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上海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上海,女性,新村,影像,湖心亭,意识,模式。
上海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李琳[1](2019)在《浅析对外传播中民生叙事题材的艺术表达——以上海外语频道播出的中外节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是近年来的焦点和热点。上海外语频道(International Channel of Shanghai)以全媒体的方式对外播出,主要受众为在上海的外籍人士、英语使用者以及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中外人士。作为全国唯一个英语综合频道,内容上既有新闻,也有引进的和自制的各类纪实、影视、综艺、生活专题等节目。频道自开播以来,始终致力于推进上海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让本地受众了解国外的信息和文化,助力中国、上海的国际形象的塑造和对外传播。本文就近几年来增长较快的民生类叙事内容为主要分析对象,一方面是他山之石,精选分析了部分引进的以普通民生为主要内容和范畴的海外节目在对外传播上有哪些艺术表达和传播的手法和特点值得借鉴;另一方面,也对频道自制的民生叙事类对外节目在艺术表达上的共性进行整理和思考,希望以此助力"讲好中国故事"。(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9年11期)
徐欣[2](2019)在《音乐遗产及其当代性的影像叙事——记上海音乐学院首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8月26日至30日,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了为期5天的首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共播放了29部入围影片和8部特邀影片。展映带给人的启示包括叁个层面:其一是音乐遗产自生态的呈现,其二是对影像方法论的思考,其叁则是展映作为一次学术乃至社会活动,在传达"音乐影像志"作为一个新兴学科领域的学术理念时所作的努力。面对着众多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遗产"的中国传统暨民族民间音乐,或许可将影像理解为一种遗产化与再遗产化的进程。在数字媒介的传播与保护日益蓬勃之际,"音乐影像民族志"学科的确立与影片展映活动的推出,意味着一个专门化、系统化的共同体正在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时空》期刊2019年06期)
谢婉若,罗若梅[3](2019)在《《上海女子图鉴》:女性独立形象的叙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女子图鉴》以对比叙事、符号叙事、镜像叙事的叙事方式建构起当代都市职场女性的独立形象,呈现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自我主体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认同,意在突破女性在男权主义规训下的刻板印象,实现男女平等对话。(本文来源于《当代电视》期刊2019年10期)
唐骋华[4](2019)在《为即将“绝版”的历史留下一份个人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关于往昔岁月的叙事是有套路的。比如,现在只要提起“大上海”,无外乎这些关键词:法租界、石库门、花园洋房、咖啡馆、西餐厅、老克勒、海上名媛……所谓上海者,仿佛全由上述符号构成。然而我相信,此种叙事套路和很多“上海小囡”的生活经验并不符合。譬如,(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9-23)
王群[5](2019)在《论民国初年童话创作的小说化叙事——以上海《妇女杂志》所载童话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童话"一词的最早出现和"童话"的自觉直到清末才得以确立,在此之前,"童话"作为原始文学长期依附于古代小说而存在,随着小说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完善,与此同时,童话受到小说母体的滋养,在各方面均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论文主要以叙事为视角,以民初《妇女杂志》中的创作型童话为中心,从故事、结构、语言这叁个方面出发,详细分析民初童话创作的小说化叙事方式。与现代童话相比,处于创作初期的民初童话还很不成熟,但为以后童话创作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高梦涵[6](2019)在《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爱玲是第叁代"海派"作家的代表,她笔下的上海叙事体现了她对上海的独特审美和特殊情结。在城市建筑与居民之间,在街头巷尾的俗世生活中,在和其他作家笔下的上海对比中,张爱玲用一个个华美而悲凉的故事阐释了她心中的传奇,彰显了在繁华都市背后透露的人生哲学,也描绘了上世纪叁、四十年代上海战乱、繁华的世俗一面。(本文来源于《特立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李亚[7](2019)在《“玩”音乐作为一种社会记忆——上海湖心亭茶楼江南丝竹的历史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心亭茶楼作为一个由音乐维系的地点和社会空间,为何成为上海江南丝竹传统的文化象征?文章对湖心亭江南丝竹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实践展开叙述和分析,说明音乐的传承如何被记忆、延展及赋予意义。在结语中,作者强调突破血缘、地缘的人-物大量流动使城市发展出新的人际互动方式,形成异于乡村乐社的组织形态。