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茨威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陌生女人,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论文文献综述
孙梦崎[1](2019)在《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走进茨威格的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挖掘小说深层次的人物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及隐喻系统,揭示出主人公R与陌生女人都是作者的化身和作者对其人生进行的一次虚拟的体验,以及暗示自己与战后昨日的世界的诀别。因此《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是茨威格写给自己的"情书"。(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28期)
王车力格尔[2](2019)在《茨威格小说的原型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斯蒂芬·茨威格是20世纪奥地利着名的世界性作家。激情型人物是茨威格小说的突出特征,激情驱使之下的精神世界是茨威格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在他笔下激情从生命中的某一刻开始在无意识中被唤醒,并以一种突破压抑的生命力影响着小说人物的命运。本论文结合荣格的原型理论来深入分析茨威格小说中的激情型主人公。主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陌生女人,《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C太太、《马来狂人》中的医生和《感情的混乱》中的教授,揭示激情型人物的共同特征:在人性本能与社会规范的矛盾纠结中,被欲望所驱使,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爱情冲破伦理道德的枷锁;根据这一特点论析茨威格小说激情型主人公的审美意义,阐释茨威格着重描写的激情型人物,以探究人性内心深层奥秘的创作风格的特殊价值。卡尔·荣格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理论对人性的自我认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为集体无意识。这也是他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创新。他认为人格是独一无二的整体。人格结构是由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等叁个层面构成。集体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是由全部人性本能和它相关联的原型所组成。原型是人性本能内在的潜意识意象。普遍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无意识之中,影响甚至控制人的行为及命运,对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有这主要四种原型:阿尼玛与阿尼姆斯,阴影,人格面具,自性。本论文主体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扼要简介了荣格的原型理论,着重阐释其关于人格发展的阴影、人格面具、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和自性。第二章和第叁章,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具体分析了茨威格小说中激情型人物特征。首先以阴影原型理论来分析茨威格小说人物的激情特征的心理原因,其次结合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原型理论分析激情型主人公的性爱取向及特殊的行为方式。其叁运用人格面具理论从人格面具与阴影的矛盾复杂关系,揭示激情型主人公不同的爱欲行为,生活命运之下,其心理压抑的共同原因,阐释人物心理原型的差异,对其性格命运的内在集体无意识的支配性。最后运用自性原型理论分析激情型人物如何冲破道德枷锁以不同形式寻求自我实现之路。进而阐析茨威格以激情型人物为特殊创作视角,深入透视人物心理深层的奥秘,人性内在矛盾的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24)
邹怡[3](2019)在《追逐理想 渴望自由——论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着名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以独白的形式,叙述了陌生女人凄美悱恻的一生。在她的成长过程中,里比多逐渐苏醒,她无法自拔地爱上了R先生,但是R先生却从来都没有意识到她的存在。绝望的她留下这封信,跟随她挚爱的儿子,最终走向了死亡。茨威格在陌生女人身上寄托了自己追求自由的理想,但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毁灭了他的理想,他竟和自己笔下的陌生女人一样,不抱希望地早早离开了人世。(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4期)
廖生慧[4](2019)在《论茨威格中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其创作的作品多表现人物内心的隐秘情感以及激情模式下的生存状态。小说从叙事学理论中的"时间"、"声音"和"结构"等方面着手,巧妙运用了时序、时距以及叙事者的声音等叙事艺术,在叙述者声音和人物的声音之间协调自如;另一方面又突出"我"的存在,是其在犹太人失语阶段对自我身份的寻求。而正是这独特的茨式叙事风格背后富含的深层意蕴和深厚的人文魅力价值,给德语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来源于《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冯立君[5](2019)在《论藏书谁不羡慕茨威格的近水楼台》一文中研究指出《昨日的世界》写作时间是1939年至1940年间,国际形势正处二战。1942年2月22日,作者茨威格在孤寂和理想破灭中,留下一份感谢巴西的遗嘱,与第二任妻子在巴西双双服毒自杀。在写“昨”着的这两年中,茨威格失去了奥地利国籍,先去英国再到美国,最后经纽约来(本文来源于《辽宁日报》期刊2019-03-19)
陈晶[6](2019)在《茨威格中短篇小说创作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是一位中短篇小说的杰出大师。他的作品近几年内来也深受我国读者的喜爱,许多作品被多次翻译成中文,其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甚至被改编搬上银幕。他的作品不仅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动人,而且写作特点也极其突出。本文将从心理描写、悬念设置、情感描写叁个方面对其创作特点进行研究和探讨,让更多读者了解茨威格的文学魅力。(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6期)
