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不良反应的防治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严梓,翟宗,王易[1](2021)在《大剂量甲氨蝶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高, 病因较为复杂, 目前临床对其治病机理尚无确切证据。甲氨蝶呤在治疗血液疾病中一直被广泛使用, 在对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同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经成为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也是目前临床治疗此病安全有效的药物疗法之一。本文综述了甲氨蝶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 同时介绍了目前临床使用的解救措施, 最后总结了大剂量甲氨蝶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个体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魏玲[2](2021)在《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化疗是癌症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易导致多种毒副作用,例如消化道黏膜炎(AM)。中医临床上,化疗所致AM常被辨证为气阴两虚证,方中常含熟地黄(SRR)。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已经证明SRR能减轻甲氨蝶呤(MTX)化疗所致AM,其机制主要在于抗氧化和抗炎。由于MTX化疗常采用大剂量,而SRR对大剂量MTX(HDMTX)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HDMTX-AM)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评价SRR在防治HDMTX-AM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论文建立了小鼠HDMTX化疗模型,评价了 SRR对HDMTX-AM的影响,重点揭示了 SRR对HDMTX化疗的时效关系,同时探讨了 SRR的有效部位。一、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小鼠死亡率的影响本研究评价了预防性给予(提前三天)SRR(1.56g/kg,ig)、环丙沙星(CPFX,0.13g/kg,ig)以及SRR与CPFX联合用药对HDMTX(300mg/kg,i.p.)化疗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模型组在化疗后第八天死亡率为27.3%,CPFX组为9.1%,其余各组为0.0%;同时发现HDMTX化疗导致小鼠精神萎靡,部分出现腹泻,体重和摄食量显着下降,SRR和CPFX均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二、熟地黄防治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时效关系研究本研究于HDMTX化疗后6、12、24和48h取样,测定MTX血药浓度、氧化损伤和炎症指标,结果发现:化疗后小鼠(1)肠绒毛24h后显着缩短;(2)MTX血药浓度12h后快速下降;(3)丙二醛(MDA)含量显着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4)肠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于12h达到峰值,随后下降;(5)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显着升高,分别于24h和48h达到峰值;(6)血肌酐(SCr)水平于化疗后6h和24h显着升高,而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未达到显着水平。与模型组对比,SRR能于化疗后6h显着降低NF-κB和SCr水平,12h降低MDA含量,24h降低SCr、MDA和iNOS水平,48h降低MPO含量;于24h显着提高肠绒毛长度,于48h提高CAT水平,但对MTX血药浓度等影响不显着。以上结果说明SRR对MTX代谢影响不显着,而在化疗早期即可发挥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从而保护肠黏膜。三、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评价了 SRR对HDMTX化疗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发现HDMTX化疗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1)在门级水平上,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拟杆菌门则逐渐升高;变形菌门先减少后增加,放线菌门则相反;(2)在属级水平上,螺杆菌属、梭菌属、Flexispira和埃希氏菌属相对丰度升高,瘤胃球菌属、乳杆菌属、普式菌属和Odoribacter则相对减少。此外,血浆内毒素(LPS)水平于化疗后12h大幅升高。SRR能(1)显着降低化疗小鼠肠道菌群物种数目;(2)对化疗小鼠菌群组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于化疗后6h和12h显着抑制梭菌属相对丰度的升高;(3)对于LPS的变化影响不显着。四、熟地黄减轻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活性部位探究本研究通过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得到SRR去甲醇部位(F-deMeOH)和SRR去乙酸乙酯部位(F-deEtOAc),以及SRR乙酸乙酯部位(F-EtOAc)、SRR甲醇部位(F-MeOH)和SRR大分子部位(F-MAC)。首先比较了各部位的褐变程度和指纹图谱变化,接着以SRR水提液为对照,分两次动物实验,评价了各部位对HDMTX-AM的影响,结果发现SRR水提液活性最强,其它样品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本文结果说明,HDMTX化疗后6h即发生显着的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提示预防性给药对于保护消化道黏膜的重要性。本文预防性给予SRR能避免HDMTX化疗导致的小鼠死亡,其对MTX血药浓度影响不显着,但能显着减轻肠黏膜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此外,本文首次发现SRR还能影响肠道菌群,抑制有害菌,促进有益菌增殖,提示调节肠道菌群也是SRR减轻HDMTX-AM的机制之一。鉴于甲醇和乙酸乙酯处理后,SRR活性降低,说明SRR减轻HDMTX-AM这一功效具有多成分和多靶点特性。
