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室护士心理健康评估与分析

急诊抢救室护士心理健康评估与分析

邹丽芳陈乐静林金珠(福建省立医院350001)

【摘要】目的:评估医院急诊抢救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自评量表(SCL一90)”[1](增订本、编者:汪向东等)和自制压力源调查表对我院40名急诊抢救室护士(包括院前急救部护士)及40名病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抢救室护士“SCL一90量表”中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病房护士(P<0.05)。结论:急诊抢救室护士显示出较多的身心问题,保障良好工作环境,加强心理疏导和积极应对措施培训,提高环境适应和情绪调节能力是促进心理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护士急诊科自评量表(SCL-90)心理评估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066-02

我院是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是国家重点专科,年急诊量30余万人次。急诊抢救室不仅要承担全市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任务,而且还要接诊全省各地市县级的急危重症转院抢救任务。抢救工作任务紧张而繁重,工作量极大,急诊抢救室护士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长期处于应激状态[2]。这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工作的质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对急诊抢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本院急诊抢救室(包括院前急救部)、无明显身心疾病的护士40名为观察组,年龄22~50岁,急诊抢救室工作时间1~30年。随机选择本院普通病房身体健康的护士40名为对照组,年龄21~49岁,工作时间1~28年。

1.2研究工具及评分标准①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护龄等;②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10个症状因子,按5级评分(1—5:1=从无,2=轻度,3=中度,4=较重,5=严重),分别赋值1-5分,总分450分。得分越高,精神症状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低。③急诊抢救室护士压力来源调查表,笔者自行设计,共10个项目,包括工作环境差、工作繁重、精神高度紧张、差错事故、护患矛盾、应付紧急情况、缺乏安全感、生活不规律、待遇低社会地位低[3]等。按4级评分(0—3),没有压力0分,轻度压力1分,中度压力2分,重度压力3分。得分越高,心理压力越大。

1.3调查方法以抽样调查方式,分别对40名抢救室护士及40名病房护士进行调查,采取无记名法,使用统一指导语,并说明测试目的和方法,评定时间范围为过去1周内,全部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回收调查表,发放问卷共80分,回收80分,有效回收率100%。

1.4资料分析使用SPSS.17及exel进行统计分析,全部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护士的一般情况:两组年龄及护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护士SCL-90评分结果:观察组中焦虑、强迫、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两组护士压力源的评分结果:观察组中精神高度紧张、护患矛盾、缺乏安全感因子、工作繁重、工作环境差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心理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作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是影响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4]。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SCL-90中某院急诊抢救室护士焦虑、强迫、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护士,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急诊抢救室护士压力源:精神高度紧张、护患矛盾、缺乏安全感因子、工作繁重、工作环境差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1工作任务繁重:急诊抢救室是紧急救治危重病人的主要场所。从两组护士压力源的评分结果可以看出急诊抢救室护士:精神高度紧张、护患矛盾、缺乏安全感因子、工作繁重、工作环境差因子的压力源明显与普通病房护士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诊抢救室护士经常处理急危重病人[5],对工作量和服务对象的情况难以估量,随时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导致身心疲劳,出现各种生理症状:如焦虑,抑郁等。而普通病房护士面对住院病人,对病情变化具有一定预知性,应激源刺激较少,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因而,急诊抢救室护士的躯体症状及负性情绪较普通病房护士易患性高。急诊抢救室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应加强对急诊抢救室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急诊抢救室护士对突发、紧急的事件积极应对措施的培训,促进心理健康,提高急诊抢救室护士情绪调节能力[6];急症抢救室护士应把握自己的心理特点及认知结构、能力倾向、需要模式、行为特征,积极寻找和培养兴趣爱好,找出减少恐惧、焦虑和抑郁的方法,学习寻找宣泄心理压力的途径;适当参加社交、娱乐活动,以丰富生活和情趣,加强人际沟通,尤其是与家人的交流,以获得支持;在心理压力较大、情绪不平衡或矛盾重重而难以调节时,应及时寻求外界的帮助,尤其是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以求在短时间内调整心理状态、恢复自信心,确保心身健康。

3.2医疗环境较差,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和病人投诉:急诊抢救室是医院24小时值班的窗口,是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最易产生矛盾的场所,存在着大量的压力源,特别是近年来民众法制意识提高,病人权利日益扩大,医疗诉讼日益增多[7],过分担忧病人出意外,惟恐差错事故的发生。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为了应对举证倒置,护理文书的书写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不能丝毫大意。加之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且人事制度改革也对急诊科护士造成很大的冲击。一些社会因素也使急诊科护士的心理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大量工作不被理解,得不到社会应有的承认。相较其他临床科室,急诊科护士的生活质量最差,具体表现为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条件方面。急诊科护士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普通病房护士(P<0.05)。导致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精神高度紧张、护患矛盾、缺乏安全感因子、工作繁重、工作环境差等因素。长期受此影响,超出生理承受能力,部分护士表现出抑郁、焦虑、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等负性情绪和失眠、头疼、腰痛、肌肉酸痛、乏力、月经周期紊乱等躯体症状。创造宽松、和谐、协作的良好工作环境,科学合理的排班,保障人力资源配置,减少或取消非护理性工作,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人身安全的保护,是有效地缓解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的重要措施。

3.3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和积极的应对措施培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急诊科护士应把握自己的心理特点及认知结构、能力倾向、需要模式、行为特征,积极寻找和培养兴趣爱好,找出减少恐惧、焦虑和抑郁的方法,学习寻找宣泄心理压力的途径。适当参加社交、娱乐活动,以丰富生活和情趣,加强人际沟通,尤其是与家人的交流,以获得支持。在心理压力较大、情绪不平衡或矛盾重重而难以调节时,应及时寻求外界的帮助,尤其是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以求在短时间内调整心理状态,恢复自信心,确保心身健康。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徐习.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37.

[3]胡容.急诊科护士心理行为特征调查及其干预对策[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4):282—283.

[4]张明圆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27

[5]素娟,宋秀吴,蔡敏.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1,(8):24—25.

[6]蔡为萍,余丽君,王文珍.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护理。2O03,9(2):106—108.

[7]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9—121.

标签:;  ;  ;  

急诊抢救室护士心理健康评估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