麦家[7](2019)在《茨威格和《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文中研究指出几乎看过所有译成中文的茨威格的作品,但怪得很,提到他,我脑海里最先浮出的是一张黑白照片:一张单人铁床,一个瘦女人侧着身子,下巴搁在同样瘦的男人的肩头;男人鼻下留一撮胡子,修剪得很整齐,头枕着白色蓬松的棉花枕头,眼闭紧,嘴巴微张,是睡得香美的样子;女人也是睡得死沉的样子,或许在做梦。两人手牵着,穿着衣裳,感觉是在外奔波忙碌一天,回到家,累得不行,连脱衣服的力气都没了,直接上床睡了,并一下睡过去,天黑地黑的,(本文来源于《散文选刊(原创版)》期刊2019年02期)
魏育青[8](2019)在《他翻译了海涅、席勒、茨威格……》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翻译家、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张玉书于2019年1月5日离世,享年85岁。复旦大学德语系主任魏育青教授撰文纪念张玉书先生:这位正直、坚毅、挚爱、热情、无私,为理想而不懈努力的老人所翻译和研究的,大多是令其感动不已、引起共鸣、奉为楷模的作家:海涅、席勒、茨(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1-25)
斯日[9](2019)在《茨威格的迷信》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意志最有名的两位演员—马特考夫斯基和凯恩茨—在他们把我写的台词当作生前最后的节目排练完后就相继去世,这使我开始迷信起来—我不羞于承认这点。"这是茨威格在自传《昨日的世界》中写下的一段话,似乎不像以真实性为本质的传记作品,更像在讲述一部玄幻心理小说,故弄玄虚,吊足读者的胃口,然而,这确实是茨威格人生的真实记录,小说家的生活,有时比他笔下作(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9年01期)
晋浩天[10](2019)在《最懂茨威格的人离去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度被德语世界遗忘,最终却成为翻译语种最多的现代德语作家茨威格,近30年来在许多中国读者中掀起热潮。5日,那个带着中国人认识茨威格、爱上茨威格的人走了。7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德语系教授、资深翻译家张玉书1月5日在北京大学第叁医院安详离世,(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9-01-08)
茨威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斯蒂芬·茨威格是20世纪奥地利着名的世界性作家。激情型人物是茨威格小说的突出特征,激情驱使之下的精神世界是茨威格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在他笔下激情从生命中的某一刻开始在无意识中被唤醒,并以一种突破压抑的生命力影响着小说人物的命运。本论文结合荣格的原型理论来深入分析茨威格小说中的激情型主人公。主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陌生女人,《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C太太、《马来狂人》中的医生和《感情的混乱》中的教授,揭示激情型人物的共同特征:在人性本能与社会规范的矛盾纠结中,被欲望所驱使,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爱情冲破伦理道德的枷锁;根据这一特点论析茨威格小说激情型主人公的审美意义,阐释茨威格着重描写的激情型人物,以探究人性内心深层奥秘的创作风格的特殊价值。卡尔·荣格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理论对人性的自我认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为集体无意识。这也是他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创新。他认为人格是独一无二的整体。人格结构是由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等叁个层面构成。集体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是由全部人性本能和它相关联的原型所组成。原型是人性本能内在的潜意识意象。普遍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无意识之中,影响甚至控制人的行为及命运,对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有这主要四种原型:阿尼玛与阿尼姆斯,阴影,人格面具,自性。本论文主体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扼要简介了荣格的原型理论,着重阐释其关于人格发展的阴影、人格面具、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和自性。第二章和第叁章,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具体分析了茨威格小说中激情型人物特征。首先以阴影原型理论来分析茨威格小说人物的激情特征的心理原因,其次结合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原型理论分析激情型主人公的性爱取向及特殊的行为方式。其叁运用人格面具理论从人格面具与阴影的矛盾复杂关系,揭示激情型主人公不同的爱欲行为,生活命运之下,其心理压抑的共同原因,阐释人物心理原型的差异,对其性格命运的内在集体无意识的支配性。最后运用自性原型理论分析激情型人物如何冲破道德枷锁以不同形式寻求自我实现之路。进而阐析茨威格以激情型人物为特殊创作视角,深入透视人物心理深层的奥秘,人性内在矛盾的审美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茨威格论文参考文献
[1].孙梦崎.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走进茨威格的世界[J].校园英语.2019
[2].王车力格尔.茨威格小说的原型解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3].邹怡.追逐理想渴望自由——论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J].名作欣赏.2019
[4].廖生慧.论茨威格中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
[5].冯立君.论藏书谁不羡慕茨威格的近水楼台[N].辽宁日报.2019
[6].陈晶.茨威格中短篇小说创作特点研究[J].北方文学.2019
[7].麦家.茨威格和《陌生女人的来信》[J].散文选刊(原创版).2019
[8].魏育青.他翻译了海涅、席勒、茨威格……[N].文汇报.2019
[9].斯日.茨威格的迷信[J].读书.2019
[10].晋浩天.最懂茨威格的人离去了[N].光明日报.2019
标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茨威格; 陌生女人; 昨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