刘俊闪[3](202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GST基因多态性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期间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GST基因多态性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期间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含大剂量甲氨蝶呤方案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88例。甲氨蝶呤输注后48 h测定血药浓度,PCR法检测GST M1、GST T1基因多态性,分为功能基因型和缺失基因型;按国际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系统中的标准记录甲氨蝶呤输注后72 h内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不同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组患儿胃肠道反应、肝损伤、皮肤黏膜损伤、骨髓抑制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1.0μmol/L组患儿胃肠道反应、肝损伤、皮肤黏膜损伤、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0.5μmol/L组、0.5~1.0μmol/L组,0.5~1.0μmol/L组患儿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0.5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剂量甲氨蝶呤输注后48 h,GST M1基因、GST T1基因中缺失基因型的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剂量比值均明显高于功能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氨蝶呤输注后48 h,GST M1、GST T1缺失基因型患儿胃肠道反应、肝损伤、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功能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ST M1、GST T1缺失基因型患儿皮肤黏膜损伤的发生率与功能基因型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ST M1、GST T1缺失基因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时血药浓度偏高,更易发生胃肠道反应、肝损伤、骨髓抑制。
李宁[4](2021)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症状管理策略在ALL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明确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中的症状负担水平。以症状管理理论为依据,制定“知识+技能+支持”为核心的症状管理策略,结合患儿及主要照顾者需求,构建一套综合、有效的症状管理方案。评价以症状管理理论为基础的症状管理策略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过程中症状负担水平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9月就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及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发放《症状管理手册》并实施甲氨蝶呤化疗前后常规护理,包括化疗基本知识及饮食、运动、卫生、情绪调节的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基于“知识+技能+支持”的症状管理策略,查阅儿童血液病护理指南,咨询儿童血液临床专家、护理专家等,并通过预试验制定以症状管理理论为基础的症状管理策略。评估两组患儿化疗前1天的症状负担水平、生活质量水平;患儿化疗周期为两个月,共进行4次化疗,每次化疗第42小时化验患儿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于化疗结束后第7天评估两组患儿症状负担水平;干预一个月、两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0例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共4名患儿退出、失访,最终对照组、干预组各3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症状负担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等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化验两组患儿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无统计差异(P>0.05),第一次、第二次化疗后第7天评估两组患儿症状负担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生活质量普适量表学校功能、特异量表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第四次化疗后第7天干预组症状评估量表评分及症状发生率、频率、严重程度、困扰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第四次化疗后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症状管理理论为基础,基于“知识+技能+支持”的症状管理策略,能够明显降低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症状负担水平,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对降低患儿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具有一定协同作用。症状管理策略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可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案在白血病患儿化疗全程护理中开展应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症状管理策略得到了患儿及主要照顾者的充分肯定。
程淼[5](2021)在《三草愈疡汤防治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黏膜炎临床观察及基于氧化应激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三草愈疡汤防治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口腔黏膜炎(OM)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并从氧化应激角度分析三草愈疡汤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及临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①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76例确诊为原发性骨肉瘤(O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行含HD-MTX的MAP方案化疗,在两组均给予口腔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三草愈疡汤含漱治疗,对照组予康复新液含漱治疗。②将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口腔黏膜炎分级、口腔情况评估进行组间比较,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③在研究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情况,评估药物安全性。④两组患者分别于行MAP方案化疗的前1天和第3天抽取全血,经离心取上清后检测氧化应激指标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还原型谷胱甘肽)、LP0(脂质过氧化物)及MDA(丙二醛)的表达,比较干预前后组内及组间之间的差异,探讨三草愈疡汤的氧化应激机制。结果①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吸烟、饮酒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OM发生率43.6%;对照组OM发生率67.6%,两组OM发生率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③既往有吸烟史患者OM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OR=5.000,95%CI 1.014-24.649,P=0.048);既往饮酒史患者OM的发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OR=2.667,95%CI 0.502-14.161,P=0.250)。