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下水年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下水,年龄,同位素,放射性,水库,喀什,溶质。
地下水年龄论文文献综述
张向阳[1](2019)在《放射性同位素——揭示地下水年龄的时钟》一文中研究指出月球的年龄为45亿岁、阿尔卑斯山脉的年龄为1亿岁、人类的年龄大概是叁四百万岁、故宫的年龄为600余岁……那么,水的年龄呢?在遥远的38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出现了水。直到今天,水资源宝库中的每一滴,都历经四季轮回、日月盈仄。现在,就让我们用地质科学技术来解释一下,科学家们是如何测定地(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李月兴,杨臣,王菁华,孙义敏[2](2019)在《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浅层地下水年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氚的示踪作用对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浅层地下水的年龄进行分析,为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五大连池浅层地下水的年龄为22~35年,为水岩反应提供了充足时间;自然保护区东北部的地下水年龄相对较新,与大气降水联系密切,循环交替速度较快;中南部地下水年龄相对较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能力较差,主要为北部及东部地区的地下水汇流补给。(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苏晨,程中双,郑昭贤,陈宗宇[3](2019)在《穆兴平原北部地下水年龄及更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年龄结构是了解一个地区地下水资源开采可持续性的重要基础。穆兴平原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以及地下水环境恶化,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制约,为此在2016年采集CFCs样品31组和3H样品60组,估算了研究区地下水年龄。结果表明,穆兴平原北部地下水年龄为21年到大于65年,由西北部和穆棱河向平原中部及乌苏里江逐渐变老,更新性变差,主要受到大气降水和地表河水补给,但是由于地表覆盖一层黏性土,地下水中缺失小于10年的水;不同井深样品中二者及NO_3~-浓度的变化,表明在60 m以上地下水的防污性能较差,而在100 m以下则较好,饮用水源井深需超过100 m。(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乃尉华,史杰,王文科,王艺星,段磊[4](2018)在《喀什平原区地下水同位素年龄特征及更新速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喀什平原区300 m以浅地下水年龄和更新速率,准确划分地下水流系统,采用了3H和14C放射性同位素测试方法,对采集的120组地下水样品中3H和14C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喀什平原区不同区域地下水的年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潜水氚值为12.2~39.6 TU,地下水年龄从山前冲洪积砾质平原至细土平原区逐渐增大,为10~50年;在中部库木塔格背斜隆起一带,潜水氚值小于10 TU,地下水年龄大于500年,形成地下水年龄分水岭;区内地下水14C年龄约为2 000~13 000年,反映了地下水补给时段差异较大。从山前冲洪积砾质平原上游至冲积细土平原中部地区,地下水更新速率约为2%~7%,属积极交替带;冲积细土平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更新速率约为1%~2%,属较积极交替带;在冲积细土平原下游地区,地下水更新速率均小于1%,属弱交替带。(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郭晓东,孙岐发,田辉,于慧明[5](2018)在《石头口门水库上下游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年龄》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头口门水库为长春市重要的水源地,为查明该地区地下水来源及年龄,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等不同水体同位素样品,并测试D、18O和氚,分析其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石头口门上下游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年龄普遍较轻,多数10 a之内,部分为核爆炸时期与现代水混合水。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比较密切,深层地下水受到地球化学作用影响较深。(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8年04期)
何建华,凌新颖,马金珠[6](2018)在《我国河西走廊典型盆地深层地下水~(14)C年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年龄是评价水资源的循环速度和更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性碳定年在地下水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采用~(14)C对河西地区典型盆地深层地下水年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各盆地上游地下水较为年轻,金塔盆地、瓜州盆地山前地带地下水年龄小于50年,反映了较快的补给循环速度。各盆地沿地下水流向,年代变大,中游地区地下水主要形成于1万年以来,盆地下游深层地下水更为古老,部分地区超过1万年,更新能力差。