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蛛下目论文_杨志斌,赵昱,杨自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蛛下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西南地区,东亚,东南亚,蜘蛛,亚科,论文,螲蟷科。

原蛛下目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斌,赵昱,杨自忠[1](2019)在《中国西南地区大疣蛛属2新种记述(蜘蛛目:原蛛下目:大疣蛛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西南地区结漏斗状网的大疣蛛属Macrothele Ausserer 1871蜘蛛2新种:永胜大疣蛛Macrothele yongshengensis sp.nov.和云岭大疣蛛Macrothele yunlingensis sp. nov.,并提供了2新种详细的分类特征彩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大理大学昆虫生物医药研究院。文中测量单位为:mm。(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徐晨[2](2016)在《东亚及东南亚螲蟷科蜘蛛的系统学和综合分类学研究(蜘蛛目:原蛛下目)》一文中研究指出螲蟷科隶属于蛛形纲,蜘蛛目,后纺亚目,原蛛下目。螲蟷科蜘蛛是一个种类比较少,但是在蜘蛛演化中比较重要的地下类群,主要分布于亚洲(中国,日本,老挝,越南,缅甸,苏门答腊,印度),美洲(北美和南美洲),地中海地区,非洲南部至澳大利亚。目前已知有9个属130种,其中亚洲5个属(Bothriocyrtum,Conothele,Cteniza,Cyclocosmia,Latouchia)3种。螲蟷有生活在大陆的,也有栖息于大陆架岛屿的,例如中国海南岛和台湾岛,日本的九州岛和琉球群岛等。该科蜘蛛寿命较长、穴居于地表、迁移能力很差,因此,螲蟷科蜘蛛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系统学、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研究很好的模式生物,不仅可用来研究该类群的起源、演化、物种形成,也可以用来检验相关生物地理学和谱系地理学假说及地球板块运动假说。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该类群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形态学分类上,有关螲蟷科的分子系统发生研究很少,目前仅有的研究大多集中科级以上高阶元系统发生上,并且几乎所有(除了最新的一个研究)的这些高阶元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结果都不支持螲蟷科是一个单系的类群,而且在属级及以下水平的系统发生研究很少涉及,特别是对亚洲螲蟷科蜘蛛系统发生的研究完全是空白。蜘蛛学研究者通常依据蜘蛛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来进行种的分类鉴定。螲蟷科蜘蛛的外生殖器极其简单。雌蛛的外雌器相对于雄蛛的触肢器存在很大的种内变异,但是雄蛛很难在野外发现成熟的个体。这些都给该科蜘蛛的形态分类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对于该类群,可靠的形态学分类工作需要分子系统发生学和种群遗传学的数据来检验和支持。鉴于上述问题,本硕士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通过广泛的采集,取得大量的基因序列,应用多种分子系统发生学分析方法,构建螲蟷科蜘蛛中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叁个属(Conothele,Cyclososmia和Latouchia)种水平上的分子系统发生树,并检验这叁个属在属级水平上的单系性;(2)结合分子系统发生分析、分子遗传学信息和形态结构特征,对该类群进行种的鉴定和描述。首先,为了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我们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进行了广泛的采集,在57个采集点共采集176头标本,选取2个基因序列:1个线粒体基因(COI)和1个核基因(28S)用于分子系统学分析。运用最大拟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方法构建了该类群叁个属的系统发生关系;所有的结果都支持该类群Conothele,Cyclocosmia和Latouchia属是单系群,因此,维持原来的分类系统不变。此外,在Species delimitation部分,对所选取的96个Laouchia属样本,在系统发生树的基础上,用仅分布于东亚的Latouchia属作为例子,采用基于单基因COI序列的4种不同的分子物种鉴定分析方法:DNA条形码间隙、种类鉴定插件(PID(Liberal))、自动发现条形码间隙的方法(ABGD)、广义杂合的yule溯祖模型(GMYC),对基于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该属物种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单基因的条形码区对用于螲蟷科蜘蛛的分类鉴定,通过整合分子物种鉴定分析方法和其他形态特征足以提供可信的种类鉴定。分子物种鉴定分析方法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把这96个Laouchia属样本分为16个种,3 个已知种(L.cornuta Song,Qiu&Zheng,1983,L,formosensis Kayashima,1943,L.formosensis smithi Tso,Haupt&Zhu,2003),13 个新种(L.bacillaris sp.nov.,L.baiyunensis sp.nov.,L.bawangensis sp.nov.,L.bijiaensis sp.nov.,L.chongzuoensis sp.nov.,L.danxiaensis sp.nov.,L.iheya sp.nov.,L.jianfengensis sp.nov.,L.meizhouensis sp.nov.,L.tudatus sp.nov.,L.wangjiangensis sp.nov.,L.wuzhiensis sp.nov.,L.zhangqiuensis sp.nov.)。最后我们对Conothele属和Cyclocosmia属也运用初步的形态特征和分子遗传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新种的补充,所采集到的Cyclocosmia属分为4个种:1个已知种(C.latusicostaZhu,Zhang&Zhang,2006),3 个新种(C.cipingensissp.nov.,Changzhouensis sp.nov.,C.tongrenensis sp.nov.);Conothel 属分为 4 个种:全部为新种(C.baiyunensis sp.nov.,C.chongzuoensis sp.nov.,C.sidiechongensis sp.nov.,C.yundingensis sp.nov.)。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分子系统发生学的角度检验了采集于东亚及东南亚的螲蟷科蜘蛛的Conothele,Cyclocosmia属和Latouchia属叁个属的单性系,并对这3个属的分类系统进行了补充,对7个已知种和26个新种进行了描述。(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6-05-22)