④基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疗效,试验组中完全缓解10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完全缓解5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4例,Z值为-2.235,P<0.05,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⑤两组口腔黏膜炎NCI分级比较,Z值为-1.060,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出现Ⅲ-Ⅳ度口腔黏膜炎毒性的发生率为29.5%,对照组出现Ⅲ-Ⅳ度口腔黏膜炎毒性的发生率为48%。⑥基于OAG(Oral Assessment Guideline)量表,两组口腔情况比较,两组第3、5、7、9、11天的积分,P<0.05,两组积分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第0、15天积分,P>0.05,两组积分无统计学差异。⑦对照组中,治疗前后MDA含量P<0.05,GSH-PX、GSH、SOD及LPO含量P>0.05,MDA表达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GSH-PX、GSH、SOD及LPO表达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⑧试验组中抗氧化因子GSH-PX、GSH及SOD的表达较治疗前升高,氧化损伤因子LPO及MDA的表达较治疗前减低,P<0.05,各氧化应激指标治疗前后表达有统计学差异。⑨两组用药后试验组GSH-PX、GSH、SOD表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LPO、MD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各氧化应激指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①三草愈疡汤与康复新液比较可显着降低HD-MTX化疗后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改善口腔整体情况,降低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②三草愈疡汤可提高抗氧化因子SOD、GSH-PX及GSH的表达,降低氧化损伤因子LPO及MDA的表达,从而减轻氧化应激损伤。③三草愈疡汤疗效肯定,未见明显副反应,患者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石新华[6](2021)在《骨肉瘤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和血药浓度监测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骨肉瘤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和血药浓度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新郑市中医院治疗的34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接受96次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有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96次化疗中,在化疗后48 h解救成功的有74次。48 h没有解救成功的,72 h也全部解救成功。没有出现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现象,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骨肉瘤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过程中使用个体化护理,患者解毒过程顺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显示了个体化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谭笑[7](2020)在《甲氨蝶呤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其在ALL化疗后毒副作用相互关系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率居于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首。甲氨蝶呤(MTX)是治疗儿童ALL的主要药物之一,目前,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是ALL缓解期系统巩固治疗、预防和治疗髓外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睾丸白血病)的有效化疗方案。HD-MTX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MTX不良反应是否发生及发生程度仍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严重不良反应者甚至出现暂停化疗的情况,影响疗程连贯性,可能会导致化疗疗效不佳及复发风险增加。研究表明,MTX相关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MTX疗效及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药物代谢酶相关基因,可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达到预期临床疗效,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提取ALL患儿基因组DNA,检测68MTHFR、93MTHFR、62ABCB1等相关基因的基因型,观察ALL患儿行HD-MTX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监测MTX血药浓度,分析基因多态性与MTX药物浓度及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以指导MTX该类化疗药物的个体化治疗。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ALL患儿共100例(不包括复发),设定纳入标准:均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分型等检查确诊为ALL,且经诱导化疗(VDLP+CAM)后复查骨髓提示完全缓解,化疗开始前患儿无感染、胃肠道反应、皮肤黏膜破损等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基因分型:HD-MTX方案治疗前,采集外周血,分别对MTHFR C677T、MTHFR A1298C、ABCB1 C3435T三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3、观察分析:观察ALL患儿行HD-MTX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并记录,监测记录44h MTX血药浓度;分析各基因型与MTX血药浓度及毒副反应之间有无相关性。