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牛井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石炭纪,阳起石,古生代,残迹,锆石,达克,论文。
牛井山论文文献综述
王冬兵,罗亮,唐渊,尹福光,王保弟[1](2016)在《昌宁-孟连结合带牛井山早古生代埃达克岩锆石U-Pb年龄、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昌宁-孟连结合带是西南叁江地区重要的古特提斯结合带,本文报道该带牛井山蛇绿混杂岩带内的早古生代英云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岩石成因,揭示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演化过程和恢复古地理格局。利用LA-ICP-MS对英云闪长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68±2Ma(MSWD=1.4,n=22),代表岩浆岩结晶时代。对锆石进行原位微区Hf同位素分析获得锆石ε_(Hf)(t)=+1.6~+2.8。牛井山英云闪长岩具有高的SiO_2(61.6%~67.16%),Al_2O_3(15.4%~17.64%),Na_2O(2.93%~3.25%)含量,高的Na_2O/K_2O(3.9~5.4)比值。微量元素具有高Sr(469×10~(-6)~533×10~(-6)),低Yb(0.66×10~(-6)~1.22×10~(-6))和Y(8.5×10~(-6)~16.3×10~(-6)),Eu正异常(1.01~1.37)的特征。此外,在同等SiO 2条件下,还具有相对高的Mg~#和MgO(Mg~#=50~51,MgO=2.84%~3.58%)。这些特征表明英云闪长岩具有高镁埃达克岩的性质。岩石成因研究表明牛井山高镁埃达克岩很可能是俯冲洋壳加上部分大洋沉积物部分熔融并与上覆地幔橄榄岩反应的产物。早古生代洋壳俯冲成因的埃达克岩的发现证明昌宁-孟连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可追溯至约468Ma。昌宁-孟连结合带早古生代岩浆作用与龙木错-双湖结合带早古生代洋壳残片的时代一致、构造属性相似,我们认为昌宁-孟连结合带与木错-双湖结合带可对比,它们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古生代特提斯大洋残余。(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刘皓,王婵,缪秉魁,邓江红[2](2015)在《铜厂街蛇绿混杂岩带上的牛井山蛇绿混杂岩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牛井山蛇绿混杂岩带出露于南部永德县班控—铜厂街—金厂坝一带,以及北部昌宁县新城—翠华—茶山河一带,该蛇绿混杂岩南部呈构造断片夹于泥盆系温泉组(Dw)、石炭系平掌组(C1p z^)中,被上叁迭统叁岔河组(T3s c^)不整合覆盖。北部西侧与泥盆系温泉组(Dw)呈断层接触,东侧与石炭-二迭系渔塘寨组(CPy)、泥盆系-石炭系南段组(DCn)均为断层接触,被第叁系芒棒组(N2m)不整合覆盖。岩石类型(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5年24期)
王冬兵,尹福光,罗亮,唐渊,廖世勇[3](2015)在《昌宁-孟连构造带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叁江"大勐龙岩群一直被认为是元古宙的基底岩石,但迄今无可靠的年代学数据约束。针对昌宁-孟连构造带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云母石英片岩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为其增添年代学证据。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碎屑锆石有明显的生长振荡环带,指示它们为岩浆成因。D0003-4样品81颗碎屑锆石年龄谐和度高,分布在342Ma~2 928 Ma的宽广范围,形成多个群组,最年轻一组加权平均年龄为349 Ma±3 Ma(MSWD=1.1,n=8)。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表明,牛井山地区原定"大勐龙岩群"最大沉积时限不早于349 Ma±3 Ma。野外地质特征和年代学数据共同表明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很可能是由泥盆-石炭系南段组(349 Ma±3 Ma)或更年轻的二迭系拉巴组受后期变质形成。根据已有可靠同位素数据与综合分析,认为叁江地区现今所定义的大勐龙岩群是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地层/岩体经后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杂岩,不全是古老基底岩石出露。(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2015年03期)
