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体制改革论文_巴曙松,王月香

导读:本文包含了利率体制改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利率,利率市场化,体制改革,杠杆,体制,金融,双轨制。

利率体制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巴曙松,王月香[1](2011)在《当前金融改革的重点应是促进双轨制利率体制的平稳渐进并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不断提速,商业银行将面临新的经营压力和风险挑战。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部分商业银行在市场化竞争中将逐渐被边缘化,而部分银行则会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发展的质的飞跃。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商业银行需要迎难而上,苦练内功,争取短期内实现发展模式的新突破。但是,由于农村在中国经济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服务于农村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也具有相对的脆弱性,因此,如何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尽快确定自身的发展模式,促进竞争策略的转型,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亟待考虑的问题。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金融业界的人士,针对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如何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科学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如何确定自身的发展模式和竞争策略的转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金融》期刊2011年24期)

[2](2011)在《美日利率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利率市场化是在高利率背景下以资金大规模地向自由利率的金融商品市场流入为突破口的,是一个典型的发达金融市场逐渐向政府管制“倒逼”的案例。其主要特点是为规避管制,银行业通过发掘法律漏洞,不断创新出各种新的金融工具和业务。1980年美国会通过了《放松对存款(本文来源于《中国城乡金融报》期刊2011-02-18)

王艳[3](2004)在《利率原理和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率不仅是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变量,也是市场经济最基础的变量之一。利率借助利率机制发挥其调节功能。因此,缺少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市场经济至少是不完整的。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地位被重新确立,各国货币当局在制定影响经济运行的各项政策时,都以利率政策为中心。 本文从利率的涵义作为切入点,论述了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到凯恩斯主义、金融抑制、金融深化理论以及新凯恩斯主义利率理论。尽管利率管制还是自由化一直是利率原理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主要问题,但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整合之后,可以发现这些表面明显对立的观点在其内在逻辑上却是相通相容的。争议产生的根源在于现实中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形关系以及各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不同。在不同的原理中,利率水平的高低始终是一至关重要的变量,它的形成机制也同样举足轻重。接下来,本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入手,分析了利率对宏观经济指标及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进一步说明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这些分析为如何提高利率政策效果做了理论铺垫。当然利率政策的发挥作用还要受到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历史等因素的制约。在总结各国利率体制改革经验和教训之后,从利率体制历史变迁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的情况展开实证分析,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到低水平的利率安排是由我国经济发展所内生的,并在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得到了维持。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WTO的加入,原有的利率体制造成的效率损失迅速上升,利率体制改革显得紧迫而必要。针对我国利率体制改革,本文分析和判断了其进程;挖掘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分析了我国利率与宏观经济指标间敏感性;指出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及其原因,并提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条件。(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04-05-01)

陈宁,安帮勇[4](2004)在《利率理论与中国利率体制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利 率 是 资 金 的 价 格 ,反 映 资 金 的 供 求 状 况 ,同 时 又 受 到 物 价 水 平 、经 济 周 期 和 预 期 的 影 响 。 由 于 市 场分割,形 成 了 不 同 种 类 的 利 率 。但 利 率 之 间 又 存 在 着 联 系 ,从 而 相 互 影 响 。利 率 是 连 接 货 币 因 素 与 实 际 经 济 因 素的中 介 变 量 ,作 为 调 节 经 济 活动 的 重 要 杠 杆 ,已 经 越 来 越 受 到 各 国 的 重 视 。 我 国 的 利 率 体 制 曾 对 经 济 起 到 过 重要的 促 进 作 用 ,但 随 着 我 国 市场 经 济 的 发 展 ,目 前 的 利 率 管 制 已 经 严 重 的 束 缚 了 经 济 的 发 展 。 因 此 ,要 加 深 对 利率理 论 的 认 识 ,对 利 率 的 市 场化 进 行 可 行 性 分 析 ,努 力 创 造 条 件 ,实 现 利 率 市 场 化 。(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04年04期)