研究结果:1、MTHFR基因位点中C677T基因型检测结果以突变杂合子CT占比最多;MTHFR基因位点中A1298C基因型检测结果,仅有AA纯合子(76例)和AC杂合子(24例)两种基因型;ABCB1基因位点中C3435T基因检测结果以杂合子CT占比最多;2、ALL患儿给予HD-MTX化疗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100%),其次为胃肠道反应(44%)、肝脏毒性(40%)、皮肤粘膜损害(28%),未出现肾脏毒性;3、不同MTX剂量组肝脏毒性和粘膜损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5g/m2MTX剂量组的肝脏毒性和粘膜损害均高于3g/m2剂量组;不同MTX剂量组与肾脏毒性和胃肠道毒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1.000),尚不能认为5g/m2的MTX剂量组的肾脏毒性或胃肠道反应率高于3g/m2剂量组;4、MTHFR C677T各基因型肝脏毒性、胃肠道反应存在差异,携带MTHFR677CC+CT基因型出现肝脏毒性的风险明显高于TT,基因型CT的肝脏毒性风险是基因型TT的5.490倍(95%CI:1.398-21.563),基因型CC的肝脏毒性风险是基因型TT的3.215倍(95%CI:1.009-10.247),基因型CT的胃肠道反应风险是基因型TT的4.245倍(95%CI:1.092-16.506);5、MTHFR A1298C各基因型与肝脏毒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皮肤粘膜损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ABCB1 C3435T各基因型之间皮肤粘膜损害存在差异,携带ABCB13435CT+CC基因型出现皮肤粘膜损害风险明显高于TT,基因型CT的皮肤粘膜损害风险是基因型TT的5.919倍(95%CI:1.714-20.442),基因型CC是基因型TT的9.009倍(95%CI:2.500-32.465);7、基因位点MTHFR C677T、MTHFR A1298C、ABCB1 C3435T多态性与MTX药物浓度(?2=1.11,P=0.680)无统计学差异,尚不能认为各基因位点多态性与MTX药物浓度存在相关性。研究结论:1、5g/m2MTX剂量组的肝脏毒性和皮肤粘膜损害均高于3g/m2剂量组,故临床对于5g/m2剂量患者应注意监测肝功能指标和粘膜保护。2、基因位点MTHFR C677T多态性与MTX毒副反应之间存在相关性,在肝脏毒性、胃肠道反应方面存在差异;基因位点ABCB1 C3435T多态性与MTX毒副反应之间存在相关性,在粘膜损害方面存在差异,提示MTHFR C677T多态性及ABCB1 C3435T多态性可成为临床MTX剂量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预判指标。3、基因位点MTHFR C677T、MTHFR A1298C、ABCB1 C3435T与HD-MTX方案治疗期间发生药物排泄延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对临床追加解救无指导意义。
朱蓓琳[8](2020)在《骨肿瘤化疗致骨髓抑制的风险因素分析及药学监护模式探索》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骨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相关风险因素,探究其防治对策,为临床建立并优化药学监护模式,为预测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在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期间,诊断为骨原发恶性肿瘤,并入院进行化学治疗的患者。收集并整理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临床诊断、化疗前后的常规临床检验指标、治疗方案等。按照WHO的骨髓抑制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无骨髓抑制组、轻中度骨髓抑制组(I-III度骨髓抑制)及重度骨髓抑制组(IV度骨髓抑制)。通过对各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讨论影响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重度骨髓抑制风险模型进行预测;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间的患者,以重度骨髓抑制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前瞻性对照观察研究,对照组依照常规诊疗,药师干预组对模型预测高危的患者加强药学监护,做好骨髓抑制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化疗剂量,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建立药学监护模式,探讨其在骨髓抑制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在探讨影响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的风险因素研究中,回顾分析了133例患者,其中无骨髓抑制患者37例,占27.82%,轻中度骨髓抑制患者58例,占43.61%,重度骨髓抑制患者38例,占28.57%。患者的年龄(P=0.004)、身体质量指数(P=0.045)、化疗前血清白蛋白(P=0.036)、化疗方案(P=0.038)与化疗次数(P=0.001)是骨髓抑制发生的风险因素;化疗方案中烷化剂(OR=4.197,P=0.002)和抗代谢药(OR=3.310,P=0.014)是引起重度骨髓抑制的风险因素。在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的基础上,临床药师探索药学监护模式,对83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预测高危的患者加强药学监护,与对照组相比,药师干预组患者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降低了19.97%(P=0.045),平均住院日缩短了1.76天(P=0.04)。。结论:低龄未成年、身体质量指数偏低、白蛋白偏低的是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因素;使用大剂量烷化剂、抗代谢药的化疗方案有更高的重度骨髓抑制风险。在建立重度骨髓抑制风险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减少低风险患者的预防用药,对高风险患者加强药学监护,有效减轻了重度骨髓抑制的程度,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对防范重度不良反应、加强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胡施卉,卢嘉超,缪玉华[9](2020)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93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92例患者的治疗均顺利完成,其中完全缓解的有46例(49.46%),部分缓解的有40例(43.01%),治疗总有效率为85.07%。结论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B细胞淋巴瘤,应详细观察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服务,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做好积极预防工作,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
彭九兰[10](2019)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儿童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对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儿童白血病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患儿采用护理干预后,探究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笔者所在依云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比组(n=40)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n=40)患儿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的血药浓度、护理效率、血药浓度通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后44、68 h血药浓度均低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即刻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5%,高于对比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药浓度通过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骨髓抑制、感染、皮肤过敏、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异常、口腔溃疡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血药浓度,控制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患儿的护理效率。
