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隐喻论文_张型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颜色隐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颜色,认知,英语,朝鲜族,节庆,西班牙语,汉族。

颜色隐喻论文文献综述

张型芬[1](2019)在《《白狗秋千架》中的颜色隐喻和转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喻和隐喻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有关颜色的隐喻可以帮助我们对事物形成更加生动鲜明的认知。目前学术界关于莫言作品颜色词的运用的研究方面还不够详细,所以本文以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为例,以文本中运用颜色词的语句为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入手,分析文本中颜色词隐喻和转喻语义结构并探讨其在文本中的作用,从而认识颜色在特定文化的隐喻体系。(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6期)

周世清,胡仁青[2](2019)在《英汉语言中“红”颜色隐喻的认知理据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言中含有"红/red"颜色词隐喻进行了对比阐释,剖析了各自意义构建的认知理据和文化成因,为准确理解颜色词的语义提供了新的认知路径。(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多杰才旦[3](2018)在《中西文化中颜色隐喻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身份和情感等文化因素的角度,通过列举和分析大量文学篇章和习语,对比研究了中西文化中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旨在为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所出现颜色喻意的理解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8年34期)

乔晓虹[4](2018)在《颜色隐喻在新闻英语中的运用及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是英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有关颜色的隐喻可以帮助我们对事物形成更加生动而鲜明的认知。在新闻英语中适当地使用颜色隐喻可以增加内容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吸引更多的受众,扩大新闻的传播面和宣传效果。(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11期)

林茹[5](2018)在《汉语和西班牙语颜色隐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对每种颜色都有不同的感知,由于人类的视觉机制是相同的,对各个颜色的认知体验也基本相同,因此汉语和西语中的颜色隐喻高度相似。但由于各个民族文化有其自身鲜明、独特的个性,生活习惯、宗教、历史、地域文化也有差别,因此汉语和西语中颜色隐喻也存在一些差异。(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8年11期)

杜瑜,陈俊[6](2018)在《节庆的颜色隐喻表征:朝鲜族与汉族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本质上人们利用熟悉、具体的经验对陌生、抽象的概念的表示,而颜色隐喻则是人们利用日常可见的颜色去理解加工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时隐喻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性。为探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节庆的颜色隐喻的特点和差异,采用Stroop研究范式和故事补全法,以延边大学部分汉族和朝鲜族大学生为被试,从概念和情景两个角度对节庆的颜色隐喻现象进行研究,主要涉及白色、红色的和黑色叁种颜色。本研究共包含两个实验,实验1探讨在词汇层面和情景层面,汉族对节庆的颜色认知。实验2探讨了在词汇层面和情景层面,朝鲜族对颜色的认知。通过实验和故事补全研究法得出以下结论:(1)朝鲜语词汇层面上,没有激活颜色的隐喻表征。(2)朝鲜语词汇层面上,朝鲜族大学生对喜庆的节庆词汇具有倾向性,反应更快。(3)情景层面上,朝鲜族大学生对白色、红色和黑色与喜庆节庆的联系上不存在显着差异。但悲哀的节庆(葬礼)与黑色联系最为紧密,其次是白色,与红色联系度极低。(4)汉语词汇层面上,部分激活了节庆的颜色隐喻表征,白色在与悲哀节庆词汇联系程度上比黑色更紧密。(5)情景层面上,汉族大学生在喜庆节庆中表现出了对红色显着的偏好,对白色和黑色的联系程度相近且都较低。在悲哀的节庆(葬礼)中,对白色和黑色的偏好较高,且黑色高于白色呈边缘显着,与红色的联系程度极低。(6)在节庆中,朝鲜族喜爱白色,汉族更喜爱红色,朝鲜族比汉族对黑色更包容。(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刘佳[7](2018)在《古诗词中的颜色隐喻及其翻译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隐喻与诗歌的创作密切相关,诗词歌赋离不开隐喻。古诗词中关于颜色的隐喻很多,其英译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行为。本文首先介绍隐喻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分析古诗词中颜色隐喻,并以概念隐喻框架为理论基础,探究古诗词中颜色的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译苑新谭》期刊2018年02期)