刘晔[5](2003)在《加快利率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进程较快并取得了可喜成果。而金融体制改革却明显滞后。金融体制中的利率作为有效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和金融资源的诱导机制,作为重要的间接调控手段,必然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发挥有效、灵敏的杠杆作用。加快改革步伐势在必行。一、我国利率体系的现状(本文来源于《发展论坛》期刊2003年04期)

杨霞,石风光[6](2003)在《增强利率调控的敏感性——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一文中研究指出较强的利率调控敏感性能够促进社会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因而增强利率调控敏感性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影响利率调控敏感性的因素入手,分析了我国当前利率调控缺乏敏感性的原因,并提出了增强利率调控敏感性的相关对策。(本文来源于《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李志慧[7](2002)在《关于我国利率体制的改革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率是财政和金融在宏观调控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我国从建国到现在 ,一直实行的是管制利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与国际经济体系的不断接轨 ,这种利率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要求 ,迫切需要改革。本文拟就近年来我国在利率体制方面的改革实践和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原则步骤、配套措施等做些探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02年05期)

姚明亮,杨坚[8](2002)在《改革我国现行利率体制 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利率体制在以往的几十年间 ,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当时的经济形势 ,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现行利率体制的弊端凸现出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接轨 ,我国银行面临外资银行的挑战和冲击(本文来源于《武汉金融》期刊2002年08期)

柴学武[9](2002)在《中国利率体制的形成逻辑、绩效评价与改革方向——兼析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历史的视角来看 ,低水平的利率安排是由我国经济发展所内生决定的 ,并在渐进改革的过程中得到了维持。它在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充分的金融补贴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出现对资金供给者的掠夺 ,但是还应看到的是 ,其避免了改革进程中的较大效率损失 ,因而低利率管制政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合理而必要的制度安排。但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 ,低水平管制利率制度的效率损失正在逐渐上升 ,尤其是在加入WTO的背景下 ,外部变量的引入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变得极为紧迫而必要。然而当前我国尚不完全具备利率市场化的现实条件。因而 ,创造条件和沿渐进路径从边际调整中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无疑是目前工作着力点。(本文来源于《财经问题研究》期刊2002年02期)

柴学武[10](2002)在《中国利率体制的形成逻辑、绩效评价与改革方向——兼析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历史的视角来看 ,低水平的利率安排是由我国经济发展所内生决定的 ,并在渐进改革的过程中得到了维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 ,低水平管制利率制度的效率损失正在逐渐上升 ,尤其是在加入WTO的背景下 ,外部变量的引入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变得极为紧迫而必要。然而当前我国尚不完全具备利率市场化的现实条件。因而 ,创造条件和沿渐进路径从边际调整中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无疑是目前的工作着力点。(本文来源于《财经科学》期刊2002年01期)

利率体制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利率市场化是在高利率背景下以资金大规模地向自由利率的金融商品市场流入为突破口的,是一个典型的发达金融市场逐渐向政府管制“倒逼”的案例。其主要特点是为规避管制,银行业通过发掘法律漏洞,不断创新出各种新的金融工具和业务。1980年美国会通过了《放松对存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利率体制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1].巴曙松,王月香.当前金融改革的重点应是促进双轨制利率体制的平稳渐进并轨[J].中国农村金融.2011

[2]..美日利率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

[3].王艳.利率原理和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04

[4].陈宁,安帮勇.利率理论与中国利率体制改革[J].江汉论坛.2004

[5].刘晔.加快利率体制改革势在必行[J].发展论坛.2003

[6].杨霞,石风光.增强利率调控的敏感性——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7].李志慧.关于我国利率体制的改革与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2

[8].姚明亮,杨坚.改革我国现行利率体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J].武汉金融.2002

[9].柴学武.中国利率体制的形成逻辑、绩效评价与改革方向——兼析利率市场化改革[J].财经问题研究.2002

[10].柴学武.中国利率体制的形成逻辑、绩效评价与改革方向——兼析利率市场化改革[J].财经科学.2002

论文知识图

全国部分大专院校设置金融系(专业)情况“七...附录2003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3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3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3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3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

标签:;  ;  ;  ;  ;  ;  ;  

利率体制改革论文_巴曙松,王月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