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不良反应的防治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不良反应的防治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2)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 癌症化疗及其副作用 |
1.1 癌症与化疗概述 |
1.2 化疗的副作用 |
2 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发病机制 |
2.1 氧化损伤 |
2.2 炎症反应 |
2.3 细胞凋亡 |
2.4 肠道菌群失调 |
3 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的结构变化 |
4 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防治现状 |
4.1 抗氧化剂 |
4.2 抗炎药 |
4.3 抗生素/益生菌 |
5 中医药减轻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研究进展 |
6 熟地黄及其研究进展 |
6.1 炮制对熟地黄化学成分的影响 |
6.2 熟地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7 课题依据与论文研究思路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试剂 |
3 实验动物 |
4 药液制备 |
4.1 熟地黄及其水提液的制备 |
4.2 甲氨蝶呤注射液的稀释 |
4.3 环丙沙星药液制备 |
5 动物实验方案设计 |
6 数据分析 |
7 实验结果 |
8 讨论与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时效关系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试剂 |
3 实验动物 |
4 药液制备 |
4.1 熟地黄水提液的制备 |
4.2 甲氨蝶呤注射液的稀释 |
4.3 其他溶液的配制 |
5 动物实验方案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
5.1 动物实验方案 |
5.2 肠道匀浆液的制备 |
5.3 空肠组织病理学评估 |
5.4 各项指标的测定 |
6 数据分析 |
7 实验结果 |
7.1 空肠组织形态评估 |
7.2 熟地黄对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影响 |
7.3 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小鼠氧化损伤的影响 |
7.4 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小鼠炎症指标的影响 |
7.5 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小鼠肾脏和肝脏的影响 |
8 讨论与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1 引言 |
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试剂 |
3 实验动物 |
4 药液制备 |
4.1 熟地黄水提液的制备 |
4.2 甲氨蝶呤注射液的稀释 |
5 动物实验方案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
5.1 动物实验方案 |
5.2 16S rRNA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5.3 小鼠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 |
6 数据分析 |
7 实验结果 |
7.1 Alpha多样性分析 |
7.2 Beta多样性分析 |
7.3 菌群组成分析 |
7.4 LEfSe分析 |
7.5 内毒素含量分析 |
8 讨论与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熟地黄减轻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活性部位探究 |
1 引言 |
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试剂 |
3 实验动物 |
4 药液制备 |
4.1 熟地黄粉末的制备 |
4.2 熟地黄去甲醇和去乙酸乙酯部位的制备 |
4.3 熟地黄甲醇、乙酸乙酯和大分子部位的制备 |
4.4 甲氨蝶呤注射液的稀释 |
4.5 提取部位关系图 |
5 熟地黄各提取部位褐变度及指纹图谱比较 |
5.1 熟地黄各提取部位褐变度的测定 |
5.2 熟地黄各提取部位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
6 动物实验方案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
6.1 动物实验方案 |
6.2 肠道匀浆液的制备 |
6.3 氧化损伤及炎症指标的测定 |
7 数据分析 |
8 实验结果 |
8.1 熟地黄不同部位的提取流程和褐变程度 |
8.2 熟地黄不同提取部位指纹图谱比较 |
8.3 熟地黄去甲醇和去乙酸乙酯部位对氧化损伤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
8.4 熟地黄甲醇、乙酸乙酯和大分子部位对氧化损伤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
9 讨论与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GST基因多态性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期间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和GST基因多态性检测 |
1.2.3 大剂量甲氨蝶呤输注后72 h内主要不良反应判定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临床特征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输注后48 h血药浓度比较 |
2.2 不同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组患儿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2.3 GST M1、GST T1不同基因型患儿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剂量比值分析 |
2.4 不同GST M1、GST T1基因型患儿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4)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症状管理策略在ALL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症状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2 研究设计与准备 |
