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苯基偶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偶氮,苯胺,苯基,荧光,烷基化,水杨,氢键。
苯基偶氮论文文献综述
郭生伟,侯倩,王鑫,王梁,王固霞[1](2019)在《光响应偶氮苯基长链小分子功能化聚乙烯醇的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甲氧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亲电加成、取代成醚和酰氯化系列反应制得具有连续柔性亚甲基(五个)的偶氮苯长链小分子(3);再通过酯化反应将3接枝到聚乙烯醇(PVA)分子链上,合成了具有光响应行为的偶氮苯基长链小分子功能化聚乙烯醇(4),其结构经FT-IR表征。并对4进行了UV-Vis、 DSC和TG分析。结果表明:经偶氮苯化合物功能化PVA的最大分解峰推迟了120℃,热稳定性显着提高;分别经过30 s和3 min的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后,偶氮苯官能团发生顺反异构转化,表明功能化PVA具有可逆光致异构化行为。(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潘明光,赵永升,曾小勤,邹建新[2](2019)在《偶氮苯基型离子液体溶液对空气中湿度的变色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温离子液体对空气湿度发生比色响应,在现有的文献中鲜有报道。本论文主要报道偶氮苯酚型离子液体溶液可自发地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偶氮苯酚阴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缘故。该工作通过借助核磁共振技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结果及理论计算对其中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体地说,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子液体溶液在455 nm左右的吸收峰强度逐渐降低,同时在343 nm左右的吸收峰强度逐渐增强,并伴有由橙红色向浅黄色的颜色转变。这一自响应的现象也可以从核磁共振光谱中观测到。当溶液放置时间足够长时,偶氮苯酚阴离子的氢谱出峰全部向低场发生位移,且在高场处没有新峰产生。所以,很容易将刺激源锁定在空气中的气体比如弱酸性的二氧化碳以及湿度上。由此,我们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可从橙红色变为浅橙红色,但却不能进一步变为浅黄色,从而排除了二氧化碳的可能性。反之,我们却发现,向溶液(乙腈作溶剂)中逐渐加入少量的水,在474nm的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且在347 nm处的吸收峰强度逐渐增强,并伴随由橙红色向浅黄色的颜色变化,这与氯仿、四氯化碳溶液自发过程中产生的颜色变化几乎一致。并且,将两只装有离子液体溶液的比色皿分别放置在相对湿度为28%和100%的条件下,发现在较低的相对湿度下,溶液需要比在高湿度下长得多的时间实现整个的颜色转变,这表明湿度是引起溶液发生自发颜色变化最可能的刺激源。由高斯09软件计算(在B3LYP/6-31++G(p,d)水平)可知,偶氮苯酚阴离子的氧原子和水分子的氢原子之间的距离为0.174nm,相应的键角为171.12°;同时,偶氮苯酚阴离子中的氧原子与水发生作用后,氧原子的ADCH电荷由原来的-0.52变为-0.62。进一步地,由约化密度梯度分析可知,在-0.04 a.u.左右出现尖头可归属于O···H―O氢键。所有以上数据表明,空气中湿度是通过以与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形成氢键的方式,诱使离子液体溶液对其发生响应并伴随着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发现离子液体溶液可以对空气中湿度发生变色响应。我们希望这个工作可以加深对一些貌似反常现象背后科学道理的理解。(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赛梦[3](2019)在《偶氮苯基水杨醛席夫碱钯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响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偶氮苯基水杨醛席夫碱是一类既含氮氮双键基团(─N=N─),又含有亚胺基团(-C=N-)的化合物,这类席夫碱具有较大的共轭体系,体现出较好的化学及光学性能。偶氮苯水杨醛席夫碱本身存在光致异构化现象,通过光照作用可以使得化合物由反式结构转换成顺式结构,又可在光照射或加热的情况下,顺式结构又变成反式结构。