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索、实践与困惑

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索、实践与困惑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杨新霞,任教于河南省巩义市第三初级中学。

巩义市第三初级中学是一所年轻充满活力的学校,新课改的号角刚一吹响,我们三初人便积极而又热情地投入到了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事业中。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笔者的愿望便是:“即使我不能成为新课改中的一朵鲜花,那就做一棵小草也值得,倾尽自己所有的绿来装扮它美丽的春天”。

一、冲破传统的师生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为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而且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教师的角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迫使教师从“管”、“教”的角色转变为“导”和“助”的角色,进行更富有创造和人情味的育人工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是一位帮助者,帮助学生筛选信息、整理知识;是一位参谋,为学生出主意、献计策,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实践中发挥智慧;是一位朋友,与学生进行平等、真诚的心灵交流,以自己的人格感召学生,培养学生做“人”的品质。因此,笔者做了几方面的工作:

1.向学生敞开心扉

第一节课,我们就向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没有什么神秘,她只不过比你们学历高,比你们多一本教参,提前进行了备课,在很多方面还要拜你们为师,诸如上网查找资料,进行普通话交流,接受新事物迅速等都不及你们,我们应该互相学习,在教学中相长。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明确我们的教学原则:四允许:允许回答问题出错,允许随时向教师质疑,允许和教师展开争论,允许代替教师工作。四提倡:提倡积极思维,提倡积极发言,提倡动手操作,提倡参与口头表达。四比看:比比看谁发言次数最多,比比看谁能问倒教师,比比看谁的进步最大,比比看谁的学习效率最高。

3.强化了“动”的督导机制

在班上成立了“语文学习委员会”。每班设委员长一名,副委员长两名,委员8名,都有学生毛遂自荐参加,实行宏观计划,分层布置,层层把关,逐人落实的责任制;成立了实验通讯组,有5个学生参加,分管实验中的通讯报道和实验小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研究、教学实验、教学总结、教学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为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创新创设了优厚的条件。

二、采用多维评价方式,构建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的激励机制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而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学,改善课程计划,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评价观念,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语文学科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状况,实现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有效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思想、教学行为、评价方法等方面做了小动作的改革。把学生平时的单元测试题做为月考成绩,把发放的激励卡积分和平时活动积分及单元测试积分相加,作为学生发展过程评价占20%,终结性评价为80%,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1.改革了传统的考试方法

我们取消了月考,每学期只举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每次考试,采取“以教研组长为主,全组教师参与出题”的方式,坚持紧扣双基,重视能力,密切联系学生社会生活的开放性试题方面,以此来调动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消除了试题和考试的神秘感,淡化了师生的分数意识,使教师把精力用在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选习题和提高教学质量上。

2.构建了利于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体系

(1)要求教师建立教育教学发展档案,及时记录课改体会,写好教学反思,填好教育教学周期性自查量表,整理好优秀学生案例,确立课改实验课题,写出实验方案;根据学科特点制订评价方案,发放激励卡,建立师生交友档案;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完成对学生过程的评价。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发展性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评价、教师的业绩评价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考核教师。

(2)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和课堂学习纪律、创新思维、表达操作、作业完成情况及发展状况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实行双线平行的评价方案。

A.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未来,记录自己的学习发展过程。采取自评、组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方式,通过展示成长记录、学校问卷调查、家长写报告册、小组鉴定等渠道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B.期中期末终结性评价。教师允许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申请二次补考,按补考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机,主动学习要求进步,尝试成功,达到了考试的真正目的。评价分值比例为:过程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促进了学生再发展的过程。

三、积极进取,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因此,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课改革的要求。为此,教学中笔者积极进取,大胆革新,虽然说,教无定法,但同一题材的文章都有其共性,不同题材的文章都有其异性。笔者根据这鲜明的共性和异性,在教学中探索到了多种语文课的教学形式:

以“通读——精读——品读”为基本框架,并辅之以“美点练笔”(即课堂小作文)的记叙文(含散文、小说等)教学形式。

以“把握结构——找准特点——明辨方法——体会语言”为基本框架,并向生活延伸,介绍熟悉事物的说明文教学形式。

以“通读——释读——质读——积累”为基本框架,并辅之以制作荟萃卡的文言文教学形式。

以“找准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剖析逻辑关系——分析论证方法”为基本框架,并辅之以联系生活实际,对生活现象“高谈阔论”的课堂辩论的议论文教学形式。

以“读出正确节奏——品析精美语言——再现优美画面——把握诗人情感”为基本框架,并辅之以课堂朗读竞赛的诗歌教学形式。

总之,任何教法的设计,笔者都是为了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

当然,作为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笔者也有许许多多的困惑,比如: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何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让阅读占有一席之地?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等等这许许多多的问题都等待着我们去克服,去战胜,但笔者愿意:“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这就是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这也是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心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第三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451200

标签:;  ;  ;  

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索、实践与困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