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液压脉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脉冲,液压,等离子体,射流,水气,半径,铁屑。
电液压脉冲论文文献综述
高全杰,夏志勇,汪朝晖,廖振方[1](2014)在《电液压脉冲气溶性射流动力特性及其破岩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射流方式并应用于破岩领域,建立了腔室内的动力学方程并求解,分析了射流的流场特性和岩石表面及内部所受应力分布,计算了在电液压脉冲气溶性射流作用下岩石破碎坑的特性。结果表明:射流发生器腔室内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呈双峰特性,该射流破岩的最佳喷距为10~25 mm,岩石表面所受的最大应力为2 000 MPa,岩石内部应力由冲击点由表及内呈梯度式降低。(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4年04期)
裴江红,廖振方[2](2011)在《电液压脉冲水气射流金属表面强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规金属表面强化方法,对具有复杂形状或一些大尺寸零件的表面层强化比较困难这一现实情况出发,笔者提出了利用电液压脉冲水气射流,实现金属表面层强化这一新型方法。通过对金属表面强化前后的表面硬度、残余应力和金相组织观察的实验对比,得出了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金属表面层硬化程度、产生较大残余压应力和硬化层明显的实验结果。该实验成果为其今后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依据。(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裴江红,张凤华,廖振方[3](2010)在《电液压脉冲腔室压力数学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电液压脉冲的产生机理建立了电液压脉冲效应的等离子体膨胀模型,并运用能量守恒原理确立了电液压脉冲腔室压力计算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研究所得结果表明:放电通道内的压力与等离子体膨胀半径和放电时间的平方成反比,与击穿电压和电容成非线性关系。利用该模型计算所得的电液压脉冲腔室压力值与文献[6]中的实测值相比,吻合度较好。该数学模型为电液压脉冲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敖漉,鲁建举,周从直,冯孝杰,陈维[4](2009)在《电液压脉冲放电与铁屑内电解法联用处理TNT废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NT结构稳定,废水又具有生物毒性,难以生物降解,采用电液压脉冲放电与铁屑内电解法联用能有效处理TNT废水。研究了铁屑投加量、pH值和铁屑重复使用对TNT降解的影响。试验条件为:放电电压36 kV,废水体积7 L,TNT初始浓度90 mg/L,电极间距8 mm。结果表明,在投加铁屑700 g和pH值为6.5时,TNT降解率分别达到97.7%,铁屑重复使用6次不影响TNT降解效果;放电后静置一段时间,TNT仍然继续降解;在125 L的反应器中处理115 L废水,TNT初始浓度50 mg/L,TNT最大降解率达94.2%,TNT浓度降至2.9 mg/L。(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廖振方,潘志敏,汪朝晖,蔡珍红[5](2009)在《电液压脉冲有效作用范围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电液压脉冲工作时的电极对数(废水处理)和预估被粉碎矿物的粒度特性,根据电液压脉冲一次放电等效作用体积的假设,得出了电液压脉冲技术最常用的两种工作模式下的有效作用范围的计算公式。理论分析和电液压脉冲处理大肠杆菌溶液与破碎有机玻璃和石英陶瓷的实验结果表明:放电作用下的破坏半径和破碎裂隙的长度与计算值比较吻合,计算值的精度受废水污染程度和固体材料的强度、弹性特性和尺寸的影响,所得出的有效作用范围的公式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蒋翎[6](2008)在《电液压脉冲水气射流强化淬火后工具钢的表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工具钢表面的精度,提出了采用电液压脉冲水气射流来强化淬火后工具钢表面的新方法。基于电液压脉冲水气射流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通过对铁及其合金的电液压脉冲水气射流强化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电液压脉冲水气射流的最大优点是它所产生的压力可任意调节,根据工件的不同要求,完成对零件表面的强化。高速变形对承受脉冲载荷工件的物理力学特性有着重大影响,电液压脉冲水气射流消除铸件和焊接件的残余应力达40%~70%,并且不会影响工件的加工表面质量。(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08年06期)
敖漉,周从直,陈伟青,冯孝杰[7](2008)在《电液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TNT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液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实验平台和大容量反应器对TNT废水进行处理,在放电电压为24—48kV,废水体积为7—12L,TNT初始浓度为41.67—90mg.l-1,电极为尖-尖式,间距为3—8mm的条件下,增加放电次数、升高放电电压和增加电极绝缘层长度都能提高TNT降解率,而提高溶液的电导率会降低TNT降解率.在一定的放电电压下,电极间距有一个最佳值;投加铁屑可明显提高TNT降解率,投加铁屑时,G值最高可达1.34×10-1molecules·h-1·eV-1.(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08年05期)
