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兴趣 知识兴趣 书籍兴趣

知识兴趣 知识兴趣 书籍兴趣

一、知趣 识趣 书趣(论文文献综述)

王蕾[1](2019)在《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评论的重要工具、方法及考量指标,“范畴”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审美的基本构造和解读形式,且诸多范畴当中,“趣”是一个涵义较广且深邃复杂的美学范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概念,在中国古代文论、画论书论等艺术中举足轻重,建构中国古典美学需要对它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本论文采取具体范畴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纵向梳理“趣”的发展,探究“趣”的审美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具体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趣”的渊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阐释“趣”字的非审美之义的变化,进而探讨“趣”的审美涵义。其次立足于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从道、禅两家的角度论述“趣”的思想来源。第二部分:纵向梳理“趣”的发展历程,选取最有时代特征“趣”的表现进行论述。先秦两汉时期,“趣”作为非审美义的使用;魏晋时期,“趣”作为审美涵义走进人物品评和文艺批评当中;唐宋时期,“趣”作为审美涵义的成熟,“趣”作为审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品评的标准;明清时期,文论、诗论、词论、画论、书论更将“趣”作为一个审美的核心概念加以广泛的应用。从这里我们能较为清晰地把握趣发展的脉络。第三部分:从“趣”的具体表现形态出发,重点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情趣”、“理趣”、“天趣”、“生趣”、“雅趣”、“谐趣”,从而对趣的审美特征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这是本篇论文探讨的重点。第四部分:以前三部分的理论溯源与发展为基础,探究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理论价值与理论意义,促进当代中国美学理论范畴体系的发展,为趣范畴的现代意义寻找栖息之地。

朱以竹[2](2012)在《明诗话“趣味”研究》文中指出“趣”作为我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对我国古代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明代,“趣”更是作为一种审美标准实践于士人生活之中。明代诗论家大力主张将“趣”作为诗歌的审美本质。本文基于吴文治主编的《明诗话全编》,梳理出明代诗话中作为审美范畴的“趣”及相关范畴,将“趣”置于明代诗话中,结合具有代表性的文论家“趣”论思想及文学作品,以此来探讨明诗话中的“趣”的审美涵义、审美形态以及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部分来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梳理了“趣”的研究现状,包括对“趣”本身审美意蕴的探讨,对“趣”及其相关范畴的一些研究现状,“趣”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对一些文论家“趣”论思想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探讨明诗话中“趣”的涵义,包括“趣”的语义涵义和审美涵义。“趣”本义为“奔赴、趋向”,随后引申出“赶快走、督促、催促”之义,而在审美语境中的“趣”则指“风尚、意旨、旨趣、情志、志趣”。第三部分从具体的“趣”相关范畴出发,重点分析明诗话中具有代表性的“真趣”、“兴趣”、“闲适之趣”。首先,“性灵说”影响下的“真趣”要求文艺作品具有直抒性灵的自然之趣;其次,分析明诗话中“兴趣”的涵义。“兴趣”重点强调的是体态浑圆,一气浑成、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审美超越性,许学夷认为“兴趣”是诗歌最大的审美特征,而谢榛的以“感兴”论诗强调的是诗人对某些事物产生出一种创作的冲动及其某些灵感而引发的一种生命状态、生命体验、审美情趣;第三,明代文人群体性追求闲适之趣成在当时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他们主要是在现实世俗生活中追求一种隐居闲适、悠闲之趣,他们将自己的理想寄情于山水,追求一种自得之趣。最后一章,明代诗话“以趣评诗”的形成主要原因:一方面与明代文学思潮有关,另一方面与当时文人自身意识觉醒有关;明代诗话“趣”表现出时代性、多元性、和针对性的特征。明诗话“趣味”研究,提醒我们在文学、艺术领域中要追求一种高尚的审美趣味,倡导审美趣味的多元化,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趣”范畴的演变发展,以及正确认识审美趣味所带来的审美人生意义。

何世剑[3](2009)在《论书法美学尚“趣”思想的历史嬗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趣"是中国书法理论批评视野的重要审美范畴,书"趣"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为书法审美概念,它在汉魏六朝被引入书学批评中;唐宋时期得到充实和发展,并逐渐升格为一个书法审美批评范畴;明清时期,论家对"趣"作为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来源、生成等予以了深化论述,"尚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兴局面,体现为一种时代艺术精神和一股艺术审美思潮相别于前朝。