水杨醛席夫碱结构非常稳定,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之后可应用的领域更广泛,比如在分子开关、染料染色、生物医药、光信息存储、催化反应等许多领域都受到了极高的关注。所以我们合成了偶氮苯基水杨醛席夫碱配体,再与金属钯配位形成新的配合物,将配体的光响应性引入Pd配合物中,以期望应用到更多的领域。首先,我们在冰水浴的条件下,用水杨醛分别与苯胺、对氟苯胺和对硝基苯胺反应合成了偶氮苯水杨醛、对氟偶氮苯水杨醛和对硝基偶氮苯水杨醛,接着在氮气的保护下,利用偶氮苯水杨醛、对氟偶氮苯水杨醛、对硝基偶氮苯水杨醛分别与苯胺、2,6-二甲基苯胺、2,6-二乙基苯胺、2,6-二异丙基苯胺反应,合成了新的席夫碱配体L_2-L_(13),即[C_6H_5N=CH(2-OH)C_6H_3N=NC_6H_5](L_2)、[2,6-Me_2C_6H_3N=CH(2-OH)C_6H_3N=NC_6H_5](L_3)、[2,6-Et_2C_6H_3N=CH(2-OH)C_6H_3N=NC_6H_5](L_4)、[2,6-i-Pr_2C_6H_3N=CH(2-OH)C_6H_3N=NC_6H_5](L_5)、[C_6H_5N=CH(2-OH)C_6HN=NC_6H_4F](L_6)、[2,6-Me_2C_6H_3N=CH(2-OH)C_6H_3N=NC_6H_4F](L_7)、[2,6-Et_2C_6H_3N=CH(2-OH)C_6H_3N=NC_6H_4F](L_8)、[2,6-i-Pr_2C_6H_3N=CH(2-OH)C_6H_3N=NC_6H_4F](L_9)、[C_6H_5N=CH(2-OH)C_6H_3N=NC_6H_4NO_2](L_(10))、[2,6-Me_2C_6H_3N=CH(2-OH)C_6H_3N=NC_6H_4NO_2](L_(11))、[2,6-Et_2C_6H_3N=CH(2-OH)C_6H_3N=N C_6H_4NO_2](L_(12))、[2,6-i-Pr_2C_6H_3N=CH(2-OH)C_6H_3N=NC_6H_4NO_2](L_(13))。再合成本实验室已报道的化合物[Pd(C,N-κ~2-C_6H_4CH=NC_6H_3-2,6-i-Pr_2)(μ-Cl)]_2(1),将其与新合成的偶氮苯基水杨醛席夫碱配体L_2-L_(13)反应合成了新的钯配合物2-13,即[Pd{C,N-κ~2-C_6H_3CH=NC_6H_3-2,6-i-Pr_2}{N,O-κ~2-C_6H_5N=CH-2-O-C_6H_3-5-N=NC_6H_5}](2)、[Pd{C,N-κ~2-C_6H_3CH=NC_6H_3-2,6-i-Pr_2}{N,O-κ~2-2,6-Me_2C_6H_5N=CH-2-O-C_6H_3-5-N=NC_6H_5}](3)、[Pd{C,N-κ~2-C_6H_3CH=NC_6H_3-2,6-i-Pr_2}{N,O-κ~2-2,6-Et_2C_6H_5N=CH-2-O-C_6H_3-5-N=NC_6H_5}](4)、[Pd{C,N-κ~2-C_6H_3CH=NC_6H_3-2,6-i-Pr_2}{N,O-κ~2-2,6-i-Pr_2C_6H_5N=CH-2-O-C_6H_3-5-N=NC_6H_5}](5)、[Pd{C,N-κ~2-C_6H_3CH=NC_6H_3-2,6-i-Pr_2}{N,O-κ~2-C_6H_5N=CH-2-O-C_6H_3-5-N=NC_6H_5F}](6)、[Pd{C,N-κ~2-C_6H_3CH=NC_6H_3-2,6-i-Pr_2}{N,O-κ~2-2,6-Me_2C_6H_5N=CH-2-O-C_6H_3-5-N=NC_6H_5F}](7)、[Pd{C,N-κ~2-C_6H_3CH=NC_6H_3-2,6-i-Pr_2}{N,O-κ~2-2,6-Et_2C_6H_5 N=CH-2-O-C_6H_3-5-N=NC_6H_5F}](8)、[Pd{C,N-κ~2-C_6H_3CH=NC_6H_3-2,6-i-Pr_2}{N,O-κ~2-2,6-i-Pr_2C_6H_5N=CH-2-O-C_6H_3-5-N=NC_6H_5F}](9)、[Pd{C,N-κ~2-C_6H_3CH=NC_6H_3-2,6-i-Pr_2}{N,O-κ~2-C_6H_5N=CH-2-O-C_6H_3-5-N=NC_6H_5NO_2}](10)、[Pd{C,N-κ~2-C_6H_3CH=NC_6H_3-2,6-i-Pr_2}{N,O-κ~2-2,6-Me_2C_6H_5N=CH-2-O-C_6H_3-5-N=NC_6H_5NO_2}](11)、[Pd{C,N-κ~2-C_6H_3CH=NC_6H_3-2,6-i-Pr_2}{N,O-κ~2-2,6-Et_2C_6H_5N=CH-2-O-C_6H_3-5-N=NC_6H_5NO_2}](12)、[Pd{C,N-κ~2-C_6H_3CH=NC_6H_3-2,6-i-Pr_2}{N,O-κ~2-2,6-i-Pr_2C_6H_5N=CH-2-O-C_6H_3-5-N=NC_6H_5NO_2}](13)。对配体L_2-L_(13)、配合物2-13均用IR、~1H NMR进行表征,并通过X-ray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确定了化合物3、4的晶体结构。