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间接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磁共振,造影,关节,固定器,模型,胸椎。
间接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莫业雄[1](2019)在《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损伤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肩袖损伤患者行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疑似肩袖损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磁共振、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诊断,并将其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的金标准予以对比,并分析常规磁共振、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诊断的价值。结果 30例疑似肩袖损伤患者经关节镜金标准诊断确诊为肩袖损伤者25例,其中包括12例肩袖部分撕裂者,10例全层撕裂者及3例肌腱炎者,其MRI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部分撕裂者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83.33%、83.33%,均高于常规磁共振诊断。其MRI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全层撕裂的准确度、灵敏度分别为90.00%、90.00%,与常规磁共振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损伤的效果均显着,对于部分撕裂的肩袖损伤,其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9期)
祝乃强,侯静怡,马桂云,刘金欣,陈宾[2](2019)在《经皮伤椎置钉结合弯棒间接减压技术治疗伴神经损伤的A3型胸腰椎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结合预弯连接棒钉棒杠杆复位内固定、椎管间接减压技术治疗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的A3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伴神经功能损伤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于伤后3 d内行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结合预弯连接棒钉棒杠杆复位内固定、椎管间接减压术。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影像学观察指标、临床效果观察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无神经损伤加重或其他并发症,神经功能平均改善了1.1级。手术时间(102.31±16.87)min,术中失血(87.88±13.05)mL,住院时间(15.53±13.00)d,全身麻醉21例,5例局部麻醉。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和伤椎后凸角较术后有轻度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矢状面Cobb角比术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结合预弯连接棒钉棒杠杆复位内固定、椎管间接减压技术治疗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的A3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避免了椎管内直接减压,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连蕾[3](2019)在《MR间接关节造影检查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MR间接关节造影检查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疑为肩袖损伤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检查、MR检查及MR间接关节造影检查,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MRI与MR间接关节造影对肩袖损伤的诊断符合率、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关节镜检查有确诊为肩袖损伤64例(82.05%),其中肩袖部分撕裂34例,肩袖全层撕裂22例,肌腱炎8例;MR间接关节造影:肩袖部分撕裂、肩袖全层撕裂诊断符合率较MRI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与MR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损伤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损伤准确度及灵敏度较MRI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间接关节造影检查诊断肩袖损伤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提升肩袖部分撕裂诊断符合率,临床诊断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西藏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阳洋,蒋明真,王立磊,项超[4](2019)在《考虑粗糙度影响间接测量梁刚度的损伤识别方法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检测车在桥梁上运行可进行桥梁结构损伤识别,针对该间接测量技术的诸多局限性问题,基于车桥耦合模型,提出了通过检测车在桥梁上运行,利用安装在检测车辆上的传感器所得的动力响应信号来识别梁单元弯曲刚度,进而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间接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了路面粗糙度等因素对间接量测方法的影响,以均匀设计法和控制变量法为研究工具,通过数值模拟对检测车速度、检测车质量、检测车阻尼、桥梁模态阻尼比等4个参数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检测车质量、检测车阻尼,以及桥梁阻尼比等相关参数在适当的范围,可以大幅度提高该方法的使用效果,进而有助于推动间接量测技术在桥梁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孟兆伟[5](2019)在《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损伤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肩袖损伤者分别以磁共振(MRI)、MRI间接关节造影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3年5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3例疑似肩袖损伤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间接关节造影、MRI常规检查,同时对所有患者行关节镜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此两种检查方式对肩袖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包括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MRI间接关节造影组检出率为96.4%与MRI组87.5%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MRI间接关节造影组部分撕裂、肩袖变性检出率均高于MRI组,P<0.05;MRI间接关节造影组较MRI临床检查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P<0.05)。结论 MRI间接关节造影、MRI常规检查均能有效诊断肩袖损伤,其中前者检查准确度高。(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05期)