何世剑[4](2007)在《中国画论视野中的画“趣”论》文中认为"趣"是中国绘画理论批评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中国画论视野中的画"趣"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为一个绘画审美批评概念,它在魏晋南北朝被引入画学批评中;唐宋时期,它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逐渐升格为一个绘画审美批评范畴;明清时期,论家对"趣"作为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来源、生成等予以了进一步的深化论述,"尚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体现为一种时代艺术精神和一股艺术审美思潮相别于前朝。

周树山[5](2000)在《知趣 识趣 书趣》文中研究说明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每个人经历的事情常常是独特的,而独特的东西在文章中才有生命力。

二、知趣 识趣 书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知趣 识趣 书趣(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对“趣”的理论性研究
        (二)对“趣”的不同形态的考察研究
        (三)对不同时期文论家“趣”论思想研究
        (四)针对“趣”在某个时期的系统研究
        (五)对“趣”的比较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趣”的基本内涵及思想来源
    第一节 “趣”的词源学考察
        一、“趣”的非审美涵义
        二、“趣”的审美涵义
    第二节 “趣”的主要思想来源
        一、道家的启迪
        二、佛家的启示
        三、儒家的影响
第二章 “趣”美学范畴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趣”作为美学范畴前的衍化
        一、先秦两汉时期“趣”的使用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趣”作为审美之义的运用
    第二节 唐宋时期“趣”成为独立的审美范畴
        一、唐代诗人对“趣”的运用提升
        二、宋诗评之趣
    第三节 明清时期“趣”成为核心的审美范畴
        一、文论领域之趣
        二、其他领域之趣
第三章 “趣”的表现形态及美学内涵
    第一节 情趣与理趣
        一、情趣
        二、理趣
    第二节 天趣与生趣
        一、天趣
        二、生趣
    第三节 雅趣与谐趣
        一、雅趣
        二、谐趣
第四章 “趣”范畴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 追求高尚的审美情趣
    第二节 张扬自由的主体灵性
    第三节 倡导艺术审美的多样化
    第四节 艺术审美作用的中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明诗话“趣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明诗话中“趣”研究现状及其背景
    1.1 “趣”本身审美意蕴的探究
    1.2 “趣”相关范畴的研究
    1.3 “趣”的审美实践的研究
    1.4 文论家“趣”论思想研究
第2章 “趣”以及“趣味”的涵义阐释
    2.1 “趣”的语义涵义
    2.2 “趣”在明诗话中的审美涵义
第3章 明诗话“趣”的相关范畴
    3.1 以“趣”评诗的形成
        3.1.1 以“趣”评诗在明代广泛运用
        3.1.2 明代诗论家以“趣”评诗的大致情况
    3.2 《明诗话》中“趣”的相关范畴
    3.3 “真趣”
        3.3.1 “性灵说”语境的形成
        3.3.2 “性灵说”语境下的“真趣”
        3.3.3 明代其他诗人以“真趣”评诗
    3.4 “兴趣”
        3.4.1 明诗话中“兴趣”涵义
        3.4.2 许学夷论“兴趣”、以“兴趣”评诗
        3.4.3 李东阳、谢榛以“感兴”论诗
        3.4.4 明代其他诗论家论“兴趣”、及以“兴趣”评诗
    3.5 “闲适之趣”
        3.5.1 “闲适之趣”的形成发展
        3.5.2 明诗话中的“闲适之趣”
        3.5.3 明代其他诗论家论“闲适之趣”以及以“闲适之趣”评诗
第4章 明代诗话“趣味”的反思
    4.1 明诗话“趣味”的形成原因
    4.2 明代诗话“趣味”的特征
    4.3 明代诗话“趣味“的借鉴意义
        4.3.1 文学、艺术审美领域中的意义
        4.3.2 社会思潮、价值论方面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论书法美学尚“趣”思想的历史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 “趣”在汉魏六朝书论中的引入
二 “趣”在唐宋书论中的升格
三 “趣”在明清书论中的深化

(4)中国画论视野中的画“趣”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趣”在汉魏六朝画论中的引入
二、“趣”在唐宋画论中的升格
三、“趣”在明清画论中的深化

四、知趣 识趣 书趣(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趣”研究[D]. 王蕾.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2]明诗话“趣味”研究[D]. 朱以竹. 西南大学, 2012(01)
  • [3]论书法美学尚“趣”思想的历史嬗变[J]. 何世剑.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4]中国画论视野中的画“趣”论[J]. 何世剑.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6)
  • [5]知趣 识趣 书趣[J]. 周树山.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 2000(01)

标签:;  ;  ;  ;  

知识兴趣 知识兴趣 书籍兴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