李静[4](2003)在《云南省双江县石炭纪牛井山蛇绿混杂岩的岩石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炭纪牛井山蛇绿混杂岩出露于云南省西南部双江县牛井山—耿马县勐永一带,勐永以北与铜厂街地区的蛇绿混杂岩相接。连续的出露长度超过100km,宽度2—0.2km不等。在牛井山以南可能是由于后期构造的改造而被深埋地下。主要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岩、纹层状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岩、钠长绿泥绿帘片岩等,另见少量层状-似层状、囊状、细脉状的英云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超镁铁岩、变质玄武岩等。牛井山、布京一带的斜长角闪岩中可见大量的变余火成堆积层理,部分斜长角闪岩中可见较多的残余单斜辉石,其原岩应属堆晶辉长岩类,并经历了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超镁铁岩多为构造透镜体分布于断裂带中,多蚀变为蛇纹石岩,在牛井山及布京一带已发现并圈定了9个岩体(块)。 按超镁铁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具有较高而稳定的MgO、较低的Al_2O_3、极低的CaO,m/f值为8.0—8.4,按标准矿物组合进行分类可定为方辉橄榄岩,且均为fa_(100)、en_(100)的镁质端元组分;可与世界上一些典型的蛇绿岩套中变质橄榄岩进行对比,代表了原始地幔中等部分熔融作用后残余物。另一类被认为属超镁铁质堆晶岩,其MgO、Al_2O_3、CaO、∑REE变化较大,并呈现出连续变化的趋势,岩石的m/f值为9.8—3.6。按标准矿物进行分类,属含长二辉橄榄岩—含长橄榄二辉岩—暗色橄榄苏长岩组合。 变质镁铁质岩石的主元素中K_2O=0.09—0.76%,TiO_2=0.21—2.10%,具有较为典型的洋中脊玄武岩(MORB)或洋底低钾拉斑玄武岩(LKT)的地球化学特点。其[Mg]=37—72,平均约59,远小于与地幔橄榄岩平衡的原始玄武岩浆的[Mg]指数(65—72),表明其母岩浆具有残余岩浆性质。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分为LREE平坦型和LREE亏损型两类,指示了其原始岩浆起源于近原始或典型的大离子元素亏损型的地幔,为典型的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大多数样品的Cr、Ni、Co、Sc等强相容元素含量较低,也暗示了形成镁铁质岩石的母岩浆应属残余熔融体。其微量元素的分配形式类似于过渡类型的洋中脊玄武岩,同时表现出(K)、Rb、Ba、Th、(Ta)的明显富集,也可解释为在洋中脊环境上迭加了地幔柱的特征。来自邻区的铅同位素特征显示了弱Dupal异常的特点,带有冈瓦纳大陆地幔岩石圈的烙印。斜长角闪片岩中锆石的表面年龄为t_(207/206)=330.69±27.1—349.05±40.0Ma。 据野外产状及岩石学特征,可将牛井山蛇绿混杂岩中的浅色岩类划分下述4类,(1)呈囊状、团块状散布于斜长角闪岩中的中粒黑云英云闪长岩;(2)呈韵律状夹层分布在片状斜长角闪岩、层状斜长角闪岩中的英云闪长岩、斜长花岗岩;(3)呈细脉状侵入到斜长角闪岩中的斜长花岗岩;(4)片麻状英云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尽管这些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都类似于大洋斜长花岗岩,但各类岩石的具体成因可能不尽相同。 总而言之,双江县石炭纪牛井山蛇绿混杂岩的岩石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可与世界上一些典型地区的蛇绿岩进行对比。这一发现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岩石学证据,它表明了昌宁—孟连构造带的确是古特提斯洋的残迹。(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3-06-20)
牛井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牛井山蛇绿混杂岩带出露于南部永德县班控—铜厂街—金厂坝一带,以及北部昌宁县新城—翠华—茶山河一带,该蛇绿混杂岩南部呈构造断片夹于泥盆系温泉组(Dw)、石炭系平掌组(C1p z^)中,被上叁迭统叁岔河组(T3s c^)不整合覆盖。北部西侧与泥盆系温泉组(Dw)呈断层接触,东侧与石炭-二迭系渔塘寨组(CPy)、泥盆系-石炭系南段组(DCn)均为断层接触,被第叁系芒棒组(N2m)不整合覆盖。岩石类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牛井山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冬兵,罗亮,唐渊,尹福光,王保弟.昌宁-孟连结合带牛井山早古生代埃达克岩锆石U-Pb年龄、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6
[2].刘皓,王婵,缪秉魁,邓江红.铜厂街蛇绿混杂岩带上的牛井山蛇绿混杂岩特征[J].城市地理.2015
[3].王冬兵,尹福光,罗亮,唐渊,廖世勇.昌宁-孟连构造带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2015
[4].李静.云南省双江县石炭纪牛井山蛇绿混杂岩的岩石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