最后,测定了偶氮苯基水杨醛席夫碱配体及其钯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发现与配体相比,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发生了明显的红移。用紫外-可见光照射配体L_2-L_5、L_9及化合物2-5、9,分析光谱数据得出,配体经365nm光源照射后由反式构型变为顺式构型,配合物经405nm光源由反式构型变为顺式构型,与配体相比,配合物的光响应性更好。随着取代基由H变为-CH_3、-CH_2CH_3、-(CH)_2CH_3,配体配体对光更加敏感,而配合物则变化不大。带有-F的偶氮苯基水杨醛席夫碱及其钯配合物,比不带-F的偶氮苯水杨醛席夫碱及其钯配合物对光的响应性更好。(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宏博[4](2019)在《多重调控偶氮苯基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组装是利用基本的构筑基元,如分子,纳米材料或更大尺寸材料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技术。在自组装过程中,聚集体通过非共价作用力形成了稳定的、有规律的几何体,如囊泡、胶束、纳米管和螺旋等。在分子传感器、高效催化和生物医学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操纵基本的构筑基元构筑一种理想的组装体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可以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改变构筑基团的非共价作用力,以此来实现精确调控组装和解组装。这将在构筑智能响应材料方面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环糊精是环状寡糖分子,作为主体分子广泛应用于超分子领域。它能够通过氢键、亲疏水作用和分子间作用力与客体分子相互作用识别,比如可以和金刚烷、偶氮苯和二茂铁形成主客体包结物。主客体相互作用赋予了超分子组装自愈性和动态可逆能力,这可用于构建便携式功能材料。现在已经报道了很多利用有机小分子对客体分子进行修饰,进而与主体分子结合的工作,构筑了很多p H、温度、光响应材料,同时还合成了很多高分子主客体材料。大多数的主客体作用是以有机小分子和聚合物为构筑基元,但是利用无机纳米粒子构筑的报道相对偏少。因此,我们打算选择一种尺寸均一,结构明确,性质稳定的无机纳米构筑基元,与客体分子结合来探索主客体作用对分子组装的影响。多金属氧簇是一种无机纳米簇,具有多种多样的拓扑结构和组成成分,广泛的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催化、生物医药以及材料科学方面。最近20年,多金属氧簇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关注。通过有机配体对多金属氧簇进行共价修饰,不仅改变了其溶解性,而且增加了复合物的稳定性。通过修饰不同的有机配体,复合物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结构和特性,并且利用有机部分和无机部分的协同作用拓展了多金属氧簇的应用。Proust首次使用客体分子嫁接到多金属氧簇上,但是忽略了主客体作用对杂化物组装结构的影响。因此,本工作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杂化复合物,将客体分子偶氮苯修饰到单缺位Keggin型多金属氧簇上,通过离子交换的方法,将大部分的四丁基溴化铵阳离子替换成氢离子,使复合物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复合物在水溶液中,由于多金属氧簇亲水,而偶氮苯有机基团疏水,通过亲疏水作用在水溶液中自组装,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复合物组装成60 nm的囊泡;当向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α-环糊精,α-环糊精与偶氮苯基团通过主客体作用结合形成包结物,而多金属氧簇和α-环糊精都是亲水的,因此破坏了复合物的两亲性,组装体也从之前的囊泡转变成了单分散状态。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也证实了组装体结构的转变。由于偶氮苯基团具有光致异构特性,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反式结构转变成顺式;在可见光的照射下,顺式结构转变成反式结构。环糊精与反式结构的偶氮苯基团具有较强的主客体作用,而与顺式结构的偶氮苯几乎不存在主客体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光控来调节主客体作用。