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成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生态伦理困境研究论文

史成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生态伦理困境研究论文

摘要:人类科技的整体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也渐渐的由纯科研层面走向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当中.我们在享受智能时代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技术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正逐渐暴露出来,资源锐减、环境恶化、灾害频发,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威胁.面对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生态伦理困境,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基于生态哲学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生态伦理困境的本质成因进行分析并受到一些启示,试图为走出困境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人工智能;生态伦理;困境;哲学

1 人工智能产生与发展

1.1 产生阶段

什么是人工智能?简单地说,人工智能就是通过人类的编程设置,由计算机完成各种人类心智能做的事情.埃达·洛夫莱斯伯爵夫人在19世纪40年代预言了人工智能的到来,但是她只是对技术目标感兴趣,她的侧重点在符号和逻辑,并没有研究有关人工智能的心理目标,所以,更严谨的来讲,她是预言了部分人工智能.1936年,被后人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之后又相继提出了关于机器能够思维的论述,正是他的思想和研究为之后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奠定了深厚的基础.1955年,计算机科学家麦卡锡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一词,将数学逻辑应用到人工智能,并领导组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由人工智能主导的人机大战被世界所关注,1997年5月,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对战当时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以总分两胜一负三平的成绩战胜了卡斯帕罗夫,引起全球的关注.而在之后2016年的3月,韩国国际围棋大师李世石以1:4的比分完败给谷歌的“阿尔法围棋”的新闻,迅速占领了各国新闻的头条,人们纷纷感叹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并有一部分消极主义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

1.2 发展阶段

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分三个阶段.每阶段都有它鲜明的特点,第一阶段是狭义人工智能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弱人工智能”,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仅仅具有单项的认知能力,但这单项功能不能延伸至实现它本身的其他功能.智能翻译系统、语音和面部识别、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等等.只要有特定、专门用途的机器人,都属于狭义人工智能,尽管谷歌公司声称“阿尔法狗”能够自我更新,自我学习,学习到棋艺达到完美不可战胜的程度,它也是弱人工智能.因为它的强大只是在围棋方面.第二阶段是通用人工智能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强人工智能阶段,它所具备的主要特点首先是具备所有的人类认知能力;然后是可以由同一智能系统去执行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这个阶段的研究还只是在研究的初级阶段,目前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毕竟要它达和人类水平相同的人工智能还是很困难的.第三阶段便是超级人工智能,也是争议最多的阶段.其预期的主要特点是超级人工智能会在所有领域全方位的超过人类,而且所有的认知效率都会超过人类的认知.当然这个阶段离我们目前还很远,是关于未来的一种遥远的设想和预期.况且,是否有必要把人工智能发展到此阶段,目前存在巨大的争议.

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要求重庆在加快建设“两地”的基础上,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在幼儿学习路径分析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对于图形的认知停留在比较模糊的状态,他们更愿意将图形与物体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要在符合幼儿特点的情况下开展图形教学,不要强求幼儿能够用抽象化的概念描述图形,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感受去接触图形,逐渐了解不同图形之间的差异。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别拿起不同形状的积木,感受这些积木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再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不同形状积木搭建小房子,看看哪个形状的房子更加坚固。当幼儿完成这些实践与探索活动后,教师要引导和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初步描述物体形状特征。

2 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及哲学思考

2.1 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

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十分广泛,如家居、智能手机、汽车的无人驾驶技术,办公室、教育、银行、医院、太空,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制定公共医疗和交通决策的系统是政府利用人工智能来指导的,金融专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预测股市走向.好莱坞的电影特效制作、电子游戏、手机上的应用软件、语音控制、人脸识别,卫星导航(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谷歌、百度的搜索引擎也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地球以外的外太空也有人工智能的身影:比如运送到月球和火星探测的机器人,还在太空工作运行的卫星.科技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是如此,比如,人工智能技术既能用在机器人的扫雷舰上,也能用在发起战争的无人机上.

2.2 人工智能技术的哲学思考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智能生活用品的需要成爆炸式增长,智能家居、智能交通、个人智能设备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于智能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日益密切,势必会引起一场关于人类与机器人的伦理讨论.需要明确的是,强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很缓慢,身处人工智能发展的初级阶段,却消极的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或者奴役人类,而不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环境伦理问题,显然这是不应该的.发展人工智能所以发的伦理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类自身安全性问题、自然环境安全性问题、社会道德问题.在这三个问题中,关于自然环境安全问题的研究是比较热门的,因为这是我们当下众多问题的矛盾之所在.另外,解决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必须要先重视当下的生态伦理问题.

6、特别注意抓好幼苗期虫害防治(播种的当天,5厘地的苗床用50g敌百虫加少量水溶解后,拌玉米粉2-2.5公斤撒于苗床上及四周防蟋蟀,施药后遇雨要重新施药,或用旧塑膜在苗床四周建1米高的围栏防虫,效果较用药更好)。

“辩证自然观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存在方式给出了有效的解释,辩证自然观认为物质拥有运性和主体性,批判了自然依赖于外部作用而运动的机械论的观点,指出了机械论自然观的褊狭之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当中,人类一方面既是主体,另一方面也是自然界进化的客体.恩格斯从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预言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这种惩罚和报复,当下现代大规模的公害和破坏正是恩格斯当初所预言的难题.恩格斯曾经说过:“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遇到的生态伦理困境,一般会以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问题,从哲学角度来讲,其本质是人的问题,人与技术、人工智能与人,以及人工智能突破常规技术带来的对人的影响是智能技术伦理思考的关键问题.