李明,何二兴,尹知训,郭倞,姚立权[6](2019)在《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25例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接受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等级,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程度。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矢状位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楔形角、椎管占位率等影像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6~24(12.6±5.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椎管得到有效减压,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椎体骨折复位愈合,随访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可避免椎管内直接减压,保护脊柱后方结构,减少手术创伤,临床疗效满意,对于伴有不完全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选择。(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阳洋,项超,蒋明真,李卫东,况杨[7](2019)在《考虑粗糙度影响的桥梁损伤识别间接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间接测量技术,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的功率谱密度函数(PSD)模拟路面粗糙度等实际因素在车桥耦合模型中的影响,提出一种通过检测车辆在桥梁上运行,并利用安装在检测车辆上的传感器所得的动力响应信号来识别梁弯曲刚度,进而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间接测量新方法。考虑到应用该新方法过程中路面粗糙度等实际因素易产生不利影响,提出利用车频及车辆阻尼比相同的2辆检测车位移信号相减的方法来消除路面粗糙度产生的影响。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对该方法进行理论验证,接着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采用该方法消除路面粗糙度影响的可行性、桥梁损伤位置识别的可行性以及损伤程度识别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最后采用该方法进行实桥实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消除路面粗糙度等实际因素对间接测量技术的不利影响,可以有效地识别梁弯曲刚度,进而达到桥梁损伤识别的目的,有助于推动基于动力测试的间接测量技术在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贺文宇,何健,任伟新[8](2018)在《基于间接法识别的桥梁振型的损伤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模态振型曲率变化的损伤定位法具有原理简单、结果直观、效率较高的优点,但其对高空间分辨率和基准振型的需求及中心差分法导致的低抗噪性,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接法识别的桥梁振型的损伤定位指标。利用希尔伯特变换从移动车辆响应中提取出高空间分辨率的损伤桥梁振型;采用区域振型曲率替代传统的振型曲率,多项式拟合估计未损桥梁的振型信息,综合有损与无损的区域振型曲率定义损伤定位指标;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指标的有效性,并探讨了测试噪声、路面粗糙度等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24期)
夏蓉,冯春阳,周莅斌[9](2018)在《隐匿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特点与视觉诱发电位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隐匿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观察其视觉诱发电位变化。方法:分析71例单侧隐匿型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主诉、外伤特点、视力变化等临床特点,并观察其伤后0.5~48 h、伤后1个月、伤后2个月及伤后3个月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变化,总结隐匿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的变化规律。结果:患者入院时视力、视野、眼底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其瞳孔检查表现为轻度散大,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稍迟钝,间接对光反应正常,RAPD均为阳性或弱阳性;行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者,均见远近距离对比敏感度下降。伤后3个月,患者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RAPD仍为阳性或弱阳性;37例患者视野表现为普遍光敏感度下降,33例可见中心暗点;眼底检查可见38例患者视盘颜色正常,其余33例视盘颜色稍淡。患者伤后48 h内即可见P100振幅下降,且伤后1~3个月P100振幅、P100峰时下降愈发明显。结论:隐匿型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伤后短期内临床症状不明显,仅存在RAPD阳性、远近距离对比敏感度下降、瞳孔轻度散大等表现,视觉诱发电位示P100振幅下降以及峰时延迟能够为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仪器与医疗》期刊2018年06期)
贾绍环,帕提曼,张锐[10](2018)在《间接法MR膝关节造影在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间接法MR膝关节造影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怀疑半月板撕裂的患者,采用常规MR膝关节检查,然后进行间接膝关节造影,再经关节镜证实。将常规扫描结果、间接法关节腔造影结果与关节镜结果,分析间接法膝关节造影的诊断价值。结果间接法膝关节造影可使半月板撕裂处的信号明显高于常规MRI检查,与关节镜对照,常规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5.3%,间接法膝关节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5.6%,间接法膝关节造影较常规检查诊断符合率有所提高。结论间接法膝关节造影方法简单,微创,图像质量及诊断符合率均较常规检查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67期)
间接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结合预弯连接棒钉棒杠杆复位内固定、椎管间接减压技术治疗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的A3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伴神经功能损伤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于伤后3 d内行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结合预弯连接棒钉棒杠杆复位内固定、椎管间接减压术。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影像学观察指标、临床效果观察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无神经损伤加重或其他并发症,神经功能平均改善了1.1级。手术时间(102.31±16.87)min,术中失血(87.88±13.05)mL,住院时间(15.53±13.00)d,全身麻醉21例,5例局部麻醉。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和伤椎后凸角较术后有轻度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矢状面Cobb角比术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结合预弯连接棒钉棒杠杆复位内固定、椎管间接减压技术治疗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的A3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避免了椎管内直接减压,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接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莫业雄.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损伤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9
[2].祝乃强,侯静怡,马桂云,刘金欣,陈宾.经皮伤椎置钉结合弯棒间接减压技术治疗伴神经损伤的A3型胸腰椎骨折[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
[3].连蕾.MR间接关节造影检查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J].西藏医药.2019
[4].阳洋,蒋明真,王立磊,项超.考虑粗糙度影响间接测量梁刚度的损伤识别方法参数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5].孟兆伟.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损伤的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6].李明,何二兴,尹知训,郭倞,姚立权.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脊柱外科杂志.2019
[7].阳洋,项超,蒋明真,李卫东,况杨.考虑粗糙度影响的桥梁损伤识别间接测量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9
[8].贺文宇,何健,任伟新.基于间接法识别的桥梁振型的损伤定位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8
[9].夏蓉,冯春阳,周莅斌.隐匿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特点与视觉诱发电位变化[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8
[10].贾绍环,帕提曼,张锐.间接法MR膝关节造影在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