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斑鮰出血性腐败症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刘孝明[1](2013)在《斑点叉尾鮰暴发性细菌疾病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近年来,斑点叉尾鮰水库网箱养殖中出现十分严重的细菌性病害危害,4月—10月为疾病高发季节,7月—8月为高峰流行期。主要症状表现为鱼眼球周围、鳍基部位充血,头部有明显的白斑,腹部膨胀,肛门红肿,绝大部分病鱼肾脏和肝脏出现肿大、点状出血及糜烂等病症,有的则有较明显的花肝及土黄色肝,胃、肠道无食物或较少食物,胃、肠壁明显充血,无弹性。此次研究分离鉴定了安徽滁州、巢湖等地的斑点叉尾蛔细菌性病原,分离出三株强毒细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和对各菌种的形态和生化特性等多种指标的测定,初步确定分别FB-1、FB-2、FB-3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2、对分离得到的三株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三株菌对广谱抗菌素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Ⅵ等均已产生耐药性,而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则高度敏感。同时,检测四种常见的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氟本尼考、土霉素、强力霉素)对三株致病菌的抑菌、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对三株致病菌均具较好的抑菌、杀菌效果;土霉素和氟本尼考两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较高,证明了三株菌株都都对土霉素、氟本尼考产生了相当的耐药性。3、通过把定量的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菌浓度分别为1.0x1011、5.0x1010、5.0x1010个kg饲料)添加到饲料中,研究其对斑点叉尾鮰免疫应答能力的作用,测检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活性及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1)三种益生菌均显着提高斑点叉尾鮰的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活性和免疫保护率。在第6d三个试验组PP达到最高值,分别是64.53%、58.94%、55.83%。对照组PP浮动在35.26%-45.77%范围内。(2)通过投喂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斑点叉尾鮰对混合病原菌产生对应的免疫保护,各自的免疫保护率为:74%、64%和45%。在对经济成本和免疫效果综合考虑后,效果较好的饲喂益生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4、经过临床试验,针对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疾病,制定了有效的的预防和治疗方案。预防方案是:日常管理中,饲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2.0x1011个/kg饲料)与Vc (5.0g/kg饲料)的饲料,两天一次,当水温超过±3℃变化时,在饲料中添加酵母多糖(5.0g/kg饲料)、三黄粉(5.0g/kg饲料),连喂两天;如果附近一千米内有鱼病发生,需要用二氧化氯(0.3g/m3)全池泼洒,三天一次,连用三次。治疗方案为:饲喂添加强力霉素(1.0g/kg饲料)、三黄粉(8.0g/kg饲料)与Vc (10.0g/kg饲料)的饲料;每天一次,连用五天天,二氧化氯(0.3g/m3)全池泼洒,三天一次,连用三次。
韩启峰[2](2008)在《斑点叉尾鮰的鱼病防治要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中常发生的几种病害及防治方法。
陈昌福[3](2007)在《关于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业发展的思考》文中认为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esque)亦称沟鲶(channel catfish),其天然分布区域主要在美国中部地区、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的部分地区,尤其是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的有较高的天然产量。斑点叉尾鮰原本生活在水质无污染、沙质或石砾底质、流速较快
王世荣[4](2003)在《云斑鮰出血性腐败症的防治》文中研究说明
王世荣[5](2003)在《云斑鮰出血性腐败症的防治》文中指出 云斑鮰,又称褐首鲶,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我区许多农民纷纷引进养殖。2002年,暴发了出血性腐败症,损失很大,挫伤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把该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 二、流行情况 该病流行水温10℃—36℃,尤其在高温季节,水温28℃以上最为流行。发病快,疗程长,易出现反复、感染率高,死亡率更高。城关镇一养殖户的1.5亩池塘,7月27日