3 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生态伦理思考

3.1 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

作为人类的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人工智能,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盖伦认为:人类是高智商,低自然适应性的动物.正是因为人类的这一特征,人类需要通过自己的智商来不断地开发技术,利用技术,以适应自然,达到生息繁衍的目的.发展技术,发展人工智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强化甚至代替器官,节省力气和提高效率的作用.“技术不是对自然的模仿,而是一种高度的人为的产物.技术发展的趋势将取代器官的倾向逐渐转移到有机自然去,以无机代替有机”.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诸多的难题:比如,人工智能与人性的关系、人工智能伦理关系、发展人工智能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以及怎样制定规范合理的智能机器准则.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让我们感到期待又担忧,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当下以及未来的生存环境压力,考虑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

3.2 人工智能的生态伦理问题

人与自然的状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人类由于对自然的未知而产生恐惧心理,此时是敬畏自然.第二阶段,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生产工具的运用进一步成熟,此时强调人的价值,以人为主,改造自然.第三个阶段,随着人与自然矛盾的加剧,人类开始自我反思,逐渐地开始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实践经验和教训得来的.如果要求人类停留在原始阶段,显然不切实际.但是以牺牲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来获得发展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这要求我们不论在观念还是在行动上,全人类都必须达成科学的共识和行动的决心.为了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态伦理问题,“真正走上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必须对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进行明确的再定位,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应该包括人在自然中的自我定位和人以自然为中介的社会关系两个方面.”

我们在享受智能时代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新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出现,环境恶化、资源锐减、灾害频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严重威胁.当今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表现在资源能源危机上以及智能机器故障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清楚人工智能技术遭遇生态困境的成因是什么.生态问题实质上是人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生态伦理问题本质是科技背景下的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问题.

4 当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启示

4.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解决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生态伦理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生态观即使不能直接解决这些问题,但能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方向和规律.生态环境问题由来已久,马克思著作里有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角度上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认识,特别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分析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其中许多观点仍沿用至今,也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生态观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实际出发,对其研究继承并发展,为我们以后制定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指导.“马克思生态思想为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指明了方向的同时,也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生态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辩证关系学说在生态领域的具体表现,以生态哲学为思想武器,指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使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合理地、明智地对待自然界.

4.2 合理规划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科技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伦理问题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承受着各种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合理规划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的水平,健全人工智能发展标准和监管制度,制定和健全相关的道德和法律准则.人工智能技术同其他创新性技术一样,必须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只有在发展之处便梳理好正确的生态指向标才能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爱因斯坦评价科学技术:“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不论人工智能的潜在威胁如何可怕,其伦理设计工作还是由人来完成,主动权还是掌握在人手中的.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尽可能克服伦理道德设计的难关,要明确人工智能机器所承担的生态伦理责任和义务.

每个传感器节点捕获的总能量最多由三个停留点供能累加,设第i个传感器节点周边的可能供能点为p1,p2,p3,则节点捕获到的总能量为:

4.3 对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进行明确的再定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由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全体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靠个人能完成的,这其中必然涉及很多利益主体的规范和协调,“我们应该科学的清醒的明确人类在自然中的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普遍伦理框架,使这种共识体现于主体的行为原则与主体间的社会伦理准则之中.”作为人类的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必须要重新明确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社会和的后代影响.清醒地认识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环境的脆弱性,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谋取利益也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大自然负责.

4.4 公民生态意识的升级

生态意识源自人们对生态问题的理性反思,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同时也是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公众对生态问题缺乏关注度,缺乏相关生态知识的也阻碍了人们对生态素养的求知热情.为此,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条例约束规范公民行为,使公民不断了解生态,从而激发全民的环境责任感,.政府要由决策的主导者转为引路人,帮助全民确立正确生态价值观,教育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提高全民生态意识的推进者,帮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接受到生态知识和环保能力的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思考生态意识重要性.个人也要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来提升自我认知和生态意识,努力将生态理念知识付诸实际行为.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4〕[德]汉斯·萨克赛.生态哲学[M].文韬,佩云译.东方出版社,1991.12.

〔5〕余谋昌.生态哲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

〔6〕蒋劲松,刘兵.科学哲学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1.

〔7〕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

〔8〕玛格丽特?博登.人工智能的本质与未来[M].孙诗惠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6.

〔9〕[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 3 卷)[M].许良英,李宝恒,赵中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1.

〔10〕卢风,曹孟勤.生态哲学:新时代的时代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

〔11〕王云,刘亚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生态伦理困境和启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2(4).

〔12〕郦全民.科学哲学与人工智能[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

〔13〕郑祥福.人工智能的四大哲学问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5).

〔14〕李三虎.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及其地位[J].哲学研究,2005(2).

〔15〕[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唐正东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徐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7-10-20.

〔17〕张楠.当代技术发展中的责任伦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18〕陈静.科技与伦理走向融合—论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文化[J].学术界,2017(9).

〔19〕陈钟.从人工智能本质看未来的发展[J].探索与争鸣,2017(10).

中图分类号:T P 273;B 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 X(2019)06-0053-03

收稿日期:2019-03-25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经验对"绿色江苏"建设的示范研究(KYLX16_1353)

标签:;  ;  ;  ;  ;  ;  ;  ;  ;  ;  

史成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生态伦理困境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