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计算机论文_潘恒太,陈元章,栗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航天计算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航天,计算机,神舟,工艺,基线,成熟度,样机。

航天计算机论文文献综述

潘恒太,陈元章,栗凡[1](2017)在《航天计算机产品工艺基线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创新对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航天计算机产品中引入科技创新成果的同时,应建立起对应的保障机制,以保证航天计算机产品能够高效、可靠的生产。本文将以电子装联工艺过程为例,简述工艺基线新机制建立的过程及特点,通过实例对工艺基线机制的优越性进行阐述。结果表明,工艺基线机制的建立能够显着的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及可靠性,从设计源头解决生产问题,使航天计算机产品达到"统筹兼顾,整体最优"的目标,对航天计算机产品的规范化、系列化有着深远意义。(本文来源于《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最佳实践论文集》期刊2017-10-01)

李扬[2](2017)在《航天计算机研制中的高速电路仿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高速电路仿真技术在航天计算机研制中的应用,通过某航天计算机主板实际项目的设计和仿真,介绍了高速电路设计中信号完整性仿真的流程和方法;通过前仿真对设计的指导以及后仿真对设计的验证,详细描述了高速电路设计的流程,并提出高速电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微型机与应用》期刊2017年12期)

张莹,张楠,孙丽玲[3](2017)在《航天计算机产品规范编制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航天计算机单机产品特点,结合工作实际对编制产品规范的范围、要求、质量保证规定等关键要素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质量探索》期刊2017年01期)

张莹,孙丽玲,龚龙庆[4](2017)在《面向航天计算机产品的标准化思路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航天计算机产品的研制特点和标准化工作现状,在提高产品研制过程成熟度和以大规模定制为导向推行标准化两个方面提出了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7年01期)

陆晓光[5](2013)在《航天计算机机箱结构动态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航天计算机机箱结构设计朝着轻质化、高性能及低成本方向发展。传统航天计算机机箱结构设计采用的实验法、类比法和归纳法越来越不能满足航天技术发展的需求。近几年,航天结构设计一直朝着结构动态仿真分析方向发展。鉴于航天计算机机箱结构形式和工作环境的相似性,有必要对航天计算机机箱的结构模态、结构刚度、随机振动和结构灵敏度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本文以某航天所的机箱为例,利用有限元理论、模态分析、随机振动分析、结构灵敏度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对航天计算机机箱结构性能进行动态优化研究。主要工作包括:详细介绍了航天计算机机箱结构设计的过程和结果,根据结构简化理论,对航天计算机机箱结构进行必要简化,同时建立相对应的机箱结构有限元模型: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航天计算机机箱的参数化模型,根据运载部门提供的载荷条件和边界条件,对航天计算机机箱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刚度分析、随机振动分析和结构灵敏度分析,同时对各个分析结果进行详细讨论;最终基于所有的分析数据和总结的灵敏度规律,对航天计算机机箱结构进行结构优化,给出了最终的结果,总结航天计算机机箱结构优化设计规律。(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4-15)

汤生[6](2010)在《航天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分析和评述国内外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着重对航天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可能存在的各种威胁和脆弱性进行总体分析,综述保障航天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有的各类主要技术与途径,提出采取诸如物理安全、备份与恢复、防病毒、身份认证、信息加密、入侵检测和审计等技术手段,以建成一个成功的航天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本文来源于《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期刊2010年02期)

袁子阳[7](2009)在《抗辐射加固“龙芯”处理器的空间辐射环境适应性研究及航天计算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在现代航天领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由于航天计算机所处的特殊运行环境,其抗辐射性及可靠性是重要的指标之一。由于航天发达国家对航天技术和对高性能宇航级器件的出口限制,致使我国的航天计算机发展受到种种制约。研究和开发国产高性能宇航CPU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航天任务的需求,而且对于保障航天计算机的安全、提高航天计算机的可靠性、打破国外对于高性能宇航级器件的封锁,发展我国自主航天计算机技术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龙芯”CPU是采用正向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性能CPU。为了适应“龙芯”CPU在航天任务中的应用,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对此芯片进行了航天适应性改造,设计出了一款抗辐射加固“龙芯”SOC(System On Chip)—RH-GS1-SOC。本课题为RH-GS1-SOC芯片设计了一个抗辐射实验单板机和一个基于CompactPCI总线的原理样机,对RH-GS1-SOC进行了抗辐射效应地面模拟试验、温度稳定性试验。本文先介绍了国内外航天应用CPU的发展情况,然后对抗辐射实验单板机和原理样机的设计原理、各项实验方案做了完整描述,最后对RH-GS1-SOC芯片是否满足航天计算机的应用要求做出了评价。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1.实验单板机采用RH-GS1-SOC配合外围芯片进行自我测试的方案,取代以往通过额外的微控制器或测试设备对被测芯片进行监控的传统方案,既提高了测试系统稳定性,又简化了设计,提高了集成度。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监控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与传统方案相同的功能。2.原理样机采用CompactPCI局部总线,使得系统具有数据传输率高,可扩展性强、机械性能优秀等特点。并且在CompactPCI基础上扩展出HPI总线多外设实现,各种对数据传输率要求不高的设备即使不具备PCI总线控制器也可以集成到系统中,大大加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3.首次对抗辐射加固“龙芯”处理器进行了抗辐射效应地面模拟试验,对被测试芯片的抗辐射能力进行了测试。并为后续版本的抗辐射加固“龙芯”处理器提供了实验平台。随着航天工程总体规模的扩大,航天CPU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抗辐射加固“龙芯”SOC空间辐照环境适应性实验的成功对于实现CPU进口替代、降低工程总体成本、促进我国经济、技术的进步,以及振兴民族自信心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期刊2009-05-10)