2.1 研究设计 |
2.2 理论基础 |
2.3 人员组成及分工 |
2.4 专家咨询、焦点访谈制定症状管理策略干预方案 |
2.5 临床预试验 |
2.6 研究技术路线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工具 |
3.3 干预方法 |
3.4 效果评价 |
3.5 资料收集 |
3.6 统计方法 |
3.7 质量控制 |
3.8 伦理原则 |
4 结果 |
4.1 两组患儿基本情况比较 |
4.2 两组患儿儿童记忆症状量表评分的比较 |
4.3 两组患儿儿童生活质量普适量表评分的比较 |
4.4 两组患儿癌症儿童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分的比较 |
4.5 两组患儿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比较 |
5 讨论 |
5.1 两组患儿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
5.2 症状管理策略干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ALL患儿HD-MTX化疗后症状负担水平 |
5.3 症状管理策略可以帮助对ALL患儿HD-MTX化疗后重点症状的观察 |
5.4 症状管理策略干预方案可以有效提升ALL患儿HD-MTX化疗后的总体生活质量水平 |
5.5 症状管理策略干预方案对ALL患儿HD-MTX化疗后PedsQL~(TM)4.0的分维度均产生影响 |
5.6 症状管理策略干预方案对ALL患儿HD-MTX化疗后生活质量特异性症状产生重要的影响 |
6 结论 |
7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白血病患儿症状管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三草愈疡汤防治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黏膜炎临床观察及基于氧化应激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研究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病例选择 |
1. 诊断标准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脱落和剔除标准 |
(三) 样本量估计 |
(四) 伦理原则 |
(五) 实验资料 |
1. 实验试剂 |
2. 实验器材 |
二、研究方法 |
(一) 治疗方案 |
1. 化疗方案 |
2. 常规口腔护理 |
3. 试验组治疗方案 |
4. 对照组治疗方案 |
(二) 临床观察指标 |
1 一般指标 |
2.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的临床疗效评价 |
3. 口腔黏膜炎分级标准 |
4. 口腔情况评估 |
5. 药物安全性评估 |
(三) 氧化应激指标测定 |
1. 血标本留取及存储 |
2. 试剂配制 |
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测定 |
4.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测定 |
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 |
6. 脂质过氧化物(LPO)测定 |
7. 丙二醛(MDA)测定 |
(四) 统计学方法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一) 一般资料 |
1. 两组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比较 |
2. 两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比较 |
3. 烟酒史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关系 |
4. 药物安全性 |
(二) 临床观察比较 |
1. 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的临床疗效评价比较 |
2. 两组口腔黏膜炎NCI分级比较 |
3. 两组口腔情况评估比较 |
(三) 氧化应激比较 |
1. 两组用药前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
2. 两组用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
3. 两组用药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
四、讨论 |
(一) 现代医学对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认识 |
1. 现代医学对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 |
(二) 祖国传统医学对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认识 |
1. 祖国传统医学对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研究 |
2.祖国传统医学对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治疗 |
(三) 三草愈疡汤研究 |
1. 三草愈疡汤临床疗效研究 |
2. 三草愈疡汤网络药理学研究 |
3. 三草愈疡汤抗氧化应激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骨肉瘤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和血药浓度监测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个体化护理 |
2 结果 |
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2.2 血药浓度达标情况 |
3 讨论 |
(7)甲氨蝶呤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其在ALL化疗后毒副作用相互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方法及内容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 |
2.3 一般资料 |
2.4 化疗方案 |
2.5 基因检测 |
2.6 化疗后不良反应指标检测 |
2.6.1 MTX血药浓度监测 |
2.6.2 不良反应评价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急性淋巴白血病患儿基因型分布 |
3.2 予HD-MTX化疗治疗后出现的毒副反应情况 |
3.3 各个基因位点的Hardy-Weinbery平衡检验 |
3.4 不同MTX剂量与HD-MTX毒副反应之间的关系 |
3.5 各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与毒副反应的关系 |
3.5.1 各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肝脏毒性的关系 |
3.5.2 各基因位点不同基因与胃肠道反应的关系 |
3.5.3 各基因位点不同基因与皮肤粘膜损害的关系 |
3.6 各基因位点不同基因与MTX药物浓度的关系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骨肿瘤化疗致骨髓抑制的风险因素分析及药学监护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前言 |
1.1 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现状 |
1.2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类型及特点 |
1.2.1 骨肉瘤 |
1.2.2 尤文肉瘤 |
1.2.3 软骨肉瘤 |
1.2.4 软组织肉瘤 |
1.3 原发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 |
1.3.1 骨肉瘤 |
1.3.2 尤文肉瘤 |
1.3.3 软骨肉瘤 |