张蕊[3](2007)在《中国异纺蛛科和狒蛛科的分类研究(蜘蛛目:原蛛下目)》一文中研究指出异纺蛛科Hexathelidae和狒蛛科Theraphosidae是蜘蛛目原蛛下目的两个重要类群,是蜘蛛目系统演化、生物地理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蛛毒研究中最主要的试验材料。全世界现已记述异纺蛛科11属86种,狒蛛科113属900种,中国已记录异纺蛛科1属12种,狒蛛科5属7种(Platnick,2007)。本文对中国的异纺蛛科和狒蛛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类学研究,对异纺蛛科和狒蛛科的研究历史,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等进行了总结。本文记述了中国的异纺蛛科1属12种,其中包括1新种:龙胜大疣蛛,新种Macrothele longshengensis sp. nov,1单性新发现:颜氏大疣蛛M. yani Xu, Yin et Griswold 2002的雄性,1新异名。记述中国狒蛛科5属10种,其中包括1新记录属:棒刺蛛属Selenocosmia,4新种:新平棒刺蛛,新种S. xinping sp. nov.,家福棒刺蛛,新种S. jiafu sp. nov.,新华棒刺蛛,新种S xinhuaensis sp. nov.和荔波缨毛蛛,新种Chilobrachys liboensis sp. nov.,1新组合和1新异名。(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7-06-01)

朱明生,李廷辉,宋大祥[4](2002)在《中国琴螯蛛属首记及一新种(蜘蛛目 :原蛛下目 :狒蛛科 )》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产于广西宁明县琴螯蛛属 1新种 ,命名为桐棉琴螯蛛Citharognathustongmianensis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文中测量单位mm .(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4期)

