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输送论文_唐柱闩

导读:本文包含了底泥输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絮凝,挖泥船,盐矿,工程,废水,磷酸,高分子。

底泥输送论文文献综述

唐柱闩[1](2008)在《巢湖底泥疏浚工程远程接力输送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巢湖疏浚工程的实际施工特点,提出了不同挖泥船远程接力输泥相关的技术措施。(本文来源于《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杨丽芳[2](2008)在《美国佛州磷矿重选废水絮凝脱水及底泥输送流变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磷矿重选废水由于其悬浮物具有典型的胶体特性,使其固液分离非常困难,绝大部分废水贮存于大型水池、尾矿库或地下废矿井中,这种将废水贮存起来的处置方式,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存在决堤、渗漏的潜在威胁。由于现有处理技术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寻找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处理工艺,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美国佛罗里达的磷矿重选废水处理长期未能解决,对环境及水资源利用造成了很大压力。本文针对佛罗里达磷矿重选废水处理及水循环利用工艺进行探讨,在分析了国内外迄今为止的有关矿山废水及磷矿选矿废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和研究手段,开始了对该废水的小型处理工艺条件的实验研究,在取得最佳综合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半工业化实践,并取得了与小型实验相吻合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业性实验的技术设计。该研究不仅对解决佛罗里达磷酸盐公司的水污染问题及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回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磷矿选矿废水的处理也有十分得要的借鉴作用。1.本文采用美国Ciba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新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解决了磷酸盐矿重选废水的高效絮凝问题,确定了絮凝效果与絮凝剂浓度、剂量及溶液pH的关系。2.通过多次加药和加尾砂的助凝试验研究,明确了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浓度、剂量和混合方式相同的情况下,絮凝效果随加砂量和加药次数的变化关系,为最佳絮凝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3.根据胶体颗粒的组成及表面性质分析,认为颗粒的底面和侧面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质,颗粒的活性部位主要位于侧面上。4.通过K~+、Ca~(2+)和Al~(3+)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协同作用研究,认为絮凝剂长链在悬浮颗粒表面的吸附位置在颗粒侧面的活性点上。K~+对絮凝的促进作用大大优于Ca~(2+)和Al~(3+),在一定浓度和pH范围内,Ca~(2+)和Al~(3+)对絮凝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与传统的Schulze-Hardy聚沉规则相反。本文从胶体与表面化学和溶液化学的角度出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5.通过对多次加药和尾砂助凝的动力学研究,发现投加尾砂后,增加了絮凝反应中的晶核颗粒数,在涡旋惯性离心力和剪切力作用下,使脱稳胶体迅速成长;多次加药能够增加颗粒间的有效碰撞次数,絮凝的半衰期随之大大缩短。6.通过对废水进行脉冲电絮凝研究,发现在各种电极配置和脉冲供电条件下,电絮凝均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将电絮凝与物化絮凝相结合也未取得理想的效果,研究认为电场对有机高分子絮凝剂DPW-1-1355的絮凝起到抑制作用。7.综合所有絮凝试验,“小试”得出的最佳絮凝工艺是:废水加10~(-3)M KCl和5%的尾砂,然后五次平均加入18×10~(-6)g Ciba絮凝剂DPW-1-1355,该工艺条件下的絮凝沉降速度大、上清液浊度低、底泥含固率高。该研究结果为半工业化试验提供了依据。8.根据实验研究,得出最佳絮凝工艺条件下底泥的流变性规律:(1)底泥的表观粘度随切变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粘土含固率为15%和20%时,二者之间符合幂律关系η_α=kD~(n-1),且n>1,因此底泥符合胀流体的特性,即越搅越稠。(2)底泥的切应力随粘土含固率的增加而增大,二者之间存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τ=5.436C~2-80.489C+215.67,相关系数R~2=0.9639。(3)粘土含固率为20%底泥的切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降低,二者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τ=-0.7264T+829,相关系数R~2=0.9528。(4)通过流变性与时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切变速率不变时,粘土含固率为20%底泥的粘度随旋转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以判断底泥具有触变性。(5)通过pH对底泥流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pH=8时粘土含固率为20%底泥的切应力最小。(6)通过底泥流变性的改良试验,发现改良剂DP-203具有降低底泥切应力的作用。9.将Ciba絮凝剂和KCl复配使用,采用多次加药、尾砂助凝工艺,以深锥形浓密机为主要设备进行了半工业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回用要求,底泥含固率满足地下矿井回填的需要。研究不仅解决了磷矿重选废水的净化与底泥浓缩问题,而且实现了废水和底泥的资源化利用。10.通过工业化模拟设计,说明研究成果在工业化应用中的投资和运行费用经济合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8-03-25)

刘瑞祥[3](2007)在《西湖底泥疏浚工程长距离水力输送施工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概况杭州西湖底泥二期疏浚工程施工区域分布在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四个湖区,疏浚面积3.2km2,平均挖泥厚度0.5m。西湖底泥分为叁层,上表层为浮层淤泥、中层为软泥,下层为基底。工程要求只清除上表层浮泥和中层软泥部分,保留下层基底的原状土。(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期刊2007年12期)