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复合物不再与α-环糊精结合,重新形成两亲性分子。在水中再次组装成25 nm的囊泡结构,但尺寸小于之前的囊泡,原因是顺式的偶氮苯比反式结构亲水性更强,导致了尺寸的变小。当复合物溶液在可见光的照射下,顺式偶氮苯基团回到反式结构,再次与环糊精形成主客体包结物,复合物在溶液中再次回到单分散的状态。当把α-环糊精换成β-环糊精,其动态调控结果与α-环糊精类似,当向复合物与β-环糊精溶液中加入金刚烷甲酸钠,由于金刚烷甲酸钠与β-环糊精具有更强的主客体结合能力,使得复合物回到了最初的两亲分子,再次组装成了60 nm的囊泡结构。因此,我们利用主客体作用多重精确的调控了复合物的组装与解组装过程,多次实现囊泡结构与单分散状态的转变。本工作不仅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共价修饰多金属氧簇复合物,为多金属氧簇杂化物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而且这项技术在药物搭载,催化和功能性纳米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志琴[5](2019)在《基于4,4',4"-叁甲酸叁苯胺和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也被称为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PCP),是一类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它不仅具有迷人的拓扑结构,而且在气体吸附分离、多相催化、质子传导、非线性光学和磁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羧酸类配体具有多样的配位模式,一直都是构筑MOF的主流配体,在本论文中,我们选用4,4',4''-叁甲酸叁苯胺和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配体作为有机配体,这两种羧酸配体都具有一定的柔性,可以根据特定的环境以合适的构型出现在不同的结构中,因此可以构筑出结构和功能多样的配合物。本论文利用这两种配体与金属离子Co(Ⅱ)、Tb(Ⅲ)和Dy(Ⅲ)反应,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七种结构新颖的10个配位聚合物,它们的分子式如下:(1){[Co_8(μ_3-OH)_4(TCA)_4(H_2O)_4]}·6DMF·2.5H_2O}_n(2){[Co_3(TCA)_2(MeNH)_2]·2DMF·4H_2O}_n(3){[Tb(TCA)(H_2O)_2]·2CH_3CH_2OH·1.5H_2O}_n(4)[Ln(TCA)]_n(Ln=Tb(4)和Dy(5))(5){[Ln_2(H-ABTC)_2(DMF)_4]·(DMF)_2·(H_2O)}_n(Ln=Tb(6)和Dy(7))(6){[Ln(H-ABTC)(H_2O)_4]·(H_2O)_3}_n(Ln=Tb(8)和Dy(9))(7){(Me_2NH_2)_3[Tb_3(ABTC)_3(H_2O)(DMF)]·6DMF·2.5H_2O}_n(10)(H_3-TCA:4,4',4''-叁甲酸叁苯胺,H_4-ABTC: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DMF:N,N'-二甲基甲酰胺)本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是前言,主要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的概念、合成方法、反应条件对金属-有机骨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二章介绍了4,4',4''-叁甲酸叁苯胺配体合成的五个配合物。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4个叁连接的羟基氧将八个Co(Ⅱ)离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八核的[Co_8(μ_3-OH)_4]次级结构单元,每个八核的[Co_8(μ_3-OH)_4]次级结构单元被12个4,4',4''-叁甲酸叁苯胺配体桥连形成具有一维孔道的叁维结构,客体溶剂填充在孔道内。在合成配合物1的反应中,改变反应物的摩尔比,得到了配合物2。配合物2是一个二维层结构,在该配合物中,3个Co(Ⅱ)离子被羧酸基团桥连形成了线性的叁核钴簇单元,线性叁核钴簇单元的每个末端钴离子都与一个二甲胺分子配位,二甲胺分子是由DMF溶剂分解所得。每个叁核钴簇单元被6个4,4',4''-叁甲酸叁苯胺配体桥连形成了一个二维层结构,二甲胺分子占据了末端钴离子的一个配位点而阻断了该二维层扩展成叁维结构。配合物2中的相邻二维层之间错位平行堆积堵塞了二维层的孔空间,而使配合物2成为非孔材料。