沈雪平[8](2018)在《4-6岁幼儿颜色偏好与情绪颜色隐喻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方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但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近代认知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是由始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而产生的。颜色隐喻是其中的一种,是指从颜色域到其他认知域的映射。人们对颜色的偏好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下有不一样的表现,幼儿在早期阶段就表现出了对颜色的偏好。颜色与情绪的关系也是人们不断在探讨的话题。幼儿对颜色与情绪之间的隐喻关系是怎样的表示的,他们对颜色的偏好是否会在其中有一定影响。本研究选取了4-6岁年龄段的90名幼儿,每个年龄段男生和女生人数各占一半。通过四个任务对儿童的颜色隐喻理解情况进行调查,分别是颜色偏好任务、颜色感知任务、情绪故事下颜色选择任务、情绪图片颜色选择任务。将幼儿对颜色的偏好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对比幼儿在不同任务中对颜色的选择,发现其中的规律,将幼儿颜色选择的原因也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把幼儿的颜色选择现象结果与原因分析结果进行结合,探寻幼儿在理解情绪中的颜色隐喻的特点。并通过对4岁组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活动,考察颜色隐喻相关经验获取,对他们在建立情绪与颜色的关系联接时是否有影响。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幼儿在选择颜色与情绪相关联时受到自身对颜色偏好的影响,表现出用喜欢的颜色表示积极情绪,用不太喜欢的颜色表示消极情绪的倾向,并且这一倾向在积极情绪上表现更明显。2、不同年龄段幼儿受颜色偏好影响在程度上有所区别。4岁阶段幼儿更多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来表示各种情绪,包括消极情绪。5岁阶段的表现出用喜爱的颜色来表示积极情绪,用不喜爱的颜色来表示消极情绪;6岁阶段幼儿对颜色的感受开始更多的受生活认知的影响,会选择更符合社会认可的颜色来表示相应的情绪,这时幼儿对其中的原因也开始更贴合“合理”的认识。3、总的来说,幼儿直到6岁才能对情绪的颜色隐喻有较稳定的认识,并且对积极的情绪有更高得稳定性。4、通过相关隐喻活动,能增加幼儿对颜色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建立颜色和情绪间的联系,在这方面,相关经验的获取起到的作用要大于颜色偏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5)

程枭[9](2018)在《绿色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来自颜色隐喻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保护问题近些年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环境保护领域,“绿色”的使用相当普遍。人们不仅经常将绿色与环境保护的含义等同,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也经常使用绿色作为代表色。这种现象意味着绿色与环境保护之间可能存在着心理关联。尽管日常生活中绿色和环境保护的联系相当紧密,之前的研究却很少关注联系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关注绿色与环境保护的联系,首先梳理了心理学领域对绿色的研究,其次对有关颜色的心理学理论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用来解释绿色与环境保护相关联的理论机制——隐喻。之后,基于隐喻理论提出,绿色与环境保护的隐喻联系存在心理现实性。据此,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四个实验层层递进,从多种角度探讨绿色与环境保护是否真的存在隐喻联系,并试图探究出在该隐喻联系基础上绿色对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预实验以网络调查的形式开展,探究哪一种颜色最能代表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以便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对照组。结果发现在所提供的十一种颜色中,绿色最能代表环境保护,黑色最能代表环境污染。据此,我们接下来的实验中将绿色和黑色作为对照进行实验操纵。实验一采用两因素(颜色环境描述:绿色环境vs.黑色环境)被试间实验设计,试图从语义概念角度探究绿色的环境描述是否会提升对环境保护概念的联想。结果发现进行绿色环境描述的被试在接下来的组词任务中填写出更多的环境保护相关词汇;而进行黑色环境描述的被试在组词任务中较少填写环境保护相关词汇。实验二采用Stroop范式,对“绿色”的探究从在实验一的语义角度改变为视觉角度,即视觉上呈现绿色,探讨环境保护概念能否启动绿色隐喻表征。结果发现,环境保护词用绿色呈现时被试的反应时显着短于用红色或者黑色呈现。实验叁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将环境保护概念深化为环境保护行为意图,采用两因素(实验工具颜色:绿色vs.黑色)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是否人们的环保购买行为意向也会受到绿色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绿色购物清单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购买环保产品,而使用黑色购物清单的被试并未表现出显着的环保商品购买意向。实验四探讨将“绿色”引申为“涂绿色”的行为后,实施“涂绿色”的行为是否会对之后的环保行为意向产生抑制作用,即环保行为许可效应。结果发现,当被试进行污染环境启动后,涂绿色的被试相比涂黑色的被试在之后的行为意愿选择上更少倾向于环境保护行为,即产生了环保行为的许可效应。综上所述,本研究探究绿色和环境保护的隐喻联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证明语义角度、感觉角度以及行为角度绿色和环境保护的隐喻关联,探究出绿色对环保认知有促进作用,补充了心理学对绿色和环境保护联系紧密的理论机制解释。同时,本研究结果对环境保护宣传具有一定实践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选择绿色作为背景色以增强人们的环保认知,从而促进人们更多采取环保行为。但要谨慎采用绿色相关的行为(如涂绿色)以防产生反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10)