底泥输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世界范围内,磷矿重选废水由于其悬浮物具有典型的胶体特性,使其固液分离非常困难,绝大部分废水贮存于大型水池、尾矿库或地下废矿井中,这种将废水贮存起来的处置方式,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存在决堤、渗漏的潜在威胁。由于现有处理技术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寻找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处理工艺,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美国佛罗里达的磷矿重选废水处理长期未能解决,对环境及水资源利用造成了很大压力。本文针对佛罗里达磷矿重选废水处理及水循环利用工艺进行探讨,在分析了国内外迄今为止的有关矿山废水及磷矿选矿废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和研究手段,开始了对该废水的小型处理工艺条件的实验研究,在取得最佳综合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半工业化实践,并取得了与小型实验相吻合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业性实验的技术设计。该研究不仅对解决佛罗里达磷酸盐公司的水污染问题及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回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磷矿选矿废水的处理也有十分得要的借鉴作用。1.本文采用美国Ciba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新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解决了磷酸盐矿重选废水的高效絮凝问题,确定了絮凝效果与絮凝剂浓度、剂量及溶液pH的关系。2.通过多次加药和加尾砂的助凝试验研究,明确了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浓度、剂量和混合方式相同的情况下,絮凝效果随加砂量和加药次数的变化关系,为最佳絮凝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3.根据胶体颗粒的组成及表面性质分析,认为颗粒的底面和侧面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质,颗粒的活性部位主要位于侧面上。4.通过K~+、Ca~(2+)和Al~(3+)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协同作用研究,认为絮凝剂长链在悬浮颗粒表面的吸附位置在颗粒侧面的活性点上。K~+对絮凝的促进作用大大优于Ca~(2+)和Al~(3+),在一定浓度和pH范围内,Ca~(2+)和Al~(3+)对絮凝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与传统的Schulze-Hardy聚沉规则相反。本文从胶体与表面化学和溶液化学的角度出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5.通过对多次加药和尾砂助凝的动力学研究,发现投加尾砂后,增加了絮凝反应中的晶核颗粒数,在涡旋惯性离心力和剪切力作用下,使脱稳胶体迅速成长;多次加药能够增加颗粒间的有效碰撞次数,絮凝的半衰期随之大大缩短。6.通过对废水进行脉冲电絮凝研究,发现在各种电极配置和脉冲供电条件下,电絮凝均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将电絮凝与物化絮凝相结合也未取得理想的效果,研究认为电场对有机高分子絮凝剂DPW-1-1355的絮凝起到抑制作用。7.综合所有絮凝试验,“小试”得出的最佳絮凝工艺是:废水加10~(-3)M KCl和5%的尾砂,然后五次平均加入18×10~(-6)g Ciba絮凝剂DPW-1-1355,该工艺条件下的絮凝沉降速度大、上清液浊度低、底泥含固率高。该研究结果为半工业化试验提供了依据。8.根据实验研究,得出最佳絮凝工艺条件下底泥的流变性规律:(1)底泥的表观粘度随切变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粘土含固率为15%和20%时,二者之间符合幂律关系η_α=kD~(n-1),且n>1,因此底泥符合胀流体的特性,即越搅越稠。(2)底泥的切应力随粘土含固率的增加而增大,二者之间存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τ=5.436C~2-80.489C+215.67,相关系数R~2=0.9639。(3)粘土含固率为20%底泥的切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降低,二者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τ=-0.7264T+829,相关系数R~2=0.9528。(4)通过流变性与时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切变速率不变时,粘土含固率为20%底泥的粘度随旋转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以判断底泥具有触变性。(5)通过pH对底泥流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pH=8时粘土含固率为20%底泥的切应力最小。(6)通过底泥流变性的改良试验,发现改良剂DP-203具有降低底泥切应力的作用。9.将Ciba絮凝剂和KCl复配使用,采用多次加药、尾砂助凝工艺,以深锥形浓密机为主要设备进行了半工业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回用要求,底泥含固率满足地下矿井回填的需要。研究不仅解决了磷矿重选废水的净化与底泥浓缩问题,而且实现了废水和底泥的资源化利用。10.通过工业化模拟设计,说明研究成果在工业化应用中的投资和运行费用经济合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泥输送论文参考文献

[1].唐柱闩.巢湖底泥疏浚工程远程接力输送技术措施[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杨丽芳.美国佛州磷矿重选废水絮凝脱水及底泥输送流变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3].刘瑞祥.西湖底泥疏浚工程长距离水力输送施工工艺[J].中国水利.2007

论文知识图

泥驳Figure4-7Sludgetrasportation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含量湖区淤泥...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烧失重...序批式混凝_1二生态膜反应器污水处理...试验前后样品图片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与斜坡带两种油气...

标签:;  ;  ;  ;  ;  ;  ;  

底泥输送论文_唐柱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