1.3.4 其他骨与软组织肉瘤 |
1.4 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发生机制及特征 |
1.5 药学监护在骨髓抑制防治中的意义 |
1.5.1 药学查房 |
1.5.2 医嘱审核 |
1.5.3 用药教育 |
1.5.4 特殊人群 |
第2章 骨髓抑制的风险因素分析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一般资料 |
2.1.1.1 资料的选定 |
2.1.1.2 资料的排除 |
2.1.2 化疗方案 |
2.1.2.1 化疗知情同意书 |
2.1.2.2 化疗方案 |
2.1.3 评估及分组 |
2.1.4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各组年龄、身高、体重、BMI、BSA情况 |
2.2.2 性别、疾病类型、手术对骨髓抑制的影响 |
2.2.3 化疗前血常规、生化常规相关指标对骨髓抑制程度的影响 |
2.2.4 化疗方案对骨髓抑制的影响 |
2.2.5 化疗次数对骨髓抑制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年龄、性别与骨髓抑制的关系 |
2.3.2 BMI、BSA与骨髓抑制的关系 |
2.3.3 化疗前血常规、生化常规相关指标与骨髓抑制的关系 |
2.3.4 骨髓抑制发生的风险因素 |
2.3.4.1 化疗方案的影响 |
2.3.4.2 化疗次数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3章 重度骨髓抑制风险模型的构建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资料的选定与排除 |
3.1.2 模型的构建 |
3.1.3 模型的评估与检验 |
3.2 结果 |
3.2.1 重度骨髓抑制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
3.2.2 回归模型的构建 |
3.2.3 模型节点的划分 |
3.2.4 风险模型的检验 |
3.3 讨论 |
3.3.1 风险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
3.3.2 风险模型的应用与评价 |
3.4 小结 |
第4章 骨髓抑制的药学监护模式探索 |
4.1 资料与方法 |
4.1.1 一般资料 |
4.1.2 评估与分组 |
4.1.3 药学监护模式的建立 |
4.1.3.1 化疗前的药学监护措施 |
4.1.3.2 化疗后骨髓抑制治疗方案 |
4.1.3.3 药学监护模式流程图 |
4.1.4 统计学方法 |
4.2 结果 |
4.2.1 对照组与药师干预组一般情况比较 |
4.2.2 药学监护对骨髓抑制发生率的影响 |
4.2.3 药学监护对骨髓抑制程度的影响 |
4.2.4 药学监护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 |
4.2.5 重度骨髓抑制患者的其他不良反应 |
4.3 讨论 |
4.3.1 骨髓抑制药学监护模式的建立与探索 |
4.3.1.1 化疗前的药学评估 |
4.3.1.2 高风险化疗方案的监护措施 |
4.3.1.3 累计多次化疗患者的监护 |
4.3.1.4 高危患者的发热及感染风险评估 |
4.3.1.5 其他不良反应的预防 |
4.3.1.6 患者的用药教育 |
4.3.2 药学监护模式对骨髓抑制的影响 |
4.3.2.1 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
4.3.2.2 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 |
4.3.3 药学监护模式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9)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用药治疗 |
1.2.2 护理方法 |
1.2.2.1 用药护理 |
1.2.2.2 心理护理 |
1.2.2.3 口腔黏膜炎护理 |
1.2.2.4 胃肠道反应护理 |
1.2.2.5 皮肤反应护理 |
1.2.2.6 骨髓抑制护理 |
1.2.2.7 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
1.3 观察指标 |
1.3.1 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1.3.2 临床疗效 |
2 结果 |
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2.2 临床疗效 |
3 讨论 |
(10)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儿童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比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化疗后不同时间段血药浓度对比 |
2.2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
2.3 两组化疗后血药浓度通过率对比 |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论 |
四、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不良反应的防治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剂量甲氨蝶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严梓,翟宗,王易.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19)
- [2]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影响研究[D]. 魏玲. 山东大学, 2021(12)
-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GST基因多态性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期间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刘俊闪. 临床研究, 2021(05)
- [4]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症状管理策略在ALL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中的应用[D]. 李宁.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5]三草愈疡汤防治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黏膜炎临床观察及基于氧化应激作用机制研究[D]. 程淼.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骨肉瘤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和血药浓度监测的护理体会[J]. 石新华.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02)
- [7]甲氨蝶呤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其在ALL化疗后毒副作用相互关系探讨[D]. 谭笑. 南昌大学, 2020(08)
- [8]骨肿瘤化疗致骨髓抑制的风险因素分析及药学监护模式探索[D]. 朱蓓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9]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分析[J]. 胡施卉,卢嘉超,缪玉华.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04)
- [10]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儿童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J]. 彭九兰. 中外医学研究, 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