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滑模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永磁,观测器,神经网络,变换器,系统,稳定性,同步电动机。
滑模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靖坤[1](2019)在《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全局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针对一类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全局滑模控制策略。设计了模糊神经全局滑模函数,并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出控制器和自适应律。文中以叁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为实例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实验,电网电流谐波畸变率由24. 71%降低到1. 6%,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具有很好的补偿性能。(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刘红艳,孔繁镍,麦艳红[2](2019)在《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感应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感应电机驱动系统的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感应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策略。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可以准确地估计出转子转速,但无速度传感器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案不仅需要估计转子转速,还需要估计磁链。故在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中将滑模观测器用作参考模型。同时,通过优化滑动函数和H∞方法设计了适当的增益以解决滑模方法存在的抖震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案在较宽的转速范围内能够稳定实施,负载性能较优,同时还具有动态快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9年12期)
齐歌,高帅军[3](2019)在《基于滑模扰动补偿永磁同步电动机PWM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表贴式永磁同步电动机PWM电流预测控制中电机模型失配以及参数摄动引起的电流稳态误差和振荡问题,提出基于滑模扰动补偿的PWM电流预测控制算法。在传统PWM电流预测控制基础上,将参数摄动引入电机电压方程,分别构建交、直轴滑模扰动补偿器对电流环输出电压进行实时性修正,抑制电机参数变化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通过李雅普诺夫理论分析验证所提算法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快速跟踪控制,提高了PWM预测控制系统对内、外部扰动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9年12期)
刘汉忠,黄家才,贺顺,张健,朱海元[4](2019)在《基于滑模观测的永磁无刷电机正弦波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多数小容量永磁无刷电机反电势接近正弦波,采用方波电流控制时转矩波动较大,为提高电机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及霍耳修正的正弦波电流控制方法,电机转子位置在霍耳扇区内采用滑模观测,过扇区时用霍耳进行修正,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负载扰动情况下依然可以较好地估算转子位置,因此很好地实现了电机正弦波电流控制。该方法与方波电流控制相比,电机效率高、转矩大、噪音小,在很多场合有一定应用优势。(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9年12期)
杨杰,万钊[5](2019)在《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滑模自抗扰控制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同步电机具备良好的节能效果、体积比较小、功率密度比较高等特点,在交流传动行业中应用广泛。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滑模自抗扰控制的运用,能够保证永磁同步电机运行更加稳定。文章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滑模自抗扰控制特点,仅供有关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23期)
杜显晖[6](2019)在《基于滑模变的汽车横摆力矩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横摆力矩控制汽车的稳定性控制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滑模变控制器的汽车横摆力矩控制方法,以汽车稳定性为目标对横摆力矩进行控制。首先介绍了滑模变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横摆力矩稳定性为目标的滑模变控制器,最后对上述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文章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王金强,王聪,魏英杰,张成举[7](2019)在《欠驱动AUV自适应神经网络反步滑模跟踪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外界未知干扰的欠驱动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叁维路径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反步滑模控制策略.首先,利用虚拟向导的方法建立了欠驱动AUV叁维路径跟踪误差模型;其次,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利用反步法和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一种自适应鲁棒控制器,并设计一种在线调节增益切换函数以降低系统抖振,同时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对AUV系统中不确定参数以及外界非线性干扰进行自适应补偿估计,而后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整个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针对一种新型飞翼式欠驱动AUV进行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器可以实现对叁维路径的精确跟踪,并对外界非线性干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张万旋,翟一帆[8](2019)在《膨胀循环发动机全局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型氢氧膨胀循环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基于AMESim建立部件级模型,采取调节氢、氧涡轮旁通阀开度来调节发动机推力、混合比的控制方案实现变推力调节。针对膨胀循环发动机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使用系统辨识手段建立设计点的双输入双输出二阶状态空间模型。利用辨识得到的模型设计全局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以部件级发动机模型为控制对象进行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动态特性良好,响应迅速,无静差。(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李兴格,李刚,熊思宇[9](2019)在《不确定参数摄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系统内不确定性参数摄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Hypersonic Vehicles,HV)模型,考虑到传统气动系数简化模型无法真实反映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和高超声速下某些不确定性参数摄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气动系数模型,利用改进模型得到准确的气动系数参数,设计了一种基于某些不确定参数的模糊函数逼近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滑模控制器。应用模糊函数的强大函数逼近能力对不确定参数进行逼近,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改进的气动系数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并与滑模变结构控制结合,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并实现了对系统指令的稳定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飞行器在加入速度阶跃指令和高度阶跃指令后,系统能够保持稳定性,并对不确定性参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郑则炯,赵慧,黄鹏[10](2019)在《基于滑模控制技术的DC-DC Buck变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DC-DC Buck变换器运用滑模控制技术可加快控制系统瞬时动态响应速度,具有稳定性和收敛性.为实现滑模控制技术,通过对电感电流、滤波电容电压的信号进行估算,搭建一种新电路拓扑结构的状态观测器,解决传统观测器容错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用性广.经仿真与实验验证,当负载电阻出现干扰波动时,运用滑模控制技术的DC-DC Buck转换器具有快速收敛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滑模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感应电机驱动系统的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感应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策略。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可以准确地估计出转子转速,但无速度传感器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案不仅需要估计转子转速,还需要估计磁链。故在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中将滑模观测器用作参考模型。同时,通过优化滑动函数和H∞方法设计了适当的增益以解决滑模方法存在的抖震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案在较宽的转速范围内能够稳定实施,负载性能较优,同时还具有动态快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滑模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靖坤.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全局滑模控制[J].信息技术.2019
[2].刘红艳,孔繁镍,麦艳红.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感应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J].电气传动.2019
[3].齐歌,高帅军.基于滑模扰动补偿永磁同步电动机PWM预测控制[J].电气传动.2019
[4].刘汉忠,黄家才,贺顺,张健,朱海元.基于滑模观测的永磁无刷电机正弦波控制研究[J].电气传动.2019
[5].杨杰,万钊.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滑模自抗扰控制特点分析[J].南方农机.2019
[6].杜显晖.基于滑模变的汽车横摆力矩控制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
[7].王金强,王聪,魏英杰,张成举.欠驱动AUV自适应神经网络反步滑模跟踪控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张万旋,翟一帆.膨胀循环发动机全局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9
[9].李兴格,李刚,熊思宇.不确定参数摄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滑模控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9
[10].郑则炯,赵慧,黄鹏.基于滑模控制技术的DC-DCBuck变换器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