二、云斑鮰出血性腐败症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斑鮰出血性腐败症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斑点叉尾鮰暴发性细菌疾病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本文常用英文缩写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斑点叉尾鮰主要细菌病的病原及病症 |
1.1 气单胞菌及相关病症 |
1.2 鲇鱼爱德华菌及相关病症 |
1.3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及相关病症 |
1.4 柱状屈挠杆菌及相关病症 |
2 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
2.1 抗生素药物防治 |
2.2 疫苗的使用 |
2.3 微生态制剂的使用 |
2.4 中草药防治 |
3 本研究的目的 |
第二章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暴发性细菌疾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物筛选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主要溶液及配制 |
2.3 病原菌的分离 |
2.4 人工感染试验 |
2.4.1 滤液人工感染试验(病毒学试验) |
2.4.2 回归感染试验 |
2.4.3 人工注射感染试验 |
2.4.4 人工浸泡感染试验 |
2.5 菌种生化鉴定 |
2.6 药物敏感性试验 |
2.7 几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杀菌浓度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病鱼来源及症状 |
3.2 分离菌的培养特性 |
3.3 病原菌的致病性 |
3.3.1 滤液人工感染试验 |
3.3.2 人工注射感染试验 |
3.3.3 人工浸泡感染试验 |
3.3.4 回归感染试验 |
3.4 病原菌的鉴定 |
3.4.1 生化鉴定结果 |
3.5 药物敏感性试验 |
3.6 最小抑菌、杀菌浓度 |
4 讨论 |
第三章 微生态制剂对斑点叉尾鮰暴发性细菌病的免疫保护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鱼及饲养条件 |
1.2 试验饲料及加工 |
1.3 吞噬原的制备 |
1.4 试样收集 |
1.5 白细胞吞噬活性测定 |
1.6 血清溶菌酶活性测定 |
1.6.1 菌液的制备 |
1.6.2 溶菌酶活性的测定 |
1.6.3 标准曲线的制备 |
1.7 免疫保护率的测定 |
1.8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投喂益生菌对斑点又尾如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
2.2 投喂益生菌对斑点叉尾鮰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
2.3 非特异性免疫保护率 |
3 讨论 |
第四章 斑点叉尾鮰暴发性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及临床应用 |
1 前言 |
2 临床预防及治疗实验 |
2.1 预防试验 |
2.2 治疗试验 |
3 临床预防与治疗结果 |
4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成果 |
(2)斑点叉尾鮰的鱼病防治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病毒性疾病 |
1.1 病原。 |
1.2 病状。 |
1.3 防治。 |
2 细菌性疾病 |
2.1 出血性腐败症。 |
2.1.1 病原。 |
2.1.2 病状。 |
2.1.3 防治。 |
2.2 爱德华氏病。 |
2.2.1 病原。 |
2.2.2 病状。 |
2.2.3 治疗。 |
2.3 柱状病。 |
2.3.1 病原。 |
2.3.2 病状。 |
2.3.3 防治。 |
3 真菌病 |
3.1 水霉病。 |
3.1.1 病原。 |
3.1.2 病状。 |
3.1.3 防治。 |
4 寄生虫病 |
4.1 鱼波豆虫病。 |
4.1.1 病原。 |
4.1.2 病状。 |
4.2 毛管虫病。 |
4.2.1 病原。 |
4.2.2 病状。 |
4.2.3 防治。 |
4.3 小瓜虫病。 |
4.3.1 病原。 |
4.3.2 病状。 |
四、云斑鮰出血性腐败症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斑点叉尾鮰暴发性细菌疾病防治研究[D]. 刘孝明. 安徽农业大学, 2013(06)
- [2]斑点叉尾鮰的鱼病防治要点[J]. 韩启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08(18)
- [3]关于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业发展的思考[J]. 陈昌福. 渔业致富指南, 2007(11)
- [4]云斑鮰出血性腐败症的防治[J]. 王世荣. 科学养鱼, 2003(02)
- [5]云斑鮰出血性腐败症的防治[J]. 王世荣. 渔业致富指南,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