拜的吴团长今天心情格外轻松、愉快。来莫斯科十几天了,似乎今天才发现,这里的天是那么蓝,风是那么柔和,白桦林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古老的城市典雅、高贵,俄罗斯的夏季真是美丽得令人(本文来源于《中国排球》期刊1998年04期)

秦毅斌,张克仁[4](1995)在《中国青年女排参加第七届亚洲青年锦标赛的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七届亚洲青年女排锦标赛于1994年8月月──28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中国青年女排在28日以3:0击败最后一个对手日本队,取得了五战五胜的战绩,荣登冠军宝座,并获得了参加95年世界青年锦标赛的资格。第七届亚洲青年锦标赛共有10个国家的青年女排参加,(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何玲玉[5](1981)在《日刊评中国青年男、女排球队》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4日至14日,中国青年男、女排球队访问了日本,同日本高中排球选拔队进行了比赛。日本高中男排四战四胜。日本高中女排叁战叁败。从这次比赛中可以看出两国排球后备力量的实力。一、中国青年男排:是一支有很大潜力的球队,在赛前的练习赛中轻易地胜了日本高中排球队。但是在正式比赛中,他们接发球、防(本文来源于《体育科研》期刊1981年01期)

中国青年女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11届亚洲青年女排锦标赛于9月1日至8日在越南的胡志明市举行,经过激烈地争夺,中国青年女排获得冠军,泰国、中国台北、韩国、日本和越南队分列二至六名。 为了着眼于2008年奥运会,此次参赛的中国青年女排由后备人才训练营中身体条件较好、有培养前途的12名队员组成。其中,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级别和规模的比赛。队员个人的技战术水平和彼此间的配合都亟待加强。因此,赛前重点安排整体配合和对抗性训练,抓了主动得分技术和各轮次战术打法。 参加本次比赛的共有12支队伍,分二组,我队与日本、泰国、哈萨克斯坦、新西兰和印度尼西亚队同在B组,小组进行单循环赛,前两名进入半决赛。半决赛进行交叉赛,两支胜队进行冠亚军决赛,两支负队决叁、四名。应该说,我队小组赛的形势不容乐观,日本、泰国都是强队,而其它各队也都有一定的实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青年女排论文参考文献

[1].苏丽,唐天龙,赵静,杨爽.动态视角下中国青年女排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素质指标的分析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辛沂.希望在这里闪现——中国青年女排第十一届亚青赛纪实[J].中国排球.2002

[3].文斌.为新世纪雕琢璞玉──世界青少年运动会中国青年女排夺冠追记[J].中国排球.1998

[4].秦毅斌,张克仁.中国青年女排参加第七届亚洲青年锦标赛的综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5

[5].何玲玉.日刊评中国青年男、女排球队[J].体育科研.1981

标签:;  ;  ;  ;  

中国青年女排论文-苏丽,唐天龙,赵静,杨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