综上所述,我们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实现了结构多样的配合物。同样,利用类似的合成策略我们得到了结构多样的稀土配合物3-5。配合物3中Tb(Ⅲ)离子被4,4',4''-叁甲酸叁苯胺配体中的羧酸基团桥连形成了一维链,每个4,4',4''-叁甲酸叁苯胺配体桥连3条一维链形成了含一维孔道的叁维结构。在合成配合物3的基础上,改变反应溶剂,得到了配合物4,配合物5是与4异质同晶化合物。在配合物4中,4,4',4''-叁甲酸叁苯胺配体上的羧酸基团桥连Tb(Ⅲ)离子构成了一维链结构,一维链被4,4',4''-叁甲酸叁苯胺配体桥连形成了叁维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配合物3和配合物4都是由4,4',4''-叁甲酸叁苯胺配体桥连一维铽-羧酸链形成的叁维结构,但配合物4是无孔结构,而配合物3是含有一维孔道,其客体溶剂占据单胞体积为40.2%。在这两个配合物中,铽都是八配位的,但配合物3中,铽离子只与5个4,4',4''-叁甲酸叁苯胺配体的6个羧酸氧配位,剩下的两个配位点被两个配位水分子占据。而在配合物4中,铽离子与7个4,4',4''-叁甲酸叁苯胺的8个羧酸氧配位。这些差别导致了一维铽-羧酸链结构的不一样和4,4',4''-叁甲酸叁苯胺配体构型的不一样,从而导致了两个配合物结构的不同。配合物1具有一维孔道的叁维结构,它所含客体溶剂占据单胞体积的58.4%,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气体吸附分离研究。77 K氮气吸附数据证实该配合物的多孔性,其BET表面积为1229 m~3/g。通过对C_2H_2、C_2H_4和C_2H_6在273 K和298K的气体吸附数据分析,发现C_2H_6的吸附量要大于乙烯和乙炔的吸附量,这与大多数MOF对乙烷,乙炔,乙烯的吸附规律是不一样的,因为叁种气体的极化率大小是乙炔最大,乙烷最小,因此材料一般对乙炔的吸附量最大,对乙烷的吸附最小。因此该配合物出现了罕见的吸附反转现象。通过理想溶液吸附理论计算出298 K时等摩尔C_2H_6/C_2H_4双组分混合气体的选择性分离系数为0.78。另外,我们对配合物1还进行C_3H_4、C_3H_6和C_3H_8吸附实验,发现在273 K和298 K下,配合物1对于C_3H_4的吸附量最高,而对丙烷和丙烯的吸附量相当。配合物1对等摩尔的C_3H_4/C_3H_6和C_3H_4/C_3H_8的选择分离系数分别为2.6和1.8,说明该配合物能够有效的分离这些相应的气体。因为丙炔和丙烯分子大小非常接近,它们的分离具有很大的挑战,配合物1为它们的分离提供了可能。配位物3含有一维孔道,我们也尝试对该配合物进行气体吸附表征,但经过多次尝试,从气体吸附数据结果来看,孔道内的溶剂没有全部被驱除出来,因此其活化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究。而对于无孔的配合物4,我们对它进行了发光性能研究,它发射出铽离子的特征发光。第叁章介绍了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配体与Tb(Ⅲ)和Dy(Ⅲ)合成的五个配合物,其中配合物6和7是异质同晶配合物,以配合物6为代表描述其结构。基于配合物电中性的考虑,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配体中未配位的羧酸基团的氢没有脱去。在配合物6中,两个铽离子被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配体的羧酸基团桥连形成了一个[Tb_2(COO)_2]双核次级结构单元,该双核单元被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配体桥连形成含一维孔道的叁维结构,DMF溶剂和水分子填充在孔道内。在合成配合物6的反应中,改变反应条件得到了配合物8,配合物9与配合物8是异质同晶化合物。从电荷平衡考虑,这两个配合物中的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配体的未配位羧酸基团的氢没有脱去。稀土离子在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配体的桥连下形成了一维双链结构。配合物10是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配体桥连单一的铽节点和双核Tb_2节点形成的叁维多孔结构。对代表性配合物6,9和10进行了气体吸附的探究,但都未获得成功,这是由于孔道中的溶剂分子没有被完全被驱赶出来,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究这些配合物适宜的活化条件。第四章是对本论文的总结。(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吴晓宇[6](2019)在《4-[(3-乙氧基-4-羟基苯基)偶氮]苯磺酸钠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癸氧喹酯的重要原料4-[(3-乙氧基-4-羟基苯基)偶氮]苯磺酸钠的制备。