一个乐社的文化"权威感"是经由"历史"给予的,当下的音乐体验也在这历史的"叙事"中获得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骅[8](2019)在《赛珍珠的上海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赛珍珠是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美国作家,因其中国书写获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虽然她以《大地》等书写中国农民的小说享誉世界,但在她的中国书写中,数量最大、反映问题更为深刻的,是她熟悉并生活其中的城市与知识分子题材,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上海——这里是她兄姐们的埋葬地、每一次逃亡的中转站、唯一接受基础教育的地方,也是与她关系最密切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她几乎没有哪部作品不涉及上海。她和绝大多数学者一样将上海看作理解中国现代性的标本,但不一样的是,她更关注上海现代性和中国本土性的关系,她不书写"东方巴黎"的表象,而是通过书写繁华背后的知识分子,揭示上海所体现的世界性和本土性的矛盾。(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计明月[9](2019)在《女性视角下的上海与流言体叙事——张爱玲、王安忆上海书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爱玲、王安忆二人尽管跨越了时代,但在对上海这座城的文学创作上却有着本质的相同性:打破男性权力话语在文学上的霸权,以女性作为文学表现的主体,选取市民生活的典型生活空间:公馆、弄堂,将人生经历与生命体悟融入创作中,巧妙运用了植根于市民生活的流言体叙事,从女性视域的角度,投射她们各自对城市主要群体及社会变化发展的审视与反思。本文试运用文本细读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张爱玲、王安忆的上海城市写作进行解读,探讨作家从女性视域进行文学创作的契机,分析作家分别以公馆、弄堂作为上海空间写作意象的自觉选择,挖掘作家在女性视角下观察市民生活并从中发现流言与都市空间建构的联系,从而采用流言体作为女性言说叙事技巧的一大创新。(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孙明[10](2019)在《江南本土人·职业写作者·上海外来者——从后经典叙事学视角解读王安忆新作《考工记》的身份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忆在长篇小说新作《考工记》中通过叙述隐秘地构筑了叁重身份,即江南文化的本土人、职业作家和上海的外来者这叁种身份。将文本视作创作与释读的交互过程,借助后经典叙事学的视角,可以发现叙述者运用叙述速度、叙述频率和叙述顺序等叁种叙述时间的技巧与隐含作者的叙述意图及作者王安忆的多重身份等叁个大维度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可以为理解作品的创作理念提供一点线索。(本文来源于《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上海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8月26日至30日,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了为期5天的首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共播放了29部入围影片和8部特邀影片。展映带给人的启示包括叁个层面:其一是音乐遗产自生态的呈现,其二是对影像方法论的思考,其叁则是展映作为一次学术乃至社会活动,在传达"音乐影像志"作为一个新兴学科领域的学术理念时所作的努力。面对着众多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遗产"的中国传统暨民族民间音乐,或许可将影像理解为一种遗产化与再遗产化的进程。在数字媒介的传播与保护日益蓬勃之际,"音乐影像民族志"学科的确立与影片展映活动的推出,意味着一个专门化、系统化的共同体正在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海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李琳.浅析对外传播中民生叙事题材的艺术表达——以上海外语频道播出的中外节目为例[J].东南传播.2019
[2].徐欣.音乐遗产及其当代性的影像叙事——记上海音乐学院首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J].中国艺术时空.2019
[3].谢婉若,罗若梅.《上海女子图鉴》:女性独立形象的叙事建构[J].当代电视.2019
[4].唐骋华.为即将“绝版”的历史留下一份个人记录[N].文汇报.2019
[5].王群.论民国初年童话创作的小说化叙事——以上海《妇女杂志》所载童话为中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6].高梦涵.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叙事[J].特立学刊.2019
[7].李亚.“玩”音乐作为一种社会记忆——上海湖心亭茶楼江南丝竹的历史叙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
[8].朱骅.赛珍珠的上海叙事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计明月.女性视角下的上海与流言体叙事——张爱玲、王安忆上海书写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10].孙明.江南本土人·职业写作者·上海外来者——从后经典叙事学视角解读王安忆新作《考工记》的身份意识[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