(本文来源于《甘肃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张永杰,束龙仓,温忠辉,许杨,吴佩鹏[7](2018)在《人工回灌对地下水年龄分布规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可更新能力是评价地下水开发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可更新能力可以用地下水年龄来定量表达。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的实际更新状况已与自然条件下截然不同。基于台兰河流域地下水库建设和人工回灌工作现状,通过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入渗池位置,回灌强度和包气带厚度对地下水年龄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回灌使地下水年龄整体变年轻;入渗池位置和回灌强度的改变对地下水年龄分布的影响显着;包气带厚度的增大使回灌水滞留时间延长,导致地下水年龄增大,该研究可为合理评价区域地下水可更新能力提供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8年01期)
王枫[8](2017)在《银川平原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地下水年龄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取银川平原中部、南部、北部的叁条典型剖面,运用MODFLOW模拟计算剖面的地下水水流模型,在水流模型基础上构建地下水~(14)C溶质运移模型,结合剖面上放射性同位素3H、~(14)C浓度从剖面层次上对地下水循环系统的循环特征、补径排特征以及地下水年龄特征展开分析。首先,分析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根据其动态类型分为径流型、灌溉型、开采型叁种类型。根据聚类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系数。结合地下水动态类型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区域水均衡各项计算,分析剖面上的水均衡,得出剖面上的主要补给来源主要为农田灌溉回渗、水渠渗漏、山洪入渗等,排泄去向主要有排水沟排泄、人工开采、蒸发等。其次,叁条剖面主要发育了地下水局部循环系统和区域循环系统二级地下水循环系统,局部地下水循环系统发育深度较浅,水平距离较小,地下水径流强度大,滞留时间短,区域地下水循环发育深度较深,水平距离较大,地下水径流缓慢,滞留时间长。通过各个剖面整体水均衡计算,每条剖面上的水流主要集中在浅层局部地下水循环系统。其次,通过地下水中~(14)C溶质运移模型计算结果展示~(14)C质点浓度分布情况,与地下水中放射性同位素~(14)C以及3H定年结果对比分析得知,地下水中~(14)C质点运移浓度大小分布特征与地下水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年龄分布特征较好的吻合,验证了剖面地下水~(14)C溶质运移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参考溶质运移模型初步指导分析剖面上地下水年龄分布。得出剖面上的潜水年龄大多在60a以下,承压水年龄分布从上往下、从西至东地下水年龄由小变大,年龄范围2~20Ka,为古地下水。最后,剖面上地下水矿化度以及水化学类型沿着补径排循环路线特征差异明显。在贺兰山前单一潜水区以及临近单一潜水区的中西部地下水矿化度较低,过度到东部矿化度逐渐增加,从西至东,水化学类型主要由HCO3·SO4型水→Cl·SO4型水演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李忠媛[9](2017)在《地下水研究中地下水年龄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年龄主要是指水在含水层中停留的时间,即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从进入地下径流时起,一直持续到其在采样点出现时止,在这一全过程中,水在透水岩石的孔隙和裂隙中停留的有效时间。由于地下水年龄实际测定方法和手段不同。因此,其又分为相对年龄与绝对年龄两种。地下水年龄可准确反映地下水实际运动和溶质迁移规律,在近年来的地下水研究过程中,诸多学者都通过地下水年龄这一指标,对地下水运动形式和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绝对年龄不仅会受地下水混合作用影响,还会受气-水-岩等相关自然因素影响。与此同时,其也会受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等因素影响。文章通过对地下水研究中的地下水年龄应用情况进行论述,以此找到地下水水质运移规律,从而为我国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7年01期)
刘君[10](2016)在《呼和浩特盆地地下水年龄结构与补给流动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和浩特盆地作为一个以开采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地区,在经历了近30年的高强度开采后,地下水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诸如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承压水自流区范围的缩小以及地下水污染等,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地下水补给与流动规律的研究作为识别地下水循环过程和分析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的基础,对保障一个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分别从包气带和含水层入手,提取其中所包含的水化学和同位素信息,在综合利用多种测年方法对比构建地下水年龄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水体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追踪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分析地下水的补给规律,刻画地下水的流动模式,并结合传统的水文地质学方法对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及可更新性等进行评估。