廖振方,汪朝晖,陈德淑,石磊[8](2008)在《利用电液压脉冲技术控制水体藻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除藻技术的缺陷,提出了利用电液压脉冲技术控制水体中藻类的新方法。基于电液压脉冲技术的工作原理,利用水泵抽取湖泊中的水体,在电液压脉冲产生的高压和高温作用下,对控制水体藻类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电液压脉冲的除藻效果与其作用次数呈指数关系,放电产生的电磁场、等离子体、空化流和在放电区域内所发生的复合作用对液体具有强大的综合作用,它们瞬间同时对水体发生作用,因此可以杀菌和控制湖泊水体中的藻类,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利用电液压脉冲技术控制水体中的藻类,根据水的污染程度,能耗仅为0.1~0.5 kW h/m3。(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刘宁[9](2008)在《电液压脉冲水射流发生器及破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大发展时期工程建设领域中采矿、隧道、地下等工程的发展需要,针对当前破岩设备和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电液压脉冲效应作为高压脉冲水射流动力源。对电液压脉冲水射流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电气参数进行了分析。基于椭球体聚焦冲击波的原理,提出了冲击波聚能高压脉冲射流发生器。应用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学、机械学、声学、光学以及等离子体物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电液压脉冲技术中脉冲大电流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水中放电时产生的机械效应、气隙和液体击穿机理、放电通道的形成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建立了等离子体通道的数学模型。利用π定理和无量纲分析方法推导出放电通道的液动力特性的无量纲微分方程,通过求解无量纲微分方程得到了放电通道的液动力特性与放电回路电气参数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能预测放电通道内的压力、通道半径和通道膨胀速度。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对电液压脉冲水射流发生器的结构S、电极结构形式F、两电极间的距离l对水射流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其影响程度大小按l,S ,F (从大到小)。还对影响射流压力的放电能量、喷嘴结构和放电室体积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设计和加工制造了一台电液压脉冲水射流发生装置。(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04-01)
刘宁,廖振方,蔡珍红,刘晖霞[10](2008)在《电液压脉冲液动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电液压脉冲技术基础理论,通过分析等离子体活塞膨胀的特点,建立了电液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塞的数学模型,推导出放电通道内流体的液动力方程。对圆柱形对称放电通道的液动力特性进行分析,推导出无量纲微分方程。通过对微分方程的求解,得到了放电通道的液动力特性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液动力特性与放电回路的电气参数(电感、电容、电压和电阻)间的关系,从而可以预测放电通道内的压力、通道半径和通道的膨胀速度,为电液压脉冲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电液压脉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常规金属表面强化方法,对具有复杂形状或一些大尺寸零件的表面层强化比较困难这一现实情况出发,笔者提出了利用电液压脉冲水气射流,实现金属表面层强化这一新型方法。通过对金属表面强化前后的表面硬度、残余应力和金相组织观察的实验对比,得出了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金属表面层硬化程度、产生较大残余压应力和硬化层明显的实验结果。该实验成果为其今后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液压脉冲论文参考文献
[1].高全杰,夏志勇,汪朝晖,廖振方.电液压脉冲气溶性射流动力特性及其破岩规律研究[J].煤矿机械.2014
[2].裴江红,廖振方.电液压脉冲水气射流金属表面强化的研究[J].表面技术.2011
[3].裴江红,张凤华,廖振方.电液压脉冲腔室压力数学模型的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
[4].敖漉,鲁建举,周从直,冯孝杰,陈维.电液压脉冲放电与铁屑内电解法联用处理TNT废水试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
[5].廖振方,潘志敏,汪朝晖,蔡珍红.电液压脉冲有效作用范围的确定[J].重庆大学学报.2009
[6].蒋翎.电液压脉冲水气射流强化淬火后工具钢的表面研究[J].表面技术.2008
[7].敖漉,周从直,陈伟青,冯孝杰.电液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TNT废水的研究[J].环境化学.2008
[8].廖振方,汪朝晖,陈德淑,石磊.利用电液压脉冲技术控制水体藻类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
[9].刘宁.电液压脉冲水射流发生器及破岩研究[D].重庆大学.2008
[10].刘宁,廖振方,蔡珍红,刘晖霞.电液压脉冲液动力特性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