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素质论文_冯海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文化素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科学,文化素质,素质,科学文化,公民,南特,剑桥大学。

科学文化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冯海波[1](2019)在《繁荣科普创作 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积极开展科普创作、科学普及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加强协会队伍建设和科普创作人才的培养,为繁荣我省科普事业,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发挥科普创作力量优势,打造原创科普精品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积极承(本文来源于《广东科技报》期刊2019-11-22)

刘立[2](2019)在《融合“两种文化”,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公民具有科学素质的比例在过去几十年持续在提高,从1988年的10%上升到2005年的28%。这似乎是美国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的“峰值”,2016年的调查结果仍保持在28%。美国公民科学素质的达标率在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居第叁位,仅次于加拿大的4(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1-08)

任磊,张超,何薇[3](2019)在《公民的科技态度正成为新时代科学文化的重要表征——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8年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为基础,从我国公民对科技的总体态度、对科技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的看法和支持程度叁个方面展开分析,了解我国公民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技术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对科技的态度和看法,总结我国公民对科技的态度特征以及变化趋势,探讨我国公民的科技价值观,分析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指引下,公民的科技态度与新时代科学文化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科普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立[4](2019)在《以新时代科普观为指导 大力提升国家科学文化素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科学普及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思想新战略,逐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普观(简称"新时代科普观")。在新时代科普观的指导下,我国科普实践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达标率从2010年的3.27%提高到2015年的6.20%,进一步提高到2018年8.47%。但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达(本文来源于《科技中国》期刊2019年03期)

刘咏梅[5](2019)在《科技馆与科学文化——论科技馆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我国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现状,指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大力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科技馆作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是知识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社会教育阵地,应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01期)

潘玥斐[6](2018)在《不断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影响世界的发展格局,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不断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如何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及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素质是提升创新能力和(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10-29)

陈燕,范国华[7](2018)在《甘肃省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类内在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全面素质不可或缺的主体构成因素。把科学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整合,实施两种文化教育并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根本的内容和要求。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2016级学生为例,分析了甘肃省大学生科学和文化素质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实现甘肃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建言献策。(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29期)

刘萱[8](2018)在《国际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新动向:“科学素质”还是“科学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我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公民科学素质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显得愈发重要。公民科学素质的理论研究与调查实践开展60多年来,在内涵、结构、方法论与形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变化。本文首先从国内外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实践的简单回顾出发,结合近年来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新变化,展望和讨论国际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新动向。(本文来源于《今日科苑》期刊2018年09期)

刘萱[9](2018)在《从“科学素质”到“科学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科学素质一直是政府部门、学者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最初,“科学素质”仅仅作为一个表征科学教育影响的关键指标进入决策者的视野。1952年“科学素质”一词首次被美国教育改革家科南特提出,6年后科学教育研究者赫德进一步将科学素质解释为对科学的理解及其对(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8-07-27)

刘振华[10](2018)在《浅议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及社会参与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长路径、行为模式等出现了时代性特征,这对青少年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舞台。因此,大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推进青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神圣使命。(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19期)

科学文化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公民具有科学素质的比例在过去几十年持续在提高,从1988年的10%上升到2005年的28%。这似乎是美国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的“峰值”,2016年的调查结果仍保持在28%。美国公民科学素质的达标率在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居第叁位,仅次于加拿大的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文化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1].冯海波.繁荣科普创作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N].广东科技报.2019

[2].刘立.融合“两种文化”,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N].中国科学报.2019

[3].任磊,张超,何薇.公民的科技态度正成为新时代科学文化的重要表征——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分析[J].科普研究.2019

[4].刘立.以新时代科普观为指导大力提升国家科学文化素质[J].科技中国.2019

[5].刘咏梅.科技馆与科学文化——论科技馆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J].科技与创新.2019

[6].潘玥斐.不断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7].陈燕,范国华.甘肃省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8].刘萱.国际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新动向:“科学素质”还是“科学文化”?[J].今日科苑.2018

[9].刘萱.从“科学素质”到“科学文化”[N].中国科学报.2018

[10].刘振华.浅议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高校辅导员科学文化素质现状的...科学文化素质结构渗透教育与科学文化素质大厦关系...母亲的素质与优生-母亲的素质与优生生命周期中储蓄(收入)的“驼行分布...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1)

标签:;  ;  ;  ;  ;  ;  ;  

科学文化素质论文_冯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