研究主要侧重在叁个方面:(1)地下水年龄结构的构建;(2)地下水补给流动模式的刻画;(3)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的识别。通过研究取得的进展主要有:(1)估算了盆地地下水的年龄。在年轻地下水测年方面,引入年轻地下水85Kr测年方法,并与3H-3He法、CFCs方法、3H方法得出的年龄结果对比分析,筛选出合理的潜水年龄的结果,改变了以往仅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消除年龄多解性的问题,并对不同方法造成年龄结果差异存在的原因给出了解释,减少了单一方法存在的误差;在年老地下水测年方面,联合使用传统化学校正方法和netpath方法对承压水的14C的年龄进行校正,对各种方法得出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了更为合理的承压水14C年龄,提升了校正的精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下水的年龄结构。(2)识别了盆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补给机制,主要通过氢氧稳定同位素和地下水年龄的分布特征获得。分析的结果显示该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山区降水、当地降水、地表水、灌溉回归水及部分黄河水等,并且在不同的地区略有差异。在东部地区主要是当地降水、地表水和灌溉回归,在北部地区主要是山区降水和地表水,在中部地区主要是降水和灌溉回归。补给机制主要以侧向径流为主,局部地区存在垂向补给和黄河水补给。(3)估算了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速率和综合补给速率。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速率主要通过包气带人工氚示踪方法和氯质量平衡方法对比分析获得,地下水的综合补给速率主要通过地下水的年龄随流动路径的变化而获得。在综合分析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速率和综合补给速率的基础上,区分出不同补给方式及所占的贡献份额,为地下水的合理开采提供了依据。(4)证实了在盆地局部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附近及淤泥层边界附近存在潜水越流补给承压水的现象,同时发现盆地地下水流系统中同时存在区域地下水流系统和局部地下水流系统。区域地下水流系统大致以湖相沉积为主的冲湖积平原的边界为界,分为东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的冲洪积、冲湖积平原区域地下水流系统和西部以湖相沉积为主的冲湖积平原两个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局部水流系统主要出现在地下水开采漏斗区和越流发生区。(5)评价了呼和浩特盆地地下水系统的可更新性和防污性,为地下水的合理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在呼和浩特盆地冲洪积平原和冲湖积平原的大部分区域含水层的防污性中等。大青山和蛮汉山前的大部分区域(呼和浩特北部毫沁营镇——巴彦镇一带区域除外)和黑城乡附近的区域含水层的防污性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16-12-10)
地下水年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氚的示踪作用对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浅层地下水的年龄进行分析,为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五大连池浅层地下水的年龄为22~35年,为水岩反应提供了充足时间;自然保护区东北部的地下水年龄相对较新,与大气降水联系密切,循环交替速度较快;中南部地下水年龄相对较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能力较差,主要为北部及东部地区的地下水汇流补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下水年龄论文参考文献
[1].张向阳.放射性同位素——揭示地下水年龄的时钟[J].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2019
[2].李月兴,杨臣,王菁华,孙义敏.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浅层地下水年龄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9
[3].苏晨,程中双,郑昭贤,陈宗宇.穆兴平原北部地下水年龄及更新性[J].中国地质.2019
[4].乃尉华,史杰,王文科,王艺星,段磊.喀什平原区地下水同位素年龄特征及更新速率分析[J].新疆地质.2018
[5].郭晓东,孙岐发,田辉,于慧明.石头口门水库上下游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年龄[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
[6].何建华,凌新颖,马金珠.我国河西走廊典型盆地深层地下水~(14)C年龄分布特征[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8
[7].张永杰,束龙仓,温忠辉,许杨,吴佩鹏.人工回灌对地下水年龄分布规律的影响[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
[8].王枫.银川平原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地下水年龄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9].李忠媛.地下水研究中地下水年龄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
[10].刘君.呼和浩特盆地地下水年龄结构与补给流动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