合成路线以邻苯二酚为原料,经过O-烷基化得邻乙氧基苯酚,再由邻乙氧基苯酚偶氮化反应得到。此法的优势在于所需的实验条件相对较低,收率偏高,使癸氧喹酯可以更高效的合成,符合绿色化学化工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成昭,周磊,苗延青,张雪娇[7](2018)在《4,6-二苯基偶氮间苯二酚的合成及离子识别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偶氮化合物优良的光学特性,设计合成一种新型荧光材料4,6-二苯基偶氮间苯二酚,分析水体系中其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研究发现4,6-二苯基偶氮间苯二酚荧光性质稳定,对Ag(Ⅰ)及Mn(Ⅱ)呈现特征的荧光响应,能够定量结合Ag(Ⅰ)及Mg(Ⅱ),c(Mn~(2+))=8×10~(-6)~8×10~(-5) mol/L可对Mn(Ⅱ)定量检测。(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杨新国,张立震,李文露,李伟[8](2018)在《新型偶氮苯基团凝胶因子的合成及其光响应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偶氮苯类凝胶因子Azo-1和Azo-2,两者均能在多种有机溶剂中形成稳定凝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凝胶的显微结构,发现随着溶剂极性增大,凝胶纤维束直径有所增大.采用Hansen溶度参数对凝胶性能进行分析,形成凝胶的溶剂集中分布在Hansen空间的一定区域,凝胶的Tgel主要受色散参数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凝胶因子在稀溶液及凝胶状态的光谱性质,在溶液中Azo-1的偶氮苯基团的光致反-顺异构转变速度远快于Azo-2,仅Azo-1在四氢呋喃和叁氯乙烯等溶剂中表现出光致凝胶-溶胶的转变.光照前后的凝胶微观形貌结构发生显着的改变.通过Hansen溶度参数分析发现,能够发生光致相转变的溶剂在Hansen空间基本处在同一直线上.(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曹杰[9](2018)在《含偶氮苯基的多重响应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溶液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刺激响应双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聚集体可以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可逆或者不可逆变化,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科学以及纳米材料学领域。相对于单重或者双重响应聚合物,多重响应聚合物能够更充分、灵敏地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成为高分子自组装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聚合)合成具有光响应性、还原响应性以及pH响应性的含丙烯酸、偶氮苯、聚乙二醇结构单元的嵌段共聚物(PAA-b-P(AzoMA-co-PEGMA))。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重氮化-偶合法以及酰氯化反应得到具有聚合活性的偶氮苯单体AzoMA。采用RAFT聚合得到叁种具有不同结构单元比例和分子量的聚合物PtBA-b-P(AzoMA-co-PEGMA)(P-1,P-2,P-3)。在叁氟乙酸作用下得到双亲性嵌段共聚物 PAA-b-P(AzoMA-co-PEGMA)(BCP-1,BCP-2,BCP-3)。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AzoMA、聚合物PtBA、PtBA-b-P(AzoMA-co-PEGMA)、PAA-b-P(AzoMA-co-PEGMA)进行表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对PtBA和PAA-b-P(AzoMA-co-PEGMA)进行表征。2.将双亲性共聚物PAA-b-P(AzoMA-co-PEGMA)溶解在THF中,通过水来诱导双亲性共聚物组装形成核壳结构纳米的胶束。通过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紫外光谱(UV-vis)、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其组装行为以及影响共聚物胶束粒径和形貌的因素。