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认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认知,汉语,量词,语义,特征,理论,汉语教学。
汉语认知论文文献综述
李蓉[1](2019)在《认知视域下量词“块”的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量词"块"作为初级语言点出现在对外汉语教材《HSK标准教程》里,其称量对象各异,而教材并未给出相关解释。文章对量词"块"从历时发展角度进行了梳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对教材中量词"块"的语言点设计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量词"块"的对外汉语教学,总结了分级教学、分层教学、对比分析和适时归纳、总结的教学法。(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文浩[2](2019)在《汉语“有+名”构式的整合层级与认知理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整合度的高低,汉语的"有+名"构式可以分化为四个层级:A类的语义基本是其组成部分的意义之和;B类发生了语义色彩的偏移;C类浮现出程度义;D类基本或完全词汇化,大多为词典所收录。语用测试和分布验证支持该构式的整合层级,突显对象和参照背景的动态变化为其提供了认知理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军,于佳林[3](2019)在《对外汉语教师对学生评教制度的认知态度及心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学生评教的研究视角转向被评价者——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对外汉语教师面对学生评教时的看法及心态。研究发现,对外汉语教师抱有良好的自我评价预期,对个人教学评估成绩的满意度较高;受访教师关于对外汉语课型影响评教有效性的主观判断得到数据支持;教师能够辩证看待学生评教制度,普遍将评教功能定位于倾听学生诉求、获得教学反馈以改进教学,而非奖惩与竞争工具,教学评估的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迎合学生、惧怕创新等教学行为的改变上;教师普遍重视评教制度,但所持心态较为温和与理性;改进建议集中在评教程序科学化及实施人文化两个方面。研究得出启示:学生评教的价值选择和逻辑定位值得重新思考;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在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中需得到个性化体现;应开发评教结果的诊断性研究与数据服务软件,实现教学学术化。(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期刊2019年06期)
范晓玲,耿博,李添韵,宋少坤,李汪[4](2019)在《4~5年级阅读障碍儿童汉语单字的认知诊断测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项目反应理论和认知诊断理论为指导,编制阅读障碍儿童汉语单字认知诊断测验,并探索其认知属性模型及特征。通过对834名4~5年级学生的实测与分析,发现测验的项目参数基本符合测量学的要求,信度和效度优良;两个年级的汉语单字阅读障碍划界分分别为35分和50分,检出率分别为7.40%和6.20%;62名汉语单字阅读障碍儿童可归入15种认知模型,其属性掌握以语音意识和正字法为最好,语素意识和音形结合其次,音义结合和形义结合则相对较差。(本文来源于《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2019年10期)
徐正考,周瑜[5](2019)在《汉语ABB式状态形容词程度语义特征的衍生历程与认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ABB式状态形容词中,程度语义特征的衍生是伴随着ABB式词组的词汇化、重迭及部分BB的语法化及语用强化过程而完成的。也就是说,同义复合、部分重迭、语法化或语用强化是程度语义特征的叁种主要衍生方式。在性质形容词重迭与程度语义特征的衍生关系中,性质形容词的语义量特征是基础,比较认知能力是语义量特征产生的前提,性质形容词语义所凸显的单一维度或单一特征是语义量特征产生的关键;性质形容词的重迭式遵循数量象似性原则,语义量特征随着形式的迭加而迭加,相应地产生程度语义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马丽[6](2019)在《受阻·再思·明悟——汉语幽默话语的语用花径关联认知解读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幽默的认知解读过程实质上是幽默消费者经过受阻,再思和明悟而引发的认知语境的改变过程。以汉语幽默话语为语料,结合语用花径和关联理论,对汉语幽默话语的触发器即与幽默消费者的语境假设之间的交互过程进行分析,可能会导致幽默消费者的预读受阻即触发器与语境假设不相关、触发器与语境假设相悖、触发器与语境假设虚假相似、触发器将语境假设中的弱关联变成强关联、触发器与语境假设时空错配。读者在预读中试图寻找最大关联,受阻后根据最佳关联原则进行重读再思、明悟后形成良构的结构义和幽默效果。(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于亚楠[7](2019)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条”“根”的认知研究与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搜集外国留学生在使用量词"条"与"根"时出现的各种偏误,发现其主要存在量词误用、遗漏、冗余等几种偏误类型,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目的语和母语的负迁移以及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等。(本文来源于《泰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高航[8](2019)在《现代汉语回指构式中单音节动词的名词化:认知语法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的一个共识是,单音节动词无法发生名词化。但是,这一认识并没有理论上的根据,也得不到语言事实的支持。本文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1,351个单音节动词,结果发现许多单音节动词在回指构式中可以发生名词化。这些主要是作为动词范畴典型成员的动作动词,其名词化的功能在于实现动作的指称。这一发现可以在认知语法框架中得到解释。(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胡邦岳[9](2019)在《现代汉语定语标记认知凸显及其句法、语义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定语标记是定中名词短语重要的功能标记,其功能旨在凸显其前定语或者其后的中心语。文章借助意象图式对现代汉语定语标记:助词"的"、助词"个"、指示代词"这/那"、虚化数词"一"、数量短语"一个"类、第叁人称单数"他/她/它"、疑问代词"什么"等进行功能分析,指出定语标记两种类型:前凸显和后凸显,并从句法、语义两方面分析了两种类型的成因。这些定语标记在句法、语义上的共性与差异形成了以"的"为原型的定语标记范畴,这个功能范畴中成员的共存反映了语言在语法化过程中的竞争局面,描写并解释现代汉语定语标记分布,为汉语定语标记的动态发展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吴芳[10](2019)在《法、汉语中“水”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基于认知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乃生命之源,一方面,在法、汉语中都有着相似的隐喻映射,如"时间、力量、灾难、失败";另一方面,法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使得"水"在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隐喻认知。通过选取与"水"相关的谚语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法、汉语言中"水"概念的隐喻投射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中"水"的概念隐喻投射的共性和差异。(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7期)
汉语认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依据整合度的高低,汉语的"有+名"构式可以分化为四个层级:A类的语义基本是其组成部分的意义之和;B类发生了语义色彩的偏移;C类浮现出程度义;D类基本或完全词汇化,大多为词典所收录。语用测试和分布验证支持该构式的整合层级,突显对象和参照背景的动态变化为其提供了认知理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认知论文参考文献
[1].李蓉.认知视域下量词“块”的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法[J].绥化学院学报.2019
[2].李文浩.汉语“有+名”构式的整合层级与认知理据[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王军,于佳林.对外汉语教师对学生评教制度的认知态度及心理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
[4].范晓玲,耿博,李添韵,宋少坤,李汪.4~5年级阅读障碍儿童汉语单字的认知诊断测验[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9
[5].徐正考,周瑜.汉语ABB式状态形容词程度语义特征的衍生历程与认知分析[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
[6].马丽.受阻·再思·明悟——汉语幽默话语的语用花径关联认知解读模式[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于亚楠.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条”“根”的认知研究与偏误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19
[8].高航.现代汉语回指构式中单音节动词的名词化:认知语法视角[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9].胡邦岳.现代汉语定语标记认知凸显及其句法、语义表现[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10].吴芳.法、汉语中“水”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基于认知视角[J].现代交际.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