原蛛下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螲蟷科隶属于蛛形纲,蜘蛛目,后纺亚目,原蛛下目。螲蟷科蜘蛛是一个种类比较少,但是在蜘蛛演化中比较重要的地下类群,主要分布于亚洲(中国,日本,老挝,越南,缅甸,苏门答腊,印度),美洲(北美和南美洲),地中海地区,非洲南部至澳大利亚。目前已知有9个属130种,其中亚洲5个属(Bothriocyrtum,Conothele,Cteniza,Cyclocosmia,Latouchia)3种。螲蟷有生活在大陆的,也有栖息于大陆架岛屿的,例如中国海南岛和台湾岛,日本的九州岛和琉球群岛等。该科蜘蛛寿命较长、穴居于地表、迁移能力很差,因此,螲蟷科蜘蛛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系统学、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研究很好的模式生物,不仅可用来研究该类群的起源、演化、物种形成,也可以用来检验相关生物地理学和谱系地理学假说及地球板块运动假说。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该类群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形态学分类上,有关螲蟷科的分子系统发生研究很少,目前仅有的研究大多集中科级以上高阶元系统发生上,并且几乎所有(除了最新的一个研究)的这些高阶元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结果都不支持螲蟷科是一个单系的类群,而且在属级及以下水平的系统发生研究很少涉及,特别是对亚洲螲蟷科蜘蛛系统发生的研究完全是空白。蜘蛛学研究者通常依据蜘蛛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来进行种的分类鉴定。螲蟷科蜘蛛的外生殖器极其简单。雌蛛的外雌器相对于雄蛛的触肢器存在很大的种内变异,但是雄蛛很难在野外发现成熟的个体。这些都给该科蜘蛛的形态分类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对于该类群,可靠的形态学分类工作需要分子系统发生学和种群遗传学的数据来检验和支持。鉴于上述问题,本硕士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通过广泛的采集,取得大量的基因序列,应用多种分子系统发生学分析方法,构建螲蟷科蜘蛛中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叁个属(Conothele,Cyclososmia和Latouchia)种水平上的分子系统发生树,并检验这叁个属在属级水平上的单系性;(2)结合分子系统发生分析、分子遗传学信息和形态结构特征,对该类群进行种的鉴定和描述。首先,为了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我们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进行了广泛的采集,在57个采集点共采集176头标本,选取2个基因序列:1个线粒体基因(COI)和1个核基因(28S)用于分子系统学分析。运用最大拟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方法构建了该类群叁个属的系统发生关系;所有的结果都支持该类群Conothele,Cyclocosmia和Latouchia属是单系群,因此,维持原来的分类系统不变。此外,在Species delimitation部分,对所选取的96个Laouchia属样本,在系统发生树的基础上,用仅分布于东亚的Latouchia属作为例子,采用基于单基因COI序列的4种不同的分子物种鉴定分析方法:DNA条形码间隙、种类鉴定插件(PID(Liberal))、自动发现条形码间隙的方法(ABGD)、广义杂合的yule溯祖模型(GMYC),对基于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该属物种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单基因的条形码区对用于螲蟷科蜘蛛的分类鉴定,通过整合分子物种鉴定分析方法和其他形态特征足以提供可信的种类鉴定。分子物种鉴定分析方法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把这96个Laouchia属样本分为16个种,3 个已知种(L.cornuta Song,Qiu&Zheng,1983,L,formosensis Kayashima,1943,L.formosensis smithi Tso,Haupt&Zhu,2003),13 个新种(L.bacillaris sp.nov.,L.baiyunensis sp.nov.,L.bawangensis sp.nov.,L.bijiaensis sp.nov.,L.chongzuoensis sp.nov.,L.danxiaensis sp.nov.,L.iheya sp.nov.,L.jianfengensis sp.nov.,L.meizhouensis sp.nov.,L.tudatus sp.nov.,L.wangjiangensis sp.nov.,L.wuzhiensis sp.nov.,L.zhangqiuensis sp.nov.)。最后我们对Conothele属和Cyclocosmia属也运用初步的形态特征和分子遗传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新种的补充,所采集到的Cyclocosmia属分为4个种:1个已知种(C.latusicostaZhu,Zhang&Zhang,2006),3 个新种(C.cipingensissp.nov.,Changzhouensis sp.nov.,C.tongrenensis sp.nov.);Conothel 属分为 4 个种:全部为新种(C.baiyunensis sp.nov.,C.chongzuoensis sp.nov.,C.sidiechongensis sp.nov.,C.yundingensis sp.nov.)。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分子系统发生学的角度检验了采集于东亚及东南亚的螲蟷科蜘蛛的Conothele,Cyclocosmia属和Latouchia属叁个属的单性系,并对这3个属的分类系统进行了补充,对7个已知种和26个新种进行了描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蛛下目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志斌,赵昱,杨自忠.中国西南地区大疣蛛属2新种记述(蜘蛛目:原蛛下目:大疣蛛科)[J].大理大学学报.2019

[2].徐晨.东亚及东南亚螲蟷科蜘蛛的系统学和综合分类学研究(蜘蛛目:原蛛下目)[D].湖北大学.2016

[3].张蕊.中国异纺蛛科和狒蛛科的分类研究(蜘蛛目:原蛛下目)[D].河北大学.2007

[4].朱明生,李廷辉,宋大祥.中国琴螯蛛属首记及一新种(蜘蛛目:原蛛下目:狒蛛科)[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论文知识图

蜘蛛的外部形态(A:背面观,B:腹面观...浙江省2006年浙江省所辖区、县(市)级审计工...浙江省2006年浙江省所辖区、县(市)级审计工...浙江省2006年浙江省所辖区、县(市)级审计工...浙江省2006年浙江省所辖区、县(市)级审计工...(叁)外生殖器-Ⅰ

标签:;  ;  ;  ;  ;  ;  ;  

原蛛下目论文_杨志斌,赵昱,杨自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