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聚集诱导荧光效应;胶束的粒径随着疏水单元比例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在不同浓度中胶束粒径的变化主要与胶束之间的排斥力以及吸引力有关。3.借助DLS、TEM以及UV-vis对嵌段共聚物胶束的pH响应、光响应以及还原响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胶束的粒径随着pH的减小而变小,但当pH 4时,胶束的粒径会发生显着的增大。聚集导致偶氮苯的运动受到一定的阻碍,使光响应变弱。还原剂的加入,使得胶束的紫外吸收峰逐渐消失,胶束发生解离。4.以荧光分子尼罗红作为疏水客体,研究共聚物胶束对尼罗红的包载以及在不同外界环境刺激下,胶束对尼罗红控释能力。结果表明:叁种嵌段共聚物胶束对尼罗红的包载能力从大到小为BCP-1>BCP-2>BCP-3。在紫外光辐射下、碱性或者还原剂的条件下,胶束对尼罗红均具有释控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赵远[10](2018)在《苯基偶氮席夫碱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光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偶氮类化合物良好的染料和荧光性能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席夫碱因其结构的多样性,易于与过渡金属结合成配合物,因此构筑新型偶氮类席夫碱配合物成为化学工作者感兴趣的课题。本文合成了 2种新型含苯基偶氮基团的席夫碱类化合物及其4种过渡金属配合物,并测试了其光学性质。主要研究内容有:(1)首先以苯胺(C6H7N)、邻香草醛(C8H803)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反应和偶联反应制备了 5-(苯基偶氮)邻香草醛(C14H12N203);然后5-(苯基偶氮)邻香草醛(C14H12N203)分别和乙二胺(C2H8N2)或丙二胺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配体双-[5-(苯基偶氮)邻香草醛]缩1,2-乙二胺(H2La:C30H28N604)和双-[5-(苯基偶氮)邻香草醛]缩1,3-丙二胺(H2Lb:C31H30N6 O4)。(2)利用合成的苯基偶氮席夫碱H2La和H2Lb分别与乙酸锌、乙酸铜和硝酸钴反应,制得 4 种配合物 ZnLa,CuLa,CoLa和ZnLb。(3)利用熔点、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合成的2种苯基偶氮席夫碱配体和4种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元素组成、化学结构以及分子质量等进行了表征。(4)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配体H2La的合成工艺。结果表明合成的最优化反应时间为30 min,最优化反应温度为50℃。(5)配体和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测试表明,在酸性条件下,配体和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向短波方向移动。苯基偶氮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展现出了酸致变色性能。(6)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测试表明配体发射出较弱的荧光,配体的锌配合物发射出中等强度的荧光。溶剂极性对六种物质的荧光强度有较弱影响;而H+则对其荧光强度有较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苯基偶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室温离子液体对空气湿度发生比色响应,在现有的文献中鲜有报道。本论文主要报道偶氮苯酚型离子液体溶液可自发地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偶氮苯酚阴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缘故。该工作通过借助核磁共振技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结果及理论计算对其中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体地说,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子液体溶液在455 nm左右的吸收峰强度逐渐降低,同时在343 nm左右的吸收峰强度逐渐增强,并伴有由橙红色向浅黄色的颜色转变。这一自响应的现象也可以从核磁共振光谱中观测到。当溶液放置时间足够长时,偶氮苯酚阴离子的氢谱出峰全部向低场发生位移,且在高场处没有新峰产生。