张伟功,李雪,傅秋瑛[8](2008)在《航天情 飞天梦——访我国航天计算机专家于伦正研究员》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成功实现了出舱行走。在世界为之瞩目的那一刻,我们想起了那些幕后英雄,他们,奉献了自己的年华与智慧,迎来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发展!于伦正研究员,我国航天计算机科学开拓者之一,曾任航天科技集团时代电子公司第771研究所总工程师、神舟飞船箭载计算机主任设计师。4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我国多种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等重大航天飞行器控制、制导计算机及地面加固测控计算机系统的研究设计工作。做为航天计算机学科带头人,难得可贵的是所有他主管的设计项目中最难攻克的部分几乎都是他亲自设计,他既能踏实地设计型号产品,又能冥思苦想地钻研新技术,2001~2007年被聘为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组长。他带领的团队在产品的设计质量上是最过硬的团队,其产品曾获我国最高荣誉——国家质量金奖。(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08年11期)

卢皓,宣明,张定宪[9](2008)在《航天企业的一流追求——记上海航天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第八○九研究所(又名上海航天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809所),创建于1979年,是一家集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试验为一体的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卫星、运载火箭和战术导弹的控制计算机、自动化测试发射控制设备,卫星数据存储设备,高可靠变换电源的研制和生产,航天产品软件的开发和测评任务,是航天高新技术开发、研究、应用的重要基地。将809所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航天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本文来源于《上海质量》期刊2008年06期)

叶松林[10](2007)在《航天计算机的振动分析与减振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计算机是航天飞行器中重要的电子设备,其振动分析和振动控制是其在恶劣振动环境下可靠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一方面根据成熟的振动理论,利用数学工具和数学软件,对简化的集中参数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振动分析和算法设计。另一方面利用商用的有限元软件,根据航天计算机的特点和其所处的各种振动环境,对航天计算机的振动与冲击进行仿真分析,主要介绍了仿真分析的步骤、模型简化原则、单元及重要参数的选取、网格的划分技巧及结果的观察等,并用一个具体的分析实例来说明。最后根据振动分析的结果,针对设计薄弱环节,进行振动控制,研制出两种新型的金属丝网减振器,解决了粘弹性材料无法解决的老化、受温度影响等问题,对航天计算机的寿命、可靠性和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目前集中参数系统的振动分析都用MATLAB编写了通用的算法程序,仿真分析形成了通用的仿真规范,设计的金属丝网减振器经过试验验证,已经应用于产品设计中。(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7-03-01)

航天计算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介绍了高速电路仿真技术在航天计算机研制中的应用,通过某航天计算机主板实际项目的设计和仿真,介绍了高速电路设计中信号完整性仿真的流程和方法;通过前仿真对设计的指导以及后仿真对设计的验证,详细描述了高速电路设计的流程,并提出高速电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航天计算机论文参考文献

[1].潘恒太,陈元章,栗凡.航天计算机产品工艺基线新机制[C].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最佳实践论文集.2017

[2].李扬.航天计算机研制中的高速电路仿真技术[J].微型机与应用.2017

[3].张莹,张楠,孙丽玲.航天计算机产品规范编制解析[J].质量探索.2017

[4].张莹,孙丽玲,龚龙庆.面向航天计算机产品的标准化思路探索[J].中国标准化.2017

[5].陆晓光.航天计算机机箱结构动态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13

[6].汤生.航天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综述[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0

[7].袁子阳.抗辐射加固“龙芯”处理器的空间辐射环境适应性研究及航天计算机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

[8].张伟功,李雪,傅秋瑛.航天情飞天梦——访我国航天计算机专家于伦正研究员[J].科学中国人.2008

[9].卢皓,宣明,张定宪.航天企业的一流追求——记上海航天计算机技术研究所[J].上海质量.2008

[10].叶松林.航天计算机的振动分析与减振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论文知识图

基于386EXCPU的航天计算机体系...航天计算机发展趋势朱正航天控制计算机系统SEL保护网络课题当前的航天计算机采用的体...海外发展篇2006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概览(33)

标签:;  ;  ;  ;  ;  ;  ;  

航天计算机论文_潘恒太,陈元章,栗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