张宗倩[10](2018)在《中国传统的“红白喜事”中红白颜色隐喻对红白颜色认知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此研究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红白喜事中红白颜色隐喻的角度,探讨颜色隐喻对颜色认知的影响。研究工具:采用Epidater2.0,spss21软件收集及分析数据。方法:实验一采用Robinson等人的实验范式,选择以灰色为背景色,红色和白色呈现隐喻词探讨红白颜色隐喻的隐喻一致效应;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呈现隐喻词位置(上下两个水平)变量,以此探讨颜色隐喻对颜色上下意象图式的影响。实验一结果表明:隐喻词词性与隐喻词呈现的颜色交互作用显着;红色隐喻词呈现为红色时比呈现为白色时反应时短,白色隐喻词呈现为白色时比呈现为红色时反应时短。实验二结果表明:呈现为红白颜色的隐喻词与呈现在上下位置有显着交互作用;当隐喻词呈现为红色时,呈现在屏幕上方比呈现在下方的反应时短,当隐喻词呈现为白色时,呈现在屏幕下方比上方的反应时短。研究结论:(1)中国传统红白喜事中红白颜色隐喻具有隐喻一致效应;(2)中国传统红白喜事中的红白隐喻对红白颜色认知中的上下意象图式有影响。(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8)

颜色隐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言中含有"红/red"颜色词隐喻进行了对比阐释,剖析了各自意义构建的认知理据和文化成因,为准确理解颜色词的语义提供了新的认知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颜色隐喻论文参考文献

[1].张型芬.《白狗秋千架》中的颜色隐喻和转喻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

[2].周世清,胡仁青.英汉语言中“红”颜色隐喻的认知理据阐释[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3].多杰才旦.中西文化中颜色隐喻的对比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8

[4].乔晓虹.颜色隐喻在新闻英语中的运用及作用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5].林茹.汉语和西班牙语颜色隐喻分析[J].北极光.2018

[6].杜瑜,陈俊.节庆的颜色隐喻表征:朝鲜族与汉族的异同[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7].刘佳.古诗词中的颜色隐喻及其翻译策略探究[J].译苑新谭.2018

[8].沈雪平.4-6岁幼儿颜色偏好与情绪颜色隐喻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9].程枭.绿色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来自颜色隐喻的证据[D].南京大学.2018

[10].张宗倩.中国传统的“红白喜事”中红白颜色隐喻对红白颜色认知的影响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研究思路框架示意图清华大学校徽贵阳大十字广场中央喷水池八种颜色色卡4.2.5维苦尔族儿童隐喻倾向类型中"...4.2.4维苦尔族儿童隐喻倾向类型中"...

标签:;  ;  ;  ;  ;  ;  ;  

颜色隐喻论文_张型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