所以,很容易将刺激源锁定在空气中的气体比如弱酸性的二氧化碳以及湿度上。由此,我们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可从橙红色变为浅橙红色,但却不能进一步变为浅黄色,从而排除了二氧化碳的可能性。反之,我们却发现,向溶液(乙腈作溶剂)中逐渐加入少量的水,在474nm的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且在347 nm处的吸收峰强度逐渐增强,并伴随由橙红色向浅黄色的颜色变化,这与氯仿、四氯化碳溶液自发过程中产生的颜色变化几乎一致。并且,将两只装有离子液体溶液的比色皿分别放置在相对湿度为28%和100%的条件下,发现在较低的相对湿度下,溶液需要比在高湿度下长得多的时间实现整个的颜色转变,这表明湿度是引起溶液发生自发颜色变化最可能的刺激源。由高斯09软件计算(在B3LYP/6-31++G(p,d)水平)可知,偶氮苯酚阴离子的氧原子和水分子的氢原子之间的距离为0.174nm,相应的键角为171.12°;同时,偶氮苯酚阴离子中的氧原子与水发生作用后,氧原子的ADCH电荷由原来的-0.52变为-0.62。进一步地,由约化密度梯度分析可知,在-0.04 a.u.左右出现尖头可归属于O···H―O氢键。所有以上数据表明,空气中湿度是通过以与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形成氢键的方式,诱使离子液体溶液对其发生响应并伴随着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发现离子液体溶液可以对空气中湿度发生变色响应。我们希望这个工作可以加深对一些貌似反常现象背后科学道理的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基偶氮论文参考文献
[1].郭生伟,侯倩,王鑫,王梁,王固霞.光响应偶氮苯基长链小分子功能化聚乙烯醇的合成与性能[J].合成化学.2019
[2].潘明光,赵永升,曾小勤,邹建新.偶氮苯基型离子液体溶液对空气中湿度的变色响应(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9
[3].张赛梦.偶氮苯基水杨醛席夫碱钯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响应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9
[4].李宏博.多重调控偶氮苯基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组装[D].吉林大学.2019
[5].王志琴.基于4,4',4"-叁甲酸叁苯胺和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6].吴晓宇.4-[(3-乙氧基-4-羟基苯基)偶氮]苯磺酸钠的制备[J].山东化工.2019
[7].成昭,周磊,苗延青,张雪娇.4,6-二苯基偶氮间苯二酚的合成及离子识别性能[J].化工科技.2018
[8].杨新国,张立震,李文露,李伟.新型偶氮苯基团凝胶因子的合成及其光响应行为[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曹杰.含偶氮苯基的多重响应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溶液自组装[D].厦门大学.2018
[10].赵远.苯基偶氮席夫碱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光学性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和ITO/AzoNEtOCH3/A...](/uploads/article/2020/01/04/07a4803de3a1e3b2a61e2696.jpg)
![通过CuAAC反应合成主链含偶氮苯基团...](/uploads/article/2020/01/04/0921e56c7d4127aae9eec081.jpg)
![[4-(十六烷氧基)苯基偶氮]-1,3...](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LNSZ2011010240002&suffix=.jpg)
![[4-(十六烷氧基)苯基偶氮]-1,3...](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LNSZ2011010240004&suffix=.jpg)
![对溴苯基偶氮基杯[4]芳烃和对叔...](/uploads/article/2020/01/04/674b96b08661f7bc98717a72.jpg)
![[4-(十六烷氧基)苯基偶氮]-1,3...](/uploads/article/2020/01/04/